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將新疆正式納入統(tǒng)一版圖起,天山北麓的烏魯木齊地區(qū)就如同一塊磁石,吸引著來自眾多國家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人群紛至沓來。在交往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吸納、融合,滲透市政建設、居民生活、城市文化等城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因貿易圈的存在,烏魯木齊受到了以俄(西)式文化為代表的多元外來文化的浸潤。城市面貌由此煥然一新,多元性、包容性與開放性成為其顯著特征。不過,我們也需清醒認識到,這些貿易圈自設立之初,便帶有侵略性與不平等性。
清末烏魯木齊貿易圈始末
19世紀中葉,沙俄野心勃勃,憑借地緣優(yōu)勢,妄圖將烏魯木齊牢牢把控,使其成為拓展在華經(jīng)濟利益版圖、傾銷商品并掠奪資源的前沿據(jù)點。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迫于俄方壓力,清政府同意其原駐吐魯番的領事館遷移至烏魯木齊。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11月,清政府又與沙俄簽訂《劃定烏魯木齊領署及貿易地址條約》,條約內容規(guī)定沙俄貿易圈內的領署官員設置及占地范圍,貿易圈被允許設置“總領事官一員、幫辦領事官一員、獸醫(yī)一員、醫(yī)官一員、護衛(wèi)馬隊武官一員以及隊兵三十六名”。但貿易圈的實際建造面積要遠遠超出條約所規(guī)定的205畝土地。當時國外旅疆的冒險家是這樣記述烏魯木齊貿易圈的,“城北是中國城堡,其不太規(guī)則的6面城墻圍住了約4俄里見方的區(qū)域。城市的其他部分都在南面,其城墻圍繞著城堡的西南角。到目前為止,城南主要是維吾爾居住的市郊區(qū),市郊的南端是特地設計并建造起來的俄國商業(yè)區(qū)?!?/p>
除了貿易圈的空間相對封閉外,沙俄在貿易圈的司法及行政等特權,一切由俄方領事管理,迪化城的部分區(qū)域由此陷入被沙俄強勢把控的困局。“在貿易圈范圍內,中國政府當局完全不能行使權力。除俄國僑民區(qū)外,每個區(qū)的四周部筑有相當堅固的草泥圍墻,四面都有門,看起來的確像一座座單獨的城堡?!惫饩w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清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沙俄擅自擴建貿易圈,面積增加約60多畝。次年,俄方變本加厲,暗中唆使俄商,打著租賃民房的幌子,一步步向貿易圈的周邊地帶蠶食,使其南端一路越過五道橋,北端也逐漸逼近三道橋。到宣統(tǒng)時期,貿易圈的占地面積已超過240畝。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為應對歐洲戰(zhàn)事,沙俄難以顧及在新疆的貿易,其政治經(jīng)濟勢力開始瓦解削弱。1917年末,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猶如一場風暴席卷而過,徹底改變了諸多舊有格局。此前沙俄設于烏魯木齊的總領事館以及貿易圈被正式廢止取締,新俄貿易一度中斷。1920年,新疆與蘇俄重新締結《伊犁臨時通商協(xié)定》,協(xié)定廢除了俄商在新疆享有的領事裁判權和免稅通商權,要求俄商貿易必須參照新疆統(tǒng)稅章程繳納貨稅。據(jù)1921年的新疆警察廳的檔案資料記錄,當時烏魯木齊地區(qū)有俄籍正戶101戶,附戶500余戶,主要是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的俄商。與此同時,原居住在貿易圈內的大量俄羅斯籍商人也因為各種原因更換了國籍,最終留在了烏魯木齊當?shù)?。直?949年解放后,貿易圈及其周圍(現(xiàn)今烏魯木齊二道橋以南所謂洋行一帶)仍是原俄籍移民群體的聚居地。
烏魯木齊貿易圈長期對烏魯木齊及新疆進行政治控制、經(jīng)濟掠奪和文化滲透,是以沙俄為主的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罪證,在認定貿易圈的政治本質的前提下,也必須肯定貿易圈的存在對于烏魯木齊向城市近代化過渡具有促進作用。作為俄(西)方的世界思潮與文化觀念全方位涌入的“窗口”,烏魯木齊貿易圈在城市建設、社會生活與教育改革等方面,為烏魯木齊的城市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模式,發(fā)揮了示范作用。
烏魯木齊貿易圈對城市的諸多影響
清末民初,俄商憑借著貿易免稅特權,紛紛在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內開設了以“八大洋行”為主的銀行和商鋪。它們同新疆本土的經(jīng)濟勢力“八大商幫”一起推動烏魯木齊成為新疆的經(jīng)濟樞紐和貿易集散中心。與此同時,俄屬貿易圈作為烏魯木齊城市近代化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器,其具有的現(xiàn)代資本主義各類要素也在快速地、全方位地涌入烏魯木齊城市中,并給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等各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隨著中俄貿易的發(fā)展,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聚集了大量的以俄籍移民群體為代表的俄式文化,該外來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烏魯木齊城市居民的生活,并逐步融入烏魯木齊城市文化中。
在城市治理方面,俄屬貿易圈作為烏魯木齊了解世界思潮與文化思想的重要“窗口”,其所具備的城市治理理念、推行的城市治理措施,為清末民初的烏魯木齊城市治理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示范,推動了烏魯木齊城市的近代化進程。
