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2024年8月18日,“藝海同行·邵昌弟、郭怡繪畫之路展”于北京書畫頻道美術館盛大開幕。本次展覽是中國畫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郭怡先生及其夫人邵昌弟老師的藝術回顧展。展覽共匯集了這對賢伉儷的百余幅繪畫作品以及諸多珍貴圖片與文獻資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xiàn)了他們攜手同行的藝術征程,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滿含溫情與感動的藝術盛宴。蔡武、吳玉良、覃志剛、馮遠、楊曉陽、孫安民、王明明、徐里、王平等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參觀了此次畫展。觀展后諸位學者就邵、郭二位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展開了深入且有益的研討。田黎明先生圍繞這對伉儷的風格特征、藝術特點、教學特色、審美理想等諸多方面,對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美術教育等展開探討。
尊敬的蔡部長、吳部長、孫市長、馮主席、覃主席、曉陽主席、徐里主席、明明主席、許主席,尊敬的各位前輩、各位老師、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隆重舉辦“藝海同行·邵昌弟、郭怡孮繪畫之路展”,邵昌弟老師是新中國藝術院校培養(yǎng)的第一代藝術家,是有影響力的美術教育家,是當代有深遠影響力的學者型、研究型的中國畫創(chuàng)造者。郭怡孮先生是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是學者型、研究型中國花鳥畫一代大家。二位先生的藝術求索之路正是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藝創(chuàng)作是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虛假,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都是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得來的,都是嘔心瀝血鑄就的”。邵昌弟老師、郭怡孮先生攜手五十二個春秋寒暑,艱辛耕耘在中國畫事業(yè)、中國畫教育事業(yè)中,為中國畫的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造,勤勤懇懇、竭盡全力,創(chuàng)作出許多時代的精品力作,培育出許多中國畫人才,桃李遍天下。二位先生的學術著作在學界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邵昌弟老師、郭怡孮先生在中國畫近現(xiàn)代百年歷史變革與現(xiàn)代發(fā)展進程中,始終致力求索弘揚中國畫的時代精神。二位先生向老一輩先生學習,扎扎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學問,以溫柔敦厚的赤子之心,在中國畫治學與創(chuàng)作中,用時代胸襟、學術自覺,重思辨“求其原因”,重審美境界“定其理法”。邵老師、郭先生在中國畫規(guī)律的尋道厚積中,主張中國畫基礎與學術品格、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在中國畫寫生創(chuàng)作中主張意象思維,堅守傳承與創(chuàng)新;在中國畫教學與實踐中主張授人以漁,堅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二位先生五十二年繪畫學術歷程呈現(xiàn)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學術人格的尋道境界,呈現(xiàn)了二位先生追尋的人文理想和以人為本、以人與自然相融的學術自覺與學術之真,開啟了中國畫的現(xiàn)代化創(chuàng)作與教學的時代進程。以此形成了邵老師、郭先生鮮明的治學方略與學術研究的鮮活特點,形成了邵老師、郭先生鮮活的藝術品格、藝術風格與人格風骨。二位先生為中國畫、為中國畫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進程做出的貢獻和呈現(xiàn)的人文境界與作品的時代風格,深深影響著我們,影響著后學,影響著時代。
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教學中,邵昌弟老師的中國畫以扎實的中國畫基礎,思考著中西融合,以以中為體的現(xiàn)代筆墨觀,創(chuàng)作出許多有時代風格與鮮明個性的具有探索性的新中國畫。邵老師在教學上立足傳統(tǒng)線描與學院造型理念的融合,堅持傳統(tǒng)繪畫方式的現(xiàn)代傳承與轉型,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成就。
