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練燕華,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象洞中心學校一級教師。
摘要:對于農村小學生的習作教學,語文教師應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fā),立足農村資源,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廣開源頭活水;字斟句酌,提高表達能力;多寫多練,培養(yǎng)邏輯思維;評練結合,鼓勵習作發(fā)表,從而整體提升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農村習作教學;小學高年級;因材施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在第二學段的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在第三學段的教學要求中也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笨梢姡⒆銓嶋H,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作文教學的精髓。那么,如何立足于農村實際,上好習作教學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呢?以下是筆者的實踐經驗探析。
一、積累素材,廣開源頭活水
新課標在語文學業(yè)質量描述中指出:要“樂于書面表達,觀察周圍世界,能把自己覺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薄皹酚凇笔且环N態(tài)度要求,“周圍”是一種表達內容要求。教師把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農村學生的習作素材積累應以自然為背景,用心觀察景物;以節(jié)日為契機,增加文化底蘊;以實踐為載體,積累生活經驗。
(一)以自然為背景,用心觀察景物
大自然為農村學生提供了四季不同的景觀。春天百花盛開、鶯歌燕舞、溪水潺潺,夏天碧水藍天、綠蔭鳴蟬,秋天云淡天高、楓紅菊香、瓜果垂枝,冬天萬物靜默、殘荷遺韻、銀裝素裹……輪回的四季、生長的萬物成為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習作表達的“活教材”。教師應在平時注意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然景物,對自然景物形成豐富的感知和深刻的印象。
(二)以節(jié)日為契機,增加文化底蘊
在農村,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保留得相對完好,如清明的祭祀、端午的裹粽、中秋的賞月、重陽的登高、除夕的放鞭炮,還有傳統(tǒng)的集市、廟會等。這些節(jié)日或是重要的集會都可以成為學生感知當地風土人情、了解傳統(tǒng)習俗的良好契機,有助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每逢重大節(jié)日,教師可讓學生留意過節(jié)習俗和節(jié)日文化背景,背誦和節(jié)日有關的古詩詞。如清明節(jié)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節(jié)日的由來和什么是表達哀思的文明行為,引導學生背誦“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等詩句,加深學生的節(jié)日感受,增加詩詞文化積累。平時多積累語言素材,學生在習作時就能有感而發(fā),而不再是無處下筆、內容空洞。
(三)以實踐為載體,積累生活經驗
農村廣闊的天地為學生提供了比城市更為豐富的實踐空間,尤其是勞動生產實踐。我鎮(zhèn)的養(yǎng)殖業(yè)和種植業(yè)都非常發(fā)達,家家戶戶都參與鴿子、胡羊、象洞雞、瘦肉型豬的養(yǎng)殖或是百香果、臍橙等的種植。教師可動員家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家庭勞動生產實踐中去,在不同的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真實感受。如學會某項技能時的喜悅,完成任務后被別人道謝時的歡樂,被人誤解時的委屈,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的迷茫,為爭取達成目標而努力加油時的自信,等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所做、所見、所感、所想及時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學生就建立了自己的習作素材庫。
二、字斟句酌,提高表達能力
當前,普通話在一些農村家庭中還沒有普及,因此會造成學生習作中方言與書面語言之間的脫節(jié)。很多農村學生在作文中往往不能選擇準確的形容詞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而動詞的使用則常常是一“弄”到終、一“搞”到底。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將字、詞、句的訓練作為教學重點,可結合農村學生有更多眼觀、手動、耳聽的機會這一特點開展教學。
如在《校園的香樟樹》的習作指導中,學生形容香樟樹的葉子往往只能用“綠色”一詞。我就問學生:“葉子都是同一種綠色嗎?”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到操場上再細心觀察,學生通過對比不同部位的樟樹葉子,直觀認識到葉子的顏色是有明顯區(qū)別的。我以不同的葉子引導學生區(qū)分不同程度的綠色:嫩綠(淡綠)、翠綠、深綠(墨綠)。這樣經過實物觀察、教師指導與自主修改,學生就能準確把握事物的不同特點和細微差別,同時也學會了用準確的詞語來描寫具體事物。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農村特色,指導學生開展小制作,或讓學生參與家務、農事勞動,在勞動中學習準確地使用動詞。如在《一次小制作》的習作中,有一名學生寫“做葉哨”,內容是這樣的:“找一片葉子,把它卷起來,壓一壓,就可以響了?!笨戳怂淖魑暮螅易屗讶~子帶到學校,做給同學們看一看,并詳細介紹做的方法。該生在制作時動作嫻熟,表達起來卻詞不達意。于是,在他制作的同時,我引導他選擇適當的詞語來表達。經過指導后,他寫下了這樣的片段:“首先挑選一片干凈的葉子,從葉梢處往里卷,卷成一個圓筒形,再把圓筒的一端壓扁,這樣,葉哨就做成了。把葉哨壓扁的一端含在嘴里,使勁一吹,葉梢就會發(fā)出響亮的聲音,好聽極了?!边@樣把字、詞、句的訓練建立在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基礎上,顯得具體、形象、直觀,更有成效。學生不僅學會了用,還在用的過程中通過觀察體會、動手感知、比較選擇,理解字詞的實際意義,增強了詞語的識記,提高了詞語靈活應用的頻率,最終達到提高習作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多寫多練,培養(yǎng)邏輯思維
結合農村的生活實際,教師通??梢栽谛W高年級開展以下習作訓練活動,鼓勵學生多寫多練,提升習作能力。
(一)鼓勵“日有所記”
