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明確了書記與校長的權責界定,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書記與校長如何實現(xiàn)協(xié)同作用的發(fā)揮。同時,本文通過分析梳理已有的國內外校長評價標準,探討了上級考核、師生評議、校內黨政互評和社會綜合評價四個評價手段,探索構建了四級指標下的書記、校長考核評價標準體系。
關鍵詞 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書記校長;作用發(fā)揮;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 G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12-0080-03
一、黨組織書記與校長的權責界定
(一)書記權責
書記作為黨組織的“一把手”,履行著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和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是學校發(fā)展的總舵手、領航人。[1]其主要職責在于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細化而言,包括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準則、推進黨管干部和人才原則的落地生根、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等。同時,書記還需要重點關注學校的德育工作和安全穩(wěn)定工作。總之,書記的角色不僅體現(xiàn)在政治引領和黨的建設上,還包括與學校發(fā)展和管理密切相關的工作。
(二)校長權責
校長是學校具體行政執(zhí)行層面的總負責人,主要負責執(zhí)行黨組織的決議,組織和管理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及行政事務[2],包括課程計劃的制定與實施、課堂教學的質量監(jiān)控、教學評價的改進、后勤財務管理以及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與執(zhí)行等。校長需要確保學校的教學活動符合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同時也要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
(三)共通權責
書記與校長需要共同承擔起共通的責任和義務,即學校的核心工作,如確保學生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工作、教師隊伍培養(yǎng)建設等。[3]以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為例,書記是思想建設的領航人,負責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而校長同樣也擔負著教師隊伍培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職責。因此,在共通的權責方面,書記和校長沒有主次之分。
二、黨組織書記與校長協(xié)同作用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堅持黨建引領下的學校發(fā)展
黨組織書記在黨建引領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而校長則側重于探索“黨建+”的教育新模式,將黨建的引領貫徹到學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4]通過將“黨建+”的元素注入教育教學中,構建“大德育”新格局,從而創(chuàng)建起本校的特色黨建品牌。書記、校長通過密切合作,發(fā)揮出新領導體制“1+1>2”的改革優(yōu)勢,實現(xiàn)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共同目標下的分工合作
在學校管理中,書記和校長的最終目標是以高質量黨建,共同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fā)展。在這一共同目標的指引下,書記主要負責學校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維護黨的方針政策得以有效實施;而校長則側重于學校的日常運營管理,確保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在一些共通權責領域,通過相互支持與配合,書記和校長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HJ2.1mm]
(三)健全溝通交流機制
建立健全的溝通交流機制,對促進書記、校長協(xié)同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書記和校長通過定期舉行黨組織會議和校長辦公會議,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在必要時還可以交叉參加對方主持的會議,這種做法有助于提高決策效率。此外,書記和校長還需要定期進行溝通會商,確保在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關鍵領域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學校的發(fā)展。
(四)建立完善民主決策制度
對于關鍵議題的討論和重大決策的制定,保證會前的充分醞釀,書記、校長需要深入基層群眾對問題進行調研和論證。書記、校長雙方可以通過召開協(xié)商碰頭會,對決策交換看法和認識,對議題取得一致的共識。在決策過程中,書記、校長要充分發(fā)揚民主,采取“一把手”末尾表態(tài)制度,確保所有參與決策的成員都能充分發(fā)表意見,并對不同意見進行詳細記錄,以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構建新時代書記、校長的考核評價機制
(一)評價手段
考核評價應綜合利用上級考核、師生評議、校內黨政互評和社會綜合評價四個手段。上級考核通過進行定期的標準化考核來直觀反映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并通過對不同學校的橫向比較起到督導作用。師生評議需常態(tài)化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座談會等形式收集意見。校內黨政互評旨在評估黨委和行政兩方面的合作情況,既要考量黨委對行政工作的支持與引導,又要評估行政對黨委決策的執(zhí)行效率。社會綜合評價則是通過引入家長、社區(qū)及行業(yè)專家等社會力量參與評價,以此增強考核評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通過這四個層面的評價,可以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評價體系,確保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的工作得到客觀、公正且全面的評估。
(二)評價維度
通過參考國內外校長評價體系,綜合分析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國的校長專業(yè)標準,本文以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評價模式里的四要素為依托,在王璐、鐘婉娟教授制定的義務教育階段校長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構建了四級指標體系下的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李浚杰,深圳市鹽田區(qū)梅沙小學,廣東 深圳 518000)
參考文獻:
[1] 李俊. 論書記與校長如何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J]. 中小學校長, 2024(5): 28-31.
[2] 呂玉剛. 深入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J]. 上海教育, 2024(9): 1.
[3] 朱建華. 廣東:穩(wěn)慎推動全省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 [J]. 中國基礎教育, 2024(3): 17-19.
[4] 劉鳳彪. 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應把握好十組關系 [J]. 中小學校長, 2024 (1): 26-31.
責任編輯:謝先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