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偉
【摘? ?要】在“素養(yǎng)立意”的命題原則下,習作命題要強化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檢測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水平。命題者可以緊扣教材中的閱讀要素、表達要素和實踐活動,尋找情境創(chuàng)設的源泉;立足語用,探索設計貼近學生角色、指向交際和認知的情境;聚焦習作目標,讓任務情境服務于習作,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助力學生選擇恰當的習作內容,厘清習作結構,傳遞真情實感,展現真實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
【關鍵詞】習作命題;任務情境;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yǎng)水平。根據《課程標準》,習作命題要基于教材體系、學生實際設計有效情境,真正體現“為用而寫”,既要考查習作知識,又要考查篩選信息、綜合運用、遷移表達等能力,助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呈現真實水平。
一、植根教材,尋找任務情境的源泉
統(tǒng)編教材中的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揭示了學習的核心目標。圍繞這些目標,教材安排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它們是命題的源泉。命題者應基于教材,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從教材中習得的知識和方法,測試出學生真實的表達能力。
(一)遵循閱讀要素,依脈設境
統(tǒng)編教材中的閱讀要素與表達要素緊密聯(lián)系,體現了“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的編寫理念。因此,習作命題可以立足教材中的閱讀要素,建立起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設置相應的任務情境。舉例如下。
【例題1】
當你受盡委屈時,總有人給你心靈的安撫;當你面臨困難時,總有人牽著你的手一起面對;當你驕傲自得時,總有人提醒你要沉穩(wěn)踏實……在成長的日子里陪伴你的人,有尊敬的老師、親愛的父母、友善的同學等,是他們讓你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溫暖。
你打算選擇哪個事件在班級故事會上分享,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呢?這個感恩故事里的主角是誰?請將你想感恩的人和故事記錄下來,可以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你當時的心情。
例題1是四年級上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命題者基于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以“事”為脈,設置了“講感恩故事”這一任務情境。學生在測試中,可以回顧本冊第四單元的閱讀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思考寫清楚一件事的方法;也可以結合本冊第三單元的閱讀要素“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和第六單元的閱讀要素“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利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把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這樣,在習作檢測的過程中實現了閱讀要素的落地,有效地將學生的閱讀能力轉化為表達能力,提高測評的信度和效度。
(二)整合表達要素,融合尋境
統(tǒng)編教材針對習作,設置了專門的習作單元、單元習作訓練及課后小練筆,使其相互聯(lián)系。習作命題要整合教材不同板塊中的表達要素,建構一個指向習作知識和習作技能檢測的情境,為學生完成習作任務奠定基礎。舉例如下。
【例題2】
學校文化節(jié)準備選一個吉祥物。這里有四個吉祥物作為備選:老虎、正在升起的星星、海豚和火箭。請你從中選擇一個,并寫一封信給校長,把自己的選擇理由有理有據地表達清楚,爭取得到校長的支持。
例題2是四年級上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這是基于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寫信》來編制的,重點檢測學生能否做到“書信格式正確,內容清楚”。同時,這一測試內容又密切聯(lián)系了本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中的“從不同角度寫”及第五單元習作《生活萬花筒》中的“按一定順序寫”等表達要素,融合了整冊教材不同板塊中的習作知識與技能。命題者所創(chuàng)設的“選擇吉祥物”的任務情境,充分滿足學生的表達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完成對“吉祥物”的解讀,達成考查目標。
(三)依托實踐活動,內化選境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進行有效交流溝通。因此,習作命題可以依托教材中的各類語文實踐活動,設計恰當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梳理習作材料與個人表達需求的關系,分析證據和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舉例如下。
【例題3】
