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基因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仰、忠誠精神和奮斗精神。其中蘊含著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不畏艱苦、廉潔自律等精神思想,傳承紅色基因,可為社會主義建設、實現(xiàn)偉大復興夢提供精神力量。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中華民族紅色基因,本文首先分析了傳承“紅色基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并從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文化教育、文史研究、學生激勵等方面提出了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法,旨在為高校思政治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4.059
紅色基因概念的提出,為黨史軍史宣傳推廣提供了路徑,推動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模式更新,可以利用紅色資源優(yōu)勢,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開展。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歷經多年艱苦奮斗、改革發(fā)展之后所積淀的革命思想與革命精神,這些思想精神是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年代背景,從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中提煉而來,具有極高的傳承弘揚價值,因而可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重要資源。為此,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意義、探尋有效的紅色基因傳承方法十分必要。
1"傳承“紅色基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1"為高校培育人才提供方向指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開展,需要正確把握人才培養(yǎng)方向,科學樹立政治導向,方能準確詮釋人才培養(yǎng)標準、找到適合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大學生是推動國家民族發(fā)展的主力軍,是中華復興的接班人。而紅色基因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由不同時期的革命者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在多年改革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秀品格及工作作風,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宗旨,是具有中國特色、政治屬性清晰的思想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紅色基因,可為高校培育人才提供方向指引,可以向大學生傳遞偉大建黨精神,能有效傳承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從而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紅色歷史,使之熟悉革命英雄并受到其思想精神激勵,進而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提升其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度,培育出具備社會主義建設主動參與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
1.2"強化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大學生,需要明確理想、堅定信念,更應形成使命擔當意識,堅守崗位努力奮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可以將革命先輩的革命理想、英雄氣概傳達給大學生,可讓大學生在這些理想信念之中獲取精神給養(yǎng),從而引導大學生明確自身志向、增強學習自信,使之清晰認識到自身在社會主義建設、國家民族復興當中所承擔的重要使命,進而樹立起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品質,形成踏實務實、不畏艱險、不懼困難的工作精神,并實現(xiàn)自身理想目標及國家民族發(fā)展目標的高度統(tǒng)一,逐步成長為有益于國家昌盛發(fā)展、能夠推動民族復興的專業(yè)人才。
1.3"深化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高校是為社會建設、國家發(fā)展輸送人才的重要機構,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然而新時代背景下,一些國家采用文化蠶食、精神控制的方式,企圖瓦解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傳播不良思想及言論,對大學生思想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產生了嚴重沖擊,致使部分學生的共產主義信仰有所動搖,在學習、求職等重要人生選擇階段,出現(xiàn)了迷茫、彷徨的現(xiàn)象,甚至會對大學生的三觀形成與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而紅色基因承載著革命先輩的精神思想,其中蘊含著堅定、正確的社會觀、民族觀與道德觀,這些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紅色基因,能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熱愛祖國、愛崗敬業(yè)、主動創(chuàng)新等良好精神品質,可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文化自信及價值觀自信,能夠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成效,從而為立德樹人任務的深化落實奠定基礎。
1.4"鑄牢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線
形成穩(wěn)固、正確的意識形態(tài)是實現(xiàn)國家昌盛發(fā)展、維持社會秩序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fā)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網(wǎng)絡上充斥著宣揚自由主義、金錢至上的思想,對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產生了不利影響。而高校擔負著建設意識形態(tài)安全陣地的重任。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起到了引領與指導的作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類問題的化解均要依靠馬克思主義提供的科學觀念及方法實現(xiàn),而這一理論是紅色基因的靈魂所在。因此,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能夠彰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可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紅色資源價值,啟迪大學生發(fā)現(xiàn)與糾正自身的錯誤思想,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使之形成團結協(xié)作、艱苦奮斗的意識,建立堅實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線,從而為社會建設與國家發(fā)展提供專業(yè)化、高品質的人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需要發(fā)揮課程教學的優(yōu)勢,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政治教育課等具有鮮明意識形態(tài)屬性的課程作為落腳點,巧妙融合紅色資源,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進而將思政課堂打造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陣地。
