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功不唐捐
追根溯源
語出:“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蔽闹械摹案2惶凭琛保缓笕酥饾u寫成了“功不唐捐”,經文里比較單純指代佛教功德的“?!?,也被擴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奮進努力的“功”。
抽思撥典
功不唐捐,“唐捐”是佛經里的話,意思就是泡湯了、白費了,功不唐捐指所下的功夫、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有所回報。人生路上,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成功不易。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即使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要時刻相信“功不唐捐”,每份付出,都會在恰當的時候開花結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成功到來之前,堅守耕耘,靜待花開。
適用話題
付出與回報" "成功的背后" "永不放棄
愛拼才會贏
名家引路
“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凭杈褪前装椎膩G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的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了!”“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夠永遠有這樣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摘編自胡適《贈予今年的大學畢業(yè)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蘇軾
追根溯源
語出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全詩為: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詩詞點撥
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遺憾,因為這次遠游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熬潘馈睂懗鲈娙嗽诤D蠉u生活的艱辛,“不恨”表達了詩人對苦難挫折的超脫,顯示出詩人對困境處之泰然的生活態(tài)度和豁達的性格。被貶謫到這地方九死一生,肯定是恨的,越是說不恨,心中越是不平。但蘇軾用自己的樂觀、大度、勤勉、愛民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愛戴,用這種愛抵消了官場惡斗的恨。他對生活的熱愛遠比官場相爭這一個方面要廣闊得多。
適用話題
心態(tài)" "豁達心胸" "熱愛生活" "笑對挫折
創(chuàng)新示例
人在命運面前何為?有人一聲長嘆,恨天意難違,只好自我安慰“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著實無奈。
古語曰“人各有命”,今人言“性格決定命運”。人們生下來就有截然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文化背景和性格稟賦,這些往往不會因個人的努力而大有改變,這便是難以打破的定數,即人們口中的命運。放眼古今,多少寒門才出一個貴子?寸草不生的土地如何炊煙裊裊?因而,“莫強求”的心理可以理解,可能是在奮力拼搏后仍舊失敗時的自我安慰,亦可能是在艱難困苦中選擇放棄時的自我化解。
而“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則掙脫了對命運的畏懼,相信“天涯何處無芳草”。正如王小波所言:“我從不抱怨命不好,而是認為它好得很。”君子坦然地接受命有所缺的現實,并因此更加明白要抓住命運的禮物——天賦和每一次機會。蘇軾滿腹才情,卻總遭命運薄待,一再被貶,然而他奉行隨遇而安的人生智慧,視儋州為第二故鄉(xiāng),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曠達詩句,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與豐沛的創(chuàng)作使他成為命運苦途上的標桿,受到后世的敬重,可謂“達人知命”的典范。達者,智也。在達人眼中,榮是本分,枯也是本分??葜杏袠s,一如詩意的殘荷,正是中國古典審美的深意所在。這樣的審美格調與意蘊,與“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的思想一脈相承。
(節(jié)選自浦嘉延《命運面前》)
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一片互相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 ——席慕蓉
追根溯源
語出席慕蓉《再會》,原文語境為:我不是不承認個人的價值,相反的,我常常認為,先要愛自己才可能去愛別人。但是,你如果終生只停留在愛自己的角落里,那么,你將會失掉很多奮斗的機會,失掉了好好地生活一次的權利。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有美麗,一片互相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
名言點撥
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能美麗而又孤獨地綻放在角落,它的盛開與凋零無人問津;一片互相依恃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足以奪人眼球。在一個集體中亦是如此,倘若孤僻地拒人千里之外,縱有才華也無人得知,難以發(fā)揮。只有學會包容,懂得如何與同學、與他人和睦相處,才能綻放光彩。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適用話題
和諧相處 朋友之間 學會包容
多彩的世界
創(chuàng)新示例
向朋友學習,要秉承謙虛之心?!叭诵校赜形?guī)熝??!狈诺妥藨B(tài),以向老師學習的心態(tài)去向朋友學習,既可使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又可促使自己高效學習,不斷提升。李大釗有言:“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闭\如斯言,向朋友學習不應只停留于腦中空想,要用心尋覓身邊人的閃光之處,定會收獲頗豐。
向朋友學習,要保持自信力與定力,切勿迷失自我。不要因他人閃光,便覺得自己黯淡。差異造就精彩,我們與他人的不同也正是我們精彩的一部分。假使我們發(fā)現了他人的閃光之處便覺得自己差勁,難免在學習過程中亦步亦趨,只顧循著他人的腳印走,卻忘了為何出發(fā)。我們應當牢記:向他人學習只是手段,提升自己、獲得成長才是最終目的。要有“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的堅定,亦要有“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你的夜路”的豁達與淡然。
當今世界是和平發(fā)展的世界,當今時代是不斷合作、加強交流的時代。從“求同存異”方針,到“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體現了一種開放、包容的交往……尊重不同、汲取長處、堅定自身,大到國家,小到個人,交往都應如此。
席慕蓉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朵孤芳自賞的花只是美麗,一片互相依恃著而怒放的錦繡才是燦爛?!弊屛覀儚默F在起,尊重與朋友的不同,學習朋友的長處,收獲自身的成長。
(節(jié)選自郭一辰《覓友之長處,益自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