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寫結合是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領域大力倡導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分清課程主次,平衡讀寫關系,根據學生當前發(fā)展水平,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方能使讀寫結合教學發(fā)揮實際作用。文章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維度出發(fā),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價值、注意事項和有效策略,旨在優(yōu)化課程建設,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李曉(1977—),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江口中心小學。
讀寫結合教學指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閱讀與寫作同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構成模塊,閱讀是輸入文學信息的過程,而寫作是輸出文學信息的過程,二者存在互促、融通關系。讀寫結合教學符合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材的設計邏輯,凸顯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充分重視讀寫結合教學的設計與應用,引導學生讀有所想,寫有所達。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
(一)樹立讀寫結合學習意識
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能突破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閱讀、寫作相對獨立的教學現狀,轉變學生的學習意識。久而久之,學生能辯證看待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形成讀寫關聯思維,在閱讀的過程中下意識地尋找寫作素材與技巧,從寫作活動中有目標地提煉閱讀方法。讀寫意識的培養(yǎng)能為學生語文能力的長遠發(fā)展提供幫助。
(二)訓練讀寫能力
從實際應用來看,閱讀與寫作屬于兩個相對獨立的模塊,而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能為學生搭建閱讀、寫作能力提升的階梯。通過讀寫結合教學,學生能在寫作過程中借助閱讀文本了解自身的寫作水平,找到寫作的提升方向;在閱讀過程中借助寫作挖掘閱讀的細化要點,理順閱讀思路。
(三)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設計融合性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書面表達習慣,在寫作的過程中形成以讀促寫的意識。良好讀寫習慣的養(yǎng)成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讀寫經驗,在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同時,為學生語文能力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分清主次側重,平衡讀寫關系
在語文課堂中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分清閱讀與寫作目標的主次和側重,平衡讀寫的比重和關系,使教學活動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師需了解教學內容,在課文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首要目標,在寫作教學活動中以文本為輔助的工具。緊扣課時內容與教學目標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更符合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二)根據學生學情,合理設計活動
除課堂教學內容外,學生的讀寫能力也是影響讀寫結合教學效率的因素。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之初細化分析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根據學生的讀寫能力水平設計合理的讀寫結合活動形式與主題內容,彈性化設定讀寫結合任務的完成標準。這樣能增強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合理性,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策略
(一)確立讀寫結合教學目標
在教學設計之初,依托教材內容與新課標指導意見,確立全面完整的讀寫結合教學目標,是搭建讀寫結合教學框架、激發(fā)學生讀寫積極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全面設計讀寫教學目標能使教師清晰把握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側重,有選擇、有計劃地調整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形式,讓教學活動為教學目標服務。目標設計能為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提供明確具體的設計方向[1]。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通過閱讀童話故事,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謙遜待人,不可驕傲自滿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為學生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目標:結合故事情節(jié)拓展文物文化知識,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文物瑰寶,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意識,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語言運用目標:通過故事閱讀,讓學生了解通過語言、神態(tài)描寫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思維能力目標:通過故事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能力、比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
審美創(chuàng)造目標:通過故事閱讀,引導學生感受故事的語言美。
分析上述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可知,本課時以課文探究為主,因此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需以閱讀為主,并以閱讀能力培養(yǎng)為讀寫結合活動的首要目標。由此,教師明確了以閱讀為主、以寫作為輔的教學設計方向。教學目標的細致分析能為教師設計讀寫結合活動提供明確具體的方向。
(二)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方法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初步劃分為“以讀促寫”和“以寫助讀”兩個設計方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采用合適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設計多樣化的讀寫活動類型,豐富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參與讀寫活動的積極性。
1.以寫助讀,筑學生閱讀之基
“以寫助讀”指通過寫作輔助閱讀。這一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旨在引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以寫作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閱讀能力提升的階梯。教師可以采取“讀前預寫”的方式指導學生,在學生閱讀前告訴學生文本題目和主要情節(jié),讓學生圍繞標題和內容自主進行寫作,再將所寫的內容與原文進行比較,以拓展學生的閱讀思路,促使學生自主對比分析原文的優(yōu)美之處。教師也可以設計“讀中改寫”活動,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改寫、仿寫文中的句段,對文中喜歡的部分加以批注,以增強學生的“以寫助讀”思維,促使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過程中記錄感想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理順閱讀思路。教師還可以在讀后環(huán)節(jié)設計寫作總結活動,以書面表達的形式指導學生概括閱讀重點與收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留痕”的意識。由此,學生能在寫作的輔助下進一步理解閱讀文本的內涵,把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2]。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在閱讀中聯想畫面,感悟自然之美。為使學生深刻感受課文描寫的優(yōu)美之處,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貫穿閱讀前后的讀寫結合任務活動。
