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p>
芒種,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九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表示仲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芒種在小滿和夏至之間,是處在轉折期的一個節(jié)氣。長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種期間,太陽將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運行軌跡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芒種”之“芒”,本義是谷物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細刺;而“芒種”之“種”,則有兩種解釋——作為名詞的“種”(zhǒng),指植物的種子;作為動詞的“種”(zhòng),則指播種。所以相應的,自古以來對于“芒種”的含義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農政全書》曰:“芒種有二義:鄭玄謂有芒之種,若今黃穋榖是也。一謂待芒種節(jié)過乃種。今人占芒種節(jié),則大水已過,然后以黃穋榖,種之于湖田。”也就是說,“芒種”的一種解釋是指有芒的種子,即麥、稻等谷物結出果實、長出種芒;而另一種解釋則是指應當從這一時間節(jié)點開始谷物的種植。所以芒種是一個典型反映農業(yè)物候現象的節(jié)氣,標志著又一輪農忙的開啟。
《宋書·阮長之傳》等史料中還記載著這樣一種有趣的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的元嘉年間,郡縣各級官員的俸祿是以芒種為節(jié)點計算的,如果地方官員在芒種之前離職,那么該職位一整年的俸祿就歸下一位來繼任的官員所有;如果是在芒種之后離職,那么這一年的俸祿就歸這位離職的官員所有。這種以芒種為節(jié)點發(fā)放“年薪”的制度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芒種時節(jié)在古代農業(yè)社會中,有著直接關系到一整年經濟收入多少的重要地位。正像民間諺語所說的,“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農民們爭分奪秒的“芒種”是夏種、夏收和夏管的決定性時刻,也透射出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
芒種過后,天氣越來越熱,蚊蟲滋生,容易傳染疾病,故五月有“百毒之月”之稱。芒種節(jié)氣正逢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戶戶在門楣懸掛菖蒲,藉以避邪驅毒。所以古時又稱五月為“蒲月”。同時,芒種節(jié)氣還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吃君踏菜、開犁節(jié)、曬蝦皮等習俗。它承載了中國古代農耕文化、自然觀察和傳統(tǒng)習俗的豐富內涵。
到了芒種,因為晝長夜短,宜晚睡早起,為保證充足的睡眠,中午小憩一會兒,緩解疲勞是很有必要的。
夏季在中醫(yī)“五味”中對應于苦味,主入心經,因此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熱解暑、燥濕堅陰的作用,宜多吃扁豆、粳米、玉米、山藥等健脾之品和蓮子、百合等養(yǎng)心之品。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少葷多素,在果蔬中尤其推崇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瓜族”。
主料:土芹菜600克,干辣椒25克。
調輔料:豬油50克,菜籽油50克,蒜片5片,鹽10克,味精2克,香醋2克,清水50克。
制作步驟
1.土芹菜洗干凈,切成小段備用。
2.起鍋燒熱,放豬油和菜籽油,再放入蒜片、干辣椒爆香。
3.加入備好的土芹菜段,大火爆炒片刻,加入鹽、味精和清水,猛火翻炒,滴入香醋,起鍋入盤點綴即可。
主料:越南春卷皮10張,油麥菜200克,花生碎50克,紅心火龍果1個。
調輔料:花生碎30克,芝麻醬20克,熗辣椒油20克,花椒油4克,生抽10克,醋2克,鹽2克,雞汁5克,白糖5克,香油10克,熟芝麻3克,礦泉水250克。
制作步驟
1.火龍果洗凈去皮,放入料理機中,加礦泉水(火龍果肉與水的比例為1:2),打成汁后用煲湯袋過濾備用。
2.油麥菜洗凈控水備用。
3.制作麻醬汁:將芝麻醬、熗辣椒油、花椒油、生抽、醋、鹽、雞汁、白糖、香油倒入碗中,調和在一起。
4.把越南春卷皮放入火龍果汁中泡軟,取出后包上油麥菜,切成需要的長度,裹上花生碎裝盤,蘸麻醬汁即可食用。
主料:小龍蝦3斤,青梅5個,冰花酸梅醬50克。
調輔料:菜籽油200克,蔥、姜、蒜各50克,冰糖50克,鹽10克,熱水500克。
制作步驟
1.小龍蝦清洗干凈,控水后過熱油炸好備用。
2.起鍋燒熱油,油溫至五成熱后,放入蔥、姜、蒜一起煸炒出香味,酸梅醬過濾后,放入油鍋中,加熱水煮沸。
3.放入炸好的小龍蝦,再加冰糖、鹽調味,大火煮10分鐘,湯汁收鍋后,裝盤即可。
主料:三文魚100克,扇貝50克。
調輔料:橄欖油200克,火龍果半個,果凍橙2個,藍莓50克,花草各6個,澳洲指橙1個,卡夫奇妙醬35克,青芥辣3克,鹽2克,糖3克,鮮青檸檬汁5克。
制作步驟
1.將三文魚切成2厘米左右的方塊,扇貝洗凈切片備用。
2.起鍋燒熱油,將三文魚塊放入鍋中煎至兩面五分熟。
3.火龍果洗凈去皮榨汁,倒入卡夫奇妙醬、青芥辣、鹽、糖和鮮青檸檬汁一起攪拌成汁,放入一容器中。
4.把煎好的三文魚塊、扇貝片和藍莓放入盤中擺好,點綴花草,再將醬汁放入中間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