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河縣河田鎮(zhèn)高砂小學 劉惠華
在最新發(fā)布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置于核心素養(yǎng)的首位,是獲得其他素養(yǎng)的基礎和途徑。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的動物朋友》旨在引導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加深對表達方式的理解,通過開展積極的語言建構活動,讓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最終能夠運用語言。
1.在閱讀中積累語言,關注情感
教材在領悟情感、體會方法方面做出了遞進式的安排。從關注詞句走向關注篇章,從關注到體會,從積累到運用。這個單元在兩個學段間起到了承接作用。學生不僅要關注內容,更要關注內容與情感之間的聯(lián)結及作家運用怎樣的手法來表達情感;不僅要關注關鍵詞句,更要關聯(lián)句段篇章,從單篇走向多篇。
因此,本單元多次借用比較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句段與句段間、篇章與篇章間形成多回合的品讀,從而學習并積累語言。
2.在口頭表達中構建語言,習得語言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表達拆分并貫穿在了整個單元的學習進程當中。比如《貓》一課,學生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常用“可是”一詞來轉折前后的內容,課上馬上引入原文,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練習,模仿老舍先生的語言來表達。課上及時的口頭表達練習,可以讓學生從讀的積累過渡至寫的輸出,遷移并運用語言。
3.在比較、品讀中落實語言實踐
本單元皆是名家名篇,語言鮮明,表達有趣。本單元在課后習題當中提示,《貓》一課定位在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意識;而《母雞》一課則關聯(lián)前一課,重在感受老舍先生的語言特點;《白鵝》一課更注重體會語言的趣味性,因此《白鵝》定位在遷移前兩課所學,通過比較、品讀,去感受豐子愷先生的語言特點。
1.設置學習支架,讓學生關注不同作家的語言表達特點
通過調查,我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在閱讀當中是能夠關注內容和情感的。這是學習的起點。然而,能夠關注語言表達的只有20%。為了能夠讓學生關注語言,課上我設置了一些學習支架,比如《貓》一課讓學生填寫表格,感受不同作家的語言差異,形成語言意識?!赌鸽u》一課,則是完成維恩圖,讓學生在比較當中去感受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栋座Z》是在多回合的品讀感悟當中,引導學生體會豐子愷先生的語言。
2.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在運用語言中去理解語言
因為學生所生活的年代跟作家生活的年代、環(huán)境背景都不相同,對于作家一些獨特的表達形式不一定能夠完全領會。因此,課上我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讓學生能夠模仿并運用名家的語言進行口頭表達練習,建立閱讀與表達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借鑒到創(chuàng)造,在運用當中去理解語言。
學校建立了“校園動物園”,向學生征集喜歡的小動物。我們以寫一封信的形式推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給校長。借由這個情境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明確本單元的學習方向、學習目標。
基于本單元的教材內容特點和制定的教學策略,我設計了以下3個教學任務。
1.閱讀不同作家筆下的貓,逐步形成語言意識。
2.在比較閱讀當中感受老舍先生的語言特點。
3.遷移前兩課的比較思維,在多回合的品讀當中,感受豐子愷先生的語言特點。
實際上,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貫穿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進程。比如語文園地當中,隨時關注、總結與回顧名家的表達方法就是為這個單元的習作做準備的。而建立在前面課文的學習基礎之上,有了充分的口頭表達,在習作課上,我們再次進行表達,在名家的方法指導之后,完成本單元的習作。因此整個單元借由著比較閱讀的策略完成讀寫共進,最終實現(xiàn)語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