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梅花素以清雅脫俗、冰清玉潔又堅貞不屈的形象成為歷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抒發(fā)情感的重要題材。自古至今,關(guān)于梅花題材的文學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是層出不窮的,包括紫砂的創(chuàng)作也有許多將梅花作為主題的經(jīng)典造型,如朱可心老前輩的傳世絕唱《梅報春》、顧景舟的《報春壺》皆以梅入壺,詠春之韻,極具風雅和人文內(nèi)涵。經(jīng)典在前,心手追摹,本文便以紫砂壺《一枝春》為例致敬先賢,從壺的造型和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探尋梅花與紫砂壺的結(jié)合,以及蘊于器中獨特的人文魅力和藝術(shù)審美。
關(guān)鍵詞紫砂壺;一枝春;梅花;造型;藝術(shù)審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泵坊í毦`于冰雪之中,一樹冰肌玉骨、不畏嚴霜、傲雪報春、清香沁人,象征著堅貞孤傲的人格和高雅脫俗的情趣,受到世人的喜愛和稱頌,故而梅花一直都被文人墨客爭相吟詠,由此而衍生出各種詩詞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在紫砂藝術(shù)中亦有許多以梅花為題材的造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朱可心老前輩的《梅報春》和紫砂泰斗顧景舟的《報春壺》,器以梅入壺,詠春之韻,極具風雅和人文內(nèi)涵。經(jīng)典在前,后世無不向往追摹,本人亦以其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一款名為《一枝春》的紫砂壺(見圖1),融自然意趣,傳承經(jīng)典,致敬經(jīng)典,雖無法超越經(jīng)典,倒也是一壺別樣的春意盎然。
1紫砂壺《一枝春》的造型
紫砂壺藝術(shù)語言豐富,造型千變?nèi)f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載體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能將自然萬物、生活百態(tài)凝練其中,從而展現(xiàn)出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人生寓意。紫砂壺《一枝春》從顧景舟的《報春壺》變化而來,于傳統(tǒng)之上傳遞新意。全器采用黃龍山天青泥制作,色澤溫暖明亮,古樸中洋溢著早春的氣息,又顯自然之韻。
紫砂壺《一枝春》壺身豐潤飽滿,線韻簡潔流暢,于精密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中自然過渡,媚而不俗、堅貞不屈。壺蓋微微隆起,蓋面平整,扁而不塌。壺流、壺把、壺鈕皆仿梅枝之形,上飾癭結(jié)點點,仿生自然,立體生動,虬曲倔強的姿態(tài)給人以歲月滄桑之感,傳達出一種不服輸?shù)木窈透哐徘椴?。壺身與蓋面亦飾以幾株嬌梅遍布的嫩枝,以泥繪飾梅花朵朵,紅白交錯,有開有合,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如詩如畫,妙趣橫生。剩余部位則光潔飽滿,留白恰到好處,梅花的素雅與紫砂的敦厚渾然天成,似融天地之靈氣,合于砂陶,流淌出濃郁的詩情畫意。點點寒梅凝聚的也是我們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悟,星星點點的鋪砂亦突出紫砂質(zhì)樸天然的肌理,表現(xiàn)細膩入微,各部件卓然自成,又彼此映襯、意境統(tǒng)一。
壺身刻毛澤東詩詞《卜算子·詠梅》,將梅花報春不須萬紫千紅,只一枝默默綻放、獨自迎春的孤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整器以梅入壺,從局部入手以小見大,微觀細節(jié)部分的刻畫與內(nèi)在精神的表達通過紫砂的傳統(tǒng)造型與梅花雕塑的融合,形成一種美的藝術(shù)享受。別致有趣的造型、虛實相生的線條、挺拔貫通的氣勢,亦如梅花清雅高潔、秀雅出塵、香遠益清、不露鋒芒、得天獨厚的氣質(zhì)令人神往。深入細品,一壺玉骨冰肌,暗香浮動,極盡霜寒,冰雪無懼,那份藏于清冷外表下的隱忍、勇敢與堅毅,蘊涵著深邃的人生哲理與中華民族大無畏的氣概,寓變化之妙于其中,引人入勝,讓人流連忘返。
