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學習注重知識的深度挖掘,而單元整體教學強調學習內容的連貫性與系統(tǒng)性,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然而,當前數學單元教學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包括單元目標設計不明確、主題活動執(zhí)行流于形式、內容整合缺乏邏輯性、知識遷移效率低下以及評價反饋機制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文章從明確目標、解讀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升級思維、多維互動等方面,對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單元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優(yōu)化數學單元教學流程,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每個數學單元中都能實現深度理解。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34-0101-04
深度學習,相對于淺層學習而言,是一種更為高級和復雜的學習模式。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探索知識的內在邏輯和關聯(lián),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等高級思維活動,將新知識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形成更為完整和系統(tǒng)的認知結構。深度學習的理念與數學單元教學存在諸多不謀而合之處。深度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地、積極地、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問題,這與數學單元教學注重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及核心知識的遷移運用相契合[1]。通過深度學習,學生可以在數學單元教學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1.內容結構化
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單元教學,首要特點在于其內容的結構化。這一特性強調,數學教學不再僅僅是知識點的堆砌,而是需要將這些知識點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和規(guī)律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有序、連貫的知識體系[2]。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把握數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然后以此為基礎,對單元內容進行結構化的設計和組織[3]。通過結構化的內容,學生可以更容易地看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4]。
2.學習序列化
學習序列化要求學習活動的設計不能只是簡單的任務呈現或推進,而是要體現出單元主題與模塊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序列。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序列化,學生可以逐步構建起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形成對數學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同時,序列化的學習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持續(xù)的熱情。
3.活動主題化
活動主題化強調數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應在具有明確主題和目標的活動中實現。這些活動應圍繞單元主題進行設計和組織,形式多樣、富有創(chuàng)新性,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主題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進行實踐操作和探究,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主題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參與學習和探究過程,實現自我發(fā)展和提升。
1.單元目標設計不明確
在數學單元教學實踐中,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指導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學習方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設定單元目標往往過于寬泛或不夠具體,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種目標設計的不明確,不僅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迷茫,不知道學習的重點和目的,也會讓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難以把握尺度和方向。單元目標的模糊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但長期來看,它不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也不利于教師有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2.單元主題活動流于形式
單元主題活動是數學單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單元主題活動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些活動缺乏與單元目標的緊密聯(lián)系,或者活動設計過于簡單,無法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此外,部分活動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導和反饋,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3.內容整合缺乏邏輯性
數學單元教學要求教師對單元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合,以形成一個完整、連貫的知識體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教師在整合單元內容時顯得較為隨意,缺乏整體規(guī)劃和結構意識。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將相關知識點堆砌在一起,而沒有深入挖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層次關系。這種內容整合的缺乏邏輯性,不僅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還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惑。
4.單元知識遷移效率低下
在數學單元教學中,部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往往較低,表現為他們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或者在新情境下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5]。同時,部分學生缺乏主動遷移知識的意識,導致他們在面對新問題時束手無策。
5.評價反饋機制單一
在數學單元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傳統(tǒng)的書面測試和作業(yè)批改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品質、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會使學生難以了解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會影響他們的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
1.明確目標,搭建單元教學框架
在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單元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構建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的教學框架。首先,明確單元目標,奠定深度學習基礎。在數學單元教學中,明確的目標是深度學習活動的基石,它不僅能夠引領整個教學活動的總體設計與實施,還能為單元教學框架的構建提供清晰的導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將總目標拆解為若干子目標,包括課時目標與活動目標。這些子目標應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逐步遞進、螺旋上升的目標體系。通過這樣的設計,教師可以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單元目標展開,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長期記憶。其次,圍繞單元目標,構建教學框架。在明確單元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圍繞這些目標整合核心知識,并搭建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完整的教學框架。這個框架應包含序列化的學習活動,每個活動都應緊密圍繞單元目標進行設計,確保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單元時,教師首先需要確立這一單元的核心目標: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能夠熟練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等。然后,教師可將這些核心目標細化為具體的課時目標與活動目標,如第一課時著重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第二課時聚焦于算法的探索與實踐,第三課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鞏固與提升等。在明確目標體系后,教師需圍繞這些目標來整合核心知識,如分數的性質、通分的方法、加減運算的規(guī)則等,并據此搭建教學框架。這個框架應設計為一系列邏輯連貫、層層遞進的學習活動。如教師可以從分數的直觀表示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或圖形輔助來理解分數加減的實質;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探究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并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2.解讀教材,設計單元主題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教材是知識傳遞的載體,深入解讀教材對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至關重要。在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單元教學中,教師解讀教材需要找準單元知識重點與學生“認知起點”的對接之處,從而以“教師優(yōu)教”促進“學生優(yōu)學”[6]。單元主題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深度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在設計單元主題活動時,教師應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確?;顒幽軌蛭龑W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7]。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踐操作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驗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單元時,教師可以通過深入解讀教材,明確分數加減法的核心概念是“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不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需要先通分”?;谶@樣的解讀,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單元主題活動。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分數加減法的規(guī)則,并互相糾正錯誤理解;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分數進行加減法運算;教師可以安排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用實物或圖形表示分數,并進行加減法運算。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分數的加減法計算過程,加深對分數運算的理解。
