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受限于時代背景和語言表達習慣,難免對古詩文產生阻隔感和陌生感,學習效果不盡理想。而情境教學能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活力、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的氛圍和環(huán)境,與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經驗、探究和發(fā)現(xiàn),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多次提及“情境”一詞。情境教學就像一束光照進課堂,激發(fā)師生的內驅力,改變教學樣態(tài)。在古詩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充分凸顯情境的價值,落實新課標強調的“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要求,充分利用情境教學這束光呢?下面,我結合教學案例談談情境教學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整合教學資源,精心篩選主題
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占比相比以往教材顯著提高。這些作品在思想主題、藝術手法等方面存在異同,如果逐一進行單篇教學就顯得不系統(tǒng)。這要求我們根據思想主題重新分類,如“詠物抒情”“愛國情懷”“思鄉(xiāng)懷親”等,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切身體會文本,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體會、品味思考、自由表達,潤物無聲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一組關于“家國情懷”的文本為例,我們梳理同題材、同詩人、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不同詩詞,以詩解詩,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在教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了解金統(tǒng)治下的遺民生活并加以想象,去理解詩詞中“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原因,感受詩人無盡的悲痛?!额}臨安邸》中南宋權貴們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丑態(tài)就是九州不能同、遺民淚不盡的原因?!妒緝骸芬辉姼亲寣W生體會到陸游臨終前的遺憾和悲哀,在前后關聯(lián)的一組古詩詞比較中,凸顯陸游的愛國情懷,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
由此看來,這種整合和開發(fā)課堂內外教學資源、精心選擇主題、引導學生在主題情境下充分感知、體驗、思考的情境教學,不失為一種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
二、著眼核心素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
在古詩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將情境的運用限制在導入階段、激發(fā)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未能充分發(fā)揮情境化學習內容的優(yōu)勢,即改變學習方式、優(yōu)化學習過程、提升學習體驗等。這種現(xiàn)象影響了情境教學的作用發(fā)揮,也導致一些教師對情境創(chuàng)設產生了“造花架子”的誤解。因此,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尤為重要。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指向目標,讓情境教學有章可循
教學目標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時所要到達的終點,而情境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課堂中,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情境教學活動都應有一個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有目標就有了行動的“指南針”,而一旦目標缺失,教學就不可避免地失去方向感。
以統(tǒng)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古詩三首》為例,我創(chuàng)設了“尋繹中國夢,厚植愛國情懷”“頌讀詩人‘強國夢想’的渴盼”情境,以在資料中走近詩人、在情境中悟愛國心、在比較中升華情感三個學習提示為任務驅動,每個情境教學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由于方向明確,學生的學習過程自然就成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
(二)融合知識,讓情境教學豐富充盈
情境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應包含真實的學習內容。只有將知識合理地融入情境,情境才能變得真實;如果把知識單獨分離,情境就形同虛設,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以文言文《小石潭記》為例,教師提出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從各地文旅局花式宣傳旅游景點入手,引出湖南永州文旅局請來的大文學家——柳宗元,為宣傳小石潭景區(qū)在微博上發(fā)布了《小石潭記》一文,引起網友的圍觀和評論。評論區(qū)被各路網友的提問轟炸,“小石潭記評論區(qū)”詞條也因此登上熱搜,成為文化圈的最大熱點。由此,教師適時出示本節(jié)課的驅動任務:湖南永州小石潭景區(qū)管委會面向全國招募志愿者,幫忙回復網友的評論。這一任務讓學生化身微博評論區(qū)的志愿者,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卮鹁W友的評論環(huán)節(jié),以四個任務為驅動:鞏固文言通古今、梳理游蹤定攻略、聚焦特點贊美景及知人論世悟情感。教師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每個情境任務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自然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而水到渠成地完成學習目標。
(三)細分任務,讓情境教學循序漸進
語文教學應體現(xiàn)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guī)劃學習內容。這一理念為切實提升古詩文教學效果提供了思路。教學應該實現(xiàn)由大任務到小任務再到子任務的遞進。因此,單元情境和任務的進階設計十分關鍵。教師只有設計好任務,創(chuàng)設好情境,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走向深處。
以陸游的愛國組詩教學為例。首先,整合教學資源,將學習任務群分三個層次:基礎型學習任務,“吟詞之韻,走進文本”;發(fā)展型學習任務,“品詞之境,明悟情志”;拓展型學習任務,“鑒詞之法,學以致用”。
其次,結合本單元人文主題“家國情懷”,設計制作班刊《愛國詩集》的活動情境。課堂伊始,我從“整理編輯愛國詩集”的任務展開,發(fā)布《愛國詩集》征稿啟事。圍繞征稿情境,學生走進文本“讀一讀”,對比閱讀了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春望》兩首詩,在一悲一喜兩種感情基調中,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解決會讀的問題,同時體會到詩人的愛國情懷。
再次,合作鑒賞“品一品”。我通過《從軍行》一詩引導學生認識邊塞詩的特點,關聯(lián)《出塞》《涼州詞》《塞下曲》三首詩,加深學生對邊塞詩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樹立按題材梳理詩詞的意識。
最后,知識遷移“用一用”。在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題臨安邸》《示兒》三首詩時,結合南宋背景資料,學生了解詩詞之間的關聯(lián),建立可以按背景來梳理詩詞的理念,進而利用所學方法鑒賞課外兩首古詩詞,進一步品味情與志,體悟并傳承家國情懷,達到得法用法的目的。
三、巧妙分步入境,解決實際問題
入境不深是情境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進入情境需要一個過程,不是教師說一句“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這里”“你現(xiàn)在就是某某”,學生就可以立即來到某個地方或成為某一個角色。只有教師精心設計、逐步引導,學生才會漸入佳境,沉浸其中。
仍以文言文《小石潭記》為例,教師提出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以湖南永州小石潭景區(qū)管委會面向全國招募志愿者幫忙回復網友的評論為任務,讓學生在微博評論區(qū)參與互動。首先,教師以一個網友評論看不懂《小石潭記》的很多字詞為任務驅動,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幫助網友解釋重點字詞的含義,達到復習鞏固重點字詞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以需要為評論者設計一份旅游攻略為任務驅動,讓學生讀課文,圈畫標志游蹤的詞語,梳理順序并繪制游覽路線,在回復網友評論的過程中掌握移步換景、定點特寫的寫法。最后,教師針對網友評論柳宗元的心情有點兒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選取表情包回復網友,并按照句式說明回復理由。學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第四個學習任務——知人論世悟情感。總之,教師將學生置于真實的情境中,在回答網友不斷更新的評論過程中,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在古詩文情境教學中的一些做法,針對如何真正用好情境教學這束光,除了選擇恰當?shù)闹黝}來整合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有效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分步引導,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漸入佳境,深刻體悟文本,還需教師加強自身文學修養(yǎng),在情境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學生邁入古詩文的神圣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