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紹江 李紅梅 汪倩
摘 要:社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為開展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相關實踐提供現(xiàn)實條件。教學實踐主要從組建個體與集體兼?zhèn)涞慕虒W激勵信息收集機制、課堂現(xiàn)場與課后延伸兼容的教學激勵賦值網(wǎng)絡、出眾型表現(xiàn)和參與型表現(xiàn)兼顧的教學激勵評價格局多方面展開,取得了明顯成效,包括思政課整體學習氛圍不斷向好、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及學生的思政課考試成績大幅上升等。同時,教學實踐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學習態(tài)度“兩極分化”、學習行為“舍本逐末”及學習過程“虎頭蛇尾”等問題。應從更好把握一般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發(fā)展路徑、優(yōu)化實施策略和完善機制建設等方面出發(fā),針對性解決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智慧課堂;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實踐
基金項目: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課題一般項目“優(yōu)秀文化典故資源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魅力的路徑研究”(21JDSZK002);湖北經(jīng)濟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智慧課堂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生態(tài)優(yōu)化研究”(YB202225)
作者簡介:譚紹江(1981- ),男,湖北恩施人,湖北經(jīng)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中心研究人員,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李紅梅(1986- ),女,湖北宜昌人,湖北經(jīng)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汪倩(1998- ),女,湖北天門人,湖北經(jīng)濟學院法商學院助教,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科學技術哲學。
智慧課堂是網(wǎng)絡時代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所采用的有效教學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學校在思政課上積極采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取得了積極成效。這些都值得肯定和鼓勵”[1]。如何結合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不斷變化的現(xiàn)實需求,進一步發(fā)掘智慧課堂的獨特作用,持續(xù)增強高校思政課建設成效,是值得我們不斷嘗試探索的課題。
一、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現(xiàn)實條件
在社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智慧課堂技術得到較成熟的開發(fā),受到高校教學的熱切關注,其屬性、功能等已得到師生們的廣泛重視。這為我們清晰審視智慧課堂與高校教學特別是思政課教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提供了可靠的現(xiàn)實條件。
首先,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之間存在著一定共性,均適應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際運用。智慧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微助教等網(wǎng)絡學習軟件加強教學的教學方式與技術。教學激勵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憑借獎賞勉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學習的教學方式。從屬性來看,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都是各級各類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方式,極具普遍適用性。以層級而言,大中小學的課堂均能充分借助智慧課堂技術直接用于教學之中,也都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采用教學激勵的做法;以門類而言,無論是理工科類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還是藝術體育類課程都可以和智慧課堂技術廣泛結合,同時,教師在這些課程中也都可以適時進行教學激勵。從功能發(fā)揮來看,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都是當前各種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手段。智慧課堂以新技術見長,有利于為各種教學改革打開新的視野;教學激勵以回歸教學初心為重,有利于在各種教學改革中帶來積極活躍因素。