學習生活中,你一定讀過不少好書,也有豐富的閱讀體驗。一年級老師想請你給低年級同學做一次關于閱讀的宣講。請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寫一篇發(fā)言稿,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清楚。具體要求如下:
①寫發(fā)言稿的目的是讓一年級同學產生閱讀意愿,養(yǎng)成閱讀習慣。
②至少列舉一次真實的閱讀體驗,結合書籍內容,說清閱讀益處。
例題3是六年級下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命題者以寫發(fā)言稿為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傾訴想法是本次寫作的目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需要回顧從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即興發(fā)言》中習得的打腹稿的方式,以及清晰表達觀點的方法。說清閱讀益處是本次寫作的具體要求。學生可以運用通過本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和“快樂讀書吧”掌握的分享閱讀收獲的方法。這樣,學生呈現觀點、說明理由、抒發(fā)情感,使習作轉化為靈動鮮活的交際活動。
二、立足語用,豐富任務情境的類型
《課程標準》指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因此,習作命題應當以學生本體需求為基點,讓學生置身于任務情境之中,主動表達個人訴求。
(一)創(chuàng)角色情境,自我代入
學生習作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命題者可以根據真實的生活需求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運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知,有中心、有條理、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舉例如下。
【例題4】
小學生活馬上要結束了。我們即將揮手告別,離開生活多年的母校。在這段寶貴的時光里,你可能有歡喜,有憂愁,也有后悔……每一次的喜怒哀樂背后是一次次的歷練和成長!畢業(yè)時,如果要在《成長記錄冊》上寫下讓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你會寫哪一件事?你的心情經歷怎樣的起伏呢?請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把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
例題4是六年級下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命題者以“學生在六年級畢業(yè)前夕完成《成長記錄冊》”為任務情境。試題站在學生立場,貼近當下生活,對應所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切的角色情境,引導學生直面自己作為畢業(yè)生的身份,在習作實踐中抒發(fā)自己的獨特體會。這樣的情境既能快速激活學生的認知體驗,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落實了表達要素“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把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通過習作,學生實現自我審視,達成自我提升。
(二)設交際情境,側重交流
寫作的目的除了自我表達,就是與人交流,即運用文字傳遞信息,形成交互。這就要求命題者將習作放置于真實的交際場景中,設計交際話題,復現真實的交往活動。舉例如下。
【例題5】
杭州亞運會圓滿落下帷幕,向世界展示了詩畫浙江的獨特魅力。其間涌現出了無數感動我們的人物:有熱情服務、傾力奉獻的志愿者,有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運動員,也有寬容好客、默默付出的普通市民……賽事組委會策劃“我想對您說”征文活動。你會選擇哪個人真心交談呢?你會和他(她)說些什么?
請你選擇一個人,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例題5是五年級上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命題者以“向別人傾訴心聲”為任務情境,引導學生梳理杭州亞運會舉辦過程中涌現的形形色色的人,明確自己的交流對象,激發(fā)表達的愿望。情境中的語言富有感染力,不僅引導學生明確交際對象,還暗含表達的重點,即抓住“和他(她)說些什么”,可表感激、談看法、提建議等。根據生活交際創(chuàng)設情境,交互性強,能幫助學生提升認識與評價他人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溝通。
(三)設認知情境,助力思考
寫作除了表情達意,還是學習新知、提高認知、解決問題、應對工作和生活事務的重要手段。因此,習作命題可以設置真實的認知情境,引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在表達實踐中解決問題,提高認知。舉例如下。
【例題6】
童年經歷的許多事,現在回想起來意味深長,能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請仔細觀察左邊這幅與童年有關的漫畫,想一想,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情?現在看著這幅漫畫,你又有哪些新的認識,獲得什么啟示?請以“真正的孝順”為題,先寫清楚漫畫的內容,再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畫的含義,寫出自己的思考。