3.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內容呈現方式
在數學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如同一盞明燈,不但照亮了知識傳遞的道路,也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情境不僅能為數學知識的呈現提供豐富的背景,更能為學生思維的拓展和深度學習的實現搭建橋梁。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需基于對教材的深入理解與把握[8]。教師需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剖析,明確知識的重難點及內在聯(lián)系,進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巧妙構思情境。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應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確保情境的難度與深度適中,既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又不會過于晦澀難懂。其次,優(yōu)化內容呈現方式需借助情境的多元化表達。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媒介,如圖片、視頻、實物等,來豐富內容的呈現形式。這些生動的元素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互動性強的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主動參與到情境的構建和知識的探索中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思維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單元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購物情境。假設學生正在超市購物,需要計算不同商品的價格總和,而這些價格都是以分數的形式給出的。學生需要運用分數加減法知識,計算出總價。這樣的情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實用性,還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探索分數加減法的規(guī)律和方法。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思路,相互學習和借鑒,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或圖片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運算過程。如教師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紙片代表不同的分數,讓學生通過拼接紙片的方式,直觀感受分數加減法的運算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生動有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4.升級思維,推動單元知識遷移
在數學教學中,知識的掌握并非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單元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本單元的知識點,更要求他們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首先,深入挖掘知識內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體系。在數學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異同點,以及它們在數學整體框架中的位置和作用,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其次,設置挑戰(zhàn)性任務,激發(fā)思維潛能。為了推動學生的思維升級,教師應設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這些任務可以是對知識點的深入探究,也可以是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挑戰(zhàn)性任務的設置,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將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實現知識的靈活運用。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單元時,教師在深入挖掘知識內在聯(lián)系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整數加減法與分數加減法的異同,理解分數加減法中通分的重要性,以及為何在計算過程中要保持分母相同。通過這樣的對比和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本質。在設置挑戰(zhàn)性任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運用分數加減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如讓學生計算家庭購物中不同商品價格的總和,或者讓他們根據給定的分數比例分配資源。這些任務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分數加減法知識,還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維互動,構建單元評價機制
在數學教學中,評價不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進知識內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構建一個多維互動、全面客觀的單元評價機制,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設計持續(xù)性、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為了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應設計一套持續(xù)性、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包括學生對單元整體內容的理解、各知識模塊的掌握程度以及在不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等。評價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課堂觀察、作業(yè)分析、小測驗、項目展示等,以便從多個角度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學習問題,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其次,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實現多維互動。在數學單元評價機制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和判斷。學生可以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進步進行客觀評價。這種多維互動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還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單元教學策略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優(yōu)化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以及推動數學教學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者與實施者,要明確目標、搭建單元教學框架,解讀教材、設計單元主題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內容呈現方式,升級思維、推動單元知識遷移,多維互動、構建單元評價機制,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高數學單元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愛華.聚焦核心素養(yǎng)實現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33):25-27.
[2]吳英慧.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08):93-95.
[3]李維德.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以“小數除法”為例[J].天津教育,2023(09):22-24.
[4]包春霞.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深度學習:理解———遷移———創(chuàng)新———以蘇教版五上“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復習課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11):98-100.
[5]楊芳.深度學習理論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以《圓柱與圓錐》為例[J].天津教育,2023(27):10-12.
[6]陸宗祥.深度學習理論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探討[J].天津教育,2022(31):80-82.
[7]何杰,席愛勇.深度學習視野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設計維度與注意問題[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9,18(04):365-368.
[8]李鳳.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內容重構與實施———以北師版數學教材1~2年級“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1(15):49-55.
Exploration of Mathematics Unit Teach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
Li Xueling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City Zhenyuan County Tunzi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744502, China)
Abstract: Deep learning focuses on the deep mining of knowledge, while unit based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coherence and systematicity of learning content.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However, current mathematics unit teaching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including unclear unit goal design, superficial execution of theme activities, lack of logical integration of content, low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 singl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al unit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larifying goals, interpreting textbooks, creating scenarios, hierarchical think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The aim i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athematical uni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achieve deep understanding in each unit.
Key words: deep learning;primaryschoolmathematics; unitteachingdesign;teachingstrategies;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