其次,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之間存在著相應差異及互補效應,二者之結合有助于更充分發(fā)揮各自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在產(chǎn)生背景上存在差異,亦各有優(yōu)長。智慧課堂是產(chǎn)生于信息技術之上的全新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知識技術層面的學習更新。教學激勵則是自古以來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有更多的歷史文化積淀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可貴的教學激勵資源與智慧可資借鑒。這些教學激勵資源中,有的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實施教學,如孔子實行的“有教無類”[2]157“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有的強調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質,如孔子對弟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2]92,引導弟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2]86,孔子教顏淵時“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2]106;有的大力推崇獎勵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如清代思想家顏元指出,“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數(shù)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益勸也,且全恩?!盵3]238外國教育教學思想中的激勵資源同樣豐富。古希臘柏拉圖曾強調“引導興趣”高于“強制”,“若把‘強制與‘嚴格訓練少年們孜孜求學的方式,改為引導興趣為主,他們勢必勁力噴涌,欲罷不能?!盵4]478美國教育家詹姆斯從人性高度強調對學生“肯定”的意義,“人性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5]18。鑒于教學激勵與智慧課堂二者之間的差異和各自優(yōu)長,也帶來了二者所不同的運用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智慧課堂的運用需要更多的硬件支持,也要求師生緊跟時代的科技變化,確立敢于嘗試新技術新手段的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教學激勵則對教學硬件的直接需求不多,偏重于自身用心投入的問題。另一方面,二者之間的互補結合非常重要。智慧課堂作為信息社會興起的教學技術與方式,其自身所包含的價值導向較為缺乏。如果說其中有一定價值導向,那便是與其工具屬性相聯(lián)系的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導向。教學激勵作為人類歷史上長期形成的教學思維與智慧,則帶有較強的充滿人文底蘊、積極進步的價值導向。二者相互之間的差異既提示我們對二者的實際運用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從不同層次啟示我們重視將二者結合起來,發(fā)揮其互補性效用。
最后,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一方面,智慧課堂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具有技術輔助和效果優(yōu)化作用,特別有利于化解信息化沖擊所形成的教學生態(tài)失衡。在社會信息化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的影響下,包括思政課在內的高校課堂早已悄無聲息地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無死角”“全覆蓋”?!盎ヂ?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也應該順應這種變化,不斷更新教學手段?!盵6]如何順應此趨勢并發(fā)揮其對于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減少其對課堂教學的阻力成為重要課題。在高校思政課教學課堂廣泛采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激勵正是順應此趨勢的有力之舉。從教師方面來看,依托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智慧課堂為高校思政課實施更好的教學激勵提供了硬件、軟件支持。