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教學中,郭怡孮先生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從生活中來,從傳承中來,從人文探索中來。郭先生花鳥畫獨特的色與墨的探索,以色彩為體,從理念上“強化中國畫色彩的明度與純度”,從用光上,郭先生說:“中國畫的光不是真實的光,中國畫的光是心中的圣光?!币源擞^照,讓鮮明的色彩與時代的意蘊相融,通過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一致呈現(xiàn),即審美呈現(xiàn)、意象與畫法呈現(xiàn),形成了郭先生現(xiàn)代花鳥畫的鮮明風格與繪畫體系。
邵老師、郭先生的繪畫之路,從傳統(tǒng)歸根,持守萬物同一理念,從生活寫照實現(xiàn)主體傳承與現(xiàn)代轉化的審美課題,從人文境界中梳理感知意象的當下理想,從自然感知盡心性、寫心境、寫品格,從時代精神寫氣象、寫真善、寫變革、寫發(fā)展、寫理想。
邵老師創(chuàng)造的中國畫形象始終在中國文化與時代審美和意象的統(tǒng)一中,克服難題、堅持來自內心的聲音,在中國畫與生命合一中探索自己內心真切的筆墨語言,呈現(xiàn)了自己中國畫鮮活的現(xiàn)代畫風。郭先生創(chuàng)造的花鳥畫畫風,從寫生與時代奮進中領悟到內心的理想,從花鳥的生活形態(tài)升華為藝術與時代、人文與理想的共鳴,創(chuàng)造出燦爛至極的、劃時代的、嶄新的藝術風格。
回顧二位先生學術心路,我們看到:邵昌弟老師在幾十年繪畫教學中,始終立足今天中國畫基礎如何教的求索中,在傳承老一輩深厚的教學思想中,思考著怎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授課真正學到中國畫基礎精髓。邵老師講道:“我想和我的學生共同完成一本書,一本中國畫探本求源的書,能提高審美理念和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很實用的書?!鄙劾蠋煹膭?chuàng)作與教學始終是本著探索、求知、攻關的學術人格,用一生精力向著“欲學術之發(fā)達,必視學術為目的”努力,寫有百萬字教學筆記,形成邵老師中國畫教學研究與教學課案的多項學術成果。由郭先生提供的邵老師的教學八項課案中,我們看到邵老師富有創(chuàng)造性、開拓性的教學理念,她逐漸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中國畫基礎教學的現(xiàn)代基礎與規(guī)范,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
一、中國畫綜合基礎訓練體系教學
邵老師提出以傳統(tǒng)筆墨理念為基礎,以現(xiàn)代美感、現(xiàn)代形式語言為目的,并將教學理念實施于教學。
二、對中國畫理論基礎的建構
主要以與郭先生一起整理的郭味蕖先生《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教學十六講》為基礎,與郭先生共同撰寫《寫意、線條、程式》重要學術文章,提出寫意、線條、程式是中國畫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功這一重要學術觀點。
三、以授人以漁的方式
提供學生一種思維方法,有規(guī)律可循,明確藝術標準,又有教學實施方案。
四、提出中國畫圖式創(chuàng)新
通過教學達到以意在筆先為原則,運用形式因素及規(guī)律組合畫面,以筆墨、線條為主體訓練,并與平面點線面塊的形式結構組合,創(chuàng)造新的程式。
五、提出意象思維與構成思維相結合
以中國畫意象思維汲取西方構成思維,總結出線構、墨構、色構、創(chuàng)構的教學方式,形成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畫抽象語言的訓練思維方式與方法。
六、提出中國畫教學體系訓練方法三種
1.創(chuàng)意思維;2.寫生綜合能力;3.在臨摹中提取經(jīng)典作品內涵的練習。
七、提出從寫生進入創(chuàng)作
以意為依托,色調上因材施教,以自然形式美和觀念、心態(tài)、想象、推理為基礎的教學實施方案。
八、實施教學改革的幾項課程
毛筆速寫訓練。提出“五寫”:慢寫、速寫、默寫、臨寫、意寫;在人物筆墨寫生基礎上提出以線帶面的訓練課程,意象構成的創(chuàng)作訓練。提出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時代性、個性的課程主張。
邵老師的教學主張與教學實踐有效推進了中西融合,從具象造型到意象造型的轉換,呈現(xiàn)了邵老師鮮活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深度,呈現(xiàn)了邵老師在中國畫基礎與中國畫現(xiàn)代性發(fā)展追根溯源、研究學理,在教學與創(chuàng)作堅持中國畫文化本源,堅持現(xiàn)代化的中國畫教學方略,將探索、求知與攻關轉換在中國畫基礎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形態(tài)的人文精進中。
