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后進生通常是教師容易忽視的群體,他們具有基礎薄弱、性格內向和學習動力不足等短板,難以適應日常教學的進度?!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強化學情分析,圍繞后進生學習特點優(yōu)化語文作業(yè)設計,在“減負提質”的同時,促進后進生轉化。文章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為例,提出“強化分析,理清設計思路”“圍繞短板,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注重能力,提升設計品質”等作業(yè)設計策略,旨在促進語文作業(yè)引導和激勵功能的有效發(fā)揮,幫助后進生突破學習難點,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語文;后進生;作業(yè)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6-0082-04
初中語文教學需要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學好語文和其他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十根手指有長短”,部分學生受到內、外因的作用和影響,出現(xiàn)語文學習方面的困難,進而形成“后進生”群體。作業(yè)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具有導向、激勵和鞏固的作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在確?!皽p負提質”的同時,關注后進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強化后進生學情分析,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以此提升語文作業(yè)的價值和功能,加快語文后進生的轉化。
一、 強化分析,理清設計思路
所謂“語文后進生”指的是智力發(fā)育正常,排除先天生理方面的障礙,在常規(guī)的教育環(huán)境和條件下,對語文學科知識理解、掌握和運用方面存在困難,無法達到教學目標最低要求的學生。“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yè)要實現(xiàn)“減負提質”需要努力提升其設計的“精準性”和“適切性”,這樣才能滿足“后進生”的學習需求,圍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令作業(yè)受益最大化。
(一)“后進生”學情分析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后進生學情分析是提升后進生作業(yè)設計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礎,教師需要結合日常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觀察、互動和測試,形成對后進生學習情況的評估和判斷,掌握后進生的學習特點。
1. 基礎欠缺
基礎知識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根基,字和詞是構成語句和文本篇章的基本單位,只有掌握了字和詞,具有一定的字詞儲備,才能正確理解語句和文章所述的內容,真正領會其中含義。部分語文后進生雖然“想學”“愿學”,但是他們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知覺和歸納能力較弱,無法實現(xiàn)結構化、系統(tǒng)化的認知,無法轉化為自身語文基礎知識儲備,進而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進展。
2. 性格問題
部分后進生在性格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他們或自卑,或孤僻,或悲觀,這將直接導致學生的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他人溝通和交流。近年來,隨著新教改的持續(xù)推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突出,后進生在合作學習中處于弱勢,從而影響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缺乏動力
部分后進生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造成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開小差”,不求甚解,對學習內容缺乏深入思考。進入初中階段,隨著語文教學內容的逐漸加深,他們自身弱點逐漸“顯性化”,自然而然成為“后進生”。
(二)后進生作業(yè)設計思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的轉化亦是如此,教師需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將后進生轉化過程合理劃分為“基礎培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兩個階段,確立不同階段的作業(yè)設計目標?!盎A”培養(yǎng)階段需要通過個性化作業(yè)設計,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逐漸構建網(wǎng)絡化的語文知識體系,讓學生通過作業(yè)完成的過程,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增加學生的活動經(jīng)驗積累,從而為后進生轉化打好基礎?!澳芰Α卑l(fā)展階段旨在通過作業(yè)設計,讓學生積極地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觀察的敏銳性,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和效率,使學生掌握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從“被動學”,逐漸過渡到“用中學”“做中學”,從而促進后進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進階。
二、 圍繞短板,優(yōu)化基礎設計
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基礎”主要包括基本興趣、基礎知識、基本經(jīng)驗和基本技能等,教師可以在后進生作業(yè)設計中,圍繞學生的學習短板,通過基礎作業(yè)形式的優(yōu)化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讓作業(yè)發(fā)揮出引領作用,提升語文學習品質,促進后進生轉化。
(一)優(yōu)化作業(yè)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語文后進生的學習特點分析可知,絕大部分學生缺乏語文學習動力,其根源在于語文教學未能真正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使其將注意力彌散在外界事物中,影響了學生的深度思考,造成語文學習低效。教師可通過作業(yè)設計優(yōu)化作業(yè)形式,以此激發(fā)后進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材中提供了這樣的課后題:“在作者筆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描繪了哪些春日圖景。你最喜歡哪一幅畫面?說說你的理由?!贝巳蝿赵O置的目的是讓學生通讀并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將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直觀信息,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概括能力。教師圍繞后進生學習特點,對教材中提供的“思考探究”任務加以優(yōu)化和改進,以此將后進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作業(yè)任務上,調動學生對《春》一文的學習熱情。比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用大量文字生動地描繪了多幅春日圖景,你能采用簡筆畫的方式,通過“畫一畫”將這些圖景簡單描繪出來嗎?為你的“畫作”起個名字,“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幅畫?教師通過布置“畫一畫”作業(yè)任務,巧妙地將“語文”教學內容轉變?yōu)閷W生喜聞樂見的“美術”學科內容,讓語文作業(yè)完成方式變得更加新穎、活潑。學生在“畫”的過程中,需要理解文本內容,將文字信息轉變?yōu)榫呦笮畔ⅲ谩爱嫛钡姆绞奖磉_出來,同時,在為自己的美術作品“起名字”時,將自然而然地用到“歸納思維”。教師將教材中的探究任務稍加改動,便可形成形式新穎的作業(yè)題,在確保作業(yè)功能的同時,迎合后進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作業(yè)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二)注重語文基礎,增加知識積累
