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芳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高效課堂教學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身動、心動、神動”。確切地說,就是讓學習、進步和成長“發(fā)生”在學生身上。讓學生在學業(yè)上有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
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huán)。
一、轉變觀念
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是關鍵。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生為本,依學定教,讓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給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舞臺。因此,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xiàn)從灌輸式課堂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只有讓學生感到教師愛他,學生才能信任教師,教師講的話才有感召力,教師的教育才能發(fā)揮作用。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
二、充分備課
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業(yè)。備課還要備好教學對象。課前備課必須充分,特別是“備學生”要落實到位。課堂教學設計得很精彩,還必須符合這個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須修改,因為這是關系到我們所講的這節(jié)課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學生興趣的一個關鍵之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重構課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p>
高效課堂需要科學的學法指導。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高效課堂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還需要教師進行適度指導。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主導,以點撥啟發(fā)為主,通過合適的形式使學生完全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讓這種主動的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練習成為課堂的主線。
教師要加強對環(huán)節(jié)的導入、時間的控制、爭議的評價等的調控,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練習去強化課堂的互動,并通過這種練習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以便更好地把握學生對本課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
四、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節(jié)奏要隨著學生學習節(jié)奏變化而變化。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者,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
我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三講四堅決”:“三講”即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講”不等于講解,而是點撥;“四不”是學生自學就能學會的堅決不教,學生通過討論能學會的堅決不多講,需要學生動手的教師堅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作業(yè)堅決當堂完成不留到課后。
高效課堂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傊?,高效課堂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領會先行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課堂雖然不是一種具體的模式,但它的目標是明確的,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改革。雖然與以往教學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體要求已經(jīng)超越過去的模式,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課堂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具體來講就是要以盡量少的時間和盡量少的師生付出,靠提高課堂40分鐘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和教學效益的最好。高效課堂要“有法可依”,這個“法”就是教學模式,模式既規(guī)范“教的方式”,也規(guī)范“學的行為”。新形勢下多元化的課堂模式給我們解決了內(nèi)容多、時間少的問題。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
我常用的有以下三種教學方式。
第一種是“15+25”模式:教師用15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并進行點撥引導,學生用25分鐘進行“合作探究、展現(xiàn)提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第二種是“10+25+5”模式:前10分鐘用來預習交流,引導學生歸納出疑點、發(fā)現(xiàn)問題。中間25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整理并結合自己準備好的新課教學設計,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后5分鐘,通過測評讓學生迅速整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
第三種是“35+5”模式:前段35分鐘,讓學生充分展示上節(jié)課后10分鐘加課下自主預習的成果,學生通過追問質疑,提升學習目標,拓展出更多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后段5分鐘,教師要圍繞導學案領著學生做下節(jié)課的“預習”。
根據(jù)不同的課例,“模式+變式”,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高效。
我的課堂教學基本圍繞以上來實施,并在每次課后認真反思,不斷改進,以期在后面的教學中讓高效課堂真正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