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了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學理念.跨學科教學則有助于打破傳統學科界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并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基于上述需求,本文提出了解讀化學新課程目標、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入導向型問題設計以及挖掘學科交匯點等教學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視角;跨學科教學;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5)08-0119-03
收稿日期:2024-12-15
作者簡介:丁愛琴,本科,一級教師,從事中學化學教學研究.
跨學科教學作為一種整合多學科知識、技能和方法論的教學策略,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初中化學領域,如何通過有效的跨學科教學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1].鑒于此,本文基于新課程視角,對初中化學跨學科教學開展的方法展開了分析與討論,力求為一線教師提供具有操作性和指導意義的教學建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1解讀化學新課程目標,確立跨學科教學方向
新課程標準不僅反映了國家對于教育發(fā)展的最新理念和要求,也明確了學生應達到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目標.通過深入解讀新課程目標,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和教育意義,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出既符合科學邏輯又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同時,確立跨學科教學方向有助于打破傳統學科界限,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期間進一步融會貫通,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由此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時,教師可以將化學新課程目標及跨學科教學方向具化為以下幾個方向.首先,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了解燃料的類型、特性及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掌握燃燒的基本原理和反應類型.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或模擬實驗讓學生觀察不同燃料的燃燒現象,并通過定量分析計算熱值來理解能量轉換的概念.以上教學目標不僅涉及化學知識,還融合了物理學的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數學的計算能力.其次,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如調查本地主要使用的燃料種類及其來源,研究新能源的發(fā)展趨勢等.此類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收集資料、分析數據的方法,并能夠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最后,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新課程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燃料及其利用”這一主題正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能源消耗與環(huán)境污染之間的關系,探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能性.
通過對新課程目標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教師可以有效地將化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相結合,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社會適應能力.
2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推進跨學科應用學習
在新課程視角下,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應用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2],其通過模擬或再現真實的生活場景,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自然地運用所學知識,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學生在此種情境中,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能夠成為主動探索和實踐的主體,此種教學方式能促使學生在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形成跨學科的思維模式,由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入生活化教學情境來加強學生的跨學科應用學習能力.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調查自己家庭一周內的用電、用水、用氣等能源消耗情況,學生需要記錄下各種能源的使用量,并嘗試分析這些能源消耗與家庭日常生活習慣之間的關系.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然后引導學生結合化學知識,探討不同燃料的燃燒效率、環(huán)境影響以及節(jié)能措施.基于學生的調查結果,教師可以深入講解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燃料等各種常見燃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熱值、燃燒產物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并提出計算燃料燃燒效率的方法,促使學生理解能量轉換的概念.此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讓學生對家庭能源使用有了直觀的認識,也為后續(xù)課堂學習打下了實踐基礎.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燃料及其利用”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在真實世界中運用所學知識,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和社會貢獻者.
3引入導向型問題設計,激發(fā)跨學科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視角下,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導向型的問題設計.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向型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思考興趣和探索欲,可借此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導向型問題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圍繞某一主題或概念提出具有啟發(fā)性、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此類問題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深入理解,還能鼓勵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
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教師可以設計導向型問題,例如:如何設計一種新型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爐具,以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并減少污染物排放?該問題不僅涉及化學中的燃料燃燒原理,還關聯到物理學中的熱力學知識、工程學中的設計理念以及環(huán)境科學中的污染控制措施.
在學生解答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燃料燃燒的基本原理,探討影響燃燒效率的因素,如燃料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燃燒溫度等.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煤炭、天然氣、生物燃料等不同燃料的化學成分及其在燃燒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考慮熱量傳遞的方式,如傳導、對流和輻射等熱力學原理,并思考優(yōu)化爐具設計最大化熱量利用率的方法.基于現有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物理學角度改進空氣流動設計,以確保燃料更完全地燃燒,從而減少未燃燒物質的排放.考慮燃燒物對環(huán)保的影響問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的影響,并分析現有的污染控制措施和技術,由此設計更加環(huán)保的爐具.
通過設計導向型問題,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化學知識,還能將物理、工程學和環(huán)境科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以此有效激發(fā)跨學科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會正確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還能夠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并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4挖掘學科交匯點,構建跨學科實驗課程
在新課程視角下,構建初中化學的跨學科實驗內容是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各學科之間的聯系,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有效構建這一實驗內容,教師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學科間的交匯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3].為達成以上目的,教師首先應識別并理解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信息技術等其他學科之間的自然連接點.基于找到的學科交匯點,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實驗任務,促使學生運用多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解《燃料及其利用》這一單元時,為找到化學與物理學科之間的交匯點,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實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燃料燃燒時的火焰顏色和溫度變化.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化學中的燃燒反應,如燃料的類型、燃燒條件以及燃燒產物,還可以接觸到物理學中關于熱量傳遞的基本原理,如熱傳導、對流和輻射.通過觀察和記錄木炭、酒精、天然氣等不同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火焰顏色差異,并使用溫度傳感器測量、記錄火焰中心及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變化,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燃料燃燒過程中的能量轉換.為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教師可以在實驗期間引導學生探討采用哪些物理方法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例如,通過改變氧氣供應量來影響燃燒速度和完全性;或者調整燃料形態(tài)以增加其表面積,從而促進更充分的燃燒.學生通過討論,不僅能激發(fā)思考,還能意識到實際生活中優(yōu)化能源使用的可能性.
當涉及計算燃料燃燒效率時,教師則可以適時引入數學中的百分比計算和圖表知識,使跨學科的學習更加完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燃料消耗量、生成的熱量或溫度升高的幅度等實驗數據,并應用公式計算出每種燃料的燃燒效率.這一步驟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技能的應用,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量化評估能源利用效果的方法.在課堂最后,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繪制柱狀圖或折線圖來直觀展示不同燃料之間的燃燒效率對比,使抽象的數據變得可視化.通過對圖表進行分析,學生可以更容易地識別出哪種燃料具有更高的燃燒效率,分析燃燒效率提升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通過整合化學反應、物理現象和數學分析的綜合實驗活動,教師不僅能夠有效地向學生呈現書本上的知識點,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數據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此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也能夠為學生未來面對復雜問題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工具.
5結束語
在新課程視角下,初中化學跨學科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施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深入解讀化學新課程目標,教師能夠有效確立跨學科教學方向,為化學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通過采用生活化教學情境并引入導向型問題設計,學生能夠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跨學科思維能力.然而,跨學科教學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積極實踐,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方法與內容,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助力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融會貫通,成長為具備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俊.項目化學習中化學數字化實驗應用與效果評價研究[J].青海教育,2024(11):38-39.
[2] 要明月,張永華,王雅麟.初中化學跨學科實踐活動設計:以“探究溶液酸堿性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為例[J].新校園,2024(11):19-20.
[3] 王賽.新課標下初中化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施研究: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J].試題與研究,2024(33):22-24.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