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的價值。方法" 依據(jù)入院時間將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yī)院收治的9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2023年1—6月入院,47例)和研究組(2023年7月—2024年1月入院,4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用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觀察2組疼痛情況、自我效能感及疼痛應對方式。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疼痛數(shù)字法評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分為(2.33±0.43)分,低于對照組的(3.56±0.5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干預后,研究組疼痛自我效能問卷(pai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PSEQ)的社會功能、疼痛職能、家務及工作評分依次為(29.75±3.48)分、(10.02±1.76)分、(9.74±1.35)分,高于對照組的(24.29±3.87)分、(7.62±2.21)分、(7.18±1.87)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干預后,研究組中文版醫(yī)學應對方式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的面對評分為(21.25±3.67)分,高于對照組的(17.41±4.0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干預后,研究組MCMQ的屈服、回避評分分別為(11.43±2.32)分、(12.28±2.40)分,低于對照組的(15.35±2.86)分、(15.71±3.0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nbsp;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可強化患者自我效能,使患者積極應對疾病帶來的疼痛,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推薦開展。
【關鍵詞】 自我效能;疼痛應對方式指導;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護理
文章編號:1672-1721(2025)02-0145-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6
腰椎間盤各部分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后,各種外力因子會破壞纖維環(huán)并引起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臨床將這一病理改變引起的綜合征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各種癥狀中,腰腿疼痛最為常見。腰椎間盤突出癥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降低患者心理健康度[1]。采取有效的策略減輕疾病疼痛,對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積極意義。長期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疼痛會降低患者康復信心,對患者行為造成負面影響[2]。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與應對方法的認知,在自我管理中采取錯誤形式,不僅無法緩解疼痛,還可能損傷組織,加重疼痛[3]。針對上述情況,醫(yī)務人員需加強干預,通過有效的指導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與疼痛,保持對抗疾病的積極性與信心。本研究將9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的應用價值,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據(jù)入院時間將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yī)院收治的9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對照組(2023年1—6月入院,47例)和研究組(2023年7月—2024年1月入院,4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X射線或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存在持續(xù)時間超過3個月的腰腿痛;意識清楚,認知正常,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骨腫瘤、結核等影響活動的患者;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有參與相似研究經歷的患者;因各種意外因素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依據(jù)患者情況,指導患者使用非甾體消炎鎮(zhèn)痛藥或糖皮質激素緩解疼痛。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給予日常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對于存在負性情緒的患者,展開心理疏導。
研究組采取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1)個體化宣教。護理人員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工作,了解患者的認知水平及性格特點等,據(jù)此展開個體化宣教。除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外,向患者說明自我效能感在抗病期間的積極作用,講述提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方法,通過協(xié)同各種方式,提升患者抗病信心。向患者說明疾病與疼痛之間的關聯(lián),講述正確表達疼痛的方法及應對各種疼痛的措施,為后期具體干預方法的實施創(chuàng)造基礎條件。(2)自我效能干預。護理人員要協(xié)同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幫助和言語方面的鼓勵。講述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通過替代經驗來強化患者自我效能感。在患者熟悉的環(huán)境,如日常工作中,讓患者回憶腰腿痛造成的負面影響,以此促使患者更積極地配合干預,進而實現(xiàn)身體功能的恢復。同患者一起制定恢復目標,將整體康復目標化分成不同小階段。在每個階段目標完成后,給予患者鼓勵,強化患者信心。對于尚未完成的目標,同患者一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策略,爭取在下一階段中完成,讓患者在成功體驗中實現(xiàn)自我效能感提升。(3)疼痛應對方式指導。講述疼痛應對的方法與內容。在疼痛程度較低時,可采用物理鎮(zhèn)痛方法,如正念冥想、交談轉移注意力等。對于有康復需求的患者,指導患者在病房內緩慢行走,保持正確的上下床姿勢,減少彎腰或扭動腰部的行為。若患者痛感較為強烈,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說明各種藥物在緩解疼痛中的價值。對于需要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讓患者避免進行腰部活動,先從肢體被動活動開始,逐步過渡到主動運動。對患者家屬進行按摩指導。患者每次活動后由家屬對其肢體放松按摩,減輕肌肉痙攣與粘連程度,降低疼痛感。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干預前后采用NRS量表進行評價,讓患者在10分制標尺上依據(jù)自我疼痛感受進行評價,0分表示無疼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2)自我效能感。干預前后采用PSEQ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分為社會功能、疼痛職能、家務及工作3個維度,包括1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0~6分7級評分法,得分與自我效能感成正比。(3)應對方式。干預前后采用MCMQ量表進行評價,包括面對、屈服、回避3個維度,采用1~4分評分,分值越高表明該維度應對方式越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程度
