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梳理觀點,明確事實與課文的關系,形成立場態(tài)度,讓學生保持好奇心,學會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觀點,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精神。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就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任務設計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表達能力;學習任務群
作者簡介:龔穎(1970—),女,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合水路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作為核心能力,將思辨作為基本要求,將培養(yǎng)邏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作為核心目標,并設單獨任務群?;诖?,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群,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一、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本質解讀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本質是辯證思考與表達的過程。思辨從質疑開始,學生用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法,明確觀點、事實與課文的關系,辨析態(tài)度和立場,區(qū)分是非、善惡、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精神。因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應始終以思辨為導向,依托思辨性閱讀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鑒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教學的需要,還要在任務群中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閱讀、比較、推斷、質疑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促進學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任務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為核心,通過整合學習內容、重整課時安排、設計真實情境下的任務等方式,推動學生思維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最終構建完整的單元學習系統(tǒng),有序、有深度地推進學生學習進程[1]。
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特點解析
(一)內容豐富多元,課文題材廣泛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涵蓋生活、社會、科學和語言等多個領域,閱讀內容包括傳統(tǒng)文化、科學發(fā)展、社會公德等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文化背景,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二)強調批判性思維,注重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閱讀與表達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綜合評價閱讀內容,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猜想、驗證和推理,并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并做出合理的決策。因此,教師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中,應注重批判性思維和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
三、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任務設計
(一)設計要點
1.梳理單元學習內容,找出關聯(lián)性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任務設計中,首先要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梳理,找出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教師需要仔細研讀教材,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并從整體上把握單元的結構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表格、思維導圖等形式,將單元內容進行整理和分類,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對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進行探討。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通過對比小聰明與大智慧,引導學生全面把握課文主旨,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任務設計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辨析能力、觀察力、分析力和想象力,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類具有代表性的思維,分別是逆向思維、轉向思維以及變通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結合實際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安排遵循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的原則,從感知思維到辨析思維,再到發(fā)展思維,最后到運用思維,形成完整的思維發(fā)展體系。課后習題統(tǒng)一教學目標和訓練重點,要求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思維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梳理單篇課文的教學價值及單篇課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能更好把握整個單元的邏輯結構和教學重點,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3]。
2.科學設計學習任務,突出針對性
為培養(yǎng)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在梳理單元內容的基礎上,還要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能力提升。首先,明確任務目標,確保任務目標與單元學習目標一致。任務目標應該具體、可操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其次,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任務形式,如小組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任務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教師還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輔助學生完成任務,如文章、案例、數(shù)據(jù)等,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增強他們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再次,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Ш蛶椭_保任務順利進行。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和分享。最后,任務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評價應該以任務目標為依據(jù),注重評價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過程。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
(二)具體任務群設計
結合上文要點,本文設計如下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
1.分析與推理
此類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文中的證據(jù)和觀點進行邏輯推理和人物思維分析。例如,在《田忌賽馬》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分析與推理任務為深入探究人物背后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分析與推理能力。具體而言,學生要通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找出課文中的關鍵信息和證據(jù),如田忌與齊威王的對話、田忌的決策過程等;再根據(jù)這些信息和證據(jù)進行邏輯推理,分析人物思維。在田忌賽馬的場景中,學生要思考田忌為什么會選擇用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策略,以及這個策略背后的思維模式。接著,通過對比一些與《田忌賽馬》類似的策略性文章,學生分析其中的思維模式和人物決策,進一步加深對人物思維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習,學生可以理解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思維方式和決策模式。此外,在引導學生進行人物思維分析時,教師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比如,在教學《跳水》時,開展一場名為“小聰明與大智慧”的辯論賽。學生分成兩隊,分別代表“小聰明”和“大智慧”,就故事中船長急中生智、化解危機的行為展開辯論。通過辯論,學生不僅鍛煉了口才和思維能力,還對故事的主題和價值取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見,此類任務的目標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與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
2.創(chuàng)編與表演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編與表演任務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演才能。例如,在教學《跳水》這篇課文時,教師發(fā)布創(chuàng)編與表演任務,讓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編并表演,以深化對故事的理解。具體而言,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可以對原有情節(jié)進行改編,也可以添加新的情節(jié)或角色。之后,學生進行分組表演練習,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語音語調表現(xiàn)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在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和表現(xiàn)角色,還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個故事的表演。通過創(chuàng)編與表演,學生不僅對《跳水》這篇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鍛煉了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習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4]。
3.設計與制作
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動手制作課文人物卡片。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對人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同時將思維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通過留白、閱讀等方法,深入探索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對于《草船借箭》《晏子使楚》等經(jīng)典文章,教師應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全面地比較不同角色之間的思維差異,深入體會不同角色的思辨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人物卡片制作完成后,學生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思考過程,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
4.朗讀與梳理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語感。朗讀能夠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和語調,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妙之處。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梳理文章結構,其中思維導圖和流程圖是兩種常用的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以圖形方式呈現(xiàn)思維過程的工具,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和要點,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和關聯(lián)關系。流程圖則是一種以圖形方式呈現(xiàn)流程或步驟的工具,通過流程圖,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邏輯結構和記敘順序。在借助思維導圖或流程圖梳理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包括對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對文章主題和思想感情的把握。學生可以通過反復朗讀、分析關鍵詞和句子、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來全面理解課文,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語言感知和表達能力。同時,朗讀和梳理任務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試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5.比較與辨析
在語文學習中,比較與辨析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比較不同課文的人物、描寫方法和情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異同點,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比較與辨析任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讀能力。例如,比較兩篇描述人物的課文,分析不同作者對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畫方式,從而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特點和魅力。在比較與辨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許多的語言表達技巧和寫作手法,提升語言運用能力[5]。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還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對教材的解讀,根據(jù)教材內容設計科學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付小娟.基于思維型教學理論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3(12):81-83.
付春虹.小學語文第三學段學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路徑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3,39(5):125-128.
黃春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關鍵及路徑: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9):32-34.
謝孟.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作業(yè)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白冰.關注言語表達 點亮思辨課堂: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策略例談[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