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是傳承革命精神、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寶貴財富。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紅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是當今的一個重大課題。從紅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敘事策略進行探討,從敘事主體、敘事內容、敘事方式三個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對紅色故事敘事策略的研究,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紅色故事是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改革與建設實踐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反映著中國人民奮勇奮斗的理想信念與道德內涵,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價值與時代意義。講述紅色故事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承方式,有利于傳承紅色文化、傳播革命精神。思政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大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主陣地。將紅色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對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紅色故事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課,如何用有效的敘事方式對紅色故事進行講述和構建,是個值得思考的命題。圍繞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紅色故事“誰來敘”“敘什么”“怎么敘”三個方面探討紅色故事融入思政課的敘事策略。
敘事主體多元化
多元發(fā)揮敘事主體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敘事中的關鍵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敘事主體的參與度,發(fā)揮先進人物的引領作用。
充分發(fā)揮教師關鍵作用。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教師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所在。作為“關鍵中的關鍵”,思政課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作用不可替代。教師在講述故事時,應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性。一方面,教師應該強化問題意識,對紅色故事與教學內容契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討與交流,直面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回避問題,適時進行課堂互動,把問題掰開揉碎,在雙向互動中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注重語言藝術,思政課說理性較強,教師在講紅色故事時,應在宏觀敘事基礎上,對故事進行分解,善用語言藝術生動地講述故事,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幾個方面,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自覺遵循“八個相統(tǒng)一”原則。紅色故事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進程的一個縮影,既是一部“英雄”史,更是一部“群眾”史。講好“紅色故事”,教師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主導作用,在選取合適的紅色故事,選擇適合的敘事媒介,營造恰當的敘事環(huán)境,找尋合適的故事講解者等方面,紅色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教師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思政課敘述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許多學者將學生看作敘事教學的客體,其實不然,學生在思政課教學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在紅色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作為紅色故事演繹的實踐者。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思維靈活、視野開闊、創(chuàng)新意識較強,在講解紅色故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讓學生挖掘家鄉(xiāng)的紅色資源,講解家鄉(xiāng)的紅色故事;采取室內、室外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在課堂上講解,也鼓勵到相關陳列館或社區(qū)進行演繹。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深入學習紅色資源背后的故事,深入學習調研,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將紅色故事所體現(xiàn)的精神靈活體現(xiàn),需要反復學習、反復練習,最后呈現(xiàn)給觀眾。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己能夠切身感受到故事背后的力量,另外,通過別具一格的形式,與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方式相比,學生更能形成共鳴,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充分發(fā)揮社會典型的引領作用。我們黨在革命年間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先進人物,有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有舍生取義的故事,有舍己為人的故事等,這些故事是紅色故事很好的題材和體現(xiàn),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到典型人物親自講解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者可以邀請典型人物的子女通過演講的方式呈現(xiàn),說服力和震撼力不言而喻。典型人物的經歷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歷,更是屬于那一輩人的時代印記,也是屬于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當代青年學生應該了解知曉,通過有溫度的紅色故事,激發(fā)青年一代的斗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敘事內容清晰化
要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育人目標,教學內容是基礎和前提。在思政課堂中融入紅色故事,要解決故事敘事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問題,使敘事內容清晰化。
要準確把握紅色故事的內容。充分考量講故事的效果以及故事中蘊含的思政道理,避免單純?yōu)榱嘶钴S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抬頭率”,簡單利用視頻、音樂、圖片等素材而講故事,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故事內容與教學目標沒有契合度,則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精確把握紅色故事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要精選故事,選擇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最優(yōu)故事,不能用多個紅色故事來講解闡述一個教學知識點,會導致學生不知所云,抓不住重點和關鍵,更多停留在聽故事上,而對知識點把握不清晰,教師的教學事倍功半。
要細化故事內容設計。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會對教學進行優(yōu)化設計,安排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一、二課堂相融合,比如,鼓勵學生采取拍攝短視頻、參觀紀念館、音樂表演、美術作品等形式,但缺乏對學生的精細指導,形式上完成了實踐教學任務,但內容和效果上有待考量。有的教師會帶領學生到紅色景點進行現(xiàn)場教學,由于沒有細化故事內容,未能精心挖掘故事資源,學生的體會也就不深刻。
敘事方式多樣化
講好“紅色故事”,通過敘述故事來傳授知識和價值觀,要善于選擇故事、善用教學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堅持宏觀微觀相結合,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課程內容。
敘事方式細節(jié)化?!霸谝话倌甑姆欠矈^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其中有極具教育性的紅色故事,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有革命歷史的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為講紅色故事的素材資料。目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存在著大、泛、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關注點往往在細節(jié)中,疑問也往往在細節(jié)中出現(xiàn)。為學生答疑解惑,不回避細節(jié)問題,這正是思政課要解決的問題。
善于利用新技術。信息時代下,傳統(tǒng)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育教學要求,教育領域已經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利用新的教育技術方式,使課堂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達到敘事方式由傳統(tǒng)的“灌輸式”轉變?yōu)椤盎邮健?,真正地讓紅色故事“活”起來,紅色人物“動”起來,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傳統(tǒng)的敘事與現(xiàn)代多媒體融合的技術同時運用,實現(xiàn)敘事方式的多樣化發(fā)展。
更新教學方法。全面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選好故事主題,用好網絡方式,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和方法,在教學方法上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堅持啟發(fā)式教學,課上課下相結合,探索“一堂一故事”、一故事到底模式,不斷增強本領,在故事中增強趣味性,在趣味中堅持價值導向,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jié)中學通悟透,實現(xiàn)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紅色故事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紅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敘事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并探索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新路徑。深入研究和實踐這種方法,能夠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實施路徑研究”(MKS21213);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新課標的高中思政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SZUJKZZ2023-1289)。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