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將一天內讓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事記下來,二三百字即可。記錄內容應該著重于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也就是寫自己的事,寫身邊的事,寫真實、具體的事。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可能無法用文字進行表達,通過智能手機用語音錄音的方式來記錄也是可以的。
(二)舉辦主題故事會
即圍繞一個題目,引導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素材組合成一個個小故事,先講后寫。如暑假時是鎮(zhèn)上百香果分揀中心最為熱鬧的時候,學生經常幫助家長送百香果到分揀中心,之后排隊等待收購。繁忙熱鬧的分揀中心總是發(fā)生許多有趣的故事。教師以“熱鬧的分揀中心”為主題,鼓勵學生把平時所做、所見與所感以故事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交流。學生紛紛說起三輪車是多么擁擠、分揀工人是怎樣工作的、分揀流水線上的果子如何跳躍翻滾……場景真實、話題親切,讓學生感受深刻,因此,學生說起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后來,教師以此為主題,學生的習作內容也就特別豐富。這樣的活動符合兒童喜歡講故事、聽故事的年齡特點,特別受學生歡迎,對于培養(yǎng)他們感知事物的能力和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都很有幫助。
(三)組織辯論賽
農村學生因為受方言語境影響,平時同學之間可能會較少用普通話交流。特別是一些觀點類的表達,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都會相對少一些。因此,農村學??梢远嚅_展觀點表達類活動,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如學??山M織學生辯論賽,引導學生圍繞一件事,在教師的提示引導之下,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夾敘夾議,既達到把事情記敘清楚的目的,又訓練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看法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又如,有一次下課鈴聲響起,學生蜂擁而出。一名女生沖出教室的時候,與經過走廊的另一名女生相撞,導致那名女生受傷。事情發(fā)生后,我沒有責怪這兩名學生,而是讓他們把這件事的經過向全班同學簡要地描述一下。隨后,我組織了一次簡短的討論,請大家發(fā)表對此次事件的看法。剛開始,學生往往都把話題集中于誰對誰錯的簡單判斷之上,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逐漸認識到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第二天,學生紛紛上交自己的習作,把事件敘述得真實具體,并有理有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四、評練結合,鼓勵習作發(fā)表
在積極開展寫作訓練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結合農村的地域特點,通過評練結合,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加他們書面表達的興趣和信心。在評改學生習作時,教師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把握評改要點。除堅持一般的習作評改要求之外,針對農村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教師還要特別注重學生內容表達的真實性、卷面書寫的工整性以及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因為這些方面正是農村學生習作最為欠缺的。如因為缺乏書寫指導,學生的卷面會比較潦草;因為平時只用方言交流,所以語言表達不夠規(guī)范。因為這些方面的不足,教師在評改農村學生的習作時,應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指出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又要充分肯定學生進步的方面和獨特之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根據這樣的理念,對于潛能生的習作評改,教師更要以鼓勵為主,尤其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可以以片段評價為主,盡量從中找出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個詞用得好、一句話寫得生動,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對這些寫作基礎差、畏難情緒大的學生起到鞭策鼓勵的作用。
二是開展評析活動。每一次習作之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寫得好的作文,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組織傳閱,有時還可以在課堂上朗讀,這樣既給全體同學以啟迪,又給文章的創(chuàng)作者以莫大的鼓舞,鼓勵其繼續(xù)寫出好文章。除了課間傳閱與課上朗讀之外,教師還可以用張貼展示的方式鼓勵學生互評、互析和互賞。現(xiàn)在,智能手機在農村也較為普及,大部分班級都建有班級微信群或是學科學習交流群,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習作上傳至班級交流群,組織大家互學互賞。
三是搭建展示平臺。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對于一些比較優(yōu)秀、特色明顯、有價值的習作,教師可以采取存檔匯編、投稿發(fā)表等方法宣傳與保存。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向優(yōu)秀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投稿。成功發(fā)表習作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激勵,同時也能鼓舞其他學生力爭上游,從而在班級中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才藝.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實施現(xiàn)狀研究[D].吉林:延邊大學,2022.
[3]李爽.農村小學中段習作指導調查研究:以M地區(qū)農村小學為例[D].黑龍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2.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