讀前預寫任務:根據走月亮、溪水、山草、野花、月光、河床等關鍵詞撰寫一段話,再將所寫內容與課文第四段進行對比閱讀。
讀中改寫任務:改寫課文第二段中描寫月亮的句子。
讀中批注任務: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養(yǎng)成良好的批注習慣。
讀后總結任務:在閱讀結束后撰寫200字左右的閱讀總結。
上述教學任務旨在通過寫作的方式啟發(fā)學生閱讀思路,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發(fā)掘課文的優(yōu)美之處,總結課文內容。讀寫結合活動中蘊含大量讀寫實踐機會,能夠讓學生積累讀寫經驗,提升讀寫能力。
2.以讀促寫,啟學生寫作之慧
“以讀促寫”以閱讀為主,旨在通過閱讀啟發(fā)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寫作主題,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材料,指導學生探究閱讀材料中的寫作素材、寫作框架、寫作技法,有意識地在閱讀過程中尋找適用于寫作的方法并加以調整和應用,為學生的寫作增效。在閱讀材料的輔助下,學生能形成讀寫結合意識,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尋找寫作素材,積累寫作經驗[3]。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動物朋友”的教學活動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掌握描寫動物的技巧,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描寫動物,介紹動物的特點。教師可以將“以讀促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依托寫作主題,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課文《母雞》《貓》,分層指導學生寫作方法。
第一,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框架。教師讓學生提煉《貓》的寫作框架,即開篇點題,接著分別描述了貓的老實、貓的高興、貓的勇猛、貓的可愛。學生可以將貓換成想要描寫的對象,根據課文的寫作框架開展寫作。第二,從文本中提煉優(yōu)美詞句。教師讓學生從《母雞》一文中提煉優(yōu)美詞句,仿寫“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第三,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技巧。教師讓學生學習《母雞》一文中欲揚先抑的寫作技法。教師將閱讀作為指導學生寫作的切入點,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舉一反三地進行寫作。
(三)追蹤讀寫結合教學過程
學生是能動的、發(fā)展中的個體。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與學習表現將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讀寫結合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實時追蹤教學流程,把控教學節(jié)奏,嚴謹調節(jié)每一活動的時長和間隔,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靈活調整讀寫結合活動。教師根據學情靈活調整教學計劃,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讀寫教學的針對性[4]。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描述了作者童年在祖父的園子中度過的美好時光。在前期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以寫促讀”活動,讓學生描寫蜜蜂落在花朵上的姿態(tài),并與課文第一自然段進行對比。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實際寫作內容與課文閱讀鑒賞的思路不符,難以從中把握二者的共性來推動閱讀教學。因此,教師將編寫句子改為仿寫句子,引導學生分析句子,提煉句子的主干,探究句子的優(yōu)美之處。教師實時追蹤教學流程,靈活調整教學策略,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提升讀寫結合教學的效果。
(四)落實讀寫結合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語文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學習啟示,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教學評價,使學生了解真實的學情反饋。教學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評價的形式包含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三種常見類型。教師在組織評價活動時,應指導學生圍繞讀寫結合活動進行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促使學生重視讀寫結合學習,積極改善讀寫結合學習思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5]。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教學活動為例。本課的重點為讓學生圍繞“家鄉(xiāng)風俗”展開寫作。在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范文,以范文為評價標準,為學生提供寫作參考。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與指導,以此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思路。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設置如下評價項目與問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
1.讀寫結合活動表現:你如何評價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你是否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寫作啟示?
2.讀寫結合學習效率:你認為自己在讀寫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如何?結合例文進行寫作能否提升你的寫作質量?
3.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今天的寫作學習過程中,你掌握了哪些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上述評價項目圍繞讀寫結合活動中學生的表現、學習的效率、不足之處等內容展開,有助于學生發(fā)展評價反思能力。學生在評價項目與問題的提示下進行自評和互評,能認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進而結合個人情況,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與寫作。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按照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從目標、方法設計到活動實施,再到活動評價,形成連貫而完整的讀寫結合教學思路。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需將重點放在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上,采取多樣的教學策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精準實施教學流程,并開展客觀而真實的教學評價。學生的讀寫結合學習意識、能力能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獲得深度提升[6]。
【參考文獻】
[1]沈丹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途徑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7):80-82.
[2]王芳.讀出新意 寫出快樂: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7):71-72.
[3]趙歆玥.讀寫結合導向下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3):188-190.
[4]沈喜玲.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教學[J].亞太教育,2022(10):166-168.
[5]劉洪言.讀寫結合法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11):104-105.
[6]盧改鳳.試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