僅就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課課堂教學現(xiàn)狀而言,教師普遍面臨著課堂空間較大、學生人數(shù)較多、管理協(xié)調較難等制約條件,即便積極實施教學激勵等措施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但仍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受。智慧課堂技術的融入就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化解上述難題。教師發(fā)布的各種教學激勵活動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傳遞可以被任何一位同學清楚接收,不會因空間過大而受遮蔽;學生在課堂參與活動的良好表現(xiàn)會即時記錄并不斷積累,克服因人數(shù)眾多而被忽略的缺陷,同學們在學習中收獲更多肯定,學習獲得感更直接、更顯著。從學生方面來看,這一做法也有利于幫助大家應對“課堂手機”難題。當前情形下,同學們在課堂上帶手機、用手機已成習慣,高校思政課的學習內容又相較其他課程更抽象乃至枯燥。因而,一味追求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完全離開手機專注聽課不易實現(xiàn)。借助智慧課堂技術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激勵,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達到讓大家拿起手機也能投入課程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對于智慧課堂具有價值指引和功能激發(fā)作用。思政課教學激勵蘊含豐富正能量價值導向,可以彌補智慧課堂本身價值導向缺乏的不足,發(fā)揮科學合理的指引作用。對此而言,在思政課教學中師生合力用心、同向同行的作用之下,智慧課堂技術潛藏著的眾多對思政課堂教學有益的功能會得到不斷激發(fā),綻放更多光彩。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智慧課堂與教學激勵二者之間潛藏著相互制約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學如不能始終保持開放創(chuàng)新的心態(tài),會影響我們對智慧課堂技術的深入開發(fā);反之,教師對智慧課堂不恰當使用,也會導致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秩序的干擾。其中的關鍵之處就是警惕出現(xiàn)思政課本身的價值觀念被智慧課堂技術“消解”的問題,包括被智慧課堂技術隱含的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傾向“喧賓奪主”的隱患。
二、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實踐探索
根據(jù)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所面對的共同特點,針對思政課傳統(tǒng)式教學激勵遇到的主要問題,在較為充分掌握了智慧課堂技術與教學激勵內涵及相互關系的基礎上,著手開展了相應的實踐探索。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所面對的共同特點主要包括不同專業(yè)學生通修相同的思政課、課堂教學規(guī)模較大、課堂學習氛圍參差不齊等。這些共同特點確定了我們進行教學實踐考察的主要考慮標準,包括學生專業(yè)類別、班級規(guī)模、學習氛圍等。其中,專業(yè)類別標準主要涉及學生所學專業(yè)存在著人文社科、理工科、文理交叉學科和藝術學科等方面的學習基礎差異。以此為準,我們在H高校選擇了法學、計算機科學(軟件)、信息管理、酒店管理、會計學及藝術設計類等6個專業(y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課堂。班級規(guī)模標準主要按照50人、100人的標準來劃分。大體上看,100人以上的班級規(guī)模占多數(shù),50人及以下的班級規(guī)模占少數(shù)。學習氛圍標準主要涉及該班級一貫的學習作風等。通過前期的走訪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所選課堂中學習氛圍較好的課堂占40%、學習氛圍中等的課堂占50%、學習氛圍較差的課堂占10%。此外,考慮到智慧課堂技術的運用對照問題,我們還特意進行了跨年級選擇。所選學生包括了2020級和2021級兩個年級的同學。其中,2020級同學的學習中雖受到教學激勵,但融入的智慧課堂技術較少;而2021級同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均接受了融入較充分智慧課堂技術的教學激勵。
高校思政課傳統(tǒng)式教學激勵遇到的主要問題主要在于師生配合太少、教師“獨木難支”。在此情形下,教師一力承擔教學激勵的全部任務,包括活動發(fā)起、信息收集匯總、獎勵賦值到最后綜合評價的全部任務。且不說教師是否具有充分的積極性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單是考慮到超大的課堂人數(shù)規(guī)模,教師個人客觀上也難以將任務順利完成。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智慧課堂眾多技術軟件支持下實施教學激勵,組建起個體與集體兼?zhèn)涞慕虒W激勵信息收集機制、課堂現(xiàn)場與課后延伸兼容的教學激勵賦值網(wǎng)絡、出眾型表現(xiàn)和參與型表現(xiàn)兼顧的教學激勵評價格局。
