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質量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測試來檢驗、評價,可通過測試分析、跟蹤研究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了解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能力差異,分析其失分原因,在反饋中不斷改進教學策略,從而達到顯著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效果。
一、閱讀理解的測試分析
閱讀理解一方面從題目的命題角度來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yǎng),不僅可以探尋課程改革趨勢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而且可以從中反饋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用能力發(fā)展水平。試題的信息量、寬度、深度、靈活度、創(chuàng)新度等都考驗學生的語文基礎積累,閱讀、思維能力以及語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教材基礎知識積累與學生素養(yǎng)的綜合鏈接,尤是對語言詞匯的日積月累,如名人名言、古詩、寓言故事、成語等,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語言發(fā)展所必備的。除此之外,還突出了檢測單元與綜合測試的區(qū)別,前者強調學生的知識積累,后者強調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在實際測試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認清語文閱讀理解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語文閱讀基礎、方法,在寫作的時候也能呈現(xiàn)一定的作文要素,如寫作結構、表達等。然而在一次次測試分析中也顯現(xiàn)出了“學生發(fā)展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學生的閱讀基本功不扎實,語用能力欠缺”等問題。呈現(xiàn)的具體閱讀問題即“字詞基礎知識不牢”“閱讀量較小”“知識儲備不足”“理解能力不強”等方面?;诖?,本文就閱讀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研究,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寓言教學為例,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升策略。
二、初讀寓言,讀懂文本,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寓言是一種形象與寓意相結合的文體形式,突出了小故事大道理。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寓言為主題,教材通過不同形式的寓言故事來展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笨梢娊滩膹陌l(fā)展學生的思維角度,成進階式安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這四篇文本內容。中外寓言的融合編排,使學生對寓言的表現(xiàn)形式有了不同的認知。
(一)初讀寓言
寓言都是通過一個個簡短的、寓意強的故事來闡述一個深刻的、令人反省的道理。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閱讀時會有不同的感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只關心故事的內容、發(fā)展情節(jié)、結果?;谶@樣的學情,我們在教學時應先帶領學生進行通讀。通讀時要注意初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順、讀通。文體不同,指導學生讀的側重點就不同。四則寓言故事中,除了《守株待兔》是小古文外,其他三篇都是童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讀起來相對容易。在學習《守株待兔》前,可播放視頻《守株待兔》,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一講這個故事,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領讀、跟讀、范讀等方式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文章讀順了,故事的主要內容也就呈現(xiàn)出來了?!妒刂甏谩穫戎刈x通,可通過“(字詞)讀正確、(語句)讀通順、(故事)讀明白”三個層次進行;《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則側重指導學生如何把握好人物的語言,可進行角色表演、課本劇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寓意;而《池子與河流》側重于詩的節(jié)奏、韻律,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理解寓意。
(二)讀懂文本
《守株待兔》這一經典寓言所講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并不陌生,可教材以文言形式呈現(xiàn),學生不能很快適應。為了讓學生開啟對文言的認知思維,教學中可帶領學生進行反復朗讀,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鼓勵學生將故事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大聲地讀出來,以加強對文言文的認知與理解。文言文的表達方式與白話文表達方式不同,教學中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自主閱讀,小組間的配合朗讀等。通過讀懂文本,縮小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單元中的其他文本故事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朗讀和內容理解上并不困難。在《陶罐和鐵罐》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注意描寫“陶罐”和“鐵罐”的語句,采用“分角色”朗讀課文走進文本,從兩只罐子不同的結局來領悟寓意;在教學《鹿角和鹿腿》時,通過鹿的前后心理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辨,從而讀懂故事;而《池子和河流》則采用了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可讓學生在詩行中嘗試著分工與合作的閱讀,探討池子與河流不同的觀點,引導學生學習河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三)確定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單元教學的起點與落腳點。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單元教學目標為準。這種單元群文閱讀的教學,其目標不是單個教學目標的累加,而是應立足于整個單元教學的基礎上,在分析了學生學情、文本內容、教學重難點之后,經過深思熟慮擬定的教學目標。在確定了具體的教學目標后,讓學生能清晰地描述出單元目標,發(fā)揮出單元教學目標的指向、監(jiān)控、檢驗的功能。
