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與閱讀技能的基礎階段。為此,教師必須要采取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其中,單元整合閱讀教學十分適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形式,對提高學生的多文本閱讀能力與技巧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單元教學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單元整合 閱讀效率 閱讀質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4.007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絕大多數(shù)教師依據(jù)教材編排的課文順序,按部就班地開展對單篇文本的閱讀教學,雖然學生能夠理解文本內容,但卻無法做到串聯(lián)知識點,融會貫通。教材中各單元所編排的課文類型大體相似,若著眼于單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印象,串聯(lián)課文知識點。不僅如此,不同單元間也存在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教師串聯(lián)單元內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打破了單篇文本的教學限制,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利于他們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提升閱讀能力。
一、依托單元整合閱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探究能力
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傾向于采取單篇文本閱讀教學。但這樣的閱讀教學效果是有限的,很難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聯(lián)系、對比與思考能力。通過實施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將符合單元目標或單元主題的文本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接觸更多樣的文本,進而在群文閱讀中積累閱讀經(jīng)驗和技巧,打破單篇文本閱讀的思維定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分析和探究能力有很大幫助。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主題意識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低、閱讀效果不盡理想且寫作水平也普遍較低,以上都是學生缺乏主題意識的表現(xiàn)。通過實施單元整合閱讀教學策略,教師帶領學生循序漸進深挖與建構單元主題,與此同時,設計一些相關議題讓學生討論和交流,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題意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單篇文本閱讀教學最明顯的特點是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效果不佳。為此,教師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帶領他們復習,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實施單元整合閱讀教學,教師便可把握單元文本間的聯(lián)系,將其落實在閱讀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與建構,探尋文本的形式美、語言美、思想美、內涵美,讓學生在提到任意一項閱讀內容時都能夠聯(lián)想到所屬單元中的其他文本內容,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和融會貫通,鞏固閱讀教學成效。
二、依托單元整合閱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點
1.效率更高
小學語文閱讀單元教學是建立在群文閱讀教學基礎上的活動。顯而易見,與單篇文本閱讀教學相比,在相同時間內,學生們能夠接觸更多文本,了解更多知識。除此之外,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下,閱讀教學的整體性與系統(tǒng)性也得到了極大提升,更有利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提高閱讀效率,鍛煉閱讀能力。
2.趣味性強
在小學語文閱讀單元教學之下,文本內容的增加,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新鮮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它也要求教師要構建更形象、更趣味的閱讀課堂,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文本銜接,為他們提供有效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體會閱讀的趣味性。
3.內容豐富
單篇文本閱讀教學使得學生接觸到的閱讀內容較為單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影響了生他們的閱讀思維,而單元整合閱讀教學則增加了文本的多樣性,學生們接觸到了更多不同類型的文本,體會到了與以往不同的閱讀學習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其多元閱讀思維。
三、依托單元整合閱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明確單元主題,確定閱讀方向
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設置形式編排課文,這也給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思路。為此,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先確立單元主題,這樣才能明確單元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向。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導語或者課文中的批注提示,明確單元教學的主線,提升閱讀教學成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依托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改變”,語文要素“借助提示講故事”,致力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的童話世界,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在這一指導思想基礎上,教師便可帶領學生們根據(jù):“小動物遇到了什么問題?——他們是怎樣做的?——產(chǎn)生了怎樣的結果?——我們收獲了哪些啟示?”的思路逐篇閱讀分析,或者還可以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的閱讀思路,這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再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本單元編排了《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不懂就要問》三篇課文,主題為“學校生活”,在單元導語“美麗的校園,成長的搖籃,夢想起航的地方”的提示中,也為教師的單元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導。教師可要求學生順著“學校生活”的主題,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教學。通過明確整合單元主題,為學生指明閱讀方向,避免多文本閱讀如同散沙,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2.聚焦文本特點,引導深入閱讀
單元內所選取的文本間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或在內容方面較為接近,或在題材方面較為相似。抓住文本的特點,開展單元閱讀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鉆研與理解文本,進而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本單元安排了《少年中國說》《圓明園的毀滅》《木笛》三篇課文,在開展單元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自主閱讀,了解不同文本的獨特性。比如,在《少年中國說》中,梁啟超主要歌頌的是中國少年的蓬勃朝氣,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于戊戌變法失敗之后;而《圓明園的毀滅》則主要描寫了圓明園從輝煌到被摧毀的過程,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凸顯了作者對外國敵寇的無比痛恨,要求我們勿忘國恥;《木笛》主要講述的是朱丹為紀念南京大屠殺錯失藝考機會的故事,體現(xiàn)了一種民族精神。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上三篇文本都在不同程度表現(xiàn)了我國在近現(xiàn)代所遭遇的屈辱歷史。抓住這一中心點,學生在單元閱讀學習過程中也能重點把握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愛國之情。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分析文本間的差異,培養(yǎng)他們對不同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單元閱讀的系統(tǒng)化、整體化掌握能力。
3.強化對比閱讀,發(fā)散閱讀思維
