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 1.茂名市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共建項目 《茂名市鄉(xiāng)村振興視域下師范院校服務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路徑探究——以冼夫人文化為例》 (項目編號:2023GJ19);
2.廣東省教育廳2022年度普通高校認定類科研項目 《“大外語”背景下職前小學英語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研究》 (項目編號:2022WQNCX240);
3.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2023年度教育科學 “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發(fā)展探索》 (項目編號:2023GMYSKT28)。
作者簡介: 馬丹,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博士研究生在讀,助教,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育。
摘要:新時代賦予中國英語教育新使命、賦予中國英語教師新能力、賦予中國師范高校新責任。本文以茂名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服務為例,主要針對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性建設的實踐路徑,致力于打造一支以本地師范院校教師團隊、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及本地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為主力軍的國際傳播人才隊伍,以期發(fā)揮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地方社會文化事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茂名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服務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文斌認為,外語教育能力建設是提升國際傳播力的基本前提。[1]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應以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方式積極適應世界的變化。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文秋芳明確提出,要將 “培養(yǎng)大學生中華文化傳播能力”作為外語教育新目標。[2]國家發(fā)展需要強化人才支撐,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是時代之需。師范院校是孕育教育工作者的搖籃,承載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國際合作交流的多重功能,是實現本地文化振興、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平臺,也是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和服務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的有力抓手,更是 “中國外語教育從了解外國到傳播中國”的關鍵載體。因此,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文化傳播人才、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服務對外文化傳播,是師范院校外語專業(y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為此,本文針對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立足茂名地區(qū)唯一的師范院校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結合新時代外國學科建設發(fā)展需求,擬以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服務項目為載體,提出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在茂名外語教育領域全覆蓋的構想,致力于增強師范院校社會服務功能,以期打造一支以本地師范院校教師團隊、英語專業(yè)學生及本地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為主力軍的結構化優(yōu)勢突出的國際傳播人才隊伍,探索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性建設新路徑。
一、師范院校外語國際傳播服務人才培養(yǎng)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院校社會服務目標單一
師范院校與社會聯系緊密,社會服務是師范院校的重要職能。然而,目前,師范院校的社會服務目標較為單一,主要體現在師資培養(yǎng)方面。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加快構建融通融合融匯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師范院校是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發(fā)揮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陣地,也是國際傳播人才培養(yǎng)、實現文化傳播人才培養(yǎng)代代相傳的有力抓手。胡正榮和王天瑞認為,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的定義應當從 “適應新時代”的動態(tài)視角進行界定升級,并在新定義下開展多層次、多規(guī)格和多類型的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3]因此,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服務對外文化傳播,應是新時代師范院校社會服務新目標。
(二)國際傳播服務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
國際傳播人才是指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人才。目前,師范院校中國際傳播服務人才結構相對單一,僅限于院校教師。以外語專業(yè)教師為例,外語教學不能僅僅專注于語言教學本身,還要注重跨學科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文化導入,幫助學生理解并認識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共同關注人類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師范院校是培養(yǎng)師資的重要陣地,承擔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僅包括職前教師培養(yǎng),還包括職后教師培訓。因此,師范院校應充分利用平臺優(yōu)勢,將校內職前外語教師和校外職后外語教師視為國際傳播服務人才隊伍新成員,對其開展多層次和多類型的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
(三)國際傳播服務缺乏服務項目實踐依托
國際傳播項目是培養(yǎng)國際傳播服務人才服務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對于人才隊伍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目前,師范院校國際傳播服務缺乏服務項目實踐依托。黨的二十大報告著眼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明確作出了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戰(zhàn)略部署。[4]師范院校外語學科建設應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充分認識到國際傳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師范院校應立足區(qū)域特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積極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將地方文化國際傳播作為國際傳播服務依托項目。
二、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服務項目依托
(一)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概要
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作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師范院校外語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舉措,以冼夫人文化為核心,旨在構建師范學校外語學科的全面發(fā)展體系,強化社會服務功能。該項目緊密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以茂名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為依托,發(fā)揚冼夫人 “好心精神”文化,為師范院校外語教育走向新時代提供了獨特的文化支撐。
