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賢
摘 要:近年來,基于“講好中國故事”視角的大學英語課程研究已經成為學界的主要方向之一,“講好中國故事”與大學英語課程相結合可以使語言、人文知識的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研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大學英語課堂“講好中國故事”的現(xiàn)狀,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加強大學英語教材建設,加大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挖掘合適的“中國故事”元素,旨在為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講好中國故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2-0136-04
基金項目:2022年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大學英語教學中‘講好山西故事’的教學實踐研究”(2022YE013)。
一、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這也是各級、各類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英語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豐富,教師人數(shù)眾多,課程普及面較大,學習時間較長,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具有顯著的基礎優(yōu)勢。從宏觀角度來看,“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利于提升我國科技軟實力,增強我國話語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發(fā)展。從微觀角度來看,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提升大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維持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tài)平衡[2][3]。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基于“講好中國故事”視角的大學英語課程研究是學界的熱門研究方向,從研究選題、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來看,此研究領域呈現(xiàn)出以下態(tài)勢:
(一)多側重于國際交流方面或政治課程,對大學英語課的關注不多。
(二)大多數(shù)從理論視角研究“講好中國故事”的必要性,對教學現(xiàn)狀關注不多,如趙應吉(2019)。
(三)從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來看,大多沒有區(qū)分院校類型和學情差異,難以反映當前大學英語課程的真實情況,如張光明(2020)、趙應吉(2019)。
(四)從近兩年中國知網收錄的相關論文數(shù)量來看,基于“講好中國故事”視角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并且很少刊發(fā)在核心期刊上,研究質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加強“講好中國故事”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研究和深入實踐,已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調查大學英語課堂“講好中國故事”的現(xiàn)狀,探討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筆者所帶的山西某工科院校2020級7個自然班級的220名學生,涵蓋了工程管理、自動化、地理信息、包裝工程等工科專業(yè)和文科專業(yè),在接受問卷調查時,他們已經接受了一定時間的正規(guī)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習,且每節(jié)課與“講好中國故事”均有融合,對“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有切身體驗,其感受能反映出真實的課堂現(xiàn)狀,因此,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類是教師,大多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中青年教師,其中副教授9人,講師11人,平均教齡約為12年。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1.“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課,教師和學生的認知情況;2.大學英語課融入“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評價;3.“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課面臨的問題及成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研究方法。首先,邀請20名大學英語教師和220名學生以書面報告的形式,結合自身在課堂上的真實體驗,思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意見或建議。其次,基于教師和學生的書面報告設計問卷調查。問卷題目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開放性問答題,要求教師和學生選擇最貼近自己內心感受的選項。最后,在線發(fā)放問卷,采用百分比累加方法對問卷進行分析。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筆者隨機選取6名教師和40名學生進行訪談。為了確保受試者暢所欲言,反映真實感受,筆者沒有采取錄音形式,而是進行了集體訪談,要求他們以書面形式分析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原因并提出建議。
四、研究陳述
(一)對講好中國故事的認識
本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調查教師和學生對“講好中國故事”的認識:“講好中國故事”是否有必要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對“講好中國故事”含義的理解、對“講好中國故事”價值的認識。
對教師的問卷結果顯示:所有教師(100%)都認為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講好中國故事”是必要的,他們獲取中國故事信息的主要來源包括相關文件與會議(85.09%)以及網絡媒體(82.63%),絕大多數(shù)教師(96%)參加過線上課程思政培訓。對于中國故事所包含的內容,絕大多數(shù)教師(94.27%)選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只有少數(shù)教師選擇中國現(xiàn)代化成就(23.18%)和發(fā)展歷程(17.18%)。教師認為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87.63%)、堅定文化自信(83.55%)、提高學習興趣(69.4%)、提升英語水平(70.05%)。
對學生的問卷結果顯示:90.45%的學生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有必要融入大學英語教學,83.63%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中國故事的內容。學生認為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愛國情懷(83.43%)、堅定文化自信(80.12%)、提高學習興趣(69.4%)、提升英語水平(70.05%)。
這說明教師和學生對“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有較強的意識,對其內容和價值有相似的認知。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現(xiàn)狀
本研究從教學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四個方面調查大學英語課堂講好中國故事的現(xiàn)狀。
對教師的問卷結果顯示:在教學興趣方面,表示贊同的教師占比為78.18%,說明教師對“講好中國故事”有強烈的興趣;其他三個維度滿意度較低,表示贊同的教師占比分別為28.18%、38.63%、32.27%。對于“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選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教師占比為73.34%;對于講述方式,選擇“學生相互討論式”的教師占比為76.58%,選擇“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教師占比為19%。
對學生的問卷結果顯示:在學習興趣方面,選擇贊同的人數(shù)占比為71.2%。在講述內容、講述方式、講述效果方面,學生和教師的結果基本一致,表示贊同的學生人數(shù)占比分別為32.13%、27.63%、26. 14%,說明學生對“講好中國故事”有強烈的興趣,但是在其他三個維度,學生的接受效果偏低。對于“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選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生占比為85.90%,對于其他內容,選擇人數(shù)則很少,均在10%以下。從講述方式來看,選擇“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講述”的占比為61.81%,說明學生對“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具有很高的認同度,認可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三)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英語教材內容缺乏更新、教材內容與中國故事的結合不夠準確、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氛圍不夠濃郁三個方面。
對教師的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英語教材內容缺乏更新(64.36%),大學英語課堂未準確把握中國故事元素(45.75%),沒有形成濃郁的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氛圍(56.09%)。從影響因素來看,主要是由于“課時不夠,沒有時間講故事”(83.36%)、“挖掘中國故事元素無從下手”(56.24%)和“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有限”(50.23%)。