語文后進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這也是后進生語文學習中的學習短板,為其自身轉化帶來較大難度。教師在語文作業(yè)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當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還要想方設法讓作業(yè)發(fā)揮出導向作用,引領后進生重溫舊知識,在此基礎上建構新的認知,從而加快后進生轉化進度。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為語文后進生設置字詞訓練方面的作業(yè),引發(fā)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關注,助其夯實語文學習的底蘊,增加學生知識積累。
1. 填空(可認真閱讀課文,從書中或書下注釋中找到答案)。
(1)《春》的作者是? ? ? ?,是我國著名的? ? ? ?、? ? ? ?、? ? ? ?,著有詩文集《? ? ? ?》,散文集《? ? ? ?》《? ? ? ?》和《? ? ? ?》等。
(2)用成語概括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春天是一年最佳時節(jié),要把握住春天,將一年中的事情及早做好安排。(???? )
②把自己的朋友都召集起來,把自己的伙伴都招引過來。(???? )
設計意圖:詞是構成語句和篇章的基本單位,豐富后進生的詞匯量是實現(xiàn)轉化的必經(jīng)途徑。設計此類作業(yè),旨在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本作為詞匯的載體,將課文和書下注釋作為積極增加詞匯量的工具。教師用作業(yè)提供了學習范圍,降低了作業(yè)的難度,學生只要認真閱讀課文,便可對作業(yè)進行完好作答,能夠縮短后進生作業(yè)時長,提高作業(yè)效率,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感。
2. 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查找,準確選擇)。
(1)高粱漲紅了臉(?? )——河水漲起來了(?? )
(2)這里有大量寶藏(?? )——這里有大量的礦藏(?? )
(3)大紅燈籠高高掛起(?? )——小城籠罩在煙雨中( ??)
設計意圖:這是較為典型的關于“字”的作業(yè)題,旨在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的“多音字”。與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教師在作業(yè)中增加了“提示”內容,通過這種方式讓后進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書學習的好習慣。另外,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中將“字”融入簡短的語句中,為學生提供識字認字的語境,以此強化學生對“字”的理解和記憶,增加后進生對“字”的積累,助力語文基礎的夯實。
(三)強化內容關聯(lián),突出知識結構
同樣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下,語文后進生對語文基礎知識認知往往處于碎片化的狀態(tài),未能構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弱化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進而影響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導致學習能力進展緩慢?!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語文作業(yè)質效,針對后進生設計個性化作業(yè),增加語文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幫助學生改變自身學習中的不足。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學后,教材設置了獨立板塊,對“比喻”修辭手法進行了重點講述?!氨扔鳌毙揶o手法的運用能夠讓語句“寫得更生動,給人的印象更加鮮明”?!氨扔鳌敝邪ū倔w和喻體,兩者之間用“像”“仿佛”“好像”“如同”等比喻詞連接的是明喻;兩者之間用“是”“變成”“成為”等詞語或用“破折號”連接的是“暗喻”;本體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而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的是借喻。教材不僅介紹了明喻、暗喻和借喻的特點,還列舉了相應的例句。以往的作業(yè)設計中,通常采用“填空”“問答”等方式考查學生對“比喻”這種修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這種方式雖然簡潔,能夠很好地達到“檢測”和“鞏固”的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在無形中將三種不同的比喻方式割裂開來,導致后進生碎片化的理解,使其難以融入學生的認知體系中。教師可通過后進生作業(yè)設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提取其中的關鍵語句和詞匯。在課后階段繪制“思維導圖”,將“比喻”的作用、概念、例句等信息均納入思維導圖中,讓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明確“比喻”的分類和特點等,從而讓“比喻”有關的語文知識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印刻在后進生的頭腦中,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
三、 注重能力,提升設計品質
語文學習的“能力”主要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半p減”背景下,語文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逐步形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習品質。作業(yè)設計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在夯實后進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作業(yè)的彈性,以此優(yōu)化學生思維,加快后進生轉化。
