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骨冷”與“皮冷”:貴州東南山地人群的著裝、身體與感知

        2025-02-07 00:00:00蔣正珊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25年1期

        摘 要:人的身體每天都藉由著裝形成一種衣-身的感知與實踐。身體作為衣物穿著的直接載體,是感知、實踐甚至具身性(embodiment)的第一現(xiàn)場。對貴州東南山地人群的身體感知與著裝進行了民族志考察,不同于既有的“春夏秋冬”四季劃分的傳統(tǒng)認知范式,而嘗試立足于身體穿戴的具身感知來重新審視在社會變遷的情境中著裝身體的流動性變化。褲子作為一種外來的服飾單品,提升了當?shù)嘏陨眢w著裝保暖的程度,同時也強化了具身的冷暖感知,如若傳統(tǒng)裙裝穿戴之感是“冷皮”,那么平添褲子之后則強化了身體的“冷骨”之感。至此,當?shù)嘏陨眢w著裝的方式實現(xiàn)了從單一的裙裝到裙裝與褲裝并存,再到完全脫離裙裝系統(tǒng)的褲裝的轉(zhuǎn)變,身體的著裝感受也投射了社會發(fā)展的縮影。

        關(guān)鍵字:著裝實踐;身體;感知;山地文化;苗族

        中圖分類號:C95/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25)01-0071-12

        一、技藝、社會化與身體著裝實踐:服飾研究的三種路徑

        服飾作為人類學的經(jīng)典議題,受到頗多藝術(shù)學者和文化學者的關(guān)注,主要集中在服飾技藝制作的研究路徑以及社會化實踐的路徑。首先,在服飾技藝制作路徑中,視覺感官促使人們對天然植物染色及防染技術(shù)的使用進行解密,多元植物色彩的探索成為此路徑的焦點之一。而從紡織工藝、織物結(jié)構(gòu)再到服飾紋飾解析以及基于紡織田野材料的工藝探討,都是該路徑中另一焦點。其次,在服飾社會化實踐的研究路徑中,一方面服飾的記錄實現(xiàn)了從圖畫、影像到服裝結(jié)構(gòu)測量的數(shù)字化應(yīng)用型發(fā)展的跨越。封建社會以《百苗圖》生活寫本和《職貢圖》肖像寫本皆圖文相配的繪制方式,爾后,時代的發(fā)展催生了大量服飾圖志與圖冊,圖像技術(shù)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傳統(tǒng)繪制主觀性和部分錯訛脫衍的情況。隨著行業(yè)細分與專業(yè)精準程度的提高,專業(yè)服裝院校的青年研究者們從服裝形制和款式入手,通過測量、解構(gòu)、繪制矢量圖的形式將服飾視覺圖像數(shù)據(jù)化。服飾結(jié)構(gòu)的數(shù)據(jù)化支撐,一方面使得傳統(tǒng)服裝復原再造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為服飾數(shù)字化博物館展覽提供了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服飾的社會化實踐還包含了其文化內(nèi)涵。服飾作為彰顯族群或支系身份的視覺外化表達,在宏大敘事中剖析其支系、族源得到較早一批服飾研究者的青睞。而后,服飾研究者多以符號闡釋和社會現(xiàn)象對服飾文化進行“深描”,服飾即成為物質(zhì)性文化現(xiàn)象的外化“文本”被賦予各種意義解譯,更是被一眾學者譽為“穿在身上行走的史書”。

        正如先前眾多學者評述的那樣,服飾是“穿在身上的”史書,故此第三種路徑則是關(guān)注到一直處于隱匿境地的身體。在身體的多元表達中,特納曾將身體看作一個場地、一種環(huán)境,是我與社會自我最接近的部分,也是自然環(huán)境中個人異化的一個方面。大衛(wèi)·勒布雷東直指身體是與世界聯(lián)系的橋梁,在與世界互動的過程中持續(xù)不斷產(chǎn)生新的意義,并嵌入特定的社會文化空間之中。身體自然成為一種連接自我與社會的媒介,捕捉行動者主體活生生的身體感知和身體社會空間的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服飾的一部分特殊之處在于連接著生理的身體與社會的存在,連接著公共領(lǐng)域與私人領(lǐng)域。服飾成為將身體社會化并賦予其意義的一種手段,而身體著裝的行動力在本質(zhì)上成為社會中個體基于身體而生成的接受、馴化與自適的方式。即由此,著衣的身體就有了雙重面向,既面向社會,又面向個體,著衣的身體也在社會生活與周遭的環(huán)境中踐行著各種實踐活動。此時,“著衣的身體既是著裝實踐的主體,又是著裝實踐的客體”。服飾本身是我們議題的主要對象,與此同時不能忽視服飾與身體的裝身關(guān)系在著裝實踐的主體與客體視角中的作用,恰如以往學者所言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史書。托馬斯·科索爾達斯在身體人類學中就開啟了身體的感知和實踐,身體也可以看成文化的主體和存在,并且在身體之上兼具具身性和充當媒介的身體實踐。布魯斯·可瑙夫(Bruce Knauft)認為,通過身體構(gòu)造與地方性知識和文化能夠建構(gòu)起身體意象和實踐,因此通過服飾對身體的著裝實踐也能窺探其背后的文化,恰與Hesselbein Chris所說的是從著裝的身體(dressed body)到著裝具身(dressed embodiment)的跨越過程不謀而合。因此,身體視角成為服飾研究領(lǐng)域中又一助力觀察的維度,以此形成服飾感官中介系統(tǒng),恰好將個體肉身的內(nèi)部世界與群體肉身的外部世界分隔開來。喬安妮·恩特維斯特爾(Joanne Entwistle)也從身體的視角,看到服裝與身體在情境化實踐中相互影響,據(jù)此提出“情境化身體實踐”,身體的著裝實踐是以服裝為紐帶,需要在服裝結(jié)構(gòu)、內(nèi)心情感和生活情境等多維度復雜的因素中踐行的。

