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對于古代龐貝人來說是天大的事,愛情題材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永恒的主題。
愛神阿芙洛狄忒有四個兒子,代表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愛。厄洛斯是手持弓箭的美少年,他所代表的愛,為宇宙的原初動力,他的箭射中了誰,誰就只能墜入愛河,無路可逃。另一個兒子希莫勒斯是情欲之神,情欲之愛并不是一種需要壓抑的罪惡,相反,他們相信那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體現(xiàn),他們謳歌這種激情。第三個兒子安忒洛斯,代表兩情相悅之愛,這種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奔赴。第四個兒子波索斯,則代表了一種難以實現(xiàn)的理想之愛,世人渴慕這樣的完美愛情,但這種愛情卻短暫而求不得,我們無法觸及這樣的愛,也會因為這樣的愛之渴望而變得軟弱。
不要因為古羅馬神話里有那么多癲狂的愛情故事,就以為當(dāng)時的人們在愛欲上極度開放,恰恰相反,當(dāng)時的社會依然有嚴(yán)格的規(guī)則,但同時他們有容錯率。他們承認(rèn),愛神不遵循規(guī)則,為愛犯下的錯誤,雖然是錯誤,但那是可以理解的。
古羅馬有一句箴言,幾乎可以視為龐貝的宿命注解:“哪里有什么永恒?驕陽閃耀,終墜大海;皓月圓滿,日漸消殞;狂風(fēng)怒吼,化為微息?!被鹕交蚁碌凝嬝惞懦?,即是世間無常的縮影,但龐貝人,作為愛的擁躉,在對愛情的信仰中找到了生存之道:“請篤信,痛終有時,愛必將至?!?/p>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蒯樂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