個體與集體兼?zhèn)涞慕虒W激勵信息收集機制著眼于最全面地掌握課堂教學激勵中同學們的各種可激勵表現(xiàn)。借助于智慧課堂技術協(xié)助,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建起教師主導、學生干部為骨架、優(yōu)秀學生為脈絡、其他學生為觸角的教學激勵信息收集機制。在此機制下,教師發(fā)起的任何一個課堂激勵活動都會被師生全體同步接收,每一位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都會得到收集記錄。這一效果在學生人數(shù)多的大課堂上尤其明顯。為調動同學聽課興趣,老師們會對堅持坐前排的同學予以獎勵,但面臨的困難是無法短時間內對這些同學的表現(xiàn)予以全部確認。通過信息收集機制,這一困難便可迎刃而解。在課堂上議題討論自由發(fā)言時,學習氛圍好的班級或者探討大家十分感興趣的話題時,同學們積極性非常高,課堂上發(fā)言聲此起彼伏,場面十分活躍;在小組集體參與課堂表演活動時,登臺展示的小組同樣絡繹不絕,你方唱罷我登場,氣氛同樣熱烈。類似的場面與氣氛既讓師生對課堂倍增熱情,但同樣也難免讓人應接不暇。而我們通過信息收集機制同樣可以做到高枕無憂,教師可以確保每位同學、每個集體的發(fā)言表現(xiàn)得到即時清晰記錄,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表現(xiàn)被遺漏統(tǒng)計的問題。
課堂現(xiàn)場與課后延伸兼容的教學激勵賦值網(wǎng)絡著眼于激勵時間的合理分布。借助于這一賦值網(wǎng)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布的激勵活動可以靈活確定賦值時間,并不局限于上課時間之內。圍繞課程講授的重難點、社會上的時政熱點,教師精心設置并當堂發(fā)布討論議題、布置習題,鼓勵同學們積極表達。一些同學圍繞討論議題主動發(fā)言、踴躍答題,其出色表現(xiàn)便能通過智慧課堂技術得以即時記錄,現(xiàn)場獲得獎勵分值;而另外一些限于課堂內時間不足沒有獲得機會的同學或想表達但課上思考尚未成熟的同學,亦同樣能借助智慧課堂技術在課后繼續(xù)作答,也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分值。與此相應,在課上就相關問題與老師交流尚不充分的同學,亦能通過智慧課堂與老師持續(xù)深入交流,收獲更豐富、更徹底。
出眾型表現(xiàn)和參與型表現(xiàn)兼顧的教學激勵評價格局著眼于激勵覆蓋面的合理分配。其中,出眾型表現(xiàn)主要集中于少數(shù)同學身上。從概率上講,課堂上主動或被教師用“滾動選人”“搖一搖”等智慧課堂技術選中發(fā)言答題的同學本身就只是部分同學,其中能有出色表現(xiàn)的亦是少數(shù);教師所布置的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包括主題演講、翻轉授課、集體情景劇表演、革命詩詞朗誦等,同樣也只能部分同學獲得表現(xiàn)機會。而通過智慧課堂技術,則還可在此基礎上給更多乃至全部同學以獲得獎勵的機會。一方面,教師通過“競猜”“話題投票”等網(wǎng)絡方式,不定時設置吸引課堂全員參加的活動,甚至能掀起課堂互動“小高潮”,以此做到“愿獎盡獎”。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少數(shù)同學出眾型表現(xiàn)過程中,其他同學也可以通過參與方式獲得一定獎勵。在學生組隊參加的課堂展示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智慧課堂技術賦予同學們“表演者”“評價者”的多重身份。在臺上的同學以自己的表演獲得獎勵,而臺下的同學也并不就是純粹的旁觀者,他們要在觀看的同時以觀眾評委的身份“打分”。在老師的評價體系中,“打分”的同學事實上也在進行另一種“課堂表現(xiàn)”。表演的同學自須盡力才能獲得好的評價,打分的同學也不能馬虎,同樣需要公正履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情形下,學生們的“評價者”“被評價者”的身份隨時互換,自然而然會讓他們體驗到“推己及人”的感受,大家在潛移默化中也加深了自身“敬業(yè)”“友善”“誠信”等價值觀的成長。
通過對以上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實踐觀察和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主要取得三方面的成效。首先是思政課教學課堂的整體學習氛圍持續(xù)向好變化。觀察顯示,原先氛圍較好的課堂有了“錦上添花”的氛圍變化。這些課堂中好學的同學們更加奮勇爭先,為爭搶前排座位一度達到“白熱化”程度。有的同學為占前排座位提前兩節(jié)課到教室,有的同學幾人組成“占座聯(lián)盟”將前排座位長期“承包”等。原先氛圍中等的課堂同樣讓人欣喜。雖然這些課堂還達不到那種次次前排滿座的景象,但最初相對分散的同學們開始向教室中前排集中,學生上課的“抬頭率”“點頭率”在明顯提升,課堂活動參與度也不斷增強。原先氛圍較差的課堂也有一定積極變化。這些課堂上曾困擾教學的“遲到率高”“抬頭率低”的現(xiàn)象得到遏制,雖然他們離整體氛圍改善還有距離,但始終有一部分同學能較好投入課堂學習中,值得欣慰。我們在課后調查問卷中還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不少同學反饋了一種“意見”:“老師上課時用學習通‘搖一搖隨機選人回答問題讓人心中時刻滿懷緊張,神經(jīng)始終緊繃”。這里表面上是對教學中智慧課堂技術選人答題的方式不滿,但同學們所說的“緊張”情緒卻正好反映了他們正在全身心投入課程之中,而無法對課堂教學置身事外,客觀上正顯示了教學氛圍的良好培育。