邵老師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部分:1.邵老師學生時代人物、花鳥全能,能工能寫,基礎扎實,以優(yōu)異成績留校任教,受到時任院長衛(wèi)天霖先生的鼓勵和贊譽。2.邵老師所畫設色人物和場景寫生今天讀來,人物形象樸素、結構扎實、形式單純、造型大氣,場景寫生則以一種直覺把具象轉換為意象的語境,邵老師這時期場景寫生和觀察方法向著意象的體驗,在實踐中思考著中國畫的線造型。這批寫生作品特別受到黃胄先生的稱贊和指導。3.邵老師的課堂寫生創(chuàng)作,探索出以線帶塊面的現(xiàn)代線形造型的語言,從邵老師這一時期作品可感受到人物線描與造型在具象與意象之間形成的具有中國畫線造型的思考與探索,具有很濃的學院風格與學科研究的深度,尤其是在學院人物造型課上,邵老師以自己的寫生實踐,來印證中國畫寫意造型與西方具象造型的差別,并在如何吸收塊面向線、平面轉換上,邵老師的人物寫生成為這一理念最可貴、最有說服力的一批精品力作。4.在花鳥畫主題創(chuàng)作中,邵老師以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創(chuàng)作了《魚》等系列作品,開拓出花鳥畫新的主題性與形式內涵。邵老師的花鳥畫課題面向現(xiàn)實,以現(xiàn)代視覺的表達來感知中國畫筆墨語言的當代意義。我們看到其畫面構成方式將中國畫意象思考轉向環(huán)境污染,指向自然中的矛盾,一切筆墨呈現(xiàn)與形式在主題框架與情感的觀照中,顯現(xiàn)出強烈的形式內涵與筆墨的實驗性拓展。通過對傳統(tǒng)筆墨的現(xiàn)代轉換,視覺建構同步于內心的理念,同步于筆墨的新形態(tài),即現(xiàn)代感的生成語境。邵老師以此筆墨語言創(chuàng)造著、內涵著人文體驗的藝術精神與形式語言的內在力量。
邵老師晚年創(chuàng)作的系列組畫《飛翔》,郭先生在回憶邵老師的文章中講到“飛翔系列”是邵老師生命最后的一次沖刺?!斑@是她對藝術、對人生、對自由的高度禮贊;這是在呼喚大美,讓大美在宇宙中翱翔……”
我們看到邵老師在病中創(chuàng)作了《飛翔》系列,畫面風格強烈、獨特、震撼,人物造型剛毅,畫面寓意單純、明朗、堅定,在中國畫空白空間里把握著力量與單純的一致性,用極純粹的筆墨象征著生命與平淡天真的境界。邵老師在我們后學心中是一位溫柔敦厚的老師,她培養(yǎng)的許多學生都懷著敬仰感恩的心念。我們后學在今天學術研究中能不斷努力前行離不開邵老師和這一代許許多多老師的培養(yǎng)與幫助,郭先生在回憶文章中講到邵老師曾說:“我不是一個巨人,無法讓學生站在我的肩膀上,但是我可以是一把梯子,讓學生一步步地踩著上?!?/p>
今天我們紀念邵老師,使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的老師自心光明、返璞歸真、傳道授業(yè)的平常心和高尚的情操。讀郭先生所寫的懷念邵老師的文章,我們被深深感染著,邵老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學術境界與人格力量,將不斷鼓舞著我們后學,激勵著我們后學。
郭先生繪畫之路受家學影響,19歲至20歲就開始帶有體驗性地臨摹趙之謙和任伯年的作品,其20世紀60年代的創(chuàng)作,畫風便初型已定,在傳承父輩學術精神、傳承先賢前輩畫法與人格相一致的領悟中,郭先生創(chuàng)作的《山泉》《驟雨初歇》花鳥畫作品已呈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面貌與特點,此后數(shù)十年初心不改。20世紀70年代后期,郭先生到云南寫生創(chuàng)作,多次深入熱帶雨林,忘我地寫生思考,在外師造化中開啟了自己獨具個性的花鳥畫新風。80年代在西雙版納寫生,郭先生深有體會地說:“當你看到原始森林里邊的樹、藤、花自然地交織在一起,各種生物群落的那種生命結構令人不得不叫絕!”經(jīng)過十年深入生活的積淀,郭先生于90年代提出了“大花鳥意識”的創(chuàng)作理念,之后撰寫了《大花鳥意識的覺醒》《創(chuàng)立新程式》《尋根意識和全球意識并進》等研究性理論文章,從創(chuàng)作實踐到理論研究更加確定、推進和深化了其“大花鳥”的色彩寫意性,深化了郭先生對寫意花鳥畫從題材開拓至表現(xiàn)語言的創(chuàng)新拓展。郭先生在創(chuàng)作上,以“大花鳥意識”走進大自然,提出“野草也是我的花園”,不僅深化和拓寬了花鳥畫視野,進而把花鳥畫創(chuàng)作理念放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時代的人文體驗中來深思踐行花鳥畫時代審美與意象。郭先生說:“中國花鳥畫特性,必須從當代文化發(fā)展的高度和新的視野來探索,從理論與實踐上探索其在當今世界藝術審美的意義、貢獻和價值,同時也是從民族文化立場來探索中國花鳥畫藝術發(fā)展的現(xiàn)代之路。”我們真切感受到郭先生的花鳥畫從審美至意象所具有的時代性升華是一種家國情懷。郭先生讓花鳥畫語言,從傳統(tǒng)審美的逸品、神品走向時代審美的萬物生生同一的燦爛之品,讓花鳥畫筆墨意寫與自然精神、與文化精神、與時代精神相同一來求索、求真、求境。郭先生花鳥畫色彩、筆法、墨法和造型及花卉百種形態(tài)由寫生向觀照升華,形成了郭先生所講的“形象、意境、感覺、氣韻、色彩一把抓”。這一主張內含著對寫生與筆墨、與意象、與創(chuàng)作向著人文體驗的同一性“自有定法、自有洞開”的體悟,成為郭先生中國畫觀照理念與筆墨實踐整體觀的概括。
