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燁
【摘 ?要】文化意識是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中應具備的重要素養(yǎng),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外文化,學會認同優(yōu)秀文化,不斷豐富學生跨文化知識,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具體有:導入文化話題,營造文化氛圍;巧設主線問題,理解文化內(nèi)涵;對比閱讀文本,理解文化差異;賞析文本語言,獲取文化感悟;拓展課外資源,豐富文化禮儀。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文化意識
隨著核心素養(yǎng)框架的提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梳理,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實現(xiàn)英語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往的教學活動忽視文化意識培養(yǎng),只重視英語基礎知識講授和英語語言能力訓練,使得學生對異域文化認知偏少,不利于學生正確文化觀的形成。為轉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將文化意識培養(yǎng)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分析理解能力。
一、導入文化話題,營造文化氛圍
在閱讀教學中,導入文化話題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方法,能夠為學生順利進入到異域文化學習氛圍打下基礎。閱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重視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集音頻、圖像、視頻等資源于一體的文化情境,引入文化話題,從而帶領學生思考探究閱讀文本內(nèi)涵的文化內(nèi)容。
如,八年級下冊Unit 3中的閱讀材料主要講述了紐約主要景點和文化特點,教師在文本閱讀前安排了兩項教學活動,通過這兩項活動導入本節(jié)課的文化主題,具體包括:活動一,播放視頻。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qū)W生播放百老匯最大音樂劇《貓》中由韋伯作曲的“Memory”片段,喚起學生對熟悉旋律的感知體驗。活動二,猜圖游戲。教師向?qū)W生展示一組世界名勝古跡的圖片,遮擋住圖片的一部分,讓學生猜測這些名勝古跡是什么,并說出這些名勝古跡位于哪些城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入紐約的文化表征信息,能夠激起學生探索異域文化的興趣,為文本閱讀打下基礎。
在文本閱讀前期導入文化話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文化學習和探究積極性,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信息傳播,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引發(fā)學生對文化的深度思考,為文化理解和文化價值觀的樹立做好鋪墊。
二、巧設主線問題,理解文化內(nèi)涵
問題是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的、理順文本梗概、提取文本重要信息的教學載體。在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應采用邏輯緊密、層層遞進的主線問題,帶領學生厘清文本脈絡,掌握文本細節(jié)信息,從而為深入解讀文化內(nèi)涵打下基礎。
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3的Second 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在細讀文本過程中回答以下問題:問題一,“華爾街上建筑有什么特點?”此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華爾街在紐約和國際上的地位,認識到華爾街是著名的金融中心與貿(mào)易中心;問題二,“紐約民眾在時代廣場跨年時都會做些什么?”此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紐約的傳統(tǒng)習俗文化。教師還可以在主線問題上進行追問:“你通常在除夕當天做些什么?”學生興趣瞬間被點燃,他們積極踴躍地回答自己在除夕當天包餃子、放鞭炮、貼對聯(lián)、貼年畫等事情。還有個別學生說:“自己會在除夕的時候做作業(yè)?!苯處熆隙藢W生熱愛學習的良好品質(zhì),但同時也提醒學生要對重大節(jié)日形成儀式感,積極參與到新年的喜慶氛圍中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美好。之后,教師繼續(xù)穿插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讓學生分析中西方跨年的不同風俗,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問題三,“中央公園有什么特點?”此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中央公園的文化功能定位,了解紐約民眾的生活方式,理解紐約民眾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向往。在主線問題后,教師進行追問:“對于城市而言,你認為摩天大樓與中央公園哪一個更重要?”部分學生認為摩天大樓重要,因為摩天大樓是城市經(jīng)濟實力的象征。部分學生認為中央公園重要,因為中央公園是城市居民親近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場所。教師對這一追問進行總結,向?qū)W生講述紐約民眾更加看重中央公園,這是受紐約民眾的價值觀導向所影響的;問題四,“百老匯里有什么?”此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紐約的藝術氛圍和審美情趣。在主線問題后,教師再次播放“Memory”音樂視頻,提問:“你喜歡這首歌嗎?”大部分學生都說很喜歡。但也有個別學生說不喜歡。教師讓不喜歡這首歌的學生說說原因,有學生認為歌手的服裝很難看。此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文化觀念進行引導,教育學生學會尊重異國文化。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經(jīng)常采用問題教學法激活學生對文化內(nèi)涵的思考,讓學生更加直接地了解西方藝術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客觀看待西方文化,避免學生對西方文化過于追崇而對本國文化喪失興趣。為此,建議在教學關于西方文化的閱讀文本時,適當穿插本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喚起學生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三、對比閱讀文本,理解文化差異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擁有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教師應以語篇閱讀為根基,帶領學生共同探究分析語篇中的文化內(nèi)涵,梳理文化內(nèi)容。為增進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在閱讀教學時應采用文化對比方式,幫助學生賞析和解讀文化差異,向?qū)W生傳遞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