其次是學生在思政課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在更多教學激勵的作用下,同學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在學習中的收獲也日漸上升。從課上學習來看,各個課堂上參與討論問題的同學增多,他們所發(fā)表的觀點的思想性、理論性都有所增強。特別是涉及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思政課話題時,表現(xiàn)尤其明顯。在法學專業(yè)課堂上探討馬克思《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文章內容時、在計算機專業(yè)課堂上探討“人工智能”問題時、在會計專業(yè)課堂上探討“金融壟斷資本”時,同學們的參與熱情顯著提升,所發(fā)表的看法更專業(yè)、更深刻,甚至一些課堂中同學們還引發(fā)了高水平的辯論。對比同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更多使用智慧課堂技術進行激勵的2021級的同學明顯比2020級的同學積極性更高。一些同學不僅發(fā)言而且向教師發(fā)問,不少回答和問題都頗具啟發(fā)性,成為教師教學改善的觸發(fā)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授課中,一些同學做足了課外功課,甚至偶爾會提出將老師“問住”的難題。從課下學習來看,不少同學積極自學老師發(fā)布的在線學習資料。一些班級的QQ群中,同學們在課后自發(fā)探討課程中的問題、難題,還主動邀請老師參加,場面甚為熱烈。
最后是學生在思政課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大幅上升。納入到我們此番教學激勵考察的2020級、2021級兩個年級的同學采取的考試方式完全相同,考試題目難度相當,最后的成績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總體成績來看,較少采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激勵的2020級同學平均考試分數(shù)只有73.5,而充分采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激勵的2021級同學平均考試分數(shù)達到了82.5,上升了9分之多;分專業(yè)來看,2020級平均分數(shù)最低的是藝術設計類課堂,分數(shù)為65.5,2021級平均分數(shù)最低的也是藝術設計類課堂,但平均分數(shù)達到了79.1。2020級平均分數(shù)最高的課堂是經(jīng)濟學類課堂,分數(shù)為81.3;2021級分數(shù)最高的課堂是法學類課堂,達到了88.1。就不及格人數(shù)來看,2020級10個課堂755人,不及格人數(shù)32人,不及格率為4.2%。2021級10個課堂1086人,不及格人數(shù)下降到了25人,不及格率為2.3%。雖然高校思政課教學并不“唯分數(shù)”,但同學們能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仍然是教學效果改善的合理反映,也是智慧課堂融入教學激勵發(fā)生積極作用的客觀體現(xiàn)。
三、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問題與改善對策
我們通過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實踐探索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即成為我們持續(xù)改善優(yōu)化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重要入手之處。
首先,部分課堂同學們的學習態(tài)度“兩極分化”現(xiàn)象有所冒頭。這種“兩極分化”最明顯地體現(xiàn)于同學們在教室中的落座情形。2021級某專業(yè)課堂共有學生100多人,他們是在一個可以容納180人的大教室中上課。在課程開始的初期,同學們呈散射狀落座,從第一排到最后一排均有人落座。經(jīng)過智慧課堂融入教學激勵一段時間后,大課堂教室中的同學們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大陣營”。前面幾排座位全部坐滿,后面幾排也擠擠挨挨,但教室的中間卻成為無人問津的“真空”地帶。很顯然,原先分散落座的同學有相當一部分向前排集中,這反映了我們教學激勵產(chǎn)生了積極效果。但是反過來,一部分同學向后排集中,則說明了我們的教學激勵存在著不足,導致了相反的負面作用。其次,部分同學課堂學習行為的“舍本逐末”傾向有所顯現(xiàn)。我們在思政課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激勵,其目的是引導同學們在思政課學習更積極主動,并非以激勵本身為目的。但是一部分同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卻有意無意把獲得激勵獎勵本身當作了目的。