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雙減”政策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為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思維方式,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閱讀教學形式,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激發(fā)其閱讀熱情和興趣,進一步拓寬其思維和視野,致力于減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以實現(xiàn)“雙減”政策在語文學科中的順利落實。
【關鍵詞】“雙減”;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落實“雙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教學對單元要素的把握和教學內容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全面掌握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整合,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進而為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一)細化單元要素,整合教學內容
深入分析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導語清晰地揭示本單元所聚焦的人文主題,并強調語文學習的核心目標。然而,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往往僅用一句話來概括,會顯得過于籠統(tǒng),缺乏明確的指導性。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將單元要素分解到每一篇課文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需要掌握的內容。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重新組合和優(yōu)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認知水平,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中,針對《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花之歌》四篇文章,應對每篇文章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內容、主題、語言、文學形式等方面的特點。根據(jù)文章特點,將單元語文要素細化到每篇文章中,確定每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恫菰返闹攸c是描述自然景色的語言技巧,《丁香結》的重點是理解抽象思維的表達方式,《古詩詞三首》的重點是詩詞的意境和韻律,《花之歌》的重點是象征和隱喻的運用。在不改變文章原有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文章進行重新組合,以構建一個新的教學單元,如可以將《草原》和《古詩詞三首》組合在一起,重點講解自然景色的描寫;將《丁香結》和《花之歌》組合在一起,重點講解抽象思維和象征手法的運用。通過這樣的細化操作,教師能更有效地完成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
(二)根據(jù)學生學情,調整教學內容
學生有認知水平、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同樣的教學內容,導致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往往大相徑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學情,進一步調整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可以采用隱形分層的方式,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和歸納總結。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在掌握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確保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成就感,避免統(tǒng)一化教學帶來學習負擔和壓力,提高其學習效果和興趣。例如,在《草原》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基礎性問題,如簡單描述草原的特點、動物和植物等,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稍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如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培養(yǎng)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意識;對于拓展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更具探究性的問題,如深入探討課文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以激發(fā)其思考能力和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豐富教學方法,推動“雙減”
課堂是獲取知識的核心場所,尤其在小學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深遠影響。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以更為多樣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構建課堂模式,為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體驗,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真正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目標。
(一)趣味導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導學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其探究欲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導學環(huán)節(jié),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為語文閱讀課堂注入活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導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草原》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系列與草原相關的圖片、視頻或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草原的壯麗與無垠。為了使學習更具趣味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關于草原知識的互動小游戲,如“草原知識接龍”和“草原動物連連看”等,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地吸收關于草原的知識。同時,提出問題,如“草原上主要有哪些民族生活?”“草原上的動物有哪些?”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探尋答案。在充滿趣味性的動畫和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發(fā),降低了學生對相關知識學習的抵觸感,更易于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增強學習效果的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閱讀效果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依賴于直觀的形象,對于復雜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語文教學從“復雜化”轉變?yōu)椤昂唵位?,盡可能地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現(xiàn)真正的“減負”。例如,在《丁香結》這篇充滿情感與意境的課文中,丁香花被賦予了深厚的象征意義,代表著人們對美好人生的向往與深厚的情感寄托。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多種手段,如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丁香花的圖片,讓學生對這種花有更直觀的認識。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通過語言、音樂、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丁香花的美麗與芬芳,從而更好地進入課文所表達的意境中。為了使課程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件展示,將課本中的核心段落與相關圖片相結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主題和內容。利用視頻、圖片和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題和情感,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減輕學習負擔,從而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核心教學方法,不僅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灌輸者,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者,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然而,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此外,合作學習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與掌握知識,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合作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減輕學生在被動學習和死記硬背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負擔。例如,在《丁香結》閱讀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5人,每個學生負責閱讀課文的一部分,然后向小組其他成員復述自己閱讀的內容,確保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閱讀,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小組內,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討論解答,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其合作交流能力。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促進其對語言的深度理解和欣賞。此外,教師應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目的性,減少無效閱讀。
三、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助力“雙減”政策
(一)聚焦重點難點,作業(yè)少而精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重新審視其作業(yè)設計,聚焦重點和難點,實現(xiàn)作業(yè)的少而精,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高質量作業(yè),減輕學生的負擔,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作業(yè)設計緊密圍繞重點和難點知識,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設計“草原”一課的作業(yè)時,要緊扣本文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確保作業(yè)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高語文應用能力。本課重、難點知識是理解課文中描述草原美景的語句,感受草原的遼闊和壯美,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詞,如“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理解作者如何通過描繪草原的美景,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诖?,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作業(yè)活動。首先,針對本課的核心詞匯,設計填空或選擇題,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這些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其次,教師選取文中的復雜句式或精妙句子,學生進行解讀或仿寫,如“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學生可以解析這句話的含義或模仿其風格創(chuàng)作新的句子。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模仿本課的寫作風格,創(chuàng)作一篇描繪自己家鄉(xiāng)的短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再者,推薦一些關于草原或自然風光的讀物,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學生分享閱讀心得。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既緊扣了課文的重難點,又注重了學生的實踐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作業(yè)分層分類,力求精而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增效減負”的目標,教師需要堅持“精而準”和“層次性”的原則,對語文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設計,確保作業(yè)數(shù)量適當,內容精練,同時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分層作業(yè)設計是一種緊扣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精選,控制作業(yè)的難度和數(shù)量,以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方法。作業(yè)難度應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重點在于鞏固提優(yōu);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的拓展作業(yè)。例如,在“草原”一課中,可以設計以下分層作業(yè):基礎層作業(yè)是完成課后生字、生詞的抄寫和背誦,閱讀課文并回答課后問題,并要求在課堂時間內完成;提高層作業(yè)是在完成基礎層作業(yè)的基礎上,寫一篇關于自己家鄉(xiāng)自然景觀的短文,字數(shù)不少于300字,要求在家庭作業(yè)時間內完成;拓展層作業(yè)是在完成基礎層和提高層作業(yè)的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寫一篇關于中國某一自然景觀的介紹性文章,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要求在周末時間內完成。通過這樣的分層作業(yè)設計,學生不僅能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培養(yǎng)閱讀、寫作和表達能力,同時拓展知識視野,提高信息獲取和整合能力。對于學生的分層作業(yè)完成情況,教師應制訂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對各個層次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及時調整后續(xù)的分層作業(yè)設計,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提高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策略,以適應新的教育環(huán)境。通過優(yōu)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質量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