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
技法講解
欲揚先抑是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即想要贊美人物的精神品質時,不從正面入手,而是先寫人物不好的一面,與后面所要“揚”的品質進行對比,從而突出人物的美好品質,烘托其高大的形象。在欲揚先抑的寫作過程中,往往還隱藏著作者細微的情感變化,故我們要善于運用欲揚先抑法,將自己的情感巧妙委婉地表達出來。
行文中,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同學們注意:
1.把握分寸,抑揚有度。運用欲揚先抑法行文,要先把握好整體基調,再進行素材的選取。如魯迅《阿長與〈山海經〉》的開頭就介紹了阿長的職業(yè)和外表,“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生得黃胖而矮”,在作者筆下,長媽媽沒有自己的姓名,外貌也平平無奇;緊接著,魯迅繼續(xù)著墨在阿長不良的睡姿和愛絮叨的習慣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底層勞動婦女,但這些內容并不能減損阿長人性的光輝——后文中,阿長有著神奇的魔力,為迅哥兒購買《山海經》一事在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此處欲揚先抑法的使用,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阿長對迅哥兒無私的愛與迅哥兒對長媽媽的贊美之情。
2.巧妙過渡,情感真切。人的情感一般是通過事件來體現(xiàn)的,且是變化著的,不能太過突兀,否則就有拼接之嫌,無法打動讀者。因此,在使用欲揚先抑法行文時,一定要通過具體事件巧妙過渡,讓情感自然生發(fā)。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我”對阿長的情感便歷經了“討厭”(因為阿長的切切察察、“大”字的睡相、元旦的一些奇怪規(guī)矩),到聽她講長毛時產生的敬意,再到知道她謀害“我”的隱鼠后的憤恨;當阿長想盡辦法為“我”買回《山海經》后,又萌發(fā)出了新的敬意;結尾更是表達了“我”對阿長無盡的思念與贊美。作者通過欲揚先抑法,將其對阿長的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在寫出“我”的情感變化之余,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欲揚先抑的實質是為了“揚”,“抑”則可以一筆帶過,通過對內容詳略的把握,突出記敘的重點。如《阿長與〈山海經〉》中在寫“我”對阿長產生憤恨的原因是因為她謀害了“我”心愛的隱鼠,但為了突出重點,只一筆帶過阿長是如何謀害隱鼠的。阿長想方設法為“我”帶回心心念念的《山海經》也只是重點描摹了“我”的驚喜與敬意,而對阿長這個不識字的女人是如何買到“三哼經”的,則省略了敘述的過程。這樣的情節(jié)設置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阿長的形象更加高大。
文題亮相
人生路上,我們總會遇見不同的風景,每一段風景里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曾令你印象深刻,在你的生命里留下過重重的痕跡?
請以“遇見他(她)?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言簡意賅;(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