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倉
摘? 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也因為其理論性強,專業(yè)術語的抽象,而讓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和存在畏難情緒,這種情況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表現更加明顯。該文基于一流課程建設的“兩性一度”內在要求,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能力培養(yǎng)的實際,從課程內容的模塊化改造,教學方法的技術性升級,教學方式上的學生有機融入等角度來分析該課程的一流化建設。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課程建設;課程思政;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0-0011-04
Abstract: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Due to its strong theoretical nature and abstract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It makes many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and fearful in learning. This situation is more evid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bility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We transforms the content from a modular perspective, and analyze th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political economics;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bility cultivation
教育部早在2019年就印發(fā)了《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隨后實施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雙萬計劃”,即在2019—2021年間建設和認定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省級層面也是加快了一流課程建設的步伐,例如安徽省在2019年3月就提出要在全省高校建設一批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社會實踐等五類一流課程。這里的一流課程建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金課”建設,而對于如何認定為“金課”建設的標準,說法有很多,目前普遍認可的是時任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的“兩性一度”指標,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如何將一流課程建設落實到一門門具體的課程上?由于實施對象的差異性和課程自身的差異性都會帶來建設內容的差異,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為建設對象來分析如何進行建設。
一? 應用型本科高校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的幾點誤區(qū)分析
現有關于一流課程建設的文獻有很多,例如譚燕[1]就對我國高校推進一流課程建設以來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結合三門具體課程的建設經驗來為其他課程建設提供借鑒。在相關一流課程建設研究中,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為對象來展開研究的文獻成果也有一些,但就研究的內容看,主要是集中在課程思政的建設,例如申慶喜[2]就以政治經濟學課程為例,從四個方面分析其課程思政融入的不足并給出路徑;也有一些是針對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困境而展開的研究。如何有效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這個確定環(huán)境中推進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現實中對如何開展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
(一)? 認為理論和應用難以有效結合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有一種情況是始終存在的,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學生,都感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難度很大,導致這門課的“教”和“學”存在一定程度的雙向畏懼,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這種情況更為突出,進一步深入了解得到的信息就是這門課程的理論性太強,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是應用能力,很多人由此認為“應用型”決定了這兩者之間難以有效結合。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性強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強而難以與應用結合多是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條化,對于現實中出現的問題總希望能夠直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找到現成的回答,一旦找不到答案就認為理論難以與應用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論,認為該理論形成于十九世紀,現在的各方面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就有點過時了,難以在現實中得到應用。對于這些認知方面上的誤區(qū),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現在,各種經濟學理論五花八門,但我們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不能是別的什么經濟理論。[3]”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指導地位清晰而明了的肯定,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是科學,不存在過時論一說。
(二)? 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存在沖突
科研與教學應該是統(tǒng)一的,缺乏研究的教學談不上是好的教學,離開了科研的教學也談不上有深度。當前關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方面也有著不一致的認識,因為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不僅體現在實習實訓,而且也體現在課程結構的適應性改造和教學的方式調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偏重于理論的課程,如何對其展開實踐教學?這方面是該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個難點,單純的理論教學加之數量龐大且抽象的專用術語,更是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從研究成果方面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領域研究成果并不少,但真正能夠將其與實踐教學掛鉤的并不多,導致這樣的認識誤區(qū)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教學不同于一般課程的驗證性試驗,其實踐應該是其理論的指導性分析和其科學的方法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總結,當然也能夠運用這一規(guī)律來認知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勢,所以實踐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我們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領域的實踐問題,而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找答案,這種分析不僅能夠拓展對問題的認識深度,而且也是對我們自身分析問題能力的一種鍛煉。
(三)? 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屬性認知錯位
過去很長時間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在高校專業(yè)課中的地位是被邊緣化和弱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老師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屬性認知看成是政治理論課,進而難以從經濟學課程的視角來進行教學設計。就其屬性來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單一屬性,其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也是各經濟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4],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的建設,必須要改變對其此前那種“爹不疼娘不愛”的狀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課程建設不能是僅僅局限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下的有限建設研究,經濟類專業(yè)課教師必須要擔負起課程建設的主責,需從政治方向指引和理論知識拓展兩個方面來謀劃其課程建設的架構和內容。