2.1"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及規(guī)劃
為有效傳承弘揚紅色基因,高校需要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現(xiàn)實需求,結合當今時代特征,考慮到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性設計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并主動更新完善教育教學規(guī)劃。應在教材編制中納入紅色資源素材,還需引入新型教學方式,運用情境構建、問題引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增強思政課堂的互動性,在教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紅色基因的精神內核。同時,高校還要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評價方式,積極推動學科建設發(fā)展,在思政課堂上深入、有效融合紅色基因。此外,高校要以地域性紅色文化特征為基礎,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文化專題課,可以采用播放音像、實物展示等多元化教學策略,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黨史及國史,進而發(fā)揮課堂教育功能,幫助大學生吸收紅色基因并將之轉化成為自身的價值追求。
2.2"增強思政課堂吸引力
打造高效思政課堂、創(chuàng)新性開展教育教學過程,是推動紅色基因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著力改變思政教師的教學觀念,引導其深入了解國內外復雜的發(fā)展形式,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合理設計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主動將紅色資源融合于教學過程,以提升思政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此同時,還要求思政課教師正確把握思想政治課的本質內涵,認識到此門課的政治屬性,并在教學過程中協(xié)調好政治、學術兩方面關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幫助學生樹立起堅定的政治信仰、正確的政治觀念,從而將思政課堂打造成為大學生三觀形成的主陣地。此外,高校思政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應圍繞學生這一主體設計教學內容,增強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圍繞學生興趣靈活插入紅色資源及紅色文化,進而提高思政課堂傳承紅色基因的質量成效。
2.3"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第二課堂
除了課堂主陣地之外,還可開拓紅色基因傳承的第二課堂,以社會實踐作為主要方式,引導大學生走入生活現(xiàn)實,近距離觀察社會國情,從而明確自身在社會建設發(fā)展中所應承擔的使命與責任,并在多元社會實踐中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引導其逐步建立起擔當意識。高??膳c政府、企業(yè)、社會機構展開聯(lián)合,打造一個實踐育人的共同體,由各方共同確定實踐目標、協(xié)同構建實踐機制,通過各方資源共享,形成集聚效應,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規(guī)范化、科學化開展,在科學配置資源、合理設置項目、選用適合社會化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有效傳承紅色基因。高校應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組織主題性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大學生走入博物館、烈士館,拜訪老紅軍及老黨員,或是舉辦志愿服務、軍政訓練等具有紅色屬性的活動,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了解紅色文化,主動承擔起傳承與弘揚紅色基因的重任。例如,高校可利用寒暑假帶領學生探訪革命根據(jù)地,收集革命根據(jù)地的紅色傳說,并在探訪后編撰與發(fā)表相關文章。也可組織紅色主題產品創(chuàng)業(yè)設計實踐,既能深化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同時也可擴大紅色文化傳播范圍。
2.4"采用多元化紅色元素融入形式
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具有隱性屬性,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融合紅色基因,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優(yōu)秀的品質,并能對其行為表現(xiàn)形成約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诖耍咝K枷胝谓逃趥鞒屑t色基因的過程中,需要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紅色元素,可以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學術探究活動,也可以利用“七一”“八一”、國慶等具有紅色屬性的節(jié)日,組織具有紅色韻味的藝術展演、體育競賽、科學競技等各類活動,引導大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輸出方式,除了紅歌傳唱、紅色圖片展示等常規(guī)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外,還可以采用微電影、動漫等新型呈現(xiàn)方式詮釋革命精神,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全面展示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獨特理解,進而延展紅色基因傳承弘揚的路徑,使紅色基因傳承煥發(fā)生機與活力。
2.5"優(yōu)化紅色文化育人氛圍