一些同學在上課時費盡心思長期“搶”坐在教室前排,卻經(jīng)常開小差,沒有認真專心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一些同學在課堂討論中看似踴躍主動發(fā)言,卻沒有真正圍繞討論主題進行深入思考,只是為了增加自己受獎勵的發(fā)言次數(shù);一些同學看似積極參加課堂主講或表演活動,但卻沒有在課下進行過認真準備,而是上臺照本宣科或隨意聊天,為自己受獎勵來“攢”夠時間而已;還有些同學甚至利用智慧課堂技術的漏洞在網(wǎng)絡作業(yè)中通過復制文字、頻繁刷屏來博取更多獎勵分數(shù)等。如此種種,皆是部分同學在實用主義的驅使下所實施的負面行為。最后,部分班級的教學激勵效果的可持續(xù)性不盡如人意,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虎頭蛇尾”效應。從我們重點觀察的2021級10個課堂來看,在教學激勵下課堂學習氛圍持續(xù)濃厚并堅持到最后的有6個課堂。其余課堂中有3個課堂前期效果較好,但在課程進入最后1/4階段時,整個學習氛圍便呈現(xiàn)下滑趨勢;還有1個課堂只在前半學期效果不錯,后半學期的學習氛圍日漸衰落。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考慮從三個方面著手對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具體做法實施優(yōu)化,以期彌補缺陷、放大優(yōu)勢。
首先是從一般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角度探索改善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發(fā)展路徑,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在前期實踐考察中一些教學課堂之所以出現(xiàn)“兩極分化”問題,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我們所進行的教學激勵沒有很好地做到一般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在所有課堂上采取了大體相同的教學激勵做法,這就沒有考慮到不同課堂、不同同學的多樣化需求。部分同學或因自身無法在已實施的教學激勵中獲得突出認可或因不認可某些激勵環(huán)節(jié)等緣由,對智慧課堂融入教學激勵之措施有所抵觸,以消極態(tài)度面對課堂教學,形成了課堂上的“另一極”。解決這里面的問題本質上也是更充分激發(fā)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的主體性作用發(fā)揮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fā)揮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升的關鍵。”[7]智慧課堂融入教學激勵的做法整體由教師來規(guī)劃主導,這是通過發(fā)揮教師自身主體性作用抓住了上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此良好基礎上,就需要我們化解已出現(xiàn)的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消極抵觸態(tài)度,激發(fā)全體學生的主體性,抓住提升思政課實效性的關鍵。我們應更進一步研究智慧課堂技術,將其運用于教學課堂的前期調研,更科學細致掌握課堂中同學們的優(yōu)長與不足、偏好與反感,更好突出專業(yè)特色、班級特色,從而制定出更符合課堂學生個性特點的激勵措施,而不是泛泛了解之后粗率進行激勵。
其次是以強化“質量重于數(shù)量”的導向探索優(yōu)化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實施策略,解決“舍本逐末”問題。一方面,要在教學激勵中更靈活把握動態(tài)調整與實施節(jié)奏問題。前期實施教學激勵時,出于盡快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迫切心態(tài)、期待盡早實施創(chuàng)新做法的殷切希望,老師們做法上難免有些急于求成。大家常常在短時間內將一些好的激勵做法集中展開,對于激勵實施后的效果也沒有及時關注并做出合理調整。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在感受教學激勵時的盲目和急躁心理。與此相應,接下來需要對課程的教學激勵進行總體規(guī)劃,結合前期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需求合理安排具有不同特點的激勵措施,并適時結合課程中期調研反饋調整激勵部署。通過種種措施,力求使整個課程的教學激勵節(jié)奏與相應思政課教學進度相符合,與學生課程學習時的心理變化相吻合,形成一種錯落有致、起伏跌宕的教學激勵變化曲線。另一方面是改變前期過于追求激勵數(shù)量而對激勵質量重視不夠的問題。前期進行思政課教學激勵項目設置時,出于操作方便的考慮,更多采取將所有激勵項目“平均賦分”式發(fā)放給學生的做法。沒有細致考慮不同激勵項目的內容差異,沒有評估不同激勵項目對于學生思政課學習帶來的影響大小、水平高低。這樣難免就讓學生滋生了在選擇激勵項目時“追求數(shù)量、不顧質量”“繞開難題、專攻簡易”乃至“分數(shù)至上、學習其次”等不好傾向?;陬愃圃颍乱徊轿覀儗嵤┙虒W激勵將從“數(shù)量增長”為主轉向“質量提升”為主。以帶動學生思政課學習興趣提升、水平增長為標準全面評估已有教學激勵項目,適當精簡其中低水平、重復性、給學生帶來不好傾向的項目,增加高水平、有創(chuàng)意、吸引學生投入課堂的項目;按照項目各自質量高低重新確定賦分值權重大小,確保學生在教學激勵付出的努力、有價值收獲與所受激勵分值相一致。通過這些措施,務求解決前期教學激勵課堂出現(xiàn)的“舍本逐末”現(xiàn)象。
