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為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目標和方向。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注重賦予學生對生命的關注與尊敬,讓他們在更為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探索和感悟。因此,“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該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可感的情境,創(chuàng)造相似或真實的機會,讓學生沉浸在學習的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豐富自身的學習感知及體會。這樣,學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習得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將體驗式教學合理地應用于課程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積極的影響,它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導地位。體驗式的教學情境,可以滿足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投身于語文課堂,從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體會到學科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
一是有利于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及理解,還要注重學生各項能力及情感的培養(yǎng)和提高。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語言文字及文學實質,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內容。同時,多元化體驗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以多種方式來踐行這些理論知識,獲得更深刻的體驗感受,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二是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使語文課程教學更加真實,更接近于教學內容所營造的場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豐富、深刻的場景感知和情感感知中獲得學習體驗,從而實現(xiàn)思維從橫向到縱向的拓展。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尚不成熟,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往往表現(xiàn)出對形象、具象思維的強烈依賴。而體驗式教學正好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特點,調動學生參與和感知的積極性,從而在深入的體驗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感知。這種學習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
三是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將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有助于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體驗式教育既符合素質教育中對小學生實踐能力、情緒感知力的培養(yǎng)要求,也符合新課標中對小學語文研習情境的設立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體驗式教學法,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程教育教學的質量。體驗式的教學任務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境來設計的,這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讓整個課程教學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符合新課標發(fā)展的需求,引導學生展開更有意義的課程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感知及體悟。小學語文學科是一門以情感經歷為基礎的人文性學科。通過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對文章的賞析水平,闡析文學意義,從而獲得更深刻、更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體驗式教學尤其重視學生的情感經歷,這也是與小學語文學科特征相契合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創(chuàng)新自身的學習方法,獲得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具象感知,最終實現(xiàn)高質量學習。
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體驗氛圍 體驗式教學強調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與知識相關的體驗和感悟,并在適當?shù)臅r機建構知識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嘗試創(chuàng)設與之對應的教學情境,以優(yōu)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獲得對知識內容的深層次感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情境的優(yōu)化,要確保情境具有豐富性和直觀性,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程學習,理解課程內容,實現(xiàn)新知的建構,最終優(yōu)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為例,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講述錢塘江漲潮的全過程,對于沒有親身經歷觀潮過程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通過文本中的語言描述來感知錢塘江漲潮時的壯觀景象。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jù)這一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錢塘江漲潮時的視頻、圖片等,通過觀看直觀的視頻或圖片,學生能夠感受到錢塘江大潮奔騰咆哮的景象,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述的“江面波浪滔天”“水天一線”的情形。通過這樣的直觀展示,學生能夠獲得對錢塘江漲潮過程的全面感知。隨后,他們在文本的解讀中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者通過描寫觀潮者的行為來反映錢塘江大潮磅礴氣勢的寫法,產生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他們會想象自己站在錢塘江邊,即將漲潮時也會有像文中所描寫的行人一樣期待、激動,可以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偟膩碚f,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直觀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魅力。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入與錢塘江大潮相關的資料,拓寬學生的視野,優(yōu)化課堂體驗。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獲得更深入的認識,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通過這樣的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深度解析文本內容。
