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趙奕辰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過程性評價,并在古詩詞教學中構建學習任務群。因此,教師要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編特點展開教學。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新系統(tǒng)進行教學;其次,要依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最后,要在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改進教學手段。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語言精練、韻律優(yōu)美、感情深刻,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篇目的占比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同時,新課標明確強調(diào)要在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古詩詞的教學已經(jīng)成為當下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討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從而落實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一、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要求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毙抡n標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注重在教學中尊重課程的連續(xù)性與發(fā)展性,使之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進行古詩詞教學,一方面要考慮新課標對學生學習古詩詞所要達到的能力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古詩詞教學的目標是否滿足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林崇德教授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強調(diào)“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所必需的素質(zhì)和主要能力,包含‘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方面?!痹诟咧须A段的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必備品格和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同樣要遵循新課標的指導,語文學科中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相互依存,相互支撐。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誦讀與鑒賞,分析與交流,提高整體學習古詩詞的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引人深思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并積極表達出來??梢越Y合同類意象、同種情感的古詩詞一起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注重過程性評價
“評價的過程即學生學習的過程,應在具體的語文學習情境和活動任務中全面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情況?!毙抡n標要求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過程性評價貫穿始終,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過程性評價強調(diào)完成多種評價方式的整合。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時的過程性評價,重視發(fā)揮多元化評價主體的作用,在課堂評價過程中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采用多元化方式展開學習。在評價時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從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關注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與學習的過程,抓住時機,進行正面引導,并予以肯定性評價,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的正向功能。其次,可以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不同視角考查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情況??梢圆捎么蚍?、評級、評語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最后,重視發(fā)揮多元化評價主體的作用??梢宰屚阑蛐〗M互評一些比較簡單的作業(yè),也可以采取教師當堂批改、學生助評課堂作業(yè)的方式。重視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構建學習任務群
新課標重視對學習任務群的構建,并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程整合的實現(xiàn),要涉及相應的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核心任務引領并整合各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的設計包含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等多個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利用大單元教學、主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古詩詞。
“單元學習任務”占整個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絕大部分。每個單元都有三到四個學習任務,單元任務一根據(jù)本單元的主題進行設計,單元任務二和單元任務三根據(jù)整個單元課文的共同特征進行設計,單元任務四根據(jù)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布置寫作活動。單元學習任務對課文進行了有效整合,強調(diào)以任務驅(qū)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
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習任務群以及單元學習任務梳理整合教學內(nèi)容的文學特點,明確教學要點。
二、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編特點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是根據(j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編寫而成的。其中,古詩詞篇目在選編方式上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教材是教師最主要的教學依托,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也受制于教材的選編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進行古詩詞教學,要深入分析新教材的選編情況。
(一)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文特點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入古詩詞共37首,占選文總篇目的27%,選文均勻分布于必修教材和選擇性必修教材之中。這些古詩詞涉及的作者眾多,涉及朝代甚廣。其中,唐宋詩詞占比較高。此外,教材中也選入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等各個朝代的詩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各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詩詞,也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古詩詞的發(fā)展脈絡。新教材中的古詩詞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在體裁上,占比最多的為詞、樂府詩以及七言律詩。古體詩與近體詩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在題材上,新教材中的古詩詞涉及國家興亡類、戰(zhàn)爭類、詠史懷古類等多種題材類型。其中,抒懷感慨類詩詞占比最高,這也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的多個方面。
(二)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編排特點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利用兩條線索整合各單元。在必修教材中,單元組合方式為“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單元組合方式為“專題研習+學習任務群”?!皩W習任務群”體現(xiàn)了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的總體要求。在必修教材中,“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明確了古詩詞的教學目標,也就是提高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與表達能力。人文主題中明確要求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要關注勞動以及生命的詩意。在選擇性必修教材,“學習任務群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中強調(diào)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要在“專題研習”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體悟作者的情感,認識古詩詞在當代的價值。