莊子有“萬物與我齊一”,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講“和而不同”,講“日新月異”,郭先生在其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進行著創(chuàng)造性轉換、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他的花鳥畫所具有的中國文化整體觀,形成了一種整體精神,正如當代學者袁行霈先生所講:“中國的文學家、藝術家一向注重雄渾和自然,因為雄渾、自然都是整體的美感。”郭先生花鳥畫審美將雄渾與自然融為一體,以自己對時代、對祖國、對生活、對人民深厚真切的感情,讓內心厚積的真善之美與時代真善之美與筆墨真善之美形成了一致性,向著一種大同,讓花鳥畫百花齊放,呈現(xiàn)了中國畫的底氣,即華夏民族的精神。中國畫的人文體驗是民族氣節(jié)。我們感受到,郭先生具有一種活潑而寧靜天真的心性,帶著赤子之心,用色彩、筆墨,認真贊頌每一枝花的生命綻放,讓千朵萬朵花成為一個時代的怒放,創(chuàng)造出燦爛而祥和、崇高而平凡的新時代的花鳥畫語言與鮮活的畫風。
郭先生花鳥畫創(chuàng)作與學術研究始終伴隨著教學中的思考,在教學中追求“學術本質的最高精神境界”。郭先生說:“教學是我的主業(yè),晚年才有時間開始系統(tǒng)創(chuàng)作。”“教學從中學至本科、進修班、研究生、博士生一步一爬坡?!惫壬呀虒W喻為自己的一步一爬坡,幾十年教學耕耘,他傳承踐行中央美術學院老一輩先生總結的“理論、生活、技巧同步共進”的教學主張,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總結出:理論、生活、技巧同步共進才能真正使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為一體。為此,郭先生以此為基礎,開設構圖、色彩、筆墨、線條為一體的綜合訓練課程。還設有構成課,請工藝美院老師給花鳥畫科上課,把透視、解剖、構圖等基礎課視為同等重要來組構花鳥畫課程,腳踏實地地推進了中央美院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擔任中央美院中國畫系副系主任時,郭先生貫徹葉淺予先生的教學主張,把以素描為主攻課程改為以白描為主的寫生方法,形成了寫生與臨摹并重,與練形、練筆結合的課程實踐。在此基礎上,郭先生提出“寫意、線條、程式”的理念,同時期著述出版《花鳥畫寫生》,撰寫《花鳥畫重彩寫意》《大麓之風》《技法重組》《寫交響曲》等理論文章,以理論思考指導教學實踐。郭先生帶本科生至研究生、博士生,桃李滿天下,眾多畢業(yè)生走向社會、走向教學和創(chuàng)作崗位,創(chuàng)作出風格各異、注重探索、注重審美與意象的許多精品力作,成為畫壇新生學術力量。
郭先生和邵老師共同執(zhí)教中央美術學院郭怡孮花鳥畫高研班和中國藝術研究院郭怡孮花鳥畫高研班,以此為基礎撰寫出版了《中央美院花鳥寫生教學和創(chuàng)作教程》,受到美術院校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今天在書畫頻道舉辦二位先生繪畫之路展,二位先生在中國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上的艱辛求索之路,艱辛的人文體驗之心路,使我們后學真切地深深地感受到邵老師、郭先生做人、作畫、做學問、做事達到高度一致的人格魅力,是我們后學的榜樣。我們看到邵老師、郭先生在培育后學一步一爬坡,在中國畫基礎教學研究與自律性發(fā)展上所具有的學術求真精神,所做出的辛苦努力和卓越的教學貢獻,我們后學要一代代繼承,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我們看到邵老師、郭先生以一代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自覺地投入中國畫近現(xiàn)代百年之變革中,于傳承創(chuàng)造、于時代審美,用自己一生的教學實踐和成果,用生命創(chuàng)造了燦爛之極的鮮活藝術境界、教學境界。樸素、真實地回答著時代賦予的大課題:中國畫當隨時代。
在此,我代表中國畫學會向邵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深深的紀念;向郭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祝福郭先生身體健康、藝術常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