        該路徑關(guān)注到了服飾作為穿在身上的附著物,著衣過程中產(chǎn)生的身體經(jīng)驗與社會實踐。脫離服飾使用的情境,其自身并不具有系統(tǒng)標記的功能,服飾只有在肉身的環(huán)境(身體)和肉身流動的環(huán)境(社會生活)中的實踐共同作用下,才構(gòu)成了意義傳遞的著裝空間,也就形成了具身性的互動與交流。日常生活中的身體還涉及感覺,即我們著裝時的感覺,從著裝的身體中去尋求關(guān)于自我個體的感覺和穿著實踐的方式。肉身著裝的感受既囊括了意義與感知,也包含了文化與詩性,并非單一的身體感覺,也不是純粹的認知,而是一種個體肉身與服飾本身二者結(jié)合交融互動的實踐。當身體著裝的行為發(fā)生在共享的事物和空間中時,他者能從穿戴者感受中洞察他們?nèi)绾伪磉_自我與踐行社會習俗,而細致入微的著裝感受卻能從個人層面得以表述。

        現(xiàn)今,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影響著人們對服飾穿戴的選擇,在費瑟斯通(Featherstone)看來,在現(xiàn)代消費主義中,人們可以通過將商品、服裝、實踐以及表情姿態(tài)聚集在身體這個獨特的聚合體中,從而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感知生活樣式。 特別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成衣物資供應(yīng)充足,購買服飾的渠道增加,以及多元審美的驅(qū)使,服飾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新與舊、外部與內(nèi)部之間混搭,致使傳統(tǒng)服飾的穿戴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從宏觀群體來看,民族地區(qū)穿漢衣的行為確實改變了傳統(tǒng)民族服飾著裝同質(zhì)性特點,當我們把這種群像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縮小到個人穿著的選擇時,就會發(fā)現(xiàn)個體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選擇穿什么樣的衣服,不僅關(guān)聯(lián)著自我的身體著裝行為,同時也傳遞著群體對自身服飾正在踐行的觀念。

        本文以吳仕忠先生所著《中國苗族服飾圖志》中的“朗洞式”苗族服飾作為研究的衣服樣本。穿著這一款式的苗族支系主要位于貴州東南部榕江縣最北部的鄉(xiāng)鎮(zhèn),地處月亮山與雷公山連片地區(qū)的非核心山地、河谷地帶,以朗洞鎮(zhèn)為據(jù)點,河谷地區(qū)下至孖略,山地區(qū)域上至高略,連片的十六個自然寨。因居住環(huán)境的地形差異,在其內(nèi)部又形成以高幫、色同、宰幫、高略、九懂、兩福、八九、烏報連片依山而居的“高坡四寨”,和卡寨、宰岑、定向、岑最、平架一帶居住在河谷山坡的“河邊四寨”。本文試圖從當?shù)嘏源┲鴤鹘y(tǒng)服飾的具身感知出發(fā),通過身體著裝實踐建構(gòu)起肉身的環(huán)境(身體)和肉身流動的環(huán)境(社會生活)之間的互動,進而來探討身體具身性感知的內(nèi)在邏輯。

        二、著裝:在冬夏與冷熱之間

        在南方濕冷的冬日,即使身體內(nèi)層保暖衣與羊絨衫疊穿,外面披上能夠包裹大部分身軀的羽絨服或者大衣,游走在戶外仍舊會被侵入骨髓的冷氣逼得直哆嗦。就是這樣寒冷的冬天,筆者在田野中卻意外看到光腿穿著裙裝的老婦人,房東阿姨告訴筆者,她們這一房除了筆者發(fā)現(xiàn)的那個奶奶,還有兩三個老婦人也是光腿穿裙子內(nèi)里不穿褲子,其他房也零星還有幾個老人保持這種傳統(tǒng)的著裝形態(tài)。

        (一)苗服的基本形制

        朗洞式女子傳統(tǒng)服飾是由上裝和下裝構(gòu)成的分體二部式。上裝是由短上衣和圍胸兩大單品組成,下裝則包括了百褶裙、前后斷裁的方形圍腰及綁腿。

        傳統(tǒng)短上衣開襟、立領(lǐng),右衽系帶;領(lǐng)口和門襟有極窄邊綢緞拼布構(gòu)成的緣邊,門襟近衣擺底部有條狀系帶;兩側(cè)腋下衣擺開衩并有極窄拼布條包邊;袖口處有極窄拼布與刺繡組合形式的寬緣邊。圍胸是由凹狀“山”型刺繡與五邊“鉆”型黑布拼接而成;在凹狀“山”型肩線的位置釘縫兩個環(huán)狀穿孔,用于圍胸過肩穿掛銀飾固定于著裝者后背,下擺“鉆”型兩側(cè)的環(huán)帶系圍于腰后。百褶裙則由腰頭的系帶、腰頭和裙身構(gòu)成,一般穿在下裝最里層;腰頭約3厘米寬幅,兩層黑布行縫,裙身部分寬幅為28厘米左右,總長度是由一筒布連續(xù)捏出3毫米左右寬度的細褶而形成的伸縮型百褶。百褶后期通過黃豆?jié){塑形,從二維變?yōu)橥行偷娜S結(jié)構(gòu)。百褶裙外層穿著前后分離不連裁的方形刺繡圍腰片;前片圍腰有便裝和盛裝兩種形式,便裝前片圍腰無寬幅腰頭,腰部兩側(cè)釘縫有兩個正方形小格子的系帶,長度過膝,近正方形,遮擋大部分下身身軀;盛裝圍腰前片有寬幅橫向延伸的雙箭頭形腰頭、與下身長方形裝飾片拼接而成,長度及腳踝,正面幾乎遮擋住下半身身軀。后片圍腰形制區(qū)別不大,長度及大腿中部,呈橫向長方形;一般圍腰后片便裝刺繡裝飾相對盛裝略少。綁腿是側(cè)面全縫合的圓筒狀刺繡布片;在整體著裝造型中,綁腿處于非中心區(qū)域,但是在以隱匿為特色的服裝穿戴造型中不可或缺。

