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乎未來人才的人生底色。但在實踐推進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思政課教學形式單一,學段間銜接不夠,內容過于抽象不貼近實際,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的興趣、認識、理解、內化。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培根鑄魂育英才的作用?
張燕
北京市東城區(qū)教育委員會: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應有作用,為學生著好人生底色,要在“一”“體”“化”上下功夫。
“一”是核心,決定思政課設計的目標邏輯,強調目標的統一性。如何讓“立德樹人”目標一以貫之,讓各學段思政教育目標螺旋上升,內容循序漸進、梯次推進呢?從系統思維角度看,思政課要把不同學段看作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根據不同學段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差異化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形成思政課的教學目標體系。在目標體系中,總體目標是核心,統領各學段具體目標,而學段目標則是總體目標在不同時間維度上的過程展現。
“體”是重點,決定思政課設計的價值邏輯,強調過程的一體性。如何讓思政課育人過程形成整體、形成合力,讓各內容壁壘間設通路,各學段孤島間可通航呢?從整體思維角度看,要賦予思政課兩方面的價值:第一,讓學生知道“因何而學”,自覺擔當歷史使命;第二,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做”,奮力在當下努力進取。在思政課方式上,要進行線上線下、課內課外一體化的設計,努力拓展場域育人“新陣地”;在思政課內容上,要一體化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化的內容,努力打造實踐育人“強磁場”。
“化”是難點,決定思政課設計的實踐邏輯,強調知行的一致性。如何讓思政課“三全育人”作用落地,讓理論“化”入生活實踐中,各學段思政教育入腦入心、知行合一呢?從辯證思維角度看,“八個相統一”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具體路徑,即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這是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根本遵循。
思政課一體化設計,核心在“一”,重點在“體”,難點在“化”。只有這樣,才能建構成“鏈條式”思政課育人體系,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從實然向應然的范式轉換。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