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qū)十三陵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園所具有得天獨厚的實踐場地和教學資源,在探究過程中,種植活動呈現出利于教師和幼兒學習、探究的優(yōu)勢,能夠促進師幼共同發(fā)展。
一是創(chuàng)設適宜的種植環(huán)境。種植主題活動研究的順利開展,前期準備至關重要,我們利用園所地大、樹木豐富的環(huán)境特點,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種植環(huán)境。
二是尋找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這包括聘請有經驗的家長作為助教、利用周邊種植資源等,拓展幼兒認知經驗。
三是結合地域四大宴,拓展種植實踐活動。我園地處昌平區(qū)明十三陵景區(qū),有著豐富的民間美食資源,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四大宴(春餅宴、驢打滾宴、饸饹宴和烙糕宴),結合地域優(yōu)勢我們開展了制作饸饹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幼兒通過將植物進行二次加工變成美味的食物,拓展了他們對植物多種食法常識的認知,也增加了幼兒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的認知與了解。
大自然就是幼兒的活課堂,要在種植主題活動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激發(fā)幼兒探究的積極性,抓住幼兒遇到問題的契機,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寶貴的實踐經驗。
在種植主題活動中提高幼兒觀察能力
一是學會觀察,建立觀察的習慣。幼兒在開展種植活動時,跟隨問題和困惑的產生,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觀察活動,掌握觀察的簡單方法,如:由外到內觀察、由上到下觀察等。
二是巧借問題,培養(yǎng)觀察的方法。幼兒對種植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探究階段,教師的教育意識要及時更新,引導幼兒逐漸成為活動的主人,逐漸養(yǎng)成自己的觀察方法。
在種植主題活動中提高幼兒操作能力
一是豐富幼兒對工具的認知。在種植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會接觸到一些種植需要的工具,大多數工具是幼兒熟悉并使用過的,隨著活動課程的豐富和深入,幼兒會接觸到更多傳統(tǒng)的種植工具,例如,在收割麥子的時候,幼兒會用到“鐮刀”,在家長助教的講解和幫助下,幼兒了解鐮刀的使用方法,在收小麥的過程中還嘗試使用鐮刀來進行收割?;顒又校變赫J識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并嘗試操作,這一過程豐富了幼兒對于工具的認知,提高了自身的操作能力。
二是培養(yǎng)幼兒正確使用勞動工具。在實踐過程中,幼兒嘗試使用各種工具,旨在發(fā)展他們的肢體協(xié)調能力?;顒又?,幼兒參與推小車、割麥子、摘豆角、拔蘿卜、刨白薯、抱白菜、摘柿子、摘花生、剪韭菜、切柿子等操作,這不僅發(fā)展了幼兒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動作,也讓幼兒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切身感受農民伯伯勞作的辛苦,且有助于挑食的幼兒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
在種植主題中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是正確解決同伴間不同意見的問題。在種植主題活動開展中,中大班幼兒經常會出現對一個問題有不同意見的爭執(zhí),有些幼兒出現爭吵和生氣的情緒反應,我們抓住問題契機,幫助幼兒認識、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意見,通過實踐來驗證結果的可能性。幼兒在爭吵、協(xié)商、驗證的過程中成長,逐漸學會尊重不同意見,學會通過實踐來驗證,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二是引導幼兒采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種植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如幼兒采摘果實的方法和選擇適宜的工具是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在實踐中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尋求家人幫助和工具書查看等方法來幫助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更能幫助幼兒很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三是冷靜應對突發(fā)事件,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開展種植主題活動時,幼兒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例如:觀察的果實突然不見了,播種的時候發(fā)現了蚯蚓,小葉子突然出現了小洞等,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為幼兒創(chuàng)造出很多思考的機會,通過采用隨機討論和談話的方式,幫助幼兒遇到突發(fā)事情時要冷靜思考,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面對問題。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轉變了幼兒應對困難的態(tài)度。
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引發(fā)教師主動思考
一是種植主題活動中引發(fā)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思考。參與種植活動研究前,教師更多關注植物外部特征和種植方法方面,對其蘊含的教育價值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知事物的特點,由此,我們逐漸拓展種植活動的課程資源。例如,大班幼兒在種植土豆和白薯過程中,發(fā)現種植土豆和白薯與種植花生和南瓜不一樣,是需要栽秧的,于是幼兒通過一起討論、詢問爸爸媽媽等了解土豆的種植。在種植過程中,幼兒在觀察與記錄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興趣??傊?,通過種植主題活動,幼兒的表達、合作、操作等能力都獲得了發(fā)展。
二是種植主題活動中引發(fā)教師對課程意識的思考。幼兒喜歡新鮮事物,易對其產生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逐漸形成課程意識,生成種植園主題課程內容?!靶》N子又回來了”“小麥系列觀察”“豐收的大白菜”等系列教學案例中,記錄幼兒學習、探究、操作、感受、認知的學習過程,形成了我園優(yōu)質的園本課程和教學案例。
深入研究種植活動,提升教師觀察撰寫能力
在種植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有意觀察,并科學分析幼兒行為,教育意識得以轉變,觀察角度由外到內、由淺到深地開展對幼兒活動的深入分析,結合理論知識《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的學習與培訓,幫助教師將實踐與理論進行結合,用理論來支撐教師的實踐,并利用撰寫教學案例來逐漸提高教師歸納、表達的能力。
一是轉變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態(tài)度。通過開展種植研究活動,采用多樣的學習形式,幫助教師豐富種植相關知識,在種植過程中教師發(fā)現、感受到種植活動中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通過觀摩、研討、實踐,積累很多寶貴的教育經驗和有價值的主題活動,激發(fā)教師參與到種植主題活動的研究中,在研究中與幼兒共成長。同時,整理的論文和案例也先后獲得市、區(qū)級一等獎,增長了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自信心,面對教研態(tài)度的轉變也帶動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二是拓寬幼兒的視野,助力幼兒能力發(fā)展。我園地處農村,但是幼兒的課程離大自然環(huán)境卻越來越遠,研究活動的開展,將大自然還給了幼兒,通過有計劃的研究帶領幼兒走進探究植物生長的大課堂之中,感受四季帶來的變化,在親身參與中,了解感受植物生長及植物與人類生存之間的關系。在探究過程中,促進幼兒多領域能力的整體發(fā)展。
三是家長積極參與,轉變家長對學習的認識。園所幼兒家長基本都是農民出身,對于幼兒認知發(fā)展存在著片面的理解,他們大多重視知識學習而忽視游戲和動手操作活動。我們開展種植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參與,起初家長積極性不高,參與人數很少。后來通過家長開放活動和助教活動,讓家長了解種植活動對幼兒整體發(fā)展的價值和重要性,參與活動的家長逐漸增多,效果也越來越好,家長也在活動中逐漸轉變了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