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著重對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模式展開深入剖析,旨在探討其在學生綜合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文本理解深化、思維發(fā)展推動等方面的特殊價值。結合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特點,揭示其如何通過主題、內容、活動及評價體系的構建,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從而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諸多挑戰(zhàn)。首先,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對閱讀缺乏主動性,難以沉浸于文本中;其次,教學內容碎片化,缺乏系統(tǒng)性整合,導致學生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再次,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模式僵化,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從次,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標準不夠全面和科學,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最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容易被各種信息分散注意力,難以專注于深度閱讀。這些挑戰(zhàn)嚴重影響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二、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特點
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具有一系列新穎且顯著的特點,以下是具體分析:
(一)整合性
大單元閱讀教學的整合性突出表現(xiàn)為教師將具有關聯(lián)的課文巧妙地加以整合,進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做非常便于學生能夠更加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并且能夠精準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獨特的藝術特色。
(二)系統(tǒng)性
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系統(tǒng)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會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與科學的方法,按照合理的順序逐步提升學生在閱讀理解、分析、評價等方面的能力。
(三)互動性
大單元閱讀教學的互動性著重強調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討論,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溝通能力。
(四)實踐性
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則體現(xiàn)在教師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實踐活動的精心設計與有效實施。比如通過組織模擬閱讀、角色扮演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文本所描繪的情境與人物,從而進一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總之,這些特點彼此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有力地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斷向前發(fā)展,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主題靈動設計
在閱讀教學中,選擇與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覆蓋多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主題的確是至關重要的。以“小人物的大精神”這一主題為例,教師可以挑選如《阿長與〈山海經〉》這樣的課文,帶領學生深入剖析其中平凡人物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令人贊嘆不已的閃光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小人物故事融入進來。比如學生身邊默默奉獻的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為城市的整潔付出辛勤努力;還有辛勤奔波的快遞員,無論風雨都堅守崗位,確保物品及時送達。讓學生親自去觀察這些小人物的工作狀態(tài)和生活細節(jié),甚至去采訪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故事。之后,教師再組織熱烈的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這樣的教學安排有著諸多重要意義。首先,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因為這些都是學生身邊鮮活的例子,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共鳴和好奇心。其次,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觀察能力,讓他們學會了留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表達能力,讓學生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還有溝通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維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引入諸多經典文學作品中關于小人物的精彩描寫,讓學生細致地對比分析不同作品中對小人物刻畫的異同之處。通過這樣的深入探究,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主題,感受到小人物所蘊含的偉大精神,還能熟練地掌握閱讀技巧,學會如何從文字中挖掘人物的特點和情感。
通過這樣用心挑選和巧妙設計的主題,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小人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與探討中不斷提升各方面能力,如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對人物性格的準確把握、語言表達的邏輯性等,真正實現(xiàn)多方面能力的顯著提升,讓閱讀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且富有成效。
(二)內容有機整合
在文本選擇方面,確實務必遵循相關性、典型性等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將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整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當教師明確地將“游記”設定為主題時,就可以選取諸如《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等這類極具代表性的游記課文。這些課文以生動而細膩的筆觸,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作者在特定地域游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內心的真切感受,其蘊含的學習價值不言而喻。接著,教師可以從策略的層面出發(fā),進行巧妙構思,把一些描寫自然風光的散文、名家的旅行日記等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自然地融入教學中。比如,教師可以把酈道元的《三峽》這一經典作品與現(xiàn)代游記放置在一起,引導學生展開對比閱讀,讓學生深入地分析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在描寫景物和表達情感等方面所存在的顯著差異以及潛在的共通之處。通過這樣深入的對比,學生能夠更為清晰地認識到文學創(chuàng)作所具有的多元性以及傳承性,這對他們理解文學的發(fā)展脈絡和演變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恰到好處地加入一些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游記短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互相點評、交流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游記這一文體的獨特特點和寫作技巧,還能從同學的作品中汲取到寶貴的靈感和經驗,進一步深化自身對游記的認知和掌握程度。
教師采用以上這種精心設計的方式,能夠非常有效地將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進行合理整合。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學習與游記相關的知識和閱讀技能,能夠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切實感受游記的獨特魅力,進而拓展自己的文學視野和思維方式。這無疑為他們今后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夠在文學的海洋中暢游無阻,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三)教學活動創(chuàng)意設計