        在女性完整的穿著造型中,只有上裝的短上衣與下裝的綁腿這兩件服飾單品,是穿戴者依據(jù)所處的季節(jié)性溫度變化和身體冷暖的感受,而作出形制與制作工藝的區(qū)分。傳統(tǒng)短上衣分為冬裝和夏裝。冬季需要抵御嚴寒,因而短上衣被做成雙層布里夾棉的形式,這樣更為保暖儲能。短上衣的制作是把衣身主體與衣袖分別剪裁之后再進行拼縫的平面行縫裁剪方式,就成衣制作而言,肩-背部整塊刺繡紋樣與加塞棉花行縫的衣袖和衣身存在制作流程上存在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從制作成衣的角度來說,肩部-后背整塊相連的刺繡不便與加塞棉花的整體衣身和衣袖行縫。故此,冬季上衣后背形成肩-背部紋樣與背部腰身上下錯層拼縫的組合,形成過肩連通大臂衣袖口至整個后背上部,三面行縫“∩”型的紋樣裝飾。這種肩-背連通的平面紋樣拼縫錯層,再疊加在衣身主體的組合形式,使得衣服在后背上部呈現(xiàn)出開口夾層,其工藝縫制的原理就恰似現(xiàn)今風衣肩胛開合的設(shè)計。夏季酷熱,上衣一般做成單層,輕薄透氣。夏季上衣刺繡和拼布裝飾相對偏少,在衣領(lǐng)和開襟緣邊有窄幅拼布裝飾,衣袖口有寬幅拼布或刺繡裝飾。與冬季刺繡裝飾靠近肩胛部位不同,夏季上衣背部裝飾靠近衣擺底部,由多組橫向條狀刺繡與拼合間隔縫合而成,在靠近腋下的位置有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刺繡紋樣裝飾拼接,以及側(cè)縫拼布開衩裝飾。其次,明顯冬夏兩季差異的服飾部件就是綁腿。從制作工藝上來區(qū)分,夏天的綁腿是單層,冬天的綁腿是雙層布里的,老婦人的綁腿還會夾棉,這樣會增強腿部的保暖性。其次,從綁腿的長度來區(qū)分,冬天綁腿的長度和夏天相比更長,甚至有一些做到超過膝蓋的長度。此外,冬夏兩季綁腿紋樣也略有差異。

        (二)身體知冷暖

        如前所述對當?shù)胤椣到y(tǒng)的介紹分類,是筆者按照文化他者的邏輯思維最初對當?shù)胤椀恼J知。一年以春夏秋冬四季劃分,是受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認知教育馴化的邏輯思維,因此,筆者自然地將冷天與熱天的服飾著裝差異劃分為冬季裝束與夏季裝束。當我們試著從思維層面摒棄傳統(tǒng)認知教育所灌輸?shù)乃募居^念,轉(zhuǎn)向物質(zhì)性的層面,試著用身體來感知所處的周遭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有沒有可能,我們的身體對周遭世界溫度的感知本身就踐行于“冷與熱”這對二元對立的身體感受之中?而季節(jié)的輪動與交替也只不過是讓這種關(guān)于身體“冷”的,或者“熱”的感受“加深”或者“延長”,以此形成不同感知程度上身體的冷暖感受。

        我們在坡上,三、四月插小秧,就開始慢慢地變熱了,到插大秧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熱了。九月間收一季板藍根又開始慢慢變冷了,在上去就會“構(gòu)大凌”。翻年去就會慢慢又熱起來了。我們坡上海拔高,他們下頭(面)河邊的比我們上面暖和點。

        10月份以后該區(qū)天氣就會轉(zhuǎn)冷,高坡的寨子隨海拔逐漸升高溫度還會低一些。如遇冬季溫度驟降,高坡連片的寨子還會結(jié)冰“構(gòu)凌”。而春節(jié)立春過后,當?shù)厝司椭饾u地忙碌起來,到插小秧苗的時節(jié),氣溫基本穩(wěn)定,開始逐漸回暖。因此,在當?shù)厝藭r空的邏輯思維里,是沒有完全一一對應(yīng)的春夏秋冬四季聯(lián)動的觀念的,反而是以“冷-熱”的身體感知與生活事件結(jié)合形成計時指標,并且在日常勞作實踐中將這種感受延長,是一種從“慢慢變熱”到“熱”再到“熱天”,又經(jīng)由特定時節(jié)的生產(chǎn)勞作為界點,形成“慢慢變冷”到“冷天”的身體感受。

        這幾個季節(jié)沒有專門的苗語概念,我們都是用農(nóng)作物成熟或者生活場景來說氣溫的。要打谷子了,就知道大概在秋天,我們就說dib nax,就是“打谷子”,再說一個詞“dongd”,就表示“……的時候”,dongd dib nax,就是說“打谷子的時候”,dongd jenl yib,就是說“插秧的時候”。

        這種“冷-熱”的身體感受與當?shù)厝藙趧拥纳眢w實踐并行,以此形成了一種生產(chǎn)實踐與身體冷暖感知的時間循環(huán)周期。正可謂,“四季無冬夏,冷暖觸及身”。有學者在黔東南州榕江縣仁吉村進行染織工藝田野調(diào)查中也同樣發(fā)現(xiàn)在當?shù)厝说乃季S觀念里,習慣運用水田勞作時間、節(jié)慶時間以及身體的冷暖感知的幾種方式來描述時間周期??梢?,當?shù)厝擞没顒又笜藖韺ψ匀豁嵚膳c節(jié)奏進行理解,這種時間觀念的文化基礎(chǔ)將身體的具身感知不僅投射到時間周期的記錄上,同時還以此來對服飾進行劃分與制作。

        熱天各是一樣(套),冷天各是一樣(套)。冷天的衣服充有棉花,飽滿熱火(暖和)。

        通過整體著裝造型中部分單品制作和裝飾的差異化,將身體知冷和知熱的兩種具身感受呈現(xiàn)了出來,與此同時,這種差異化的區(qū)分,也映射到了其語言系統(tǒng)中。

        在當?shù)卣Z言系統(tǒng)中,并沒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表達,而是通過“冷”和“熱”這一組二元對立的苗語表達來呈現(xiàn)其天地、山河、生物的認知,讓我們得以從苗語表述中瞥見其身體的感知?!袄洹泵缭捊凶鳌皊enb”,冷天叫“dongd senb”,“熱”苗話叫“hxed”,熱天叫“dongd hxed”。在當?shù)孛缯Z表達中,是沒有“棉衣”這種表述的,而是用“bongk”這個苗話譯為“被子”的發(fā)音來表達冷天的衣服,例如冷天的上衣稱為“ud bongk”,冷天的綁腿稱為“tot bongk”;用“denx”這個苗話譯為“薄”的發(fā)音來表達熱天的衣服,例如熱天的上衣稱為“ud denx”,熱天的綁腿稱為“tot denx”。當?shù)胤梿纹访缯Z表達如表1所示。

