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旨在突出小學生的主體性和導向性,深化他們對國家的認知,使其樹立家國情懷。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教學實踐的總結,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旨在實現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愛國主義情懷
作者簡介:李愛蕓(1982—),女,江蘇省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
愛國主義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容忽視。對于青少年而言,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對其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為他們的全面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價值
(一)塑造正確價值觀
愛國主義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自豪感,明確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1]。
(二)強化文化認同感
愛國主義情懷的本質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自豪。在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的過程中,學生將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當學生能深刻理解和欣賞自己的文化時,他們將更加珍視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通過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社會、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樣,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具體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優(yōu)選閱讀材料,激發(fā)愛國熱情
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愛國主義情懷的課文有很多,教師應深入挖掘這些材料的價值和意義,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應對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元素和情感,包括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深入剖析和講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愛國主義,以及愛國主義對于國家和民族的意義[2]。
以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閱讀教學為例,這是一篇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課文。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通讀課文,解決生詞難句,為后續(xù)的教學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發(fā)掘課文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師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人物形象和課文內容進行深入講解。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背景。當時,中國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清政府腐敗無能,民生凋敝;西方列強入侵,國家主權受到嚴重威脅;中華兒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通過了解這一背景,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的原因。其次,教師再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周恩來作為一個年幼的學生,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受到欺凌的悲慘情景。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的經歷促使他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通過分析周恩來的形象,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責任感。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周恩來的品質,如勤奮好學、獨立思考和勇敢堅定等。這些品質是他實現志向的基礎,學生應學習。最后,教師再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周恩來與魏校長的對話揭示了他的志向和決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周恩來會立下這樣的志向?他是如何為實現這個志向而努力的?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愛國主義思想的內涵和價值。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討現代社會中如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努力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關心國家發(fā)展等。通過這樣的思考和探討,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責任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將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歌頌祖國、贊揚愛國英雄的文章,這些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媒介。教師需對這些課文進行深入剖析,并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構建一個多元化、立體化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二)豐富閱讀模式,增強愛國意識
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閱讀模式,如朗讀、默讀和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的閱讀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還能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除了傳統的朗讀、默讀,教師還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情景模擬等多元化的閱讀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可以找尋相關真實的圖片和視頻讓教學更具有吸引力,讓學生獲得沉浸式體驗[3]。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長征即將勝利時寫下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不僅展現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更展現了紅軍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紅軍長征的照片和視頻。這些生動的影像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長征的歷史背景,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們的英勇和堅韌。通過觀看這些照片和視頻,學生不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長征的歷史意義,還能體會到紅軍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這種情感共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讓他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與繁榮。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齊讀課文,并逐句講解詩句的含義,分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這種對歷史的了解和對詩歌的賞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講解完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這首詩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堅定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因此在朗讀時,語調應隨著詩句的情感表達而變化。在朗讀描述紅軍英勇無畏、戰(zhàn)勝困難的詩句時,語調應高昂、激昂;在朗讀表達對紅軍戰(zhàn)士的贊美和敬仰之情的詩句時,語調應深沉、莊重。語氣方面,應根據詩句的內容和情感來調整,表現出詩歌的豐富內涵。為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教師還可以在朗讀時配合一些背景音樂或場景布置。例如,可以選擇一些激昂奮進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或者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與紅軍長征相關的道具和裝飾,以營造出真實的氛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七律·長征》這首詩的內涵,還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和民族精神。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豐富閱讀模式是優(yōu)化學生閱讀體驗、增強學生愛國意識的有效途徑。通過引入多元化的閱讀模式和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生動、立體的閱讀環(huán)境。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還能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閱讀模式,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引導閱讀感悟,強化愛國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師可以采用對話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分享各自的感悟。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不僅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是一篇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文章,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展現了中國少年的朝氣蓬勃和遠大志向。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教師可以交流對話、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分享感悟,同時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強化其愛國情感。本篇課文是用文言文寫成的,學生閱讀理解時可能存在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先示范朗讀課文,強調生詞讀音和文章斷句。學生跟讀時,教師需要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的語速、語調和情感表達。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展示相關歷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完成課文內容講解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自己的感悟,可以從文章的主題、寫作手法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入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組長,組織小組內的討論。組內成員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想,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最后,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本組的討論成果。學生可以講述自己小組的討論過程和結論,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與其他同學一起探討。在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和自己的感受。在課堂結束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悟以讀后感的形式寫下來。寫作是一種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文字來抒發(fā)對祖國的情感。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整理思緒,將內心的感受轉化為文字,在閱讀感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在思考和感悟中深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情感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強化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開展閱讀活動,深化愛國認知
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豐富的知識,拓寬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主題活動,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和作文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愛國主義情感。此外,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是對閱讀教學的進一步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的偉大,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狼牙山五壯士》是《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沈重創(chuàng)作的一篇通訊。這篇文章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的五位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轉移,奮勇抗擊日寇,最后毅然跳崖的感人故事,表現了五壯士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像這一類講述抗戰(zhàn)時期愛國故事的文章有許多,如《劉胡蘭》《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小英雄雨來》等。教師可以在本班組織“愛國主題閱讀周——英雄故事我來講”主題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相關圖書中的一個英雄故事進行深入閱讀,并在班上進行講述。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和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和整理思路。在準備階段,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認真閱讀相關資料,互相討論交流,整理出自己的講述提綱,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整理故事情節(jié)、提煉主題等方式,深入了解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在講述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講述英雄故事,可以結合圖片、視頻讓講述更加形象生動。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講述更具個性化和感染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但了解了英雄人物的事跡和精神,更是在講述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通過活動也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這類閱讀主題活動,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是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這樣的活動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
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和新的閱讀形式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更好的閱讀環(huán)境。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并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此外,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感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馬慧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新課程,2022(37):10-12.
楊彩娟.淺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0):133-134.
胡靖.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智慧,2019(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