如,九年級下冊Unit 1的閱讀板塊有一篇關于中國兩大城市北京和桂林的文章,教師在語篇教學中應有意地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對比分析西方城市與中國城市之間的差異,并對中國城市的魅力進行深度解讀,培養(yǎng)學生對本土城市文化的熱愛之情。具體教學思路為:環(huán)節(jié)一,語篇分析。教師立足于本篇文本內(nèi)容開展語篇結構梳理教學活動,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快速明確閱讀文本中的重要文化信息。教師可以圍繞location和feature兩個關鍵詞繪制兩個思維導圖,讓學生自主閱讀后填寫思維導圖中的劃線部位,幫助學生掌握語篇中的文化內(nèi)容,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環(huán)節(jié)二,文化對比。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八年級下冊Unit 3中關于紐約和倫敦的語篇材料,讓學生對比分析中西方重要城市的文化差異,討論思考產(chǎn)生文化差異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原因。學生們經(jīng)過對比分析后得知,北京和紐約都是首都城市;北京擁有頤和園、長城等歷史遺產(chǎn),紐約和倫敦擁有休閑娛樂性的公園、廣場;北京一年四季景色迷人,適宜旅游,倫敦只有在5月—9月適宜旅游,其他月份的氣候十分陰冷。環(huán)節(jié)三,深度解讀文本。在文化對比之后,教師回歸閱讀文本,帶領學生探究文本寫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什么Millie選擇北京和桂林兩個城市幫助交換生了解中國呢?”學生紛紛從兩大城市的類型、特點、文化底蘊以及在中國城市中的地位等方面進行回答,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絢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對比閱讀文本教學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文化差異的表征現(xiàn)象與內(nèi)涵本質(zhì),促使學生在尊重西方文化的同時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感。所以,教師應在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適當采用對比閱讀教學法,深化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
四、賞析文本語言,獲取文化感悟
語言賞析是探究閱讀材料文化內(nèi)涵的有效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從淺層閱讀向深層閱讀邁進的重要學習策略。在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教師可以將文本語言賞析作為突破口,帶領學生解讀文本語言背后隱藏的文化意義,使學生感受到用詞表達、修辭手法對渲染文化內(nèi)涵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情感豐富的文化感悟。
如,九年級下冊Unit 1的閱讀板塊文本語言優(yōu)美,飽含著作者對兩個城市的喜愛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語言特點,讓學生從文化層面解讀語言內(nèi)涵。本節(jié)課的文本語言賞析重點確定為以下方面: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描寫兩個城市的形容詞“nice”“beautiful”“wonderful”等,讓學生說說這些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有學生認為:“形容詞的運用,體現(xiàn)了北京這座古都的人文歷史?!币灿袑W生認為:“大量形容詞的使用,彰顯出風景名城古林的自然風光?!痹谔彀查T廣場的描寫中,“the biggest city square in the world”“many tourists like to gather there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watch the raising of the national fag”,句中的形容詞為biggest,副詞為early。教師可通過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感悟其中所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借此來增強學生的國人榮譽感。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讓學生通讀文本,并從中找出帶有具體數(shù)字的句子,學生在閱讀后,找到了“In 1925”“over 6000 kilometres”“over 2000 years”等,這些帶有數(shù)字的詞組,彰顯著故宮、長城的悠久歷史及恢弘氣勢,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名勝古跡背后是偉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由此能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進一步增強。文本中句末感嘆號的運用,彰顯出作者對名勝古跡的贊美之情,并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能真正地了解這些名勝古跡,進而激發(fā)出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傳播熱情以及讓全世界了解中國的熱切心情。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賞析文本的精妙用詞,讓學生掌握文本的語言特點,能夠從語言賞析中洞察到文本所要傳達的人文情懷,進而使學生被文本的文化情懷所深深吸引和感染,增強學生文化意識。
五、拓展課外資源,豐富文化禮儀
在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教師不應將教學范圍局限在教材內(nèi)容上,而是應適當拓展閱讀材料,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禮儀,讓學生形成終生受益的良好文化品質(zhì)。
如,九年級上冊Unit 5的綜合技能板塊Speak up部分中,有一段關于邀請朋友聽音樂會的對話,教師在教學這段對話時引入了聽音樂會禮儀的相關內(nèi)容,對原對話含有的文化信息進行拓展,并且使音樂會禮儀教學內(nèi)容與本單元藝術世界的主題相呼應。聽音樂會的禮儀包括:不要拍照;不要遲到;不要大聲說話;不要隨身攜帶手提包;男士身穿深色西服,女士身穿禮服;演奏期間不可以隨意鼓掌,在演奏完畢后才能縱情鼓掌。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必要拓展更多的文化知識,對學生開展文化教育,讓學生形成具有文化屬性的思維方式與行為舉止,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全面提升。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隱性的文化育人資源,圍繞這一文化知識點進行適當拓展,將其作為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突破口。
總而言之,教師要結合多年來的英語教學經(jīng)驗,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既是實現(xiàn)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的核心內(nèi)容,更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當將文化意識培養(yǎng)滲透到課堂導入、課堂提問、討論探究以及課外知識拓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幫助學生學好和用好英語。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指向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QN20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