2紫砂壺《一枝春》的藝術(shù)審美
作為“四君子”“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不畏嚴寒、堅貞不屈、冰清玉潔、氣韻高雅,它甘于奉獻的精神讓人不由地聯(lián)想到昭君,她的勇敢和堅韌、美麗大方、高風亮節(jié)以及她甘愿為國犧牲的奉獻精神,都與梅花的品格不謀而合。她是民族團結(jié)的象征,亦如毛主席筆下清姿獨俏的報春之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敝飨瘜⒚坊ǖ淖匀幻篮兔篮玫钠返氯谟谝惑w,通過象征、擬人等多種手法表現(xiàn)出梅花堅強不屈、不畏寒冷、頂天立地的精神風貌和中華民族氣節(jié),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也鼓勵人們要有不畏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威武不屈的精神,也要有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飽含著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追求,完美地達到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目的。今設(shè)計《一枝春》,我亦為其作詞一首:“有梅三彎傲骨枝,遒勁蜿蜒向天曲。飛雪霜打點點花,舍卻糜繁以天青。清鑠飽滿追古意,素涵雅致作新詩。白梅如雪頗高潔,紅梅勝血一腔情?;ê脡孛畈枵悖檬聦⑴R祥瑞兆。詠梅贊雪亦報春,大氣舒展韌勁剛。細刻深究一掌藝,景舟傳承不忘懷。追本溯源致泰斗,效法自然靈氣現(xiàn)。文人思緒匠心凝,匠心情思一壺中?!?/p>
料峭春寒,梅花獨綻一枝春,詩、壺、景、意、情,一字一句都寄托了文人滿懷的詩情逸致。賞一把壺如讀一首詩、賞一幅畫,身臨其境,胭脂映雪,琉璃冰瑩,暗香疏影,高雅之中又帶著一股悠然隱逸的恬淡情懷,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片片雪花舞,寒枝梅香清,踏雪尋梅尋的是一份雅致和一份獨有的心境,在那素潔的純白中暈染著世間最美的顏色。清冷橫斜的枝、素雅清純的蕊、夜幕飄香的幽,那份深入骨髓的俏麗、雅致、幽逸,給人以難以言喻的清絕與冷傲,踏雪尋香,乘風而來,乘風歸去,零落成泥香如故,即便身死但意志永存,要留清氣在人間,靜待來年花又開。
作品《一枝春》在基于紫砂壺傳統(tǒng)造型之上,融入了對自然的美好感受與想象,梅與雪是“一枝春”的寄望,“踏雪尋梅一枝春”以詩意的手法從自然中來,又歸于自然,以壺抒臆、以梅寄情,呈現(xiàn)梅花的清雅高潔,也贊美梅花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獨立自強的人格與精神,表達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讓人在一壺一茗間感受到返璞歸真的自然意趣,體悟到有如革命紅軍烈士們堅強、堅定的人生信念以及樂觀奉獻的心態(tài)。江南尋逸香雪海,壺水茶禪一枝春。愿將那份與世無爭的高雅融入紫砂器中,任思緒在梅與雪、茶與壺的融合中暢意游走,清風寒雪,天地悠悠,無懼孤獨與漫長,我自一身清閑與冷傲。
3總結(jié)
從《一枝春》感悟人生:踏雪尋梅,尋覓詩意也是尋覓人生,任世間滄桑變換,任絮雪埋徑,梅花依然笑傲風云,在風雪中從容淡定,不計繁華、不問得失,亦不忘初心,任前途再難,也要頂峰傲雪、堅強不屈、凌霜怒放,一步一印走向春意盎然的明天,就像積雪終會消融,革命終會迎來春天。而我們作為紫砂手藝人,更要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去弘揚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注重心靈的詮釋和感悟,用心創(chuàng)作,同時不畏困難和挫折,勇于嘗試、與時俱進,如此便會像寒梅一樣在隆冬中傲然挺立,昭示著春的到來。
參考文獻
[1]周新妹.壺中春意在,人間處處新——漫談顧景舟制紫砂“報春壺”[J].江蘇陶瓷,2014(B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