        表1" 服飾單品部分的苗話表達

        部件 季節(jié) 苗話

        上衣 冷天 ud bongk

        上衣 熱天 ud denx

        掛脖圍腰 冷/熱 deib zaox

        下裝前片 冷/熱 ghab bangb denx

        下裝后片 冷/熱 ghab bangb ghangb

        短裙 冷/熱 khud

        綁腿 冷天 tot bongk

        綁腿 熱天 tot denx

        由此表可以清晰看到,針對冷、熱的節(jié)氣差異,當?shù)厝酥皇窃谏弦潞徒壨戎凶隽藚^(qū)分,其余單品仍然冷熱均穿。“我們這里熱天熱得很,穿裙涼快些。冷天雖然冷,以前習慣了,只穿裙子也不嫌冷”。熱天氣溫炎熱,裙子和圍腰都屬于系帶式穿戴,整體穿著寬松不貼身,較為涼爽。等到了濕冷的冷天,當?shù)厝艘策m應(yīng)了裙裝與綁腿包身的組合著裝方式抗凍過冬。

        三、身體的著裝實踐

        人們總是要穿著衣服的,身體就成為人們著裝的物質(zhì)性載體,衣服就在著衣的社會實踐中和著衣的肉身中相互磨合,這一過程自然而然地形塑了著裝實踐的身體感。身體感即存在所有生物的共有的感知中,具體而言,身體感是生物和世界的對話。著裝者的身體感是伴隨著穿著的具身感受與社會環(huán)境維持著持續(xù)性的互動,捕捉住瞬間或持久的身體感覺,并且將其放置到著裝者實踐活動的社會文化中,即可明晰人、服飾與情境之間復雜融合的雙向關(guān)系。

        (一)“改時代”:裙改褲

        褲裝與裙裝是下裝兩種不同形式的穿著狀態(tài),都有各自的特點,故而人們在褲裝與裙裝穿著的切換過程中,穿戴者的身體感受也會有所差異。

        朗洞式女性傳統(tǒng)的服飾整體穿戴造型的視覺重心在身體腰線的區(qū)域,百褶裙是女性下身主要的著裝部件,“我們都是苗族,老輩常說我們只穿裙總沒(不)穿褲”。短裙、方形圍腰、綁腿,從視覺上看裙擺以下,綁腿以上,其裝身效果既有身體裸露的顯,又不失圍腰蔽體的隱,而且穿戴者走路扭動起來有一種特別的律動。在傳統(tǒng)著裝造型中,下裝僅有綁腿是緊身包裹腿部的,裙子和圍腰僅僅是系帶寬松遮擋而已,膝蓋往上至下身幾乎是沒有任何貼身蔽體的保暖單品的。這種傳統(tǒng)的著裝方式使得當?shù)嘏宰匀坏亓暤昧四秃纳眢w感。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致使當?shù)厣嫹绞降霓D(zhuǎn)變,人們開始選擇外出打工。向外流動的群體率先體驗到了城市穿著和自己傳統(tǒng)服飾著裝上的差異,進而在各種審美和流行元素的刺激下,便激發(fā)了這部分外出群體對裙裝和褲裝切換的行為。

        從前我們都穿裙,后來那群出去打工的就開始穿褲子了。最開始褲子穿回來,我們沒出去的看到就覺得,那個(褲)怪得很的哦。

        當?shù)嘏哉J為,裙裝是祖宗留下來的傳統(tǒng),而褲裝的介入無形中違背了祖制。其次,就穿著體驗而言,褲裝(打底褲)變得束縛了身體肌膚,而褲裝(外褲)則裸露了身體輪廓,從她們身體上的穿著體驗和心理上的情感來說,褲子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而“改時代”以后,當?shù)嘏圆胖饾u接受了裙裝與褲裝并行的方式?!俺鲩T打工的人開始多了,回來都興穿褲子,才沒有人講(閑話),后來個個都說(穿褲子)也挺好”?;A(chǔ)物質(zhì)的供應(yīng)也在交通條件的改善中,普及到更多偏遠山村,即便是沒有外出打工的人也能在附近村里的集市和鎮(zhèn)上集市購買到褲裝。

        當?shù)嘏匝澭b的穿著方式有兩類,一類是年輕群體完全穿著外褲;另一類是中老年群體在裙裝內(nèi)里穿著打底褲。從整體造型來說,穿著打底褲在一定程度上還維持著女性傳統(tǒng)服飾穿戴的完整性,以至于中老年群體從心理上接納程度更高一點。這種完全包裹的穿著方式優(yōu)化了身體的基礎(chǔ)性保暖,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身體的冷暖認知。當?shù)赜芯渲V語“大衣大(骨)冷,小衣皮冷”,以前在最寒冷的三、四九天時婦女光腿穿裙,并不會覺得冷,“我們先前不穿這種褲子(打底褲),腿和臉一起露在外面,也不聽(感覺)冷,和手放在外面慣了,不會冷”。自從開始穿褲,特別是打底褲,人們的身體感知便產(chǎn)生了對它的依賴?!艾F(xiàn)在這種(打底褲)穿習慣了,再回到以前那種(光腿),就會覺得太冷了,完全經(jīng)不住。穿慣(打底褲)脫不掉了,好比你戴手套,時間久戴慣了,你一脫就覺得手特別冷”?;谏眢w感知的改變,即使是夏天,有些老婦人也習慣性在裙子內(nèi)里再穿一層薄薄的紗褲。

        著褲的穿戴方式不僅改變了身體知冷知熱的感受,同時也改變著身體肌膚對外界侵害的抵御程度。沒有穿褲子以前下身肌膚幾乎裸露在外,因此上山勞作時綁腿能夠有效地避免一些雜草刺傷腿部的情況;穿著褲子以后,下身肌膚基本上被有效地封閉包裹起來,規(guī)避了可能被劃傷的情況。至此,褲子在身體肌膚與山林荊棘之間建立了有效的阻隔,于是皮膚開始變得嬌嫩起來。