三、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教師應根據(jù)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要求以及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選編特點進行有效教學,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利用教材中的新系統(tǒ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利用教材中的新系統(tǒng)進行教學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有助讀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單元學習任務系統(tǒng)和古詩詞誦讀系統(tǒng),幫助學生展開更有效的學習。
“助讀系統(tǒng)”體現(xiàn)在古詩詞單元的學習提示及課文學習提示中,其中也明確了單元學習目標。部分課文提示中也明確了古詩詞的寫作特點和主題。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掌握古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研讀兩種學習提示,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習提示貫穿古詩詞學習的始終。
“知識系統(tǒng)”體現(xiàn)在語文學習的知識、語言運用的知識、學習語文的知識三方面。語文學習的知識主要體現(xiàn)在古詩詞課文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日積月累。語言運用的知識主要體現(xiàn)在單元任務及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美妙的音韻,掌握詩歌誦讀技巧等知識。學習語文的知識體現(xiàn)在單元提示及學習提示中,兩種提示明確了古詩詞的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對古詩詞的體裁、主題做出提示,并為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閱讀兩種提示,在提示的指導下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
“任務系統(tǒng)”包括單元學習任務和單元研習任務。溫儒敏指出:“新教材倡導‘學習任務群為中心的大單元教學,要先明確單元所承擔的‘任務是什么,然后以‘任務來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辈徽撌菃卧虒W還是一篇課文的教學,都應充分考慮教學是否適應本單元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依據(jù)兩種任務整合教學活動,將兩種任務合理轉(zhuǎn)換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兩種任務的不同之處。單元學習任務注重學生對古詩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單元研習任務注重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比較閱讀及專題探究,更加重視對學生古詩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學習必修教材時掌握古詩詞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要在學習選擇性必修教材時不斷加深知識深度。
“古詩詞誦讀系統(tǒng)”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而設計的,教材中的古詩詞篇目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每冊都增加了4首要求誦讀的古詩詞,這些內(nèi)容是對課文中古詩詞的補充與擴展。古詩詞誦讀系統(tǒng)的增設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了解我國古詩詞的發(fā)展脈絡,可以讓學生對各朝代的古詩詞有更豐富的認識。教師要重視古詩詞誦讀的作用,在教學中講解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讓學生認識到古詩詞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
(二)依據(jù)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特點教學
1.圍繞“人文主題”與學習任務群對必修教材中的古詩詞進行教學。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的古詩詞單元中集中安排了8首古詩詞,教師要根據(jù)學習任務群的要求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掌握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關注“人文主題”,“新時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長的需要聚焦三個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苯處煂θ宋闹黝}要予以充分重視?!镀]苢》《插秧歌》為必修上冊中以勞動為主題的古詩詞,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芣苢》重章疊句的語言特點,通過分析詩文,引導學生想象勞動的美好場景,感悟農(nóng)家婦女勞動后歡快的心情。在《插秧歌》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是怎樣運用白描手法體現(xiàn)一家人插秧時的辛勤勞作和井然有序,并體會詩歌語言的質(zhì)樸,從兩首古詩詞的教學中讓學生感悟勞動的樂趣?!吧脑娨狻睘楸匦奚蟽缘谌龁卧闹黝},本單元古詩詞涉及魏晉南北朝、唐代、宋代等不同時期,如渴望成就霸業(yè)的《短歌行》、一心渴望歸隱的《歸園田居(其一)》。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時代和不同角度關注詩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做出的不同的人生選擇,體會“生命的詩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圍繞“專題研習”與學習任務群對選擇性必修教材的古詩詞進行教學。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同樣將古詩詞編成一個單獨的單元,學習任務群強調(diào)在古詩詞的學習中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專題研習也對古詩詞的學習提出了更高要求。語文教材中的單元研習任務要求教師在班級研討會中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要讀古詩”這一問題。同時,教材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習及比較閱讀,從中探討文章的不同的思想內(nèi)涵、語言特點及寫作手法,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作品的不同之處?!睹ァ贰犊兹笘|南飛》都講述了女性的婚姻與愛情的悲劇,教師在講授這兩首古詩詞時可以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兩首古詩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分析兩首古詩詞中導致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根源,體會兩首古詩詞中的不同的語言風格及表現(xiàn)手法,感悟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選擇性必修教材在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把握古詩詞的基礎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要讓學生在專題研習和比較閱讀中提高古詩詞閱讀的能力。
(三)在古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古詩詞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學樣式,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把握意象的過程中,體悟作品的魅力。在古詩詞中,意象由物象、事象、理象及情象組成,要想對意象做準確地把握,就要分清其中的構成?!拔锵蟆敝械摹拔铩敝腹旁娫~中的具體物體,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物體中,起到了“寄情于物”的作用。因此,身邊的一花一草、日月河山都可以成為意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古詩詞中的物象,分析其中的特點,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笆孪蟆敝冈娙私?jīng)歷某一事件,因事觸發(fā)某種情感,抑或由事想到相關的事件,引發(fā)了詩人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古詩詞中的典型事件,挖掘其背后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理象指暗含在古詩詞中的哲理。如鮑照的《擬行路難》,通過寫“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感嘆人生命運各有不同,這也是對哲理的含蓄表達。“情象”指詩人在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通過對作者情態(tài)的描寫,傳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與絕望。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把握意象的構成,在此基礎上挖掘意象的特點,感受詩歌的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意圖,把握作者的感情。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分析詩歌,形成獨特的理解。同時,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背景,積累整合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走近作者的生活。同時對不同詩歌所表現(xiàn)的作者不同的情感進行整合,在整合情感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審美體驗。
詩歌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也是此階段教學的重點。面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理念,以及對教師和學習提出的新要求,面對依據(jù)新課標編寫的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關注教材中古詩詞部分的選編特點,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古詩詞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核心素養(yǎng)課題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3] 溫儒敏.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和使用建議—在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