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專業(yè)技能,還需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本文探討了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職院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的必要性和方法。通過分析當前籃球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融入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公共體育;籃球課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中圖分類號:G84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00
備注:無
作者簡介:李芮芳(1990—),女,碩士研究生,初級-助教;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
普通作者:汪超(1986—),男,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高職體育教育教學。
作者簡介:李芮芳(1990-),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汪超(1986-)男,碩士,副教授,高職體育教育教學。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Ruifang" WANG Chao
(Yul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ulin, Shaanxi Province,719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ot only need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possess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to 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asketball courses, a series of specific integr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Public sports; Basketball class
1.課程思政的提出及政策支持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提出的理念,要求高校利用各專業(yè)課程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貫徹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育人理念,使各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程相輔相成,產生協(xié)同效應,以滿足“立德樹人”的基本使命[1]?!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體育課程是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出公共基礎課程,要重點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人文素質、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奮斗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目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的現狀
2.1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方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和體能,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思政元素的融入未成為課程設計的重點。課程內容方面:籃球課程的內容通常包括基本技術(如運球、傳球、投籃等)、戰(zhàn)術訓練(如進攻、防守戰(zhàn)術)以及比賽實戰(zhàn)等。課程內容側重技能培訓和戰(zhàn)術應用,思政內容較少涉及。評價體系:現有的評價體系主要通過技能測試和比賽表現來評定學生的成績,缺乏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的綜合評價。
2.2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法:目前籃球課程的教學方法仍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和示范法為主。分組訓練: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常常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訓練和比賽。然而,這種訓練方式在實踐中更多關注的是技戰(zhàn)術的提升,較少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多樣化手段:盡管多媒體技術在其他課程中已被廣泛應用,但在籃球課程中,視頻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手段的應用仍不夠廣泛,思政教育的滲透力度有限。
2.3教師素質:專業(yè)能力強,思政能力弱:高職院校的籃球教師普遍具備較高的籃球專業(yè)技能和教學經驗,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相對薄弱。培訓機會不多:教師在職培訓多集中于籃球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專門針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有,但不多。即使教師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和指導,難以在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2.4學生反饋:有興趣但思政感知度低。學生普遍認為體育課與思政課是分開的兩部分,缺乏有機結合。即便在籃球課程中偶爾涉及思政內容,也常被視為與實際訓練無關的“額外內容”,難以引起重視和共鳴。
2.5設施與資源:設施條件良好:大多數高職院校具備較為完善的籃球場地和設施,為籃球課程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教師缺乏有效利用學校圖書館、網絡資源等進行思政教育的意識和手段。
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盡管籃球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如何在現有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高職院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體育思想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因素尤為突出,張伯苓提出的“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理念,深刻揭示了體育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2]。大學體育課程不僅是一門技能教育,還是一種價值觀和人格塑造的教育。通過思政建設,可以將體育課程的教育目標從單純的體育技能傳授,提升為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價值觀[3]
高職院校不光是要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人才,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身體素質等?;@球課課程思政的建設有助于高職院校實現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出更具競爭力、更具道德素養(yǎng)的應用型人才。與思政培養(yǎng)目標“立德樹人”相呼應。
4高職院校公共體育籃球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4.1提高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傳授于簡單的動作技能和增強體能,還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高體育老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水平,主要表現在體育課程思政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展上。
