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教材安排的文言文課文多數(shù)涉及兒童生活方面的內容,這就決定了文言文教學設計應體現(xiàn)兒童化的特點。教師應站在兒童立場,重視從自主性、開放性、個性化等方面落實兒童化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樂學、趣學中愛上文言文學習。
誦讀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學生誦讀文言文課文,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在誦讀中積淀語感。
1.在誦讀中讀出韻味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誦讀并非零起點,此前學生已學習過不少古詩,采用的就是誦讀的方法。文言文句子長短不一,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應從兒童學習文言文的特點出發(fā),重視幫助學生從句讀入手,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文言文中難讀的句子,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追求讀出音斷意不斷、聲斷氣連的感覺。堅持這樣練習誦讀,學生就能讀出文言文的獨有韻味。
比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精衛(wèi)填?!?,全文只有兩個句子,看似簡短,但是作為一則神話故事,它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都是完整的。學生需要通過音斷意不斷的方式誦讀這篇課文。針對課文中的“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學生要將“之”讀得輕而短,將“女”與“名”中的停頓讀出聲斷氣連的感覺,文本中的韻味就能得到顯現(xiàn)。
2.在角色表演中讀出情趣
兒童天性好動,喜歡表演。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角色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以個性化誦讀完成角色表演,讀出文本中的情趣。
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司馬光》,這篇課文描寫了司馬光救出跌入甕中的孩子的場景。三年級學生學習這篇文言文課文,不容易從字面讀出司馬光救人時那種特別投入的感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別表演“持石”“擊甕”“破之”,再將動作連起來,誦讀完整的句子。在表演時,學生不僅雙手抱著石塊用力砸甕,還發(fā)出“嗨嗨”的聲音。通過這樣的誦讀,學生讀出了文本中的情趣。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積累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進而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體會文言文的內涵。
1.滲透方法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引導學生采用猜讀、組詞、換詞等方法,學習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語,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
比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文言文二則》中的《囊螢夜讀》,文中“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一句中,出現(xiàn)了多個單音節(jié)詞語,如“夏”“練”“囊”“盛”“照”“書”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詞語,嘗試用猜讀、組詞、換詞等方法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比如,學生可以結合課文注釋和插圖猜出“練”“囊”的意思,分別是“白色的薄絹”與“口袋”;可以將“夏”“照”“書”分別組成詞語“夏天”“照亮”“書本”;可以將“盛”換成別的詞語“裝著”。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句子中的單音節(jié)詞語的意思,就能理解這個句子的內涵。
2.補白想象
文言文的語言簡潔,文本中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留白的現(xiàn)象。在學習文言文時,學生需要借助聯(lián)想,對文本進行想象補白,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兔走觸株,折頸而死”與“因釋其耒而守株”之間出現(xiàn)了留白。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那個宋國人在撿到撞死的兔子回家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引導學生想象留白的內容。有的學生通過想象,對留白的內容進行了具體描述:那個宋國人回家后把兔子剝了皮,燒成了一道美味佳肴,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都希望下次再撿到兔子。這樣的補白想象,兒童味十足,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寓言蘊含的道理。
學生學習文言文,需要重視積累語言并加以運用,做到學用結合,體現(xiàn)語言積累的價值。
1.在舉一反三中實現(xiàn)遷移
現(xiàn)代漢語中的許多雙音節(jié)詞語、四字詞語等都是由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語發(fā)展而來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文言文中適合兒童仿說的詞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在語言實踐中學習用文言文,鍛煉語用能力。
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楊氏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題目中的表達方式“某氏之子(女)”,介紹自己或介紹別人。通過這樣的學習實踐,學生將“某氏之子(女)”的表達方式與自己平時說的“我(他、她)是某某人的兒子(女兒)”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自己更喜歡“某氏之子(女)”這種表達方式。
2.在具體語境中靈活運用
在文言文學習中,學生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靈活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
仍以《楊氏之子》為例,在孔君平與楊氏之子的對話中出現(xiàn)了將人物姓氏與指稱實物的詞語混淆的表達。教師可以借助文本中的語境,讓學生進行仿說練習。比如,提問的客人不姓孔,而是姓黃或姓劉,楊氏之子該怎么回答呢?在這樣的文本語境中,學生以“未聞某某是夫子某某”的句式進行回答,可以鍛煉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從兒童立場出發(fā),精心設計學習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