教師在開展單元閱讀教學時,既可根據(jù)教材的編排形式,以單元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為主線,也可將相同主題的文章組合在一起,開展閱讀教學。雖然文本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這也是發(fā)散學生閱讀思維,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技巧的重要教學點。教師將單元主題與相關文本提供給學生后,指導他們關注文本的選材、寫法、語言、構思、修辭、情感等,通過對比閱讀,借此發(fā)散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其閱讀綜合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三篇課文組合開展“祖國山河”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以上三篇文本均為學生呈現(xiàn)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景色。通過把握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讓學生能夠“利用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中,“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文本的關鍵句;在《海濱小城》中,“小城的公園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是關鍵句;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中,“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文本的關鍵句。教師以關鍵句為抓手,指導學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領略文本的主題思想。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課文插圖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的重要作用,讓他們欣賞插圖,閱讀文字,通過圖文結合,理解段落含義。一方面,教師帶領學生了解了祖國的美好風光,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提高他們的自豪感。雖然文本描寫的地區(qū)風光有所不同,但在多元文本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感受到相同的主題思想,也積累了不同的表達技巧與表達方法,理解了“如何用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含義,順利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在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季之美》與《鳥的天堂》兩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對比兩篇文本,在閱讀中找到二者的不同。雖然兩篇課文在內容題材與表現(xiàn)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有關自然景色的文章,但在表現(xiàn)手法與描寫角度上還有很多不同。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分享各自的閱讀體會,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總結:《鳥的天堂》以活潑的語言,重點描寫了“鳥的天堂”的動態(tài)美,彰顯了景色的變化性,屬于對固定區(qū)域的描寫。而《四季之美》以直觀形象的描寫,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是關于選點性的描寫。如此一來,通過對比思考與分析,學生也從整體上把握了以上兩篇文章的主要寫作方法,既加強了閱讀的深度,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4.拓展閱讀素材,提升閱讀效果
教材中雖然根據(jù)不同主題設置了與之相關的閱讀文本,但是文本內容有限,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單元主題,提升單元閱讀教學成效。教師在聚焦課內閱讀文本之余,還要積極豐富和拓展閱讀素材,為學生提供教材之外的文本,幫助他們增強單元閱讀學習成效,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逐步領悟主題。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中,本單元設置的《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等四篇文本,都是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章,學生能更簡單、更直接地體會到本單元“走進魯迅”的人文主題?;诂F(xiàn)有教材內容,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主題內容,為學生呈現(xiàn)更多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章,如《一面》《回憶魯迅》等,讓學生在學習與接觸大量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章中了解更多不同的信息,從不同視角分析魯迅先生的形象。不僅如此,這樣也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相關文章的能力,積累閱讀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課下搜集與魯迅相關的文章,完成自主閱讀學習。如此一來,學生既了解了搜索文章的多樣途徑,也學會了分析文本的方法,有利于促使其更深層次地了解文本內涵,提升閱讀學習的質量。
5.落實讀寫結合,促進內化吸收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二者相輔相成,是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共同作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通過讀寫結合策略,教師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避免學生出現(xiàn)走馬觀花式的語文學習情況,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但在單元整合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形式的實施涉及的元素較多,需要教師重視提高整合意識,采取更靈活的整合手段。比如,通過主題征文、閱讀反思、主題演講、讀后感、閱讀辯論等各類形式實施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主題意識,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本單元編排的課文《貓》《母雞》《白鵝》都是對動物的描寫,也借此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分析文本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然后將閱讀所獲呈現(xiàn)在自己的寫作中,介紹自己所喜歡的小動物,要求他們將自己喜愛的動物的特點刻畫得更生動、更形象,體現(xiàn)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種讀寫結合形式,既強化了學生對單元文本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再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讀書明志”主題之下,在開展《古人談讀書》與《憶讀書》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以及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與生活實際,制定更有個人色彩的讀書計劃或讀書方案,要求他們在展示時陳述自己的設計思路,談談自己從中有哪些收獲。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單元主題為學生呈現(xiàn)相關的課外閱讀素材,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感、思維能力與閱讀能力?;蛘?,教師還可以組織主題為“讀書講究的是方法還是勤奮”“是廣泛涉獵不同形式的書籍更有益還是閱讀同一類型的書籍更有益”的辯論活動,要求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觀點,搜集相關資料進行佐證,這也是有效的讀寫結合形式。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單元主旨,延伸他們的閱讀深度,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迎合了教材的編排理念,有利于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積累閱讀經(jīng)驗與閱讀技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為此,教師也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將不同知識融會貫通,煥發(fā)閱讀熱情,促使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形成,彰顯單元閱讀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邵金金《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語文新讀寫》2023年第13期。
[2] 劉小琴《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優(yōu)化路徑分析》,《天津教育》2023年第15期。
[3] 田孝翠《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設計策略探究》,《作家天地》2023年第33期。
[4] 陳啟輝《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主題單元閱讀教學策略》,《基礎教育論壇》2022年第12期。
[5] 王永蘭《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智力》2023年第4期。
[6] 周芹《單元整合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要點》,《小學生》2023年第2期。
(楊文萍,1974年生,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大學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