二? 強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正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知上的誤區(qū)和實踐上的缺項,導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處于相對的洼地狀況,而從學科發(fā)展以及育人職責方面看,強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又是現實所需,從必要性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 經濟學科建設基礎的強化需要
據江勝名[5]在對安徽省15所開設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本科高校統(tǒng)計結果情況看,在高校的經管學科課程設置中不僅存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時量少的問題,還存在工商管理類專業(yè)普遍不開設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問題。由此我們也是能夠看出,目前在大學經濟學課堂教學中西方經濟學主導的格局沒有改變,而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我們經濟學科中的理論基礎地位,其實在理論研究領域早就有共識,例如2010年第四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就認為: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在這樣的時代和實踐條件下,政治經濟學理所當然要擔負起新的歷史使命。此外,作為一門學科,政治經濟學還要擔負起為所有經濟管理學科提供理論基礎的學科責任,要為有效地管理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促進民眾福祉的不斷提高提供理論的、政策的支持[6]。而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在對現實經濟的發(fā)展分析基礎上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性的認知,其科學性和真理性也是經歷了實踐的有力檢驗,所以指導我們實踐的經濟理論只能夠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尤其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進程中,在經濟理論方面我們正在構建自己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的術語體系,而這必須是要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指導下來推進的。
(二)?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經濟理論支撐
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國的經濟發(fā)展實踐都是要在一定的經濟理論指導下來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成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理論支撐。第一是它的科學性堅定了我們發(fā)展的信心。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基礎上的科學總結,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知,具有科學性,我們正是在這種科學的指引下依照規(guī)律辦事,使得我們對自己的發(fā)展前途認知是明確的。第二是依照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結合中國的具體實踐,不僅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且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且在這條道路下所取得的發(fā)展成就有目共睹,形成了我們自己的道路自信,也正是這條道路下,有效凝聚了我們的發(fā)展力量。第三是我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學習,從來都不是一種僵化的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將學習與運用相結合,繼承與發(fā)展相結合,我們在實踐中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中國發(fā)展進而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fā)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3]”
(三)? 為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落地運用提供入口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就馬克思主義指導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關系時曾說:“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7]”。這就對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要能夠自覺而熟練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正確認識問題、科學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提出更高要求。對于三觀塑造期的廣大青年學生來說,也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充分的認知和深入的了解,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就擔負起了這樣的使命責任,通過對融入在各種經濟理論之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有效解讀和剖析,讓廣大青年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不再陷入“云深不知處”窘境,而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是該理論教學的切入口,讓大家在潤物細無聲中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運用自覺。
三? 應用型本科高校政治經濟學一流課程建設的幾個節(jié)點分析
前面部分主要針對的是建設環(huán)境的分析,而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來建才是關鍵。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并結合現實的環(huán)境特點,筆者認為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流課程建設,至少需要在以下幾個節(jié)點上來展開。
(一)? 課程內容的模塊化改造
理論知識學習是枯燥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專業(yè)基礎課往往開設于大學一年級,對象是剛跨入大學的青年學生,他們在過去很長時間段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路徑依賴,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方法,這顯然不再適應大學階段的專業(yè)課程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學生既有的知識儲備之間呈現的是跳躍性的差異,依靠原有知識積累難以支撐對新知識理論的學習認知,只有在合適的方法下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專業(yè)理論的認知和運用,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用什么方法學習是合適的呢?對于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廈門市副市長時,面對一名大學生的“如何盡快讀懂馬克思主義原著,有什么竅門嗎?”的請教,是這樣回答道:“沒有竅門,就是要反復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边@其實就是學習的方法問題,前半句突出的就是用合適的學習方法來達到在學習中歸納總結,后半句是在理論掌控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延伸拓展運用。我們教學現在要做的就是前半句,即運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厚的讀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多,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幫助學生盡快構建起對該門課程的框架知識體系印象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做法上,曠愛萍[8]就認為應該采取“問題+專題+課題”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問題是切入點,這是結合現實發(fā)展來強化學生的感性認知,專題是教師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知識體系的模塊化改造,課題是教師教學的針對性研究,老師沒有從事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研究,理論功底的薄弱必將成為教學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障礙,通過與學生的同題不同答以提升自己教學的深度。