4.2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籃球課程思政建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具體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
4.3提升思想道德素質:通過籃球課程的思政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包括:誠信教育、規(guī)則意識教育和頑強拼搏精神。
4.4 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通過籃球課程的思政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勝任各種挑戰(zhàn),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具體包括:領導力與組織能力:通過籃球比賽和活動的組織與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力和組織能力,使其具備團隊管理和協(xié)調的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和比賽中的交流與互動,提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使其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問題解決能力:通過籃球訓練和比賽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具備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
4.5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籃球課程的思政建設,實現“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使學生在校期間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方面都能夠接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
通過實現上述目標,只要“思政”元素融入的方法得當,內容恰當,課程思政能更好地融入專業(yè)課程,使學生們更加受益。所以,在專業(yè)知識教學的同時進行思政教育,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育人有溫度的良好效果[4]。
5將思政元素融入籃球課程的具體策略
5.1課程設計與內容
5.1.1增加思政教育內容:(1)籃球歷史和文化背景教育:籃球起源與發(fā)展:介紹籃球的起源,包括詹姆斯·奈史密斯在1891年發(fā)明籃球的背景和初衷;詳細講解籃球運動在全球的發(fā)展歷程,特別是在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傳播和普及情況。通過這些歷史和文化背景,幫助學生了解籃球運動中的公平競爭、團隊合作和拼搏精神等核心價值觀。同時挖掘人物傳記、生活中的體育、實時體育、體育案例、體育故事、體育競賽、體育文化、項目特點、體育周邊、體育其他等各種類型中存在的思政素材元素[5]。(2)籃球精神:強調籃球運動中的核心精神,如尊重規(guī)則、尊重對手、團隊合作和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通過經典比賽案例,例如1980年“夢之隊”與蘇聯隊的對決,展示運動員在激烈競爭中的風采和精神品質。
5.1.2榜樣教育:(1)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事跡:選取中外著名籃球運動員的勵志故事,如王治郅、姚明、易建聯、邁克爾·喬丹等。詳細講述他們的成長經歷、職業(yè)生涯中的挑戰(zhàn)與成功、以及他們在場內外的榜樣作用。例如,科比·布萊恩特的“曼巴精神”,鼓勵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也要堅持不懈、追求卓越;(2)運動員的社會責任感:介紹這些籃球明星在社會公益方面的貢獻,如姚明在環(huán)保領域的努力、王治郅和易建聯的籃球公益活動、勒布朗·詹姆斯對教育事業(yè)的支持等。
通過這些事跡,激勵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5.1.3 案例教學:(1)經典比賽案例:選擇一些經典籃球比賽作為案例,例如中國男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表現,分析比賽中的團隊合作和戰(zhàn)術配合,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討論。例如,通過分析中國隊與美國隊的比賽,討論在面對強大對手時的拼搏精神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2)現實生活案例:選取一些籃球運動員在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展示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積極態(tài)度和解決方法。例如,講述一位運動員如何在傷病恢復過程中堅持不懈,最終重返賽場,結合這一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挫折。
5.1.4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1)團隊合作:在課程中,通過實際的團隊合作訓練,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例如,進行小組比賽或合作游戲,要求學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務。在總結和反思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團隊合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進行討論,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2)公平競爭:在比賽和訓練中,強調公平競爭的原則,鼓勵學生尊重對手、遵守規(guī)則。例如,開展“公平競賽”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在比賽中嚴格遵守規(guī)則,賽后進行公平競賽精神的總結和表彰。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正”,引導學生理解和實踐公平競爭的意義,培養(yǎng)他們的公平意識和正義感。(3)頑強拼搏:通過籃球訓練和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拼搏精神。例如,在高強度訓練中,鼓勵學生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強”,教師可以分享一些運動員克服困難、堅持訓練的故事,激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要保持頑強拼搏的精神。
5.1.5思政教育專題講座與討論:(1)專題講座:邀請校內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優(yōu)秀運動員或教練員開展專題講座,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心得。通過講座,增強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和認同。(2)課堂討論:在課堂中設置思政教育專題討論,引導學生圍繞“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體育精神與個人發(fā)展”等主題進行討論。例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在團隊合作中的體驗和感受,總結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
通過以上具體策略,將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籃球課程,不僅可以豐富課程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5.2教學方法與手段
