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巖
語文閱讀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增加詞匯量,還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感,提高語文成績。中考閱讀當中,文學類文本閱讀的總字數(shù)逐年上升,以2023年語文中考閱讀(廣東卷、福建卷、河北卷等)為例,一篇現(xiàn)代文閱讀的字數(shù)居然有1800—2200字,而且還要完成若干問題,在考場時間本來就不充裕的情況下,這無疑會加重同學們的負擔。但閱讀量的增加是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方向,我們只能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和快速反應能力。為了應對這樣的“長文”,我們需要掌握閱讀的技巧和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中考閱讀當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此,筆者引入“長文短讀”的閱讀方法,顧名思義,所謂“長文短讀”就是將長篇幅的文章讀短,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領(lǐng)會文章內(nèi)容和內(nèi)涵、明確文章中心思想,讀懂文本。為此,本文以著名作家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為例,談談如何開展“長文短讀”,希望為廣大學子的閱讀之路提供一點啟發(fā)。
一、文本概說
《一棵小桃樹》是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入選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是一篇運用托物言志寫就的散文作品,是作者有感于生活的力作,這篇散文表面上是寫小桃樹的“前世今生”,實際上講述的卻是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當中“小桃樹”的經(jīng)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適合每一個年齡段的讀者閱讀,更值得現(xiàn)實中每一個人細細品味。全文2200字左右,如果放在中考閱讀文學類文本當中,在篇幅上無疑算作比較長的文本了,不妨以其為例開啟今天的“長文短讀”之旅。
二、策略分析
(一)把握文本內(nèi)容
對于文本閱讀,把握和弄懂當中的內(nèi)容應該是最緊迫的事情。把握文本內(nèi)容的方式有很多種,第一種是歸納要素法。中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的無非是散文或者記敘文,但不管散文還是記敘文都要滿足以下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在《一棵小桃樹》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將多重要素組合成句——多年前的秋天,我在院子里埋下了一顆桃核,多年以來一直都不曾照料,導致它弱小,幾乎“夭折”,到最后居然開滿灼灼的桃花,呈現(xiàn)旺盛的生命力。誠然,有些文本的要素是不太具備的,那么結(jié)合文本閱讀,一些要素我們可以選擇性放棄,比方說時間和地點。除了要素歸納,我們還可以采用合并段落的方法,也就是經(jīng)常談及的給文章劃分層次。以《一棵小桃樹》為例,第一段是引題,這段作為總起段,表達自己對小桃樹的情感,可以單獨劃分;第二段寫的是小桃樹當前之景,寫出自己的無可奈何,也可以單獨劃分;第三段是寫兒時的“我”受奶奶啟發(fā)種下了桃核;第四段,寫它拱出一點嫩綠;第五段,寫它遭受到了冷落;第六段,寫它生長得慢;第七段,寫它遭到了遺忘;第八段,寫奶奶去世了,而小桃樹也長高了。閱讀這些段落,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三到第八段其實是可以合起來成為第三部分,總的在講述——小桃樹在艱難成長;至于后面的五段,可以合起來成為第四部分,是作者在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兩種方式,我們初步掌握了文本的內(nèi)容,這為我們下一步的深入閱讀打下了基礎。
(二)掌握文本線索
線索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它聯(lián)絡故事中的每個時間和場面,從而貫穿整個情節(jié),使整篇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同時,厘清線索還能讓我們清晰明白作者之所指。當然,一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其根本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至于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我們暫且擱置一邊。《一棵小桃樹》這篇散文有明、暗兩條線索,不妨列表來分析(見下表)。
通過這個表格,我們發(fā)現(xiàn):小桃樹就是“我”的“化身”,小桃樹的經(jīng)歷已然就是“我”的經(jīng)歷,兩條線索最終交織在一起,比起直接的表達更加自然和感人,更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另外,線索又與敘述的順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一般說來,敘述順序包括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類型,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這樣才能把握文本中的線索。比方說本文是運用倒敘的敘述方式,先介紹小桃樹的當前境況,而后從開始栽種小桃樹到整個成長過程談起,雖然設置了懸念,但也讓我們在后續(xù)的閱讀中抽絲剝繭地體會到作者這種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閱讀的過程似乎豁然開朗。
(三)品味文本情感
劉勰說:“披文入情?!比朔遣菽荆M無感情?一個作家在寫作時肯定傾注了自己的情感?!兑豢眯√覙洹芬彩侨绱恕N恼碌拈_頭一段就已經(jīng)包含無窮的深情:深情到懺悔,應該為這棵小桃樹寫點什么。后來回想起當初種下時希望它能帶來幸福,所以偏愛它;后來,看見它孱弱不堪,因遺忘了它而感到難過;再后來,看見小桃樹在風雨中掙扎,內(nèi)心感到痛苦而無可奈何;最后,看見小桃樹勇敢搏擊風雨,還保留了一個將要綻放的花苞,內(nèi)心充滿欣慰和感動。于是,我們看到了文章當中一條有形的情感鏈:小桃樹不但是作者的象征,也是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象征。
(四)分析文本哲理
在中考的閱讀當中,往往有這樣的題目——“文中主人公的成長經(jīng)歷對你的成長有什么影響,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中最深刻的一點來談談”或者“探究本文的主題及其現(xiàn)實意義”。這一類的題目屬于探究感悟類,是中考文學類文本常見的題目之一,也是分值最高的類型。回到本文當中來,小桃樹的成長和“我”的人生經(jīng)歷是相互交叉的??偟膩碚f,小桃樹的艱難成長體現(xiàn)在:其一,在遺忘中破土而出;其二,在嘲笑中默默生長;其三,在成長中險些夭折;其四,在開花時風雨摧殘,最終,涅槃重生,在最美的時代綻放最美麗的自己。作者是想借小桃樹抒發(fā)自己的宏偉志向和人生理想——生活本身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么,面對人生的困苦和磨難,我們要頑強地斗爭,不懈地追求,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實現(xiàn)最美的理想。聯(lián)系作者賈平凹的生平:賈平凹從一個在大山出生的孩子到舉世聞名的作家,他的人生之路是萬分曲折的,但是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事業(yè)。那么,同學們立足自己的人生來思考一下,當前的我們不也是一樣嗎?雖然我們還是學生,但也有宏偉的志向,畢竟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競爭非常激烈,如果不掌握扎實的知識,如何在將來一步步地走出堅實的腳印呢?
特別注意的是,在中考閱讀當中,也總有賞析關(guān)鍵句子的題目。回答這類問題關(guān)鍵還是回歸文本,只有在讀懂文本的情況下,才能明白這樣的一個邏輯——文本所有的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或者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都是為了主題服務,答題的時候立足主題,就不會偏離題旨。
三、說在最后
當代作家陳安之曾說過“所有成功者都是善于閱讀者?!笨梢?,閱讀是如此的重要。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是讀者、文本、作者三者相互對話的過程,只有通過有效的閱讀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當今世界步入信息化時代,如果不能從浩如煙海的信息當中抽絲剝繭,尋找到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那么一個人將會被信息所淹沒,閱讀也會變得毫無意義?!伴L文短讀”是構(gòu)建閱讀能力大廈的基礎,從點滴學起、從點滴做起、從點滴讀起,我們也能將“長文”變“短文”,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辨別更多的信息,讓其為自己的閱讀能力添磚加瓦,最終實現(xiàn)自我閱讀能力的提升。此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誠如此,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