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容貌焦慮;壓力認知交互理論;合理情緒療法;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8-0075-02
【作者簡介】張燕娜,鹽城師范學院(江蘇鹽城,224001)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容貌焦慮指個體對自己的外貌不夠自信而產(chǎn)生的一種焦慮體驗。青少年受青春期生理、心理及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面對外貌、體型變化時容易產(chǎn)生焦慮不安、消極應對、自我否認、社交退縮等心理與行為。壓力認知交互理論認為,壓力是由個體的認知加工而產(chǎn)生的,強調(diào)了認知因素對壓力調(diào)節(jié)的重要作用。
本期的三個來訪學生都因為容貌焦慮走進心理輔導室。心理健康教師幫助來訪學生厘清不合理認知,接納自我,肯定自我價值,構建積極自我。
一、分析容貌焦慮,探尋壓力來源
青少年容貌焦慮背后的壓力來源多元復雜。一是生理性壓力。青少年身體發(fā)育迅速,受體內(nèi)激素和第二性征發(fā)育的影響,身心變化波動較大。對自身形象的不合理認知會導致自我評價混亂和自尊降低。案例2中的小羽因為臉上的痣不斷變大、被同學起外號,而感到自卑,產(chǎn)生了容貌焦慮。二是心理性壓力。青少年常常注重自我價值體驗,渴望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肯定與欣賞,會更加在意和關注容貌,而他人對自己的不合理評價會加劇自我評價偏差。案例1中的小然由于“現(xiàn)實自我”形象與“理想自我”形象差異太大,導致自信心不足。案例3中的小卓關注自身外貌吸引力,甚至想通過整容來獲得他人的認同。三是支持性壓力。社會支持系統(tǒng)(家庭、教師、同伴等)的態(tài)度和評價潛移默化影響著青少年的自我評價。個體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到重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容易產(chǎn)生低自我價值感。如案例中家人的不理解、責備與忽視加深了來訪學生的消極認知。三位心理健康教師均與來訪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確保他們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表達自我,幫助他們分析壓力來源,引導他們認識到不合理的自我評價是產(chǎn)生容貌焦慮的主要原因。
二、駁斥不合理信念,重塑合理認知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引起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誘發(fā)事件,而是對事件的認知。認知改變了,情緒和行為才會改變。三位來訪學生都處于青春期,他人的負面評價容易使青少年產(chǎn)生負性認知和逃避行為。三位心理健康教師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來訪學生找到產(chǎn)生容貌焦慮的不合理認知并進行駁斥,重塑合理認知。案例1中,心理健康教師幫助小然認識到,他人對自己容貌的冒犯性評價是別人的觀點,而非事實,不代表自己容貌有問題。案例2中,心理健康教師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駁斥了來訪學生關于“容貌等同于價值”的不合理認知,如“我的臉因為這顆痣毀了”,幫助學生重塑合理認知,如“我的臉并沒有毀了,黑痣只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仍然擁有健康的五官”等。另外,心理健康教師幫助來訪學生改變不合理認知之后,通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讓來訪學生自我賦能,提升自信心。
三、尋找優(yōu)勢資源,積極自我賦能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以探尋問題解決方案為核心,認為來訪者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專家。來訪者有能力通過回顧過去的“例外”經(jīng)驗解決自己的問題?!袄狻敝竵碓L者在過去經(jīng)驗中沒有出現(xiàn)問題或者嚴重程度較低、發(fā)生次數(shù)較少等情況。咨詢師可以通過“例外”詢問技術讓來訪者覺察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資源,實現(xiàn)自我賦能。案例1中,心理健康教師通過“例外”詢問技術引導來訪學生回憶交過的好朋友是什么樣的,從而辨別真實友誼與虛假友誼,幫助他認識到建立良好的友誼是保持自我,而非委曲求全。案例2中,心理健康教師運用“例外”詢問技術讓小羽回憶是否有過不那么在意黑痣的時刻。心理健康教師聚焦這種積極體驗,讓小羽發(fā)現(xiàn)黑痣的存在可以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心理健康教師通過“例外”詢問技術找到了小羽生活和學習中不過分關注容貌的例外經(jīng)驗,借助這些成功經(jīng)驗,和來訪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更多的“例外”時刻。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同樣重視“贊美”的作用。心理健康教師給予來訪學生具體詳盡的贊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價值。需要注意的是,贊美要基于會談所發(fā)生的事實,并且可在整個會談過程中的任何階段出現(xiàn)。贊美能夠提升來訪學生的自信心與希望感,帶動來訪學生探索自己更多的優(yōu)點。案例3中,心理健康教師通過贊美讓來訪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提升自我認同。總之,心理健康教師可通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幫助來訪學生發(fā)掘自身潛能,利用優(yōu)勢和資源解決當下問題。
四、細化輔導目標,靜待華麗蝶變
容貌焦慮容易讓青少年感到自卑、自我價值感低、自信心不足。心理健康教師可將輔導目標細化,設置成可操作化、行動化的小目標,以便來訪學生能夠達到目標,提升自信,獲得自我價值體驗。案例1中,心理健康教師幫助小然從摘掉口罩到降低焦慮,逐步達成輔導目標。案例2中,心理健康教師針對小羽提升同伴交往的訴求,協(xié)助小羽設定一步步小目標,從而實現(xiàn)人際交往前進的一大步。案例3中,心理健康教師幫助小卓進行小步驟行為改變,從關注外貌逐漸轉向關注更有意義的事情,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肯定與認同。在每次會談后,來訪學生先開始有微小的改變,然后像“滾雪球”一樣有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既包括行為,也包括認知觀念上的調(diào)整。
合理情緒療法主要是駁斥來訪學生的不合理認知,重塑合理認知的過程。三個案例中,既有直接駁斥,還有通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尋找來訪學生的優(yōu)勢與資源,統(tǒng)整社會支持,幫助他們緩解容貌焦慮,擁抱積極健康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