        以前只穿裙和草鞋上坡,好像不聽(覺得)冷,也不怕(身上)劃傷。尤其是熱天去坡,那些雜草嚯得又痛又癢的。那時候就是去得,感覺皮子好像要厚點,傷點點也不用管,就算有點傷口,你吃兩頓飯,它(身體)自己就補起(愈合)了。以前老人經(jīng)常說,衣服破了就穿針補點,皮子破了就吃飯補。現(xiàn)在穿成那種(光腿),一腳都踩不下去,好像皮膚變嫩了,只要你不穿褲上坡,走在小路上不是這點痛就是那點癢,根本不要想好好做事。

        與此同時,打底褲的穿戴也在無形中改變了綁腿的工藝方式。從前冷天的綁腿是下裝中唯一貼合身體的單品,婦女會在內(nèi)里夾層加棉花,以起到保暖的效果。普遍穿著打底褲之后,冷天綁腿便不另外加棉僅做成雙層布的形式。

        (二)身體在裙褲之間

        著衣是一項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實踐,就此而言,著裝實踐就是在身體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雙重具身空間環(huán)境中運行的。因此,當雙重空間其中某一個因子產(chǎn)生變化,勢必會以相應(yīng)的特征映射到另外的因子。

        筆者最初以為當?shù)厝舜┤共淮┭澋拇┐髁晳T,僅僅是不穿外褲或打底褲,因為人們總表達“老一輩只穿裙總沒(不)穿褲子”,但事實上這樣“總不穿褲子”的情況還包含了內(nèi)褲在內(nèi)?!拔覀兣膹那岸紱]穿褲子,就穿裙。那時候生活差,內(nèi)褲也沒有穿的。我都是17歲開始月經(jīng),條件好點啊,才有錢買內(nèi)褲穿。我媽她們那代,一輩子都沒穿內(nèi)褲”。

        具體而言,老一輩下裝的穿戴方式僅僅是百褶裙外層用前后分離的圍腰遮擋。就身體遮羞層面而言,身體的表面空間被上衣、裙子和圍腰等服飾單品遮蓋包裹起來了,即使下身沒有穿內(nèi)褲,從穿戴的外觀視角來看,并不會造成身體隱私部位的裸露,并且在女性身體進行俯身、抬腿以及下蹲等動作行為時,前后分裁的圍腰都會隨著身體傾斜活動的姿勢,余量自然下垂,形成身體的二次遮擋。當女性遇生理期,不穿內(nèi)褲的時期多以裙身或破布擦拭,隨著內(nèi)褲和衛(wèi)生巾的普及就有了更為衛(wèi)生的處理方式。這種原初的穿著體驗并不會造成身體私密部位暴露的尷尬,同時也使得身體得到了原初本能的解放。而后,內(nèi)褲使用的普及成為當?shù)嘏越蛹{褲子的第一個節(jié)點,同時也成為中老年婦女后續(xù)接納褲裝,促成裙褲并存著裝形態(tài)的助推器。

        隨著褲裝在朗洞地區(qū)的苗族女性穿著中普及,在傳統(tǒng)的村落空間中人們逐漸接納了外來單品,同時褲子也成為她們在異鄉(xiāng)都市空間的場景中成為首要選擇。

        我們出去打工是搞裝修,是要爬高架子的,裙底下都看完了,要是穿褲子就不會,穿裙就沒(不)好做活路。

        顯然,當她們游離苗寨抵達城市異質(zhì)性的空間后,褲子靈活度和私密性的優(yōu)勢便顯現(xiàn)出來。當她們從城市的他者空間返回苗寨熟悉的生活空間時,裙子依舊是傳統(tǒng)空間中著裝的首選,裙裝又被切換回來。概言之,裙裝更契合女性在傳統(tǒng)生存環(huán)境中的穿戴習慣和著裝思維。所以,她們只是在非日常時空中接納了褲裝,但是在日常時空中保持裙裝的著裝實踐思維,因為裙子更符合心理預(yù)期。

        我出去打工要學穿褲子,但是從外頭打工回來到屋,穿那個褲子(打底褲)在里面,我也還是要穿裙的,我身材丑多,穿裙前面后面都遮起就不慫樣(害羞)。

        裙裝與褲裝有著不同的著裝裝飾效果。前后圍腰片疊穿百褶裙的穿著方式能夠掩蓋女性腰臀區(qū)域,從而起到弱化已育女性身材劣勢的效果。

        我們穿這種裙,就算肥,外人也看不到,但是如果你穿(外)褲,肚子上那些肉都給你勒出來,很難看。

        在整體造型中,女性腰臀處于視覺的中心位置,而橫向延伸的前后兩片方形圍腰片,拓展了腰部視覺上的橫向延伸效果,同時削弱腰部贅肉的可觀性,尤其是那些已婚已育的女性。經(jīng)歷過產(chǎn)育的女性,盆骨被孕育孩子的子宮撐展過,跟沒有產(chǎn)育經(jīng)歷的女性相比,雙胯在正面視角中會向外凸出,肚臍下方的小腹也會在側(cè)面視角中外凸。加之該地區(qū)婦女產(chǎn)育節(jié)奏快,并沒有產(chǎn)后身體修復的意識和意愿,致使腰腹臀身體視覺重心的位置身形走樣。然而除了過度肥胖的婦女,產(chǎn)后女性腰腹的贅肉都能通過當?shù)氐娜寡b的穿戴方式,將其問題掩蓋或者弱化。

        在高幫村調(diào)研期間正值插大秧苗時節(jié),與房東阿姨一起勞作時發(fā)現(xiàn),阿姨即使穿了外褲在里面,還是在外層系上了圍腰片,以裙裝的造型下田勞作。在旁人看來,儼然跟日常裙裝裝束一樣。阿姨告知筆者,從家到勞作地這段公共空間來來往往會遇到村子里不少熟人,外褲疊穿裙子圍腰的方式能讓她保持一種完整的裙裝著裝狀態(tài)。而各家勞作地一般都與村寨主體區(qū)域相隔甚遠幾乎沒有什么人靠近路過,一般到達之后便可解下圍腰和裙子系帶,僅穿著外褲勞作。