清末烏魯木齊的基層治理一直以保甲制度為核心,這一制度具有明顯的封建性,是清政府為維護社會秩序而推行的自上而下的統(tǒng)治手段。而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的治理,一般由俄領事及俄領任命的商約共同負責,其中商約的身份既是商界頭目,也是當?shù)囟韲探绲拇?,還是當?shù)囟韲鴥S民的代表?!岸砩套灾巍钡奶厥怏w制賦予了商約多重身份,一方面決定了商約需要為當?shù)囟眍I提供各種商業(yè)信息和情報,另一方面也使得商約能更加自覺和高效地參與貿易圈內的日常事務治理。除此之外,俄屬貿易圈內的重要決策也都由納稅人會議投票表決,貿易圈內的俄商和俄籍居民均有投票權。沙俄領事記述:
新疆各俄屬貿易圈里均有一種自治制度,每遇重要的情況時,貿易圈內的重要成員都需要聚集在一起,商討俄籍移民公共事務的管理和俄屬貿易圈的整理維修等各類問題。
在此影響下,烏魯木齊城市的治理理念和措施開始向專門化和法制化的趨勢轉變。1908年,新疆開始從官紳中遴選議員,制定相關議會章程,地方士紳開始擁有部分行政管理的職能。1909年,新疆咨議局在烏魯木齊成立。同年,烏魯木齊依循清政府《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率先推行地方自治改革,設立調查處、自治研究所、議事會及董事會四所自治機關。
1910年,烏魯木齊地區(qū)分為中區(qū)、東南區(qū)、南區(qū)、西區(qū)、北區(qū)等五個自治區(qū)域,涵蓋83個村莊。清末統(tǒng)治者為推進烏魯木齊城市治理發(fā)展,設立了大量自治機構,但這些機構實際上只是徒有虛表,未產(chǎn)生實際效益。不過從另一方面看,這些機構的設立破壞了新疆舊有的管理模式和政治建制,具有開風氣之先的作用。
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表現(xiàn)在本土手工業(yè)產(chǎn)品受到俄商工業(yè)商品的沖擊。自烏魯木齊城市開埠以來,受限于新疆的生產(chǎn)水平落后和沙俄的免稅貿易特權,新疆本土的商品價格和質量都無法與沙俄機器生產(chǎn)的工業(yè)商品進行抗衡,清末官員這樣記述:“惟俄商進卡之貨,奇淫技巧,歲耗巨金,……乏術抵制,吾民其有終極乎。”烏魯木齊俄商群體以俄屬貿易圈為基地,很快打開了新疆天山腹地貿易市場,從1905年和1906年沙俄對新疆迪化道貿易的統(tǒng)計列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除了如鐘表、皮箱、漆布、銅器、縫紉機等烏魯木齊地區(qū)過去不曾有的商品開始出現(xiàn)外,其他的一些簡單生活用品,如布匹、手巾、椅子、線等也大量進口自沙俄,“日用品和裝飾品在這里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市政建設方面,與烏魯木齊城市內其他聚居區(qū)的公共設施及公共服務條件相比較,貿易圈內的俄商聚居區(qū)更加現(xiàn)代化。“貿易圈是按照領事的規(guī)劃和指示修建的。那是一個一條街道的住區(qū),街道兩旁是俄國僑民的住房和商店,……街道兩旁栽種著大樹,綠蔭如蓋。僑民區(qū)的外觀給人以十分愜意的印象?!倍鞘袃鹊钠渌劬訁^(qū),如穆斯林或漢族的聚居區(qū)的環(huán)境,“一旦雪融,滿目瘡痍的情況實在是難以形容,而且整個城市都臭烘烘的。春、秋各有一個月里,路上的泥濘甚至會讓行走的牲口摔跤。”“街道確實需要維修。到處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積滿臟物或污水……”這種鮮明的對比不僅突出了兩種風格迥異、對比鮮明的城市特征,也體現(xiàn)出烏魯木齊城市內部兩種截然不同的城市空間所代表的各民族在社會地位、經(jīng)濟地位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同時這兩種風格也在逐漸融入整個城市空間中。
俄式文化豐富了城市文化的類型。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作為強行楔入城市的異質空間,以俄籍移民為核心而凝聚成的開埠城市文化明顯區(qū)別于省城內的傳統(tǒng)城市文化和南關地區(qū)的穆斯林城市文化。以城市宗教為例,漢族聚居區(qū)推崇道教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內地宗教文化,南關內維吾爾族和回族聚居區(qū)信奉伊斯蘭文化。俄屬貿易圈的建立帶來了東正教在新疆地區(qū)的傳播,基督教文化在新疆出現(xiàn)。這一宗教文化伴隨著俄屬貿易圈的空間楔入而直接移植進烏魯木齊城市中,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與烏魯木齊城市社會適應、融合,始終具有一定的孤立性,成為烏魯木齊城市多元文化中特色鮮明的部分。
此外,沙俄也通過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將侵略勢力滲透新疆腹地周邊的各個縣鎮(zhèn),甚至是鄉(xiāng)村地區(qū)。“全疆四十縣中,無一縣無外國之商民,無一縣無外國之鄉(xiāng)約,為他省所罕有之事。”在烏魯木齊城市的內部,俄屬貿易的入侵使得烏魯木齊原生商業(yè)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城市的各行各業(yè)呈現(xiàn)出單一化、商品化、殖民地化趨勢,城市經(jīng)濟向著畸形的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自1895年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建立以來,這一異質空間的發(fā)展推動了烏魯木齊的城市近代化進程。在明晰烏魯木齊俄屬貿易圈侵略本質的前提下,我們必須肯定俄屬貿易圈空間的楔入對于烏魯木齊城市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俄屬貿易圈的存在促進了烏魯木齊城市內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俄屬貿易圈空間融入烏魯木齊城市空間的過程,也是烏魯木齊城市內各民族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相互融合的重要階段,表現(xiàn)出多民族生活方式并存、東西兼容的城市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俄屬貿易圈也推動了烏魯木齊城市的近代化,烏魯木齊城市的治理理念和措施開始向專門化和法制化的趨勢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