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的改革在蓬勃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教學新模式,但是講授法作為最基礎、最傳統(tǒng)的一種教學方式,還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起來。教師要在原有講授法的基礎上摒棄“填鴨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夯實教學理論,轉變價值理念
實踐受認識、理念的指導,正確的理念可以幫助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少走彎路。要想改變現(xiàn)狀,應該先從教師自身認識著手,從理念上進行轉變,再投入實際教學運用中。辯證地看待講授法,打破固有思維,該講則講。
首先,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和條件,靈活地選擇和及時地調整講授的內容和形式。尤其在小學低學段語文教學中,該年齡段的學生主要以直觀感知為主,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如在分析課文《葡萄溝》中“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這句話時,筆者用了替換的方法,即將課文中的“一個個”替換成了“一個”幫助學生理解葡萄樹茂密的樣子。
其次,教師要關注各種講授法適用的條件,立足學科內容,靈活講授。講授法作為一種流傳最廣的教學方法,其適用于小學的所有課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應用講授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是一成不變的。如在講解《過故人莊》這首古詩的詩意時,筆者通過提問“詩人孟浩然僅僅是表達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嗎?”引發(fā)學生思考,而后闡明詩人在這首詩中不僅僅表達了對友人設宴款待自己的感激之情,而且聯(lián)系時代背景可以看出孟浩然作為一方父母官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即孟浩然關心百姓疾苦,以民為本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師要關注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特征,關注教學對象的差異講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各種教學方法充斥于小學課堂,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就應該完全被替代。講授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小學課程,也適用于小學各個年齡段的教學。但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由于其身心發(fā)展的不同,又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如小學高學段的學生和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就不同。與小學低學段的學生相比,高學段的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閱歷,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智力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學生在教學中已經具備了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而小學低學段的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不足,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還不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此時就需要教師從旁協(xié)助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另外,教師在運用講授法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教學對象的認知發(fā)展,也要關注學科特點,實施差異講授。
二、修煉講授技藝,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實現(xiàn)高效講授。講授的一大特點就是靈活性強,即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講授內容的需要,借助其他教學手段,如肢體、動作、表情、提高音調、演示、游戲和比喻等手段或方式,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講授。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困惑,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但是,教師要注意目標的適切性。即要分析這一目標是由哪些因素構成,探索的難點在哪里,學生在現(xiàn)有的學習基礎上,看清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確是切實可行的。同時,教師在講授教學的過程中要適時地把握學生的動態(tài),當學生出現(xiàn)困惑后要及時給予點撥。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教學的過程中要先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樂于探究學習。
幽默與科學相結合,增強講授的魅力。為提高教師的講授效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教師用語規(guī)范性和語言優(yōu)美性的考察和訓練。幽默地講授語言,可以適當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及尷尬情緒。如在講授“等量關系”時,當教師出示一只鵝和一只鴨玩蹺蹺板的情景,在探討怎樣使蹺蹺板保持平衡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將鵝割掉一半時,教師巧妙地將鵝替換成人,并提問該學生:“現(xiàn)在還可以這樣做嗎?”學生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了緩解學生的尷尬情緒,教師接著說:“寶貝兒,你可太有意思了。你真是一個小機靈啊!”教師用幽默的語言巧妙地化解了學生的尷尬,同時將知識準確地傳遞給學生,而且也能夠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
三、把握講授時機,關注課堂反饋
教師準確把握講授時機,合理布局講授。準確把握講授時機就是要求教師在運用其他方式進行講授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有條理,有主次,能夠根據(jù)教學對象的特點、自身的優(yōu)勢及教學內容的要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用最短的時間恰到好處地完成講授。首先,教師應該審視自己,熟知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有深入的了解,教的終極目標是學,教學方法不僅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還要滿足學生的個性特征。
總而言之,講授法在教學過程中仍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目的。隨著新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教師應該通過不斷實踐完善講授法的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學習,為小學的教學課堂帶來活力。
(作者單位:寧津縣大曹鎮(zhèn)高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