        只穿褲子去坡上,不習慣。沒有圍腰栓(系)起,就覺得別個(人)看見一身人(身體)了,那種(暴露下身身體輪廓)就像沒有衣服穿,光脫脫的送(給)別人看,慫樣(不自在)很。

        這種褲裝身體裸露觀并非個體感官經(jīng)驗,而是當?shù)仄毡榕缘男睦砀惺堋T诋數(shù)叵滤飫谧鲿r流行穿一種水桶鞋連褲腿齊臀的塑料褲,左右鞋各自與褲腿相連,褲子襠部不相連,僅用系扣帶連接腰部穿著,有點類似漢朝著褲初期的“脛衣”。這種褲子材質(zhì)防水,免于下身踩入水田受水蛭螞蟥一類害蟲咬傷,因而被廣泛用于水田勞作中。當日礙于筆者一行人幫忙插秧,姜你夠雖穿著了這種塑料褲筒,但還是在腰上系掛上了圍腰后片。

        今天你們幫忙的人多了,只穿那個褲子(防水褲筒)慫樣(害羞)很,帶起圍腰彎腰插秧才不會慫樣。

        當人在水田里插大秧時身體需要俯身彎曲,就會形成屁股卷翹的體態(tài),而佩戴的圍腰會隨著身體自然垂墜,后片圍腰會在俯身體態(tài)中遮住臀部的外露,避免旁人直視臀部輪廓,而前片會在勞作中造成諸多不便,姜孃并未穿戴。對她來說,在一個人員眾多復雜的公共勞作場合,佩戴后片圍腰成為一種相對安全得體的著裝禮儀。

        此外,僅有極少一部分老婦人身體和心理依舊保持著裙裝的著裝習慣和思維。如前文所述,每一房族也只有零星幾個奶奶只穿裙不著褲。她們的身體無法適應(yīng)褲子這樣的外來物長時間包裹雙腿,所帶來的瘙癢感。仙云的奶奶冷天也是不穿打底褲的,奶奶會感覺打底褲貼身穿著太癢太禁錮雙腿,穿不習慣。她們下身非束縛的裝束只有綁腿是貼身覆蓋的,其余的下身身體部位都是直接感受冷空氣的。老人們聚攏在一起圍坐著烤火時,會下意識在大腿上把前片圍腰平鋪開,兩側(cè)垂落的余量掩蓋住外露的身體。當她們走起來的時候,前后圍腰片都能在視覺上將腿部裸露的部分掩蓋住,僅在站立時在側(cè)身的位置能夠看到綁腿之上腿部裸露在外。

        (三)身體感知與著衣思維

        裙裝的整體造型形成了一種身體輪廓的隱匿和肌膚的裸露的反差,而褲裝卻使腿部肌膚被包裹起來,從而從視覺上外顯裸露出了身體的輪廓?!艾F(xiàn)在年輕的都打扮了,光穿褲子也好看。我們老了,要是只穿褲子就蠻丑的”。在老一輩婦女的認知里,褲子外穿是會帶來身體的裸露的,就好像腰、臀、腿這部分著裝的視覺中心的身體輪廓完全展示在外人眼前,是一件有失體面的事情?!拔覌屇禽叾疾惶晳T穿(外)褲,她們總是想褲子沒有前后兩塊圍腰擋起,好比屁股露在外頭,害羞很”。反觀年輕一輩,恰恰由于褲子這種對身體腿部完全的遮擋和包裹,她們可以撇開裙裝端正的坐姿,自由舒展腿部免受裙裝走光的尷尬。并且裙裝穿戴的單品組合過多,身體會產(chǎn)生穿戴的負重感,而褲裝就相對方便單一?!拔覌屗齻兇┤棺樱阋劝讶棺釉谘繃鷰兹?,然后還要系上前后圍腰,胖點還好要是瘦多了裙子就別個多幾圈,又重又累。褲子就不一樣了直接穿一條就可以”。年輕女性接納褲裝其實質(zhì)就是身體穿著實踐逐漸褲裝化,并且難以適應(yīng)裙裝的行為活動。

        不僅是當?shù)嘏缘闹b形式發(fā)生了改變,制作工藝的改變也同樣影響著穿著的體驗。當?shù)胤棿汤C屬于數(shù)紗繡,即根據(jù)布匹孔眼網(wǎng)格數(shù)孔位刺繡,類似現(xiàn)今十字繡制作。鑒于兩者工藝的一致性,集市上出現(xiàn)了聚酯纖維的十字繡底布作為自紡黑布的刺繡替代品。這種面料繡好圖案之后按照原先棉布的縫紉方法拼縫成衣會產(chǎn)生兩個問題,其一肩線、腋下平裁未考量新面料的松量穿著不符合身體工程學,其二聚酯纖維相比棉布硬挺貼身穿著會有網(wǎng)眼裁剪留邊的刺痛感。所以年輕人會選用打底褲或者絲襪阻斷身體與衣服面料的直接皮膚接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扎身的刺痛感。然而隨之又產(chǎn)生新問題,內(nèi)里底褲和絲襪一般長度比較長,穿著的時候,其腰圍端口普遍高于裙裝單品的捆綁高度,要么捆綁過緊勒肚子引起活動不便,要么捆綁過松裙裝單品會滑落至胯部。因而在如廁的時候要么將裙裝的單品整體往上移,要么一層層脫掉裙裝的單品,才能脫掉最里層的打底褲完成如廁的行為。對于年齡偏小的女孩來說,不管是裙裝單品整體上移還是層層脫掉,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尤其是有的小孩玩耍中忘記情急才去如廁,每多一件下裝單品都是徒增煩瑣。一件式褲裝便能瞬間優(yōu)化這些問題?!澳愦┭澮幻摼兔摿耍愦┤咕鸵粚訉用摗?。即便裙裝穿著復雜,但到了當?shù)厝酥匾墓?jié)日,年輕人也還是會穿著裙裝。“你去吃酒啊,過年踩蘆笙這些熱熱鬧鬧的時候還是要穿裙子的。老一輩的就總說,我們這輩還愛做點新衣服,只是不愛穿,等到再下一輩怕是都不會做咯”。