5.2.1 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思政元素結合:講授法:籃球歷史與文化講解:在理論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授籃球的起源、發(fā)展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理解籃球運動中的核心價值觀。如講解詹姆斯·奈史密斯發(fā)明籃球的初衷,強調體育精神與文化內涵。思政理論融入:在講授籃球技術和戰(zhàn)術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例如,在講解團隊配合戰(zhàn)術時,結合“團結”、“協(xié)作”等價值觀進行深入闡述。示范法:技能示范與思政教育:在進行籃球技能示范時,教師可以強調技術動作中的合作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例如,示范傳球技巧時,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尊重對手的體育精神。榜樣示范: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行為和語言,示范如何在體育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5.2.2多媒體教學:利用學習通、視頻、PPT等多媒體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籃球技術訓練相結合。例如,播放國內外經典籃球比賽的視頻,通過視頻分析比賽中的團隊合作、拼搏精神和公平競爭。結合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播放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的紀錄片,展示他們的奮斗歷程和精神品質,如姚明的職業(yè)生涯和公益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向上。PPT課件:歷史與文化背景展示:通過PPT展示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歷程、文化背景和經典故事,增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理解和興趣。制作包含思政理論和實際案例的PPT課件,結合具體的籃球訓練和比賽情境,深入講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5.2.3案例教學法: (1)現實案例分析:經典比賽案例:選擇一些經典的籃球比賽案例,詳細分析比賽中的戰(zhàn)術配合、團隊合作和頑強拼搏精神。通過這些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F實生活案例:選取一些籃球運動員在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展示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積極態(tài)度和解決方法。例如,講述一位運動員如何在傷病恢復過程中堅持不懈,結合這一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挫折;(2)互動討論:在課程中設置思政教育專題討論,分組討論如“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體育精神與個人發(fā)展”等主題,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化對思政內容的理解。案例模擬: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讓學生在模擬比賽中體驗團隊合作、尊重規(guī)則和公平競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政素養(yǎng)。
5.2.4實踐活動:(1)比賽與競賽:班級和校際比賽:組織班級內或校際間的籃球比賽,通過比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在比賽中,強調公平競爭、尊重對手和裁判的體育精神。主題比賽:舉辦以“團隊合作”、“拼搏精神”等為主題的籃球比賽,在比賽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在實際比賽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qū)籃球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籃球活動或比賽,通過實際行動為社區(qū)服務,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公益籃球賽:舉辦公益性質的籃球比賽,將比賽收益用于公益事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
5.2.5游戲與活動法:(1)團隊合作游戲:合作傳球游戲:設計需要團隊合作的傳球游戲,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特定的傳球任務,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配合能力。戰(zhàn)術訓練游戲:設計一些戰(zhàn)術訓練游戲,如分組進行防守和進攻訓練,在游戲中強調團隊配合和戰(zhàn)術執(zhí)行的重要性。(2)思政主題活動:結合籃球課程的內容,圍繞“團隊合作”、“公平競爭”、“拼搏精神”等主題進行討論和總結,深化思政教育效果。主題征文:組織學生撰寫以籃球運動為主題的征文,要求結合自己在籃球訓練和比賽中的體驗,談談對團隊合作、體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
5.3教師的角色與素養(yǎng)
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籃球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理解并能夠有效傳遞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參加培訓:組織籃球課教師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提升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思政教育能力,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需求。定期自我反思:教師應定期進行自我反思,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
5.4評價與反饋機制
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構建公共體育籃球課程思政動態(tài)評價機制,全面督導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確保學校體育的育人成效。通過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思維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責任感、身體素質多方面綜合能力的評估,提升體育課程思政人才培養(yǎng)質量。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籃球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未來,高職院校在籃球課程的思政教育中應繼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發(fā)展和學生需求,不斷完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建議各高職院校加強校際合作和經驗交流,共同探討思政元素融入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推動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琳,肖石磊.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育人路徑建設研究[J].中國軍轉民,2024(5)189-190.
[2]吳天嬌.高等院校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分析[J].沈 陽 農 業(yè) 大 學 學 報 ,2023,25(4):507-511.
[3]馮志凱.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體育世界,2023(11):107-109.
[4]袁勇.高職院?;@球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與實踐[C].2023年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科研學術探究論文集(二),2023(2):133-135.
[5]鄧星.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