茂名市作為冼夫人故里,自2022年10月起將 “好心茂名,冼太故里”作為新名片,[5]彰顯了冼夫人文化在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冼夫人的 “好心精神”不僅是茂名 “好心文化”的歷史基石,更是師范學校外語教育所需要的道德引領。盧誠和賈昌萍通過 《冼夫人精神研究》,構建了以 “好心”精神為核心,以擔當精神、海絲精神等9個方面為支撐的冼夫人精神體系。[6]這為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提供了深厚的思想理論基礎,為項目的全面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引領下,冼夫人文化得到了系統(tǒng)性的發(fā)展規(guī)劃。2018年,發(fā)布了 《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發(fā)展綱要》的通知,其中提出由市級統(tǒng)領的 “10個1工程”的重點工程。這些工程涵蓋文化節(jié)、文化博物館、冼夫人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網、文化書畫攝影展、冼夫人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關于冼夫人的戲劇 (影視作品)、動漫、游戲、紀念品以及旅游精品線路。這些工程為冼夫人文化的深入傳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網作為冼夫人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不僅定位高遠,更致力于打造全球最權威的 “冼夫人文化研究”政府網,建設全球最全面的 “冼夫人文化資料庫”。這為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提供了強大的傳播平臺,使冼夫人的文化內涵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深入傳播。
冼夫人留下的 “包容與和諧”精神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遺產,她的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精神更是凝聚了海內外華人,溝通了世界各地不同信仰的文化橋梁和精神紐帶。冼夫人文化內涵具有時代價值,主要集中在廟宇建筑、生平事跡和傳說故事介紹方面,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雙重特點。
然而,盡管冼夫人文化在國內有堅實的基礎,但在國際上的傳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也是對黨的二十大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精神的積極響應。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借鑒冼夫人文化研究網的建設目標,致力于拓展冼夫人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這一背景下,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實現項目目標,解決目前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匱乏的問題是關鍵。通過培養(yǎng)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豐富的團隊,項目可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傳播的需求。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的理論基礎扎實,但在項目的實際推進中需重點關注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
綜上所述,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戰(zhàn)略舉措。通過整合茂名市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冼夫人文化為核心,項目不僅推動師范學校外語教育的發(fā)展,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文化傳播貢獻力量。
(二)師范院校冼夫人文化傳播之不足
冼夫人文化是茂名文化的龍頭,對茂名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有重要價值,但師范院校在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建設方面仍有很多進步空間。
1.國際傳播層次不夠多元
文化傳播的第一個要素是文化意識主體,即文化傳播的參與者。師范院校冼夫人文化傳播人才主要為冼夫人文化專家學者和高校冼夫人文化研究者,國際傳播人才呈現層次較高、語言單一、高齡化且較為零散的特點,導致目前關于冼夫人文化傳播內容主要是中文,英文或其他小語種版本甚少,且傳播內容較為專業(yè),無法較好地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的需求。深化文明交流互鑒需要促進青年一代相知相親,因此,師范院校應凝聚青年力量,加強對青年一代的國際傳播能力培養(yǎng),國際傳播層次也需要系統(tǒng)規(guī)劃。
2.國際傳播項目不夠豐富
師范院校的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相對匱乏。2018年以來,茂名市陸續(xù)完成市級統(tǒng)領的冼夫人文化建設重點工程安排,茂名冼夫人文化建設如火如荼。師范院校積極參與冼夫人文化傳播,青年一代在地方文化傳承與發(fā)揚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然而,師范院校對于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貢獻并不突出,提供給學生國際傳播能力培養(yǎng)的項目和活動相對較少,缺少冼夫人文化外宣項目,尤其缺少冼夫人國際傳播服務人才培養(yǎng)的專題項目。
(三)依托外宣服務項目的國際傳播服務人才隊伍構建實踐路徑
師范院校是教育的根基,在人才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與傳播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因此,立足師范院校外語學科建設和發(fā)展,依托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提出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在茂名外語教育領域全覆蓋的構想,對師范院校服務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性建設的實踐路徑進行探究,整體思路詳見圖1。
圖1 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茂名外語教育全覆蓋整體思路
師范院校服務茂名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建設的構想主要以師范院校為抓手,以冼夫人精神體系作為內容,通過對以高校教師團隊、英語專業(yè)師范生和一線英語教師構成的國際傳播人才隊伍進行職前培養(yǎng)和職后培訓,以期實現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在茂名地區(qū)外語教育領域全覆蓋的目標。
一是師范院校要發(fā)揮高校教師領頭羊作用。高校教師團隊既是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的傳播意識主體,也是為本地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提供相關能力培訓的智庫,高校教師團隊重視自我提升,夯實理論基礎,創(chuàng)新實踐發(fā)展,加強專題研討,積極發(fā)揮引領作用。
二是師范院校要重視英語專業(yè)師范生國際傳播能力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師范生是英語教師儲備86283ca4ee251cb564c656e854f373f847b58aa26a30a16be607b3e44001adf7力量,更是促進冼夫人文化代代相傳的主力軍,師范院校主要通過豐富課程設置、加強能力培養(yǎng)、完善評價方式等途徑,加強對學生進行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能力職前培養(yǎng)。
三是師范院校要調動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等社會力量。中小學一線英語教師是國際傳播服務人才隊伍中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更是促進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的中堅力量,師范院校結合國家對國際傳播人才的需求,完善師資隊伍,提供項目支持,為已經就業(yè)或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員提供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能力職后培訓,調動中小學一線教師參與冼夫人國際傳播工作積極性,促進教育服務社會功能有效發(fā)揮。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依托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項目,立足師范院校外語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加強師范院校社會服務功能,針對師范院校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結構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冼夫人文化國際傳播服務人才隊伍在茂名外語教育領域全覆蓋的構想,這一構想的實施旨在豐富師范院校的社會服務體系,完善國際傳播服務人才結構,拓展國際傳播服務項目,以期探索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地方社會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助力開辟 “中國外語教育從了解外國到傳播中國”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 王文斌.外語教育能力建設是提升國際傳播力的基本前提[J].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2,7(06):8.
[2] 何寧,王守仁.新文科、新外語、新導向:論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4(04):3-8+91.
[3] 胡正榮,王天瑞.能力與價值:新時代國際傳播人才隊伍培養(yǎng)的關鍵[J].中國編輯,2022(08):45-51.
[4]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創(chuàng)造,2022,30(11):6-29.
[5] 陳丹怡,朱炎亮,唐少蓮.談 “好心茂名”城市形象的塑造[J].文教資料,2019(11):95-96.
[6] 吳冬梅,周漢杰.冼夫人 “唯用一好心”的愛國主義精神意蘊及其當代教育價值[J].南方論刊,2021(0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