        不同輩分的女性在社會變遷的歷程中都經(jīng)歷著屬于各自時代著裝的社會實踐,因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著裝實踐在她們身體感知上的烙印。年輕一輩女性的著裝身體儼然已經(jīng)褲裝化,裙裝只是一些特殊場合的儀式性禮服;而中層一輩女性的著裝身體有了一些開明的接納,褲裝不僅是荊棘叢林的勞作的保護利器,也是異質(zhì)空間生存中祛魅的同質(zhì)象征。

        即由此,可觀之:褲子這種下裝單品介入當?shù)厝苏w著裝造型之后,不同輩分的女性基于各自時代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形成了不同圈層的身體感受和著裝習慣。褲裝雖然被不同輩分女性的身體接納,但是就心理感受而言,是有著穿戴習慣的排序的。老年和中年女性是被時代浪潮推著向前的人,從傳統(tǒng)裙裝推向新式褲裝,她們在時代潮流中接受了褲裝,但是她們的內(nèi)心的情感依舊保存著對裙裝的眷戀。所以她們的著裝實踐的主要思維是裙子,次要思維才是褲子。而年輕一輩是“改時代”以后,在社會變遷中成長起來的,她們完全擺脫了傳統(tǒng)裙裝的身體馴化實踐,而踐行著新式褲裝的身體著裝實踐,個體身體感受和內(nèi)心上,其著裝實踐的主要思維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褲子,次要思維才是裙子。

        四、結(jié)論

        我們穿衣服的身體感受充斥著生活情境中年年歲歲的著裝實踐,伴隨著年復一年的冷暖交替,著衣的身體都在回暖、變熱,再到炙熱收涼與進階寒冷的循環(huán)中體會服飾與身體的磨合。當衣服被我們穿上身,以服飾為邊界,便構(gòu)筑起了著裝實踐的肉身環(huán)境(身體)和著裝實踐的肉身流動環(huán)境(社會)之間的聯(lián)結(jié)。人類的身體是著衣的身體,社會世界是著衣的身體世界。著衣的身體在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情境中聯(lián)結(jié)了個體與社會,形成一種以著裝身體為通感的媒介物,在社會發(fā)展實踐中協(xié)調(diào)個體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的文化復合因子。觀此路徑,我們既可以看到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也感知了由外至內(nèi)所引發(fā)的不同時期個人身體感的變化。概言之,身體的表達存在于多重的面向和層面,人們的身體著裝實踐在對外部社會中就切割出一個著裝者存在生產(chǎn)實踐的社會面向,在對內(nèi)部個人著裝者自我穿戴感受是切割出一個身體感知的面向。身體著裝實踐也就投射了社會發(fā)展實踐的縮影,這種縮影是時代性的,于是,身體變身“羊皮紙”,被人們所處的時代續(xù)寫著一種屬于當下的社會話語的身體感受。

        [責任編輯:曾祥慧]

        a收稿時間:2023-03-21

        基金項目:凱里學院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專項課題“山河互構(gòu):清水江流域山地民族的互嵌模式研究”(2023ZL01);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南民族歌舞展演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研究”(21BMZ131)。

        作者簡介:蔣正珊,云南民族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昆明,650500)。

        金少萍、吳昊:《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內(nèi)涵》,《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b 沈從文:《談染纈——藍底白印花布的歷史發(fā)展》,《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9期。

        c 孫聞鶯:《中國古代染色文化與植物染料研究》,《紡織報告》2020年第12期。

        d 張國云:《貴州侗族服飾文化與工藝》,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

        e 鳥丸知子:《一針一線:貴州苗族服飾手工藝(第2版)》,蔣玉秋譯,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年。

        f 王彥:《侗族織繡》,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g 楊正文:《鳥紋羽衣:苗族服飾及制作技藝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h 吳仕忠等編:《中國苗族服飾圖志》,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前言”,第8頁。

        i 劉鋒:《百苗圖疏癥》,民族出版社,2004年。

        j 楊焱:《苗族女貫首衣款式結(jié)構(gòu)、裝飾風格及其應(yīng)用》,碩士論文,北京服裝學院,2018年。

        k 詹昕怡:《基于標本的苗族服飾結(jié)構(gòu)研究》,碩士論文,北京服裝學院,2018年。

        l 李昕、賀陽:《南方少數(shù)民族貫首衣的領(lǐng)部結(jié)構(gòu)及其造型探析》,《服裝學報》2020年第4期。

        m 田霞、商書元:《我國民族服飾數(shù)字化保護探析》,《紡織報告》2020年第8期。

        n 王雨婷:《中國古代袍服樣板的數(shù)字化生成技術(shù)研究》,碩士論文,蘇州大學,2019.

        o 梁嘉、王慶、趙顏:《廣西世居民族傳統(tǒng)服飾數(shù)字化的元數(shù)據(jù)構(gòu)建》,《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

        p 吳澤霖、陳國鈞等:《貴州苗夷社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

        q 李漢林:《論黔東方言區(qū)苗族服飾文化與其生境關(guān)系研究》,《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r 楊鹓:《族源·戰(zhàn)爭·遷徙: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意蘊的一種解釋》,《黑龍江民族叢刊》1999年第4期。

        s 鄧啟耀:《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中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t 麻國慶:《身體的多元表達:身體人類學的思考》《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u 布菜恩·特納:《身體與社會》,馬海良等譯,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63頁。

        v 大衛(wèi)·勒布雷東:《人類身體史與現(xiàn)代性》,王圓圓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3頁。

        w 馮智明:《 廣西紅瑤:身體象征與生命體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

        x 伊麗莎白·威爾遜:《夢想的裝扮:時尚與現(xiàn)代性》,孟雅,劉銳,唐浩然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21年,第11頁。

        y 熊亦冉:《作為社會建構(gòu)的時尚--戴安娜-克蘭lt;時尚及其社會議題:服裝中的階級、性別與認同gt;導讀》,《民族藝術(shù)》2022年第2期。

        z Hansen Karen Tranberg. “The world in dress: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clothing, fashion, and culture.” Annu. Rev. Anthropol.33(2004): 369-392.