文化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良好的教育氛圍,而有效傳承紅色基因,需要以紅色文化為底色優(yōu)化育人氛圍,從而促進文化素質教育過程中紅色基因的深度融合。首先,高校需要在校園環(huán)境中融入紅色基因,可以精心設計紅色主題的雕塑景觀,也可設置紅色文化長廊,或是建立紅色基因活動中心,為學生近距離了解紅色歷史與紅色文化創(chuàng)造機會。同時,高校應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網(wǎng)絡教育平臺,在平臺上發(fā)布紅色文化宣傳文章,大力弘揚革命思想與精神。也可以定期召開紅色主題的社團活動或班群活動,或利用五四青年節(jié)、烈士紀念日等特殊日子,組織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如可以采用編排紅色舞臺劇的形式,在影視編導、聲樂基礎、平面設計、動漫設計等不同專業(yè)課程中滲透活動內容,使各專業(yè)大學生在參與舞臺劇編創(chuàng)設計的過程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從而發(fā)揮出紅色基因傳承作用,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2.6"深入研究紅色基因內涵價值
為繼續(xù)與弘揚高等教育中的紅色基因,我國一些高校建立專門研究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資源的機構,為深入研究黨史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革命思想與革命精神的滲透融合提供理論支持。為此,高校需要借助這些研究機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專業(yè)化、深入性分析傳承紅色基因的本質內涵、價值意義,并探尋傳承紅色基因的主要要素及具體思路,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有效傳承紅色基因提供理論依據(jù)。在此過程中,高校還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技術優(yōu)勢,廣泛宣傳研究成果,運用學校官方網(wǎng)站、微信公眾平臺、官方微博等多種新型媒介,聯(lián)合線下傳播方式共同打造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網(wǎng)絡,引導廣大師生深入了解紅色基因傳承的必要性,堅定教師傳承紅色基因的信念,提高大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的認同度,從而在科學、全面的理論支持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順暢、高效開展。
2.7"積極回應學生現(xiàn)實需求
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會承受更高的學習壓力,高校應在其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期,給予適當?shù)闹С峙c鼓勵,引導其突破心理障礙,轉變思想觀念。高校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前強化技能的重要場所,大學學習期間正是大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時,要對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給予積極回應,及時幫助大學生消除紅色基因傳承方面的困惑,增強其對思政教育中紅色基因融合的認同度,自覺成為紅色基因的繼承者與弘揚者。高??梢圆捎脝柧碚{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方式了解大學生關于紅色基因傳承方面的意見及看法,也可通過設置校長信箱、開通答疑論壇等方式,回答大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而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校園治理,深入了解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采取的紅色基因傳承措施,在大學生深入理解與有效認同的基礎上,逐步延展紅色基因傳承范圍,通過紅色文化的持續(xù)浸潤,增強大學生參與、配合紅色基因傳承的積極性,以此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2.8"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義利觀
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義利觀,對于大學生成長發(fā)展至關重要,可以有效抵御不良思想侵襲,防止大學生形成拜金、享樂等非正確的思想觀念。為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應對大學生給予正向激勵,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紅色基因傳承過程,將革命英雄樹立為大學生的榜樣,使大學生以革命英雄為標準,審視與反思自身行為,從而消除利益至上的不良觀念,逐步形成正確的義利觀。例如高??煽隙ㄅc表彰學生在線上或線下捍衛(wèi)革命英雄榮譽的行為,或給予其一定的獎勵,也可以將學生參與紅色實踐、發(fā)表獨創(chuàng)紅色作品作為評價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關鍵指標,或是為紅色文化傳承過程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大學生團體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運用榜樣激勵、情感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激發(fā)出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自覺,增強其了解紅色基因、接受紅色文化的意識,使之逐步將紅色基因融入自身思想行為,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的成效。
3"結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是高校彰顯政治導向、明確人才培育方向的重要手段,是弘揚革命精神,培育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的關鍵路徑,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于推動高校立德樹人任務深化落實,并能化解大學生思想問題,幫助其樹立起牢固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防線。為深化紅色基因傳承效果,高校應主動創(chuàng)新優(yōu)化課程及教學模式、整合多方資源豐富社會實踐,將課堂及社會分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的兩個陣地,以文化素質教育、黨史研究作為紅色基因傳承的載體,將學生發(fā)展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體之一,進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傳承與弘揚紅色基因。
參考文獻
[1]艾清華.紅色基因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2,(18):153155.
[2]王丹.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的傳承[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35(5):170172.
[3]胡楊峰.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4):2224.
[4]汪澤民.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永續(xù)傳承的路徑[J].時代報告,2020,(12):2021.
[5]申蓓陽.芻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J].西部學刊,2019,(2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