作者簡介:葛靜芳(1991—),女,江蘇省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舟山實驗小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有效應用圖示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夯實英語基礎,而且能通過直觀教學和知識延伸,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小學英語教師通過圖示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能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標,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一、圖示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激發(fā)興趣,夯實學生英語基礎
教師在運用圖示教學法時,通常需要繪制圖像,借助線條將復雜、分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以此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將抽象的內(nèi)容具體化,這樣能幫助學生梳理、匯總知識點,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圖示教學法可以降低英語知識學習難度,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認真、努力地學習知識。
(二)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圖示具有綜合評估、簡單描述、知識網(wǎng)表征和設計等特征。結合這幾個特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圖示教學法具有獨特的功能。教師運用圖示教學法,能將相關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并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構建完善的知識網(wǎng)絡。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圖示教學法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延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教師在運用圖示教學法時,通常需要以人類的思維記憶與大腦特點為基礎,以學生為載體,以知識為中心進行圖像設計,直觀地呈現(xiàn)重難點知識。
這樣的教學能將復雜的語法和抽象的英語知識變得形象簡單,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此外,教師在繪制相關圖像時,還會進行知識延伸,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2]。
二、圖示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一)適應性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應用圖示教學法時要遵循適應性原則。適應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運用圖示的方式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適應情況。因此,教師要了解不同學段的學生對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的適應程度。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學習方式有著較大的差異。有一些學生可能更喜歡運用視覺化的方式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可能更喜歡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生對圖示教學法這一新教學方式的適應程度是不同的[3]。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shù)卣{(diào)整圖示的復雜程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同時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讓其逐步適應這種教學方式。
(二)自主性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應用圖示教學法時要遵循自主性原則,鼓勵學生借助教師繪制的知識網(wǎng)絡圖進行自主學習,依靠自己的力量探究知識。具體而言,教師要用框架圖展示教學思路,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并讓學生借助這個知識框架進行知識探究。教師在繪制框架圖時,要以教學主題為主干,將次要內(nèi)容和其他細節(jié)放在分支部分,以此來完成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通過展示框架圖的構建過程和構建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詞匯、短語或語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梳理知識內(nèi)容,思考哪些內(nèi)容應該放在主干,哪些內(nèi)容應該放在分支處,并繪制相應的圖像。
(三)多元化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應用圖示教學法時要遵循多元化原則,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雖然圖示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記憶英語知識,但其并不是唯一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使用圖示教學法,還要應用其他的教學方法,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闡釋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此外,多元化原則也要求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圖示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串聯(lián)知識,增強知識的關聯(lián)性
串聯(lián)知識也就是用“線”將不同單元的知識串在一起,能增強知識的關聯(lián)性。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而借助圖示教學法,教師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將每一個重要知識點與教學主題串聯(lián),繪制一個可視化的、多元的、立體的知識結構圖[4]。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強,因此,教師可以將知識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教學“Would you likea pi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食物”為主題,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整理,并指導學生學習sweet、look等單詞以及這些單詞的近義詞等,同時對相關句子的結構進行分析,詳細講解“Wouldyoulike...?/No,thankyou./Yes,please.”等句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嘗試使用圖示的方式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并結合單詞、句式、段落整理出本單元的要點。此外,在學習相關的定冠詞與不定冠詞的用法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圖示的方式,深入講解the、a、an的用法,并列舉相應的例子。比如,在講解the和a的含義和用法后,教師可以列舉例子“thebook”和“abook”,以此說明the具有特指的意思,幫助學生區(qū)分the和a的用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掌握a、an、the的用法,明白三者之間的區(qū)別,還能學會如何運用所學單詞造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引出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框架圖的方式構建清晰的、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這樣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從課前到課后,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圖示進行學習,同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自主繪制框架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構建屬于自己的英語知識框架,這樣既可以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Icanplaybasketball”這一單元時,教師便可以有效運用圖示教學法。具體而言,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將中心詞“basketball”寫在黑板上,再通過邊講邊補充的形式將分支結構補充完整。分支上可以填入單詞、短語、句型等內(nèi)容。比如,教師可在分支部分填充jump等單詞或“Canyou...?/Yes,Ican./No,Ican't.”等句型。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單詞、短語、句型進行梳理,能讓學生了解它們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便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本單元的知識內(nèi)容。
(三)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框架圖是一種強調(diào)信息主題的工具,學生在繪制框架圖時,要圍繞核心主題進行自主分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小學英語課文的講解中,教師要重視講解文章的核心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語言情境,以此幫助學生將英語學科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個人經(jīng)驗和興趣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以“Thenandnow”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過去和現(xiàn)在”,主要講述的是Mike一家的變化,具有較強的描述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通過提供框架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本單元中“變化”這一主題的多樣性。它既包含人在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又包含科技的變化和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創(chuàng)設相應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將Mike一家的變化和自己家庭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活動情境,能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有效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四)總結教學,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圖示教學法,能使知識內(nèi)容更有條理,凸顯重點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通過圖示的方式進行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利用框架圖整理所學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5]。
以“Ouranimalfriend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本單元的Storytime 板塊的語篇中,Nancy、Mike等人描述了幾種小動物的顏色、特征和行為能力等。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相應的框架圖。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講解該語篇的第一段,引導學生概括語段內(nèi)容,梳理語段中的句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語篇另外三段文本,繪制相應的框架圖。在學生繪制框架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巡查,以便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學生在繪制框架圖的過程中,能充分梳理語篇的內(nèi)容,加深對語篇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It's.../They're...”“Ithas.../Theyhave...”“Itcan.../Theycan...”等關鍵句型的用法。在學生完成圖示歸納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其所繪制的框架圖進行匯報。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教師要總結學生存在的問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各國有特色的動物或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利用本課知識探討不同國家的文化。這樣一來,學生便能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提升歸納總結能力,拓展知識視野,激發(fā)學習熱情,產(chǎn)生探究不同地域風土人情的興趣。
(五)強化寫作,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是一個難點。小學生年齡較小,掌握的英語詞匯有限,語言能力也不夠強[6],因此在寫作時容易遇到學習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圖示教學法開展寫作教學,引導學生繪制相應的框架圖,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寫作要求,找到寫作方向,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7]。
例如,在學習“Keep our cityclean”這一課后,學生雖然掌握了許多關于城市環(huán)境保護的單詞,如keep、clean、plant、city等,但是在面對以“保護城市環(huán)境”為主題的寫作時,其又不知道如何入手。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環(huán)衛(wèi)工人以及環(huán)保志愿者清掃城市的視頻,并提出“Ifyouwereamemberof them,whatwouldyoudotomakeourcitycleaner?”等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方向,還能幫助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寫作主題聯(lián)系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圖示教學法引導學生羅列作文提綱,讓學生結合作文提綱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還可以讓他們掌握更多新知識,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礎,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應遵循適應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和多元化原則,采用如下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圖示教學法:串聯(lián)知識,增強知識的關聯(lián)性;引出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總結教學,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強化寫作,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葉培.圖示理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18):20-22.
[2]李微微.淺議圖示理論模式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教育,2021(17):12-13.
[3]鄭燕.讀寫課中的圖示簡筆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8):157-159.
[4]肖菲.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以《Chinesefestivals》為例[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3(10):71-72.
[5]王金秋.圖示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教育進展,2023,13(6):3915-3919.
[6]胡劍群.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2(46):27-28.
[7]劉麗瓊.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傳奇故事,2022(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