例如單元目標設計如下:認識生字詞28個,能寫出3個及以上的多音字;流暢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守株待兔》;讀懂寓言故事,能闡述故事大意,體會故事角色的性格特點;聯(lián)系生活,談談自己對寓言故事的認識
三、聯(lián)系生活,領悟哲理,發(fā)展思維能力
課本中的寓言故事都有以下特點: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簡潔、故事生動形象,寓意深刻?!妒刂甏谩贰短展藓丸F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這四篇雖以“寓言故事”為主線,但它們卻分別呈現(xiàn)了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文言文、童話、詩歌。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充分研究寓言教學的方式方法,而且還要注意不同文體的學習方式,做到不偏不倚。在課堂內容學習的同時,充分聯(lián)系生活,領悟寓言哲理,發(fā)展思維能力。
(一)聯(lián)系生活
本單元的編排十分巧妙,以清晰的結構打開了學生的寓言閱讀視野,更凸顯了本單元“寓言”體裁的重要性。教學時要緊扣語文要素,確定單元整體解讀意識,聯(lián)系前后文本,引導學生將寓言中的哲理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達到寓言教學的目的。在學完本單元的四篇寓言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譬如在日常生活里有沒有像宋國農民就想著不勞而獲的人?在和同學相處時,如何看待別人的缺點,如何和他人和睦相處?你的周圍有沒有像“池子”那樣圖安逸生活的人,你想做什么樣的人?通過問學生這些問題,將寓言故事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層道理。
(二)領悟哲理
圍繞單元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寓言,不僅要讓學生讀懂寓言故事,而且還要弄清楚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單元的寓意理解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讀懂寓言,領悟寓言道理呢?不妨將這一單元的部分內容設計成“對比閱讀”,用表格呈現(xiàn)出來。例如通過尋找《守株待兔》—文中的關鍵字或關鍵詞來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找出其他三篇文章的關鍵字詞,從而讀懂其寓意,領悟寓言的哲理。
(三)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但是理解能力較差。教學時一方面需加強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另一方面還要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學習寓言不僅在于讀懂了故事、學會道理,而且要積極開拓學生的思維。寓意的揭示就是要從寓言的具體故事中領會到抽象的人生哲理。這一過程對學生的思維寬度、深度都有了較高的要求。教學中可以通過故事間的對比來有效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抽象思維,準確地把握寓言的寓意。還以《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這四篇文章為例,對比他們的故事情節(jié),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共同點:即起因都很詳細,經過都寫得很簡略,結局卻很深刻。這正體現(xiàn)了寓言篇幅小、語言精煉、結構簡單卻不乏表現(xiàn)力的特點,能讓學生在這樣的對比中深刻領悟作者的寓意。
四、課外延伸,群文閱讀,拓展想象
完成了此單元的學習后,為了針對學生測試反饋中的“閱讀量較小”“知識儲備不足”“理解能力不強”的問題,讓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開展群文閱讀,拓展想象,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閱讀理解能力。
(一)課外延伸
通過寓言單元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內學會如何去閱讀、去分析、去理解,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生寓言學習能力,課外可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并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如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故事,并說出故事的寓意以及自己懂得的道理。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寓言故事會,讓學生參與到故事演講和表演中來。學生也逐漸從被動轉變成主動讀書,在擴大了閱讀量的同時,也大膽地展示了自我,增強了學習自信。
(二)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種高效率的方式,通過精選、組合、閱讀群文的形式,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時,引導學生運用對比閱讀的方式,強化對文本的理解,提升語用能力。如在《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魯班刻鳳》群文閱讀時,讓學生通過列表的形式開展閱讀。
(三)拓展想象
閱讀與寫作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不少寓言故事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這就需要自己體會、感悟。因此,在教學時可根據(jù)寓言故事來讓學生續(xù)寫、改寫或仿寫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角色增添或拓展故事情節(jié),進行多角度敘述,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寫出與眾不同的結局。
總之,基于單元測試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客觀地呈現(xiàn)學生單元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的問題。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寓言單元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初讀寓言,讀懂文本,確定單元學習目標”“聯(lián)系生活,領悟哲理,發(fā)展思維能力”“課外延伸,群文閱讀,拓展想象”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在本單元測試反饋中所出現(xiàn)的“字詞基礎知識不牢”“閱讀量較小”“知識儲備不足”“理解能力不強”等問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語用能力。
【本文系“江蘇省教學研究第十四期專項教研”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測試分析的小語個性化閱讀策略研究》,編號:(2021JYJC14-L45)的研究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