        aa Thomas J.Csordas: \"Embodiment as a Paradigm for Anthropology.\" Ethos 18.1(1990):5-47.

        ab Bruce M.Knauft: \"Body Images in Melanesia: Cultural Substances and Natural Metaphors\". In Fragments for a History of Human Body, Part three(1989): 199-279

        ac Hesselbein Chris:“Walking the Catwalk: From Dressed Body to Dressed Embodiment.”Fashion Theory25.3(2021) : 367-393.

        ad Joanne Entwistle : “The fashioned body: Fashion, dress and social theory”.John Wiley and Sons, 2015.

        ae Lucia Ruggerone: “The feeling of being dressed: Affect studies and the clothed body.” Fashion theory, 21.5(2017) : 573-593.

        af Klepp Ingun Grimstad and Rysst Mari:“ Deviant bodies and suitable clothes.”Fashion Theory, 21.1(2017): 79-99.

        ag 余舜德主編:《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國立清華出版社,2008年,第11頁。

        ah 邁克· 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xiàn)代主義》,劉精明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

        ai 馬翀煒、李晶晶:《混搭:箐口村哈尼族服飾及其時尚》,《學術(shù)探索》2012年第2期。

        aj 吳仕忠等編:《中國苗族服飾圖志》,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8頁。

        ak “高坡四寨”中出現(xiàn)八個村寨地名是因為這些村寨之間是有所屬自然寨的行政地域關(guān)系。八九、烏報是兩福村的兩個自然寨;宰幫是色同的一個自然寨;九懂屬于高坡四寨的一個苗族小組。

        al “河邊四寨”中出現(xiàn)五個村寨地名是因為平架毗鄰定向村,是一個苗族自然寨,但是在行政區(qū)劃改革中,平架被劃歸了色邊村。色邊村是一個侗族村寨,但是在實際地形中平架村是離定向村更近,反而離色邊村比較遠。

        am 這一支苗族主要以房族形式的宗親組織結(jié)構(gòu)作為其內(nèi)部社會運行的機制。以房族作為人員聚集與日常活動的紐帶,因此也形成了以房族為人員穿著歸屬的劃分體系。

        an 當?shù)厝艘煌膊奸L度大概為13庹(大約雙臂伸直的距離)。

        ao “結(jié)冰”在方言中表述為“構(gòu)令”。

        ap 訪談對象:姜WW(1968-,男 ),訪談地點:高幫村姜WW家田埂邊,訪談時間:2022年5月24日上午9點,姜WW家開秧門(插大秧)。

        aq 訪談對象:姜XY(2001-,女),訪談地點:高幫村姜GLD家。訪談時間:2022年11月6日。本文訪談中的苗語表達一律用1956年創(chuàng)制和試行的苗文(苗語黔東方言文字)標注。

        ar 吳越齊:《時間的文化邏輯:基于仁吉侗族染織工藝的田野調(diào)查》,《裝飾》2020年第12期。

        as 黃應(yīng)貴:《時間、歷史與記憶》,《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at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 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au 唐巧娟、王金元:《“多元一體”視角下中華生命觀之苗語表達》,《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4期。

        av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不聽冷”:不覺得冷。

        aw 鐘蔚文:《從行動到技能:邁向身體感》,余舜德主編:《身體感的轉(zhuǎn)向》,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第 37 頁。

        ax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5日。

        ay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az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ba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bb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bc 植物茸毛沾黏在身體引起皮膚過敏,隨即帶來的瘙癢和刺痛感。

        bd 訪談對象:胡KL(1949-,女),訪談地點:卡寨村下寨池塘拐角路口,訪談時間:2022年1月27日。

        be 喬安妮·恩特維斯特爾:《時髦的身體:時尚、衣著和現(xiàn)代社會理論》,郜元寶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2頁。

        bf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5日。

        bg 訪談對象:姜GLD(1969-,女),訪談地點:高幫村姜GLD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5月25日。

        bh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i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j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k 訪談對象:姜格令黨(1969-,女),訪談地點:高幫村姜GLD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5月25日。

        bl 脛衣:只有兩只褲腿,無檔,穿著時套在脛部,故稱脛衣。

        bm 訪談對象:姜NG(1968-,女),訪談地點:高幫村姜NG家田埂邊,訪談時間:2022年5月24日。

        bn 訪談對象:龍YN(1975-,女),訪談地點: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o 訪談對象:姜SY(2002-,女),訪談地點:卡寨村姜SY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p 訪談對象:龍LY(1996-,女),訪談地方:卡寨村龍YN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5日。

        bq 訪談對象:姜SY(2002-,女),訪談地點:卡寨村姜SY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r 訪談對象:姜SY(2002-,女),訪談地點:卡寨村姜SY家中,訪談時間:2022年1月28日。

        bs Joanne Entwistle : “The fashioned body: Fashion, dress and social theory”.John Wiley and Sons, 2015.

        \"Bone-level Chill\" and\"Skin-level Chill\": Dressing, Body and Perception of People in theMountains of Southeast Guizhou

        JIANG Zhengshan

        Abstract: The human body forms a clothing-body perception and practice by dressing every day. As the direct carrier of clothing,body is the first scene of perception,practice and even embodiment. An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the body perception and dressing of the peopl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gnitive paradigm of the four seasons division of“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to re-examine the changes in the mobility of the dress body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hange. Trousers, as an imported clothing item, have enhanced the warmth of local women's attire and their physical sensation of temperature. If the traditional skir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nsation of \"skin-level chill\", the addition of trousers has amplified the feeling of \"bone-level chill\". Based on this, the way local women dress their bodies has changed from a single dress to a combination of skirt and pantsuit, and then to a pantsuit that is completely out of the skirt system.The body's sense of dress also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microcosm.

        Key words: Dress practice; Body; Perception; Mountain culture; the Miao ethnic group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韩国| 国产风骚主播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三级在线看完整版|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ⅴ在线观看| Jizz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蜜芽视频| 日本乱熟人妻中文字幕乱码69|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av有码在线天堂| 胳膊肘上有白色的小疙瘩|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精品欧美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爱咪咪|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婷婷午夜天| 宅宅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岛国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网站| 中日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无奈的跪趴翘起| 成年av动漫网站18禁|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大片WWW无码| 国产av剧情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