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閱讀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難點,相比現(xiàn)代人們應用的白話文,文言文在語言表達、語法結構等多方面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增加了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難度。對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內容生澀難懂,學習理解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較低,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基于此,為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興趣導入法是借助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當前文言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文章對興趣導入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積極探索有效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文言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興趣導入法;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文言文屬于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言文教學,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其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以引導學生翻譯和掌握重點字詞釋義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缺乏學習和探索興趣,教學效果欠佳。而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導入法應用于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難度大
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文言文是初中語文中的難點,其與現(xiàn)代人群的表達方式、語法結構都有較大差異,因此文言文教學的難度較大。文言文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文字含義往往有所區(qū)別,存在同字不同義、同字不同音等情況,且學生缺乏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或只是局限于字面意思,理解和學習起來具有較大難度。而且,對初中生而言,日常生活中應用文言文的機會較少,學生往往會認為文言文不具有應用性,在學習中缺乏動機,缺乏學習積極性。另外,因文言文寫作背景與初中生生活背景有較大差異,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寫作的背景內容,難以共情文章表達的情感,缺乏與文章的共鳴,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與理解的難度。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取介紹背景與作者、逐字逐句翻譯文章、講解句法和語法,再到分析結構、總結段落大意等,教學設計較為程序化,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興趣難以調動起來。同時,教師對文言文教學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對不同的文體與題材均采取同一種授課方式,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和疲勞感,進而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有效展開。
(三)以考試為導向開展教學
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考試內容作為指導進行教學,同時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講解,課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語法、翻譯作業(y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誦讀,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時間較少。而對文言文學習而言,誦讀能夠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的意境,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
此外,傳統(tǒng)的教學注重向學生講解文言文語法、字詞的用法,而忽視了人文性,文言文教學缺乏深入性。教師以字詞講解翻譯為主,課堂教學中的多數(shù)時間都用來講解與翻譯,忽視了文本意境、邏輯的感悟,導致文言文教學缺乏美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的文言文教學以教材為主,對教材文章展開重點教學,課后進行練習,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遷移,缺乏閱讀延伸,而文言文本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通過文言文課外閱讀延伸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未能充分發(fā)揮文言文的教育作用與價值。
二、興趣導入法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一)符合初中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心理發(fā)育也有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初中生因神經發(fā)育不完全,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容易產生疲勞感;同時因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期,神經元代謝較為旺盛,靈活度較高,即便在疲勞后也能夠較快恢復?;诔踔猩倪@些發(fā)展規(guī)律與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減少學生對知識的疲勞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用興趣導入法,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以構建多樣化、趣味性的語文課堂,課堂更具靈活性,學生也不會感覺到疲勞。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更加輕松,能夠獲得輕松、快樂的學習體驗,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較高,能夠積極投入教學中,從而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興趣導入法,與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保障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符合新課標語文教學要求
教學改革背景下,新課標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應用興趣導入法教學符合新課標要求,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新課標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提出要求,明確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借助工具書、注視理解基本內容,進行文言文誦讀等。在此基礎上,文言文教學應注重誦讀,學生通過誦讀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審美情趣;注重對文章基本內容的理解,分析文章基本內容并理解,從而獲得對文言文的學習體驗;注重文言文大意分析,避免割裂文言文的美感,改變以往注重句法、語法的教學,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與體驗;注重文言文背誦與積累,增加閱讀量,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等??傊谛抡n標視域下,興趣導入法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感受文言文魅力的興趣與動力,增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保證新課標要求的落實。
三、興趣導入法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故事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導入法中以故事作為導入,其具有趣味性和情節(jié)性,以向學生講述故事的方法作為導入內容,相比以往單純的講解更具吸引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尤其對初中生而言,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濃厚的好奇心,教師在課堂開始時為學生講述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調動學生的思維,以更好地參與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故事導入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jù)文言文教學內容,選擇切合的故事,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述,注意語氣、語調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有效發(fā)揮故事導入的作用。
例如,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一課,其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和知識,能夠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不同語氣,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并對人物形象與性格進行分析,進而使學生了解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故事作為導入,具體故事內容為: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大將,此人武藝高超、戰(zhàn)功赫赫,備受吳王孫權的信賴,這個人就是呂蒙。雖然如此,他卻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愛讀書,孫權經常勸他學習,但他認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學習并沒有什么用。如果是你,要怎么勸他呢?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再引入孫權勸呂蒙讀書的內容。教師為學生講述故事,學生對孫權勸學的內容十分好奇,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行后續(xù)的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教學效率明顯提升。
(二)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深入領悟文言文的魅力,加深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但同時對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內容較為復雜,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興趣導入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升教學效果。在興趣導入法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視頻、圖片等為學生呈現(xiàn)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文言文的學習,減輕文言文學習難度,提升學生興趣。信息技術可以作為文言文教學的輔助,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好地開展文言文教學,確保教學質量與效果。
以教學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為例,該篇文章屬于一首北朝民歌,主要介紹花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故事,要求學生能夠體會花木蘭的愛國精神,理解文章中的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應用。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詢問學生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巾幗英雄,學生提到穆桂英、花木蘭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說:“沒錯,我國古代確實有一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她就是花木蘭,她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女英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銀幕。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比缓鬄閷W生播放一段《花木蘭》的影片內容。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生觀看關于花木蘭的影片,從而產生了對花木蘭的崇拜,調動了了解的激情和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后續(xù)教學活動中。
總之,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興趣導入法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開展文言文誦讀,激發(fā)學生興趣
新課標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朗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把握斷句、節(jié)律、重音等,以感受文言文的意蘊,能獲得多種感官刺激,增強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在誦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配樂、配圖等誦讀,為學生播放與文章意境相近的音樂,或者相關的圖片、場景等,豐富學生的體驗,加深學生對文言文表達意境的理解;教師也可以采取模仿朗讀的方式,由教師范讀,或播放名人范讀等,再由學生模仿朗讀,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豐富學生的體驗與感悟,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中,教師可以采取誦讀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誦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名家的誦讀音頻,使學生基本把握詩歌的誦讀節(jié)奏,進而為學生配樂,由學生進行誦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需注意語調輕重、語速、節(jié)奏等,并感受詩歌的情感與韻律,這樣一來,有效增加了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
總之,教師通過誦讀的方式開展興趣導入法教學,體現(xiàn)了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大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考核評價,提升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影響,教學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抡n標要求教師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前的文言文教學評價主要以學生對字詞的理解翻譯為主,用來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制訂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學生對文言文文章內涵、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學生的誦讀情況,體現(xiàn)人文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會更加注重文言文教學的誦讀,并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文章,使教學更具有趣味性,避免傳統(tǒng)的以重點詞句翻譯為主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文言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熱愛。興趣導入法應用于文言文教學中,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新課標要求,教師可以展開教學探索。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誦讀等方式,發(fā)揮興趣導入法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國華.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優(yōu)化路徑探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1):88-90.
[2] 王炳慧,臧增運. 文境共生:初中文言文情境教學實踐研究: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陳太丘與友期行》為例[J]. 華夏教師,2023(29):69-71.
[3] 吳曉榕. 以“四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7):130-132.
[4] 韓小燕. 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2023(30):18-20.
[5] 梁耀輝. “讀思達”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游》為例[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11):40-42.
[6] 尚紅艷. 初中語文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甘肅教育研究,2023(04):48-50.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