例題6是六年級下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命題者以“看漫畫,寫啟示”為任務情境,要求學生讀懂漫畫,先寫清楚漫畫內容,再以“真正的孝順”為題寫出自己的思考。通過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漫畫的啟示》,學生對如何觀察漫畫、寫好啟示已有一定的認識與實踐經驗。題目中的漫畫展示了孩子為父母洗腳的場景,也是學校時常會開展的德育活動之一。究竟怎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是值得每一位學生深思的問題。這道習作題引導學生再一次審視“孝順”這一話題,聯(lián)系生活,面對題干中的問題,將自己的思考有條理、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闡明態(tài)度和看法。這是對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人生觀的綜合考查。
三、聚焦目標,發(fā)揮任務情境的效能
習作命題要以真實、典型、適切的任務情境為載體,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質。這樣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助力學生明確“寫什么”和“怎么寫”,從而更好、更快地完成習作任務。舉例如下。
【例題7】
景色、游樂、傳說……一些美景,一想起,就想再重游。
味道、工藝、文化……一些美食,一想起,味蕾就蘇醒。
三衢大地,美景滿目,美食琳瑯,如同一本賞心悅目的書。請你推薦衢州的一處美景或一道美食,把推薦理由寫清楚、寫生動,吸引游客來衢州游玩。
(一)情境設置,激發(fā)習作欲望
《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樂于用書面的方式與人交流溝通,增強表達的自信心的具體要求。因此,任務情境的設置要力求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對習作材料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快樂地習作。
例題7是六年級下學期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中的習作題。“推薦衢州的美景或美食”包含了兩項習作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或生活積累選擇最感興趣的內容。有了選擇權,學生就會產生表達欲望。同時,題目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交際情境,將習作對象明確為游客,習作目的是吸引他們來衢州游玩,引發(fā)學生的愛國愛鄉(xiāng)之情,及作為家鄉(xiāng)小主人的責任擔當意識。可以說,這一習作情境將習作考查內容有效轉化為個人真實的表達需要,解決了“現有寫作經驗”與“本次寫作任務”之間的矛盾,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熱情,讓他們在習作過程中保持一種熱心參與的狀態(tài)。
(二)素材轉換,定位習作內容
習作時間有限,學生只有迅速確定習作內容,才能更好地提煉主題,進而謀篇布局、從容動筆。命題者可以通過任務情境,將習作材料與要求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從而借助生活體驗精準定位習作內容,實現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例題7的情境中,前兩句引導語給予學生明確的提示,可以從家鄉(xiāng)的美景、美食兩方面定位想要推薦的內容,同時提醒學生推薦美景可以從“景色、游樂、傳說”等維度展開,推薦美食則可以從“味道、工藝、文化”等維度展開。題目引導學生聚焦熟悉的生活,將身邊的事物和習作聯(lián)系起來,找到豐富且恰當的寫作素材。學生的個體語言經驗在情境任務中實現累積、整合、完善,習作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
(三)要求細化,厘清習作結構
判斷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支持是不是“習作支架”,看它是否以習作知識與技巧為內核。習作命題要通過具體的任務情境,分解習作要求,為學生提供方向、內容、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習作構思,搭建習作框架,提高習作質量。
例題7的情境中,命題者以“推薦”這個關鍵詞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理解話題內涵,通過回憶以往習作過程,確定本次習作的目標、內容。引導語中的美景和美食給學生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材料支架,引導其對日常積累的素材進行梳理,迅速調集匹配的語言材料?!鞍淹扑]理由寫清楚、寫生動”給學生提供了方法支架,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對習作素材進行分類,明確詳略安排、重點內容等。例題7的情境利用細化的具體要求,提供習作支架,助推學生厘清習作結構,實現個性化表達。
總之,習作命題要立足課程,明晰素養(yǎng)立意的目標和內容,以任務情境為路徑,讓命題在文本知識、言語能力和學生個性之間架起一座通向完整能力體系的橋梁,使命題準確評價“教與學”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吳勇.從“語境”到“情境”:讓語文“活”在學生心田:素養(yǎng)視野下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fā)展的路徑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2023(27):8-12.
[2]何捷.基于情境載體的作文考試命題思路[J].教學與管理,2019(5):53-55.
(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