干預前,2組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2組NRS評分比干預前下降,且研究組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2 自我效能感
干預前,2組PSE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2組PSEQ各維度評分比干預前均上升,且研究組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3 應對方式
干預前,2組MCMQ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2組面對評分比干預前上升,屈服、回避評分比干預前下降,且研究組變化幅度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人們工作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已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何降低該疾病對患者生活造成的影響是當前護理人員需關注的問題[4]。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痛和坐骨神經痛長期存在,不僅增加了患者生理上的不適,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者表現(xiàn)出較低的自我效能感。相當一部分患者對于應對長期存在的慢性疼痛缺乏正確的認知。上述因素相互疊加,容易對患者的治療行為造成影響,不利于病情控制。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消除醫(yī)療不利因素。自我效能干預通過相關干預,消除疾病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強化患者抗病信念,堅定患者抗病行為[5]。疼痛應對方式指導則能讓患者了解到應對疼痛的正確方法,從而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減輕疼痛帶來的不良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NRS評分為(2.33±0.43)分,低于對照組的(3.56±0.5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在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更多指導患者通過調整生活習慣、規(guī)范服用藥物來減輕疼痛。受負性心理影響,患者很難長時間保持規(guī)范行為,故疼痛緩解程度有限[6]。在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中,護理人員結合患者認知水平展開相應教育,使患者信念與行為發(fā)生轉變。在自我效能干預中,患者負性情緒減少、自我效能感激活后,會更積極地配合醫(yī)務人員,從而更好地控制疾病與疼痛。在疼痛應對方式指導中,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展開針對性指導,減少患者對藥物的依賴,讓患者掌握正確的疼痛緩解方法[7]。綜合開展上述多項舉措,降低了疾病引發(fā)的疼痛感。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后,研究組PSEQ中的社會功能、疼痛職能、家務及工作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個體對是否具備能力完成某一行為做出的判斷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對個體行為表現(xiàn)有著較大的影響[8]。在自我效能干預中,護理人通過言語勸說、替代經驗、情緒喚醒等方式提供更多情緒支持,減輕患者焦慮感,提升患者抗病信心,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喚醒患者應對疼痛的意識和能力。隨著現(xiàn)有問題的解決和制定目標的實現(xiàn),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
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或避免壓力,個體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應對方法。在患者治療期間,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能強化醫(yī)療方案治療效果,加速患者康復進程。由于疾病的長期影響,相當一部分患者會表現(xiàn)出消極應對方式。為了改善這一狀況,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認知水平與性格特點展開宣教,糾正患者錯誤認知。隨著自我效能干預的實施,患者的抗病信心被喚醒,表現(xiàn)出較高的積極性,應對方式隨之改變[9]。疼痛應對方式指導下,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掌握應對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的逃避心理?;颊咭哉_的方法應對疼痛,緩解疼痛,從而進一步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病情改善,獲得更高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干預后,研究組MCMQ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干預后,研究組MCMQ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由此可見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的價值。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預結合疼痛應對方式指導能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減輕疾病引發(fā)的疼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錢俊英,魏洪莉,林丹丹,等.疼痛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疼痛信念與疼痛評分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J].全科護理,2023,21(18):2554-2558.
[2] 周小蘭,劉莎.基于移動醫(yī)療的多元聯(lián)動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出院后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3,30(11):193-196.
[3] 李晴,王德偉,張江輝,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的護理服務方案構建與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2):190-192.
[4] 崔悅,姚莉.PRECEDE模式健康教育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康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2,34(20):186-189.
[5] 張村,岳慧玲.認知行為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疼痛自我效能感、康復訓練行為和恢復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15):163-166.
[6] 賀冬瑩.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的關系[J].慢性病學雜志,2022,23(5):794-796.
[7] 謝水群,盧惠惠,趙芷婷,等.基于目標管理理論的細節(jié)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2):76-78.
[8] 袁冬,尹夏,李倩,等.思維導圖健康教育在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江蘇預防醫(yī)學,2021,32(2):250-253.
[9] 胡仁霞,徐婷婷,宋玲.認知行為干預的應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水平與自我效能的影響評價[J].人人健康,202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