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市濱江外國語小學 (325000) 吳芳芳 林志輝
把握事物的結構是指根據事物內部主要構成發(fā)現其間的意義,并架構聯系使事物的結構易于理解?;趩卧暯窍略O計的“三化”作業(yè)能讓學生回歸學習本質,觸及事物的核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基于單元視角,圍繞“面積概念的本質”設計“三化”作業(yè)呢?
什么是面積?《小學數學》中提到,面積是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冬F代數學》中提到,面積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一塊區(qū)域大小的一個正數。基于此,教師需要思考三點:第一,學生要學什么?第二,學生應該有怎樣的學習路徑?第三,如何設計“三化”作業(yè)框架?
1.理解:面積是一個數
面積是對二維空間圖形度量的一個正數值,具有有限可加(減)性、運動不變性、正則性。面積度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度量對象、度量單位、度量值。可見,認識面積必須要先理解它是一個數。
2.體驗:度量的過程
仔細研讀、分析不同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發(fā)現有以下幾點變化:一是強化度量過程的要求;二是降低了對面積單位的體驗;三是用小面估大面,對面積的應用要求提升??芍?,度量是面積的本質,應引導學生充分體驗度量過程,緊握本質,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
3.辨別:面積與周長
對比整個幾何度量學習體系,“認識面積”一課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從一維的“線”向二維的“面”的轉化,也為后續(xù)認識三維立體圖形做鋪墊。因此,學生有必要辨別面積與周長的概念,深化面積概念。
1.單元編排定位
縱觀整個單元,以“度量”為主線,學習二維空間度量三要素及度量換算,用統一單位體系度量面,從而拓寬度量范圍。又以度量的應用和拓展,強化學生的度量意識和能力??擅鞔_,整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度量意識。
2.不同教材對比
通過對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可受到啟發(fā):無論教材使用描述性定義還是概念性定義,都會經歷度量過程,使學生直觀理解面積概念,進而感悟度量的必要性。
3.學習路徑規(guī)劃
依據以上分析及對比,筆者發(fā)現按原有學習路徑教學無法使學生深刻理解面積概念。因此,應在基礎課程后增設拓展課和主題課,讓學生形成以“度量”為主線,以“初識概念—豐厚概念—深化概念”推進概念理解的學習路徑,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度量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
立足課程視域,延伸設計多維度、高效率作業(yè),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推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展。即設計“三化”作業(yè):常規(guī)化作業(yè)、個性化作業(yè)、跨學科化作業(yè)。
常規(guī)化作業(yè)是圍繞課前、課中、課后內容設計有彈性的作業(yè)內容,從而助力提高課堂效率。個性化作業(yè)是課后拓展作業(yè),力求拓寬學生的視野??鐚W科化作業(yè)是對每個主題課所涉及的多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后的作業(yè),跳出單一學科內容,豐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途徑?!皬椥浴卣埂稀保嗑S建構作業(yè)框架,最終達到聯培素養(yǎng)的目標。
那么,關于面積概念的“三化”作業(yè)該如何設計?筆者基于“學什么”和“怎么學”的思考,緊抓度量本質,以“初識概念—豐厚概念—深化概念”為進階點,設計“三化”作業(yè)的框架(見表1)。
表1 關于“面積”的“三化”作業(yè)設計框架
基于以上框架,認識面積概念的三個階段所對應的“三化”作業(yè)具體應如何設計內容呢?
關于“面積”一課,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問題:學生的學習起點是什么?要引導學生學什么?學生學到了什么?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計診斷性、探究性、評價性作業(yè),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基本設計理念。
1.課前——診斷性作業(yè)
診斷性作業(yè)是為了解學生學習起點而設計的作業(yè)。筆者圍繞“對面積的了解程度如何?”“能否運用度量的方式比較面積?”“是否混淆周長與面積的概念?”設計診斷性作業(yè)(見表2)。
表2 “面積”診斷性作業(yè)內容及設計意圖
筆者就表2的內容對400名學生進行了測試并統計測試情況,又以SOLO 思維層次理論為基礎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見表3)。
表3 課前SOLO思維層次劃分結果
從分析結果來看,不少學生對面積的認識處在層次0,這些學生缺乏關于面積的生活經驗,不知道什么是面積,只提供一些混亂的答案;大部分學生則處于層次1,僅僅知道“表面”或“大小”,但不能明確描述“面的大小”,且混淆面積與周長的概念;少數學生達到層次3或層次4??梢?,大部分學生對面積概念的認識不足。
2.課中——探究性作業(yè)
探究性作業(yè)設計,是在“教”的過程中嵌入“學”,凸顯“作業(yè)即學習活動”的觀點?;谡n前診斷,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筆者將課本習題和練習本習題進行了整合,設計了三份探究性作業(yè)單,并與課堂推進相融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認識面積是個數—感悟度量本質—辨析一維與二維”的路程徑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具體內容見表4。
表4 “面積”探究性作業(yè)內容及設計意圖
探究性作業(yè)和學生課堂學習同步,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反饋,能隨時針對學生的情況對進行補充?!白灾魈骄俊瓿勺鳂I(yè)—反饋評價”的循環(huán)反復,探究性作業(yè)能印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推動學習進程,是實現主題學習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課后——評價性作業(yè)
評價性作業(yè)是為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助力學生鞏固知識而設計的。繼續(xù)跟進診斷性作業(yè)中暴露出的問題,依據“面積概念—度量意識—綜合應用”設計內容,并與診斷性作業(yè)內容首尾呼應,檢測學生的困惑點是否已在課堂中解決,分析課后學生思維水平進階點在哪。筆者對照SOLO 思維層次進行對比分析(見表5)。
表5 課前、課后SOLO思維層次劃分結果
可見,處在層次0的人數已經降為0,處在層次3、層次4 的人數增加明顯。這表明課前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及課中探究性作業(yè)的實施,成功助推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然而,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因此需持續(xù)提供學習平臺,拓寬視野。
個性化作業(yè)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習“面積”后,將散點式學習進行結構化提煉。教師以繪本《公主殿下來的那一天》為教學素材,開展延伸課。課后設計個性化作業(yè)單,圍繞“我的房間有多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去度量房間物品的大小。從具象比較過渡到抽象圖形測量,使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更清晰、更透徹、更深刻,提升度量的能力,強化面積度量的現實意義。
跨學科化作業(yè)類似微項目化學習,但其操作簡便,更適合中低段學生使用?;谥黝}課“面積與周長”,將“面積”與美術“椅子的設計”一課進行整合,設計以“怎么設計沙發(fā)最合理”為主要任務的作業(yè),讓學生思考運用長度度量,還是運用面積度量來解決問題。通過綜合運用度量知識、區(qū)分面積與周長,學生的空間觀念穩(wěn)步提升。
縱觀“三化”作業(yè)整體設計,是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學習目標,使作業(yè)與學習活動的各環(huán)節(jié)形成閉環(huán),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最終達到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