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洪澤 趙文芳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寫作的重視,不斷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方法,與學生保持密切溝通,引導學生寫出情真意切的作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嘗試打破教學空間的局限,拓展課堂外延,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閱讀中的思考和信息化搜集等途徑,來完成寫作素材的積累,進而有效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掌握。
教師可基于日常積累的素材,規(guī)定學生每周完成一篇400 字左右的小作文。小作文既可以是一個精彩片段,也可以是一周以來學習生活的點滴記錄,讓學生真正做到有所見、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批改檢查并組織部分學生交流分享,這樣既達到了練筆的效果,又實現了素材積累的目的。
教育家布盧姆在《教育評價》一書中說道:“教育評價是在師生間形成一個反饋——矯正系統(tǒng)。”作為評價手段之一的作文批改,是追求效率和時效性的,必須及時幫助學生找到作文中的得與失,想方設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認真嚴謹的寫作態(tài)度和升格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作文批改不僅要注重時效性,還要做到細致有指導性。教師及時批改、及時評講,學生趁熱打鐵、及時修改。批改過程中,教師要細看學生書寫、素材、語言、立意、構思、章法、邏輯等要素。批改做到眉批豐富,總批既要有鼓勵性話語,還要有切實可行的指導性意見。教師只有用心批改,才能發(fā)現學生寫作中的各種問題,然后再進行相關的指導與點撥,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要通過批改來指導學生發(fā)現自身寫作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反思不足,最終達到逐步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寫作指導包括作前指導和作后評講。
作前指導必須遵循啟發(fā)性和針對性兩大原則。教師指導性講解旨在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開拓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不同年級、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作不同的指導;針對學生作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適當點撥、啟發(fā)。作前指導還應從審題技巧到素材運用以及寫作妙招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審題是寫好習作的關鍵。
作后講評是針對班級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對典型問題提出意見,將優(yōu)秀作文進行點評并帶領學生共同賞析,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優(yōu)秀作文的獨具匠心之處,同時也能豐富素材積累。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可以用本班學生的習作作為作文樣本,給予學生充分的作文展示機會,及時解決學生寫作中的問題,提高其自主修改作文的積極性。
教師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應開展多渠道、多元化寫作活動,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學生在寫作中處于中心地位,教師的教學任務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產生強大的寫作動力。可以設計如下的寫作活動引導學生保持寫作興趣。
編文集。學期末將優(yōu)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設計封面、編目錄,教師寫序,然后傳閱。
組織作文競賽活動。一是組織校內作文競賽活動,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具有影響力的征文競賽、省市級的寫作大賽等。通過競賽,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的習作有展示的舞臺,讓他們找到寫作自信,不斷提高寫作水平,讓學生在寫作路上走得更遠。
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優(yōu)秀習作。教師挑選班級優(yōu)秀習作,指導學生優(yōu)化、升格,推薦到學科組,學科組遴選后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這種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應該從學情入手,規(guī)劃作文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鼓勵學生表達自我真實想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