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鳴。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借助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以“責任意識培養(yǎng)”為例,談談我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
尋故事知道理,初步感知責任意識。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情感表達比較敏感,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感受到情感變化。然而,年幼的他們對一些事情還不能獨立完成,更不會合理規(guī)劃。于是,我?guī)ьI學生及家長搜集他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及繪本故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自己我可以》等,利用晨讀時間、家庭閱讀時間帶領學生閱讀并分享,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認同每個人要對自己負責。此外,讓家長幫助孩子制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規(guī)劃清單,用獎懲心愿作為評價,培養(yǎng)責任意識。
講故事明道理,深入理解責任意識。進入中年級,學生的責任意識不僅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還需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維護集體的榮譽。這需要教師強化規(guī)則意識,讓學生知道做什么更有價值,以及如何做更有價值。因此,我倡導全班學生不但講自己的故事,找差距;也講他人故事,以榜樣引領自己。例如,行為習慣不好的小軒總會讓班級與“五好”班集體的稱號擦肩而過。于是,我引導他分享原創(chuàng)故事《我不是故意的》,爭取同學們的理解;同學們也回贈集體的故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表明對小軒的期待。故事會后,小軒明白了自己的行為給集體帶來的影響,于是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并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
寫故事揚道理,實踐落實責任意識。進入高年級,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應與祖國發(fā)展緊密相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未來的職業(yè)有初步的規(guī)劃,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例如,小強是一個智力超常的學生,因長期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于是,在全班開展的“心系祖國,志在中華”主題故事續(xù)寫活動中,我鼓勵小強積極參與。他查閱資料,把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豐碑》等故事續(xù)寫得淋漓盡致,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外交官這個職業(y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表達出長大后要成為一名出色外交官的強烈意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苯處熆梢越柚适?,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細微處入手,將培養(yǎng)責任意識融入日常,真正實現“走心”的價值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