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是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jù),對地理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出的一系列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密切相關的概念集合。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聚焦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習主題,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提煉出大概念,形成單元教學關鍵問題,并將其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诖?,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五章《植被與土壤》的教學為例,進行實證研究,提出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單元教學設計依據(jù)
大概念是學科教育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科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志,更是學科教學的邏輯起點。在大概念之下,地理教師可以將知識點分解成具體的單元,并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把知識點整合成大概念,從而通過對大概念的學習實現(xiàn)對地理知識體系的構建。例如,在《植被與土壤》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理解教材內容和分析學生學習現(xiàn)狀的基礎上,明確學生在知識體系建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明確每一次學習任務之間的關聯(lián),進而進行單元教學設計。
二、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單元教學設計路徑
1.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概念體系制定學習目標,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設適切情境,優(yōu)化知識體系,構建概念網(wǎng)絡,理解學科觀念,從而提升單元學習目標的定位精度。大概念引導下的單元教學目標分析與設計,可推動大概念體系的實現(xiàn),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在本單元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六個教學目標:一是認識植被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了解植被與土壤系統(tǒng)的結構特征,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二是從“區(qū)域—要素—結構”三個維度分析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理解植被與土壤系統(tǒng)具有整體性特征,培養(yǎng)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yǎng);四是運用土壤的形成過程知識分析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和人為影響因素,加深對土壤形成與演變規(guī)律的認識;五是分析不同地區(qū)植被與土壤分布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人地協(xié)調觀;六是認識土壤肥力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增強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重要性的認識。
2.確定單元教學主題。
大概念是關于事物本質特征、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它是學科知識的核心。在確定大概念時,要以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經驗為基礎,以大概念為指引,引導學生認識大概念的基本內涵和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單元的知識內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方法,深入了解植被與土壤之間的關系,進而形成對單元主題大概念的理解。
3.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
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同時,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情況,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遵循“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單元教學評價的效果。
4.形成單元教學關鍵問題。
通過大概念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地理學科大概念,從而促進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一個情境性問題:在某個地區(qū),由于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農業(yè)活動,導致植被遭受破壞,土壤退化嚴重,請分析植被對土壤的保護作用,以及不良人類活動對植被與土壤的影響,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個情境性問題可以用來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植被與土壤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活動對植被與土壤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情境性問題,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被與土壤的關系,進而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概念貫穿于地理知識學習的全過程,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通過單元教學設計,能夠將大概念內化于學生心中,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地理知識,并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將大概念應用于單元教學設計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開展單元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單元教學主題、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形成單元教學關鍵問題,以提高大單元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