自主探究,豐富體驗機會 體驗式教學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通過文本解讀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理解,從而與文本內容或體驗對象產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鳴,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文本內容的理解。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入的體驗和感悟,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豐富體驗機會,提升學習活動的實效性,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及感悟。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桂花雨》為例,整篇課文需要學生去親身經歷和感悟,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前后的變化。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童年發(fā)生的事情往往讓我們難以忘懷,你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難忘的事情呢?為什么作者這么喜歡桂花呢?對于作者的童年來說,搖桂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緣由是什么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搖桂花時的快樂?一樣都是桂花,為何作者的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故鄉(xiāng)庭院內的桂花香呢?請解釋作者母親說這句話時的想法。這些問題都是立足于課內文本設計的,具有實踐探究性,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解答。這樣的問題設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了認知基礎,學生借助這些問題能夠讓自己的自主探索過程有更多的線索,讓他們的閱讀學習活動有一定的目標和方向。在多元化的探究和分析中,學生能夠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解讀,豐富他們的體驗,讓他們有更多的體驗機會去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解讀,進而更好地幫助他們在親身經歷中獲得感性的認知,提升綜合學習實效。
思維導圖,拓展體驗深度 教師在運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嘗試使用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拓展學生體驗的深度與廣度,引發(fā)學生無限的聯(lián)想與想象,串聯(lián)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導圖能夠呈現(xiàn)出學生針對某一篇文本的思考及論述軌跡,也能夠借助一個關鍵詞,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將自己延伸出來的想法進行標記,清晰地記錄自己學習的過程。這樣能深化學生的認知體驗,能夠豐富他們的學習感悟,提升學習實效性。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國寶大熊貓》為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體驗及感悟,教師憑借思維導圖幫學生列好習作提綱,拓展他們寫作體驗的深度。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設計關鍵詞“國寶大熊貓”,隨后設計三個分支,分別為“大熊貓是國寶”“大熊貓的外形”“自己的感受”。然后針對第二個分支“大熊貓的外形”繼續(xù)細化二級分支,例如“身材胖嘟嘟”“手腳”“尾巴”“毛色”“貪吃的本性”“貪玩的本色”等。在第二級分支中,需要重點闡述大熊貓的可愛外形、生活環(huán)境、喜歡吃的食物及生活習性。在設計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發(fā)散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腦海中勾勒出描寫國寶大熊貓的結構布局及使用的句子和詞匯。學生在列完了提綱之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寫作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們一一對照提綱完成謀篇布局及遣詞造句的過程。最后在文章鑒賞及分析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照提綱來分析學生的寫作內容,甚至可以設計提綱標準,讓同桌之間、小組內部成員之間互相修改,給出自己的評價分數(shù)。以這樣的方式,其實也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寫作體驗,會讓他們立足于提綱,互相評價分析對方的寫作模式,而后有針對性地對比自己的文章,取長補短,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完善評價,促進體驗升華 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教學評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它將影響學生體驗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只有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才能進一步總結并優(yōu)化教學過程,有針對性地改革并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模式,從而促進體驗式教學中的體驗升華。因此,教師在運用體驗式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努力改進教學評估方式,根據(jù)體驗式教學的特點,積極調整并優(yōu)化評價方式,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指導作用。最終,通過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是重視雙向評價。在實施評價時,教師應注重雙向評價。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也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要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出的觀點,并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還應將學生納入教學評價主體,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及師生互評等方式,總結自己的學習體驗,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以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效果。例如,在完成《桂花雨》中四個問題的自主探究后,教師可以讓組內成員之間互相評價,綜合分析組員對問題的解答情況,根據(jù)教師給出的問題提示,判斷該小組成員的思維品質。通過這一評價過程,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明確四個問題所對應的知識點,在評價中回顧課文內容,展現(xiàn)“以評促學”的過程。
二是細化評價目標。教師應盡量制定詳細、完善的評價目標,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不同課時的評價目標。此外,教師還應重點關注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參與自主探究活動的主動性、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的思考程度等。從這些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評價,整體優(yōu)化評價指標及細則,讓學生從更全面的角度獲得與學習相關的認知體驗。例如,在評價《國寶大熊貓》這一文本內容時,教師要結合寫作要點,科學合理地設計評價目標。除了分析學生是否根據(jù)思維導圖完成了文本創(chuàng)作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對熊貓的情感體驗。他們是否將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贊美之情描述了出來,綜合分析學生對寫作主題的體驗與感悟情況。
三是善用錯題資源。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正確的認知體驗,還要將學生錯誤的體驗當作一種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借助這一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體驗、再學習、再探索,然后基于自己的錯題資源,形成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清晰認知。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并發(fā)散自身的學習思維,極大程度地升華自身的學習體驗,最終實現(xiàn)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例如,當學生在解答“一樣都是桂花,為何作者的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故鄉(xiāng)庭院內的桂花香呢?請解釋作者母親說這句話時的想法”這一問題時,如果他們的體驗不夠深入,就會單純地認為這是因為作者母親所處環(huán)境、所有經歷變化產生的一種感想。針對這一錯誤,教師不能忽視,而是要善于利用,由學生印象深刻的事中延伸出一種情感,深化學生體驗,與作者母親產生共鳴,以此便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核。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體驗式教學形式的應用。一方面要認知到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自身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更為豐富且深刻的學習體驗,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促進他們的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