最后是凸顯立德樹人的思政課建設導向,完善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機制建設,解決部分課堂可持續(xù)性弱的“虎頭蛇尾”問題。從思政課作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地位衡量,“可持續(xù)性”正是實施智慧課堂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的所務求達到的必要目標。做到這一點,其根本仍離不開“用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講道理,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8]。思政課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激勵方法,都根源于對學生、對教學的“用心”。其中,教師既要秉持心無旁騖、一心一意的態(tài)度要求,堅守心系天下、不忘初心的責任要求,更要投入愛心、關心、耐心和敞開心扉的關懷引導。我們設計的教學激勵也要朝深入溝通師生心靈上下功夫?!八枷胝卫碚撜n教師不能僅僅追求學生的‘抬頭率和‘微笑率,還要注重‘互動率與‘皺眉率,即學生對教師所講內容的接受和思考,唯有真正進入學生內心深處和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9]。唯有真正觸動學生心靈,我們方能實現(xiàn)教學激勵推動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從追求單純的成績分數(shù)向追求思想理論知識、提升政治素養(yǎng)乃至堅定社會主義志向信念方面發(fā)展。在此之上,要借助智慧課堂技術更加完善地構建起高校思政課師生之間的教學共同體機制?!案咝K枷胝谓逃校處熀蛯W生是一對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互動實體,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筑夢人與主力軍必須共同發(fā)力,才能形成中國夢締造合力,于偉大新征程中共圓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盵7]以這種形成師生“合力”為指向,應在智慧課堂幫助下,探索建立起“重組格局-強化網(wǎng)絡-充實資源-活化價值”的思政課教學激勵機制。重組格局,即改變思政課教學傳統(tǒng)的師生“輸出—接受”關系,確立師生在教學中雙向的“生產(chǎn)—受益”的生態(tài)關系。強化網(wǎng)絡,即更充分發(fā)揮智慧課堂優(yōu)勢,強化課堂內師生之間、課堂現(xiàn)場與場外、課上與課下、開課前與結課后乃至在校時與畢業(yè)后的信息聯(lián)系,組建起涵蓋各類相關群體的龐大網(wǎng)絡。充實資源,即科學分析課堂內外各種資源特點,更具有針對性地聯(lián)結智慧課堂音頻、視頻、虛擬情境等技術優(yōu)勢,促使教材中“平面”“靜止”的理論“飽滿”“活動”起來;促使課堂內外松散的信息連貫起來;促使“沉默”的場所設備“靈動”起來。活化價值,即更堅實地確保思想政治價值主導智慧課堂技術的運用方向,在良性思政課教學生態(tài)中活躍浸潤,營造師生同步取得思想生長、智慧生長、品格生長狀態(tài)。
智慧課堂融入思政課教學激勵的實踐做法,既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種必要選擇,也反映出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將工具價值與人文價值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需求,對于在社會信息化潮流中更高質量建設高校思政課、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需要不斷深入探索與思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1.
[2]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 郭東斌.格言大辭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4] 黃庫.辭類[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
[5] [美]戴爾·卡耐基,朱凡希,王林,譯.人性的弱點[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6.
[6] 易新濤.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基本遵循[J].湖北社會科學,2021(12):149-153.
[7] 黃嶺峻,許換換.習近平論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辯證思維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4):39-44.
[8]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4-26.
[9] 劉同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2):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