(一)推行“自主型”作業(yè)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因此,作業(yè)的設計權長期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缺乏選擇權和自主權,進而影響學生對作業(yè)的興趣和熱情?!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大膽放手,將作業(yè)的設計權和選擇權下放給后進生,使其能夠設計自己感興趣的作業(yè),積極參與作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學后,教師可引導后進生根據(jù)自己的視角學習情況和對語文知識的把握程度,設計作業(yè)的內容、數(shù)量,選擇作業(yè)的題型等。
1. 為下列加點的詞語注音,并解釋詞義。
(1)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2)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2. 判斷下列語句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后進生自己設計的語文作業(yè)題,通常從自身角度對難度和類型進行了綜合考量,符合自身的學習需求,而且,作業(yè)量的控制符合自身的作業(yè)能力。通過推行“自設”作業(yè),能夠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將需要自己深入探究的問題以作業(yè)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進行自我修正。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后進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還能讓學生在“自設”作業(yè)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然后從自身角度加以分析和解決,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的基本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跨學科”作業(yè)
線性教學思維下,語文作業(yè)設計往往拘泥于教材,教師的視角局限于“語文”學科一隅,進而導致語文作業(yè)缺乏彈性和延展性。素質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著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基于課程視域進行后進生作業(yè)設計,讓作業(yè)內容和形式不拘一格,令作業(yè)發(fā)揮出引領作用,在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學習技能的同時,獲得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同樣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后為后進生設計“跨學科”作業(yè)。
1. “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哪首古詩詞?你能利用“信息技術”查找到這首完整的古詩詞嗎?
2. 課文第5自然段描寫了“春風圖”,其中運用了“五感法”,你能通過網(wǎng)絡查閱,了解這種寫作技巧嗎?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基本的信息技術,學會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資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師將“信息技術”內容融入語文作業(yè),不但能夠增加作業(yè)的新穎性,激發(fā)后進生的好奇心和挑戰(zhàn)欲,還能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利用信息科技進行自主學習的實踐體驗,幫助后進生拓寬語文知識信息的輸入途徑,在活化學生思維的同時,使其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后進生轉化。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yè)
部分后進生在性格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弱點,他們通常缺乏與同伴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進而鎖閉信息輸入之門,影響了自身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針對此類后進生的成因,結合他們的學習特點,為其量身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yè),以此推動后進生主動融入學生群體中,在促進后進生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對后進生的心理問題加以干預,使其能夠主動進行心理調適,從而提升語文學習品質。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異質化分組,確保每個小組人數(shù)為4~6人,將語文后進生穿插于各小組中,明確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分工,推舉出“組長”。教師可以向各小組下達“集體類”作業(yè)任務。
任務一:1. 從課文中找到描寫春天的“四字成語”,如呼朋引伴等;2. 利用課后時間開展“成語接龍”游戲,如“呼朋引伴——半途而廢——廢寢忘食”等,最后以成語“春光明媚”作為結尾。(要求:可查閱成語詞典;成語首、尾字可用同音字代替)
任務二:1. 任選出課文中一句描寫“春雨”的句子;2. 利用課后時間,小組參觀交替補充一個詞語或短語,進行語句擴充;3. 將擴充后的文本記錄下來,進行分享。
教師可以將“集體類”作業(yè)下發(fā)到各小組,由各小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從“任務一”和“任務二”中任選其一,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共同完成。此類作業(yè)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和趣味性,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能夠推動后進生主動融入合作氛圍中,令其在提升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合作意識的同時,獲得語文作業(yè)過程中的愉悅體驗,弱化后進生的性格障礙,促進轉化。
四、 結論
總而言之,語文后進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群體?!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分析,找到其學習中存在的弱點,對其采取個性化作業(yè)設計,幫助后進生夯實語文教材,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提升綜合能力,在落實“雙減”的同時,令后進生取得學業(yè)上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郝文滿.對后進生語文教學的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2):117-118.
[2]王彤彥.語文作業(yè)設計的實踐性反思[J].中學語文教學,2022(1):8-12.
[3]黃金麗.“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yè)設計類型與通用方式[J].語文建設,2022(11):32-35.
[4]丁衛(wèi)東.語文自主作業(yè)的嘗試[J].語文建設,2003(4):25-26.
課題項目:文章為龍巖市武平縣2022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后進生的作業(yè)設計探究》研究成果(立項號:Wpjk22022)。
作者簡介:蘭啟章(1973~),男,漢族,福建武平人,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帽村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