對學生的問卷結果顯示:認為英語教材內容缺乏更新的學生占比為58.23%,教材內容與中國故事結合不夠準確的占比為62.12%,沒有形成濃郁的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氛圍的占比為53.3%。從影響因素來看,主要是“課時不夠”(79.16%)和“自身英語水平有限”(83.24%)。
五、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與方法
(一)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
1.加強大學英語教材建設,在教材中增加中國故事元素。教材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依據(jù),教材中中國故事元素的多少決定了學生輸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課程思政內容應緊緊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等重點,系統(tǒng)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5]。《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在教材建設方面要求,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應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6]。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材就必須進行改革,從語言教學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做到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以往,我國的英語教材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介紹不夠,缺乏課程思政元素,導致學生難以恰當、準確地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部分學生表示:“課本中只有課后翻譯是有關中華文化的內容。”并且市面上英文版的中國故事閱讀難度較大,適合大學生閱讀水平的素材較少。亦有教師認為,編寫大學英語教材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選取的中華文化元素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對講好中國故事的需求。因此,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應體現(xiàn)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務于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反映人類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成果[6]。同時更新編寫理念,適當增加中國故事元素,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2.加大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7],“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師要發(fā)揮作為講述者的主導作用。但是,部分英語教師對我國的傳統(tǒng)故事了解不夠充分、理解不夠透徹。一些學生表示:“課上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缺乏,對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理解含糊其辭”。也有教師表示:“自身欠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儲備,對中華文化的英語講解不夠深入?!币虼?,教師要培養(yǎng)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高水平人才,首先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8],把長期堅持政治理論學習作為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一部分,只有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以及思想覺悟,才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在現(xiàn)有教材中挖掘最合適的中國故事,將正確的、積極的價值觀傳授給學生。其次,教師要重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認真研讀經典著作,做到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思想熟稔于心,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以中國故事為切入點,開展外國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對比,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客觀看待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最后,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融通中外,提高將教材中的英語語言知識與中國故事相結合的能力,實現(xiàn)課程思政。
3.將“中國故事”在內的思政元素納入評價體系,優(yōu)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指揮棒,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定向作用[9]。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程,高校要在大綱修改、教案講義撰寫、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大監(jiān)管力度,把“中國故事”在內的思政元素納入教學評價體系,進一步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故事的影響,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要參與者,要在課堂上聆聽中國故事,感悟故事的真諦,成為中國故事的傳播者。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
大學英語教學以單元為主題,教師要對課本深入理解,尋找中國故事元素與課本內容的契合點,引入合適的中國故事元素,透過英語課程內容講述中國故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思政內容。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winningisnoteverything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激發(fā)學生對運動的熱情,在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入北京奧運會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知識教學方面,選取與單元主題高度相關的中華文化典籍,例如theodysseyyears這一單元,可以從《論語·為政》中選取“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對比我國古代對人生各階段稱呼,讓學生以討論的形式翻譯古文,并判斷theodysseyyears所對應句子。在講解每個單元的詞匯時,可以選擇核心詞匯和短語并結合當前政治、經濟與環(huán)保等,也可以引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句子作為課文重點詞匯的例句,拓展詞匯學習的視野,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詞匯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
六、結 論
本研究通過對“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發(fā)現(xiàn)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對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故事具有濃厚的興趣,但是現(xiàn)有教材中的中國故事元素還不夠充分,課堂講述氛圍還不夠濃郁,主要原因是由于課時不夠以及挖掘中國故事元素比較困難。對此,筆者認為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加強大學英語教材建設,加大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將思政元素納入評價體系。同時,大學英語教育要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挖掘合適的中國故事元素,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EB/OL].Retrievedfrom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06/02/c_1127522386.htm,2021-06-02.
[2] 趙應吉.中國文化英語表達教學的意義探究———基于“講好中國故事”視角[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9(5).
[3] 李力維.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4] 張光明.開展英語學習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N].國際出版周報,2020-03-09.
[5]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2020-06-06.
[6] 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 何蓮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修訂依據(jù)與要點[J].外語界,2020(4).
[8]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http://www.gov.cn/xinwem/2019_03/18/content_5374831.htm,2019-03-18.
[9] 陳法春.外語類本科專業(yè)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20(6).
[責任編輯: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