(二)? 教學方法手段要有針對性創(chuàng)新
對于什么是一流課程以及如何建設,雖然官方將其建設解釋的標準是“兩性一度”,但不同的學者側重點也不同,理解也有一定的差異,董立平[9]認為凡是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準備充分,教學內容前沿,教學方法靈活,教學過程實效,師生互動研討,融知識、能力與素養(yǎng)于一體的課就是“金課”或一流課程。一流課程建設的經驗可以分享,但不同課程屬性的差異,使得具體的建設內容也有差異,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流課程建設側重點主要體現在價值引領的高階、知識學習方式的挑戰(zhàn),而這兩方面的目標,在傳統(tǒng)的單向“教”與“學”的方式中是難以實現的,必須要高度依賴教學方法手段的創(chuàng)新。對于很多老教師來說,曾經有效的教學模式,因為外在的教學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導致教學效果在下降。當代大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再局限于課堂傳授,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知識的來源渠道更加寬廣,但與此同時同學們的知識結構不成體系展現為碎片化現象也是更加明顯。前面我們所提出的模塊化課程改造就是要在碎片化知識與完整知識體系之間構建多個過渡性的中間整體,然后通過借助雨課堂等教學技術,將改造版的教學內容融于其中。在課前通過線上發(fā)布一些與模塊理論相關聯的現實經濟發(fā)展資料,并給出一定的問題線索,讓學生們能夠在這樣的線索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初步形成對相關理論樸素的認知。課中將相關的理論形成隨堂可以回答的問題融于講解中,學生及時回顧并加以鞏固,并直接成為學生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學生隨時都可以了解自己已經為本門課積累了多少分值以及他在班級處于什么樣的名次,這樣讓他們對自己在這門課程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有個相對清晰的認知,不至于讓自己處在開盲盒的狀況,隨時且及時了解自己的狀況,并給予補齊的機會,及時可見的學習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意識,進而也充分地調動了他們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為了讓一些抽象的理論學習能夠更加活潑,也為了讓不同學習效率的同學都能夠有發(fā)揮的余地,我們還開發(fā)了一定數量的相關選題以小組辯論的方式呈現,后根據小組總表現給予總分值,由小組根據成員貢獻和表現自行來分配分值,這可以強化同學之間的共同學習氛圍。進而實現了在教師把握價值引領(方向)的情況下,方法的創(chuàng)新推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達到了對自我不斷突破的效果。
(三)? 基于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有效融入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就是要在一定的理論支撐下更加重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通常將其歸結為通識能力、專業(yè)能力和拓展能力三大類,但具體能力培養(yǎng)還是要落實在一門門具體的課程之中的,尤其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更是需要我們進行挖掘結合點和創(chuàng)新融入方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由于理論性強,如何挖掘其可實踐的“點”以及如何與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結合?這是客觀現實的難點,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點多和與實踐融入不足的情況以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現實需要,主要可從三個方面來推進知識與能力的融合:第一是在價值引導之下實現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學生成長的關鍵標志之一就是對社會問題的認知力和判斷力,如果不能夠正確認知和判斷,必然會致其后續(xù)的行為出現偏差,我們要在講好中國故事這些同學們天天有感的事物上,從中提煉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價值性,使同學們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行”的認知基礎上,進而推進其能夠真學和真用。第二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融合上,突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科學方法,進而實現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升,這是大學老師的基本職責,從傳授知識到教授方法的轉變,掌握了方法,實質上就是掌握了學習的能力,變政治經濟學的教學被動與學生的學習主動。第三是從做人的角度來推進學生從個人融入到團隊的協作能力培養(yǎng)?,F代的社會發(fā)展,在更多的時候所突出的是集體的力量,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這與高中階段“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般的以個體為主是不一樣的,鍛煉學生學會融入團隊,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學會相互之間配合來實現整體的目標最優(yōu),這方面的能力鍛煉從團隊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推進。
四? 結束語
一流課程建設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強國的具體措施落實,教育主管部門雖然發(fā)布了一流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和研究性大學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的差異,使得在同樣課程建設上,建設的路徑也不相同;另外不同課程的屬性的差異,使得一流課程建設的內容也不一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由于其理論性強,課程屬性的非單一性等特點,其作為經濟學類專業(yè)一流課程建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本研究是在分析當前建設困境和建設的必要性基礎上,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從課程內容的模塊化有針對性改造、現代教學技術方法的有效使用、推進學生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機融入等幾方面分析其一流課程建設實踐,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檢驗,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建設的環(huán)境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的具體建設措施也需要不斷因時而變。
參考文獻:
[1] 譚燕.我國本科高校一流課程建設研究——以S大學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2] 申慶喜.課程思政融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路徑[J].財經觀察,2022(1):100-105.
[3] 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J].求是,2020(8):1-3.
[4] 李艷萍.政治經濟學應在實踐中提升和深化[EB/OL].(2023-6-17).http://www.dxlunwen.com/lw145993.html.
[5] 江勝名.“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困境與出路研究-基于安徽高校調查[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1(10):65-71.
[6] 呂莎.張麗.政治經濟學要為所有經濟學科提供理論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1-30.
[7]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7-8).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07/01/ARTI16251
28982054756.shtml.
[8] 曠愛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創(chuàng)新——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教育觀察,2018(13):118-121.
[9] 董立平.關于大學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理論探討——基于中國大學“金課”建設的反思[J].大學教育科學,2019(6):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