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3 月,貴州的山野便活了起來。雀鳥和小獸“撲梭梭”地搖頭擺尾活動筋骨,蟲蟲螞螞們也滿地撒歡。微風一吹,草木的嫩芽紛紛冒出了頭,鵝黃的、淺綠的、乳白的、輕粉的,都鮮嫩嫩活潑潑的。
“開春了!‘春天’可以吃了!”媽媽走出家門,抬頭望望門前的那棵樹,樹上有一簇簇的新芽,是略深的茜紅色,高高地立在樹巔,如同一群歡喜的鳥,為春天鳴叫。媽媽背上背篼,拿起倚在墻角的長桿鐮刀,去“討(摘)春天”,矮處的伸手就可以把那簇嫩芽掰下,夠不著的則用長桿鐮刀輕輕一撈,“噗噗”落在長滿細草的地上,媽媽把它們撿到背篼里背回家。
媽媽把背篼里的嫩芽倒進木盆,放水淘洗。紅色的芽一拃來長,肥梗嫩葉,洗凈后整整齊齊地碼在竹筲箕里瀝干。在早春懶懶的陽光照耀下,水珠綴在羽毛樣的葉上,發(fā)出紅寶石般的光,不,應(yīng)該說是像細娃兒粉嘟嘟的唇更恰當些,畢竟這春芽它也鮮嫩溫軟得撩人心。
廚房的灶上坐了鐵鍋,水已經(jīng)燒得翻翻滾滾。媽媽撒把鹽進去,再把瀝干水的嫩芽抓進鍋里焯水。媽媽說這叫“漉”,漉過的春天吃起來才不澀,不會中毒。茜色的嫩芽在滾水里漉一轉(zhuǎn)兒,竟變得翠綠。
媽媽用長竹筷和長竹籬把它們撈起來,留幾把涼拌。其他的再用清水沖洗后擠干水分,切得細碎。
先做“春天”油海椒。
對于貴州人,海椒不僅是佐料,更是每餐必備的下飯菜。做成油海椒,味道香醇又便于較長時間保存。那些年,“老干媽”還沒有大行其道,在外讀書的貴州娃幾乎人手一瓶自家老媽做的油海椒。而且貴州媽媽們做油海椒的手法也各有神通,真是萬物皆可做油海椒“搭子”,花生米、辣子雞、脆哨、折耳根、木姜子……而“春天”油海椒更是其中仙品!
焯水切細后翠綠的“春天”與鮮紅的干海椒面、白色的鹽、芝麻和在一起,媽媽起鍋燒菜籽油,切兩個洋蔥、兩坨生姜,挽幾個大蔥結(jié),油熱后把洋蔥片、生姜片、大蔥結(jié)、大蒜瓣、花椒粒、木姜子、芫荽、山柰八角(貴州人說的“山柰八角”是香料的代名詞)放進鍋里炸,炸焦后料渣撈起不要,將滾油舀起均勻地淋在“春天”海椒面上,伴隨著“刺啦”的炸響,嫩芽獨特的鮮香味、海椒微微嗆人的辣香味,朝著鼻腔奔來,口腔里洶涌的清口水也被炸了出來。
彌漫的香味連檐下嬉鬧的雞和狗也聞到了,它們圍到廚房門口來。下班的爸爸、放學的孩子前后腳地回家了。
爸爸聳了聳鼻子,說:“喲,‘春天’可以吃了?昨天我看好像都還沒長齊呢?!?/p>
媽媽還沒來得及搭話,孩子放下書包高聲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彼鸫蠊窉邓哪X袋:“黑虎,你也想吃啊?”又回過頭對爸爸說:“爸,給你說了,這叫‘椿巔’,不是‘春天’。”
爸爸嘿嘿笑著,洗了手從媽媽手里接過鍋鏟,將涼了的油海椒分裝進一個個玻璃瓶里,等清明親人們回來清墳掛青的時候,一家一瓶帶回城里去。
媽媽嗔著拍了拍孩子的屁股:“去洗手,馬上吃飯了?!焙⒆訁s抱著媽媽的腰問:“媽媽,我說得對不對嘛?”
“對,也不完全對。這個是椿樹的芽芽,我們土話叫作椿樹的巔巔兒,就是椿巔。大家喊著喊著就喊成了‘春天’。雖然聽起來好像不對,但是很有意思啊,你想想,我們在春天吃春天……”
孩子笑著說:“我明白了,這就是你經(jīng)常說的美麗的錯誤?!?/p>
“那我考考你,”爸爸說,“去年吃春天的時候讀過的詩還記得嗎?”
“椿木實而葉香,可口取之當蔬。嫩葉可食亦可腌,老葉煎飲治疾苦。還有,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咦,爸爸,山珍海味,我們貴州只有山珍吧?”
“是呀,”爸爸牽著孩子走到椿樹下,指著高處的嫩芽說:“我們貴州是山區(qū),山上的珍寶多得很。就像這椿芽,今天媽媽割了一背篼,要不了幾天又會發(fā)出來,每到春天就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勁頭,滿樹紅艷艷的,好看又好吃,還是可以‘治疾苦’的中藥?!?/p>
“春天可不就是欣欣向榮嗎,我最喜歡吃的清明粑、野蔥拌折耳根葉子,還有清炒嫩筍尖都只有春天才吃得到哦?!?/p>
“因為你這個好吃狗兒說的這些都是春天的嫩芽芽做的時鮮菜呀。”媽媽笑著回身打了幾個雞蛋進春天碎里,加鹽攪拌成雞蛋糊,鐵鍋里的豬油化了開始“噼啪”作響,把春天雞蛋糊倒進鍋里。因為孩子喜歡吃焦焦的雞蛋餅,媽媽將灶里的柴退了兩根,用中火慢慢煎,煎到定型微黃,翻面稍煎片刻蛋液剛熟即可裝盤。兩面煎得一焦一嫩,既有雞蛋餅的脆香,又不破壞春天的鮮美,這火候也許只有母親能夠把握,正如她對待孩子,嚴慈得當。
爸爸擦干凈吃飯的小方桌,孩子端菜添飯的當口,媽媽開始涼拌“春天”。蒜成泥,紅鮮椒切絲,放進先前焯水后未切待用的“春天”,再加鹽、味精、麻椒油、折耳根油海椒、野蔥、芫荽,滴上幾滴曬醋,和勻。端上桌來,爸爸喉頭一動,說:“能飲一杯無?”媽媽笑著努努嘴,孩子早已將酒瓶酒杯拿了過來……
媽媽挑了一口“春天”油海椒,抬頭望著門前的椿天樹,想起四十年前,她的父親牽著她的手在黔北的鄉(xiāng)間,走過許多山水,讀過和山水一樣多的詩詞。父親指著那棵大樹給她說莊子,“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秋”,告訴她“椿”代表父親,“萱”代表母親,而椿萱并茂,是對人最美好的祝福。
媽媽輕聲念出“椿萱并茂”,對她的孩子說:“吃‘春天’,也是對親人的一種思念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