預讀、精讀、泛讀、討論、寫作等多樣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對閱讀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預讀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對某個單元進行預習。通過提供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或任務,讓學生自主地去初步了解文本的主題和大致內容,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當進入精讀環(huán)節(jié),針對如《故鄉(xiāng)》這樣的重點課文,教師應精心組織學生細致入微地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關鍵要素,讓學生深入文本的內核,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情感表達,從而提升他們的文本解讀能力。
接著,教師可以安排泛讀活動,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文章,讓學生廣泛涉獵。這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讓他們接觸到更多不同風格和類型的作品,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
隨后,教師組織開展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比如圍繞《我的叔叔于勒》中反映出的社會現(xiàn)象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碰撞,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最后,組織開展寫作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單元主題以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進行短文創(chuàng)作。例如以“家鄉(xiāng)的變化”為主題進行寫作,這樣學生就能將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情感和技巧運用到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升。
通過對預讀、精讀、泛讀、討論、寫作等多樣化活動的精心設計與有序實施,教師能使閱讀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且富有成效。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開展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
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測試、觀察等方式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了解他們的閱讀水平。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提升。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包括閱讀材料、問題和活動。然后將學生按照能力分組,鼓勵他們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教師還應適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包括閱讀策略、學習技巧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反饋,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確保學生能夠跟上。在可能的情況下,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閱讀材料和學習任務。
通過實施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策略,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跨學科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
選擇合適的跨學科整本書閱讀材料,能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所選地域的地理特征、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資料。學生選擇小說中的一個角色或自己作為旅行者,準備介紹一個特定的地域文化。通過閱讀、視頻、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制作PPT、海報、視頻等,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或學校范圍內展示他們的項目,進行文化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每個項目的內容和表達,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通過這樣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這部作品,還能夠跨越學科界限,全面了解和體驗世界各地的文化,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和全球視野。
(六)閱讀策略指導
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是一種以主題或內容為單元,整合閱讀材料和教學活動的綜合性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閱讀策略來指導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閱讀策略:預測策略、提問策略、澄清策略、總結策略、推理策略、視覺化策略、聯(lián)結策略、批判性閱讀策略、多角度閱讀策略等。在實施這些策略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材料的特點靈活調整,確保策略的有效性和適宜性。同時,教師應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七)評價體系科學構建
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評價方式,它注重學生能力的展示與反思成長。教師可以充分采用這一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各種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比如,詳細記錄學生參與討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的積極程度、觀點表達的清晰程度和準確程度等方面。同時,還要結合階段性的小測試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終結性評價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結束后的綜合測評上。
此外,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展示,例如舉辦朗誦比賽,讓學生通過朗誦充分展示對課文的理解深度和朗讀技巧的嫻熟程度;開展閱讀成果匯報活動,看看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深入探究后所取得的成果。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成長,讓學生認真回顧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進步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深入思考如何進行改進。
通過這樣全面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師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發(fā)展情況,從而有力地促進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地提升與進步。
深化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至關重要。經過探索和分析,能明顯看出大單元教學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文學鑒賞與思維品質等方面具備顯著優(yōu)勢。故而,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積極推行大單元閱讀教學,借此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閱讀能力。日后,一線教師應持續(xù)深入探究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與實施路徑,為初中語文教學的變革與發(fā)展奉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清紅. 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實施策略分析[J]. 教師,2023(20):30-32.
[2] 孫小艷. 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J]. 好作文,2022(22):51-52.
[3] 劉美華. 初中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策略思考[J]. 中學課程輔導,2023(28):90-92.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