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龍江冰雪文化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話語再造與場景創(chuàng)新,通過分析冰雪文化的歷史傳承和當前的傳播渠道,結合實際案例,闡述了如何在新時代重構文化傳播的話語體系。本文從場景化敘事的再造與傳播策略整合、跨平臺融合與內容定制化傳播等方面,探討了冰雪文化的多維度表達與全球化傳播的路徑。研究表明,利用數字技術不僅能夠豐富文化的呈現方式,還能夠增強用戶的沉浸感和互動性,從而為龍江冰雪文化的傳播提供新的動力。
關鍵詞:龍江冰雪文化;數字傳播;話語再造;場景創(chuàng)新
一、龍江冰雪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一)龍江冰雪文化的歷史傳承
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龍江冰雪文化是黑龍江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具有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作用。黑龍江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冰雪文化早在古代就逐漸成形,成為當地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從遠古時期的雪上交通工具到近代的冰雪運動,龍江地區(qū)的居民長期與冰雪為伴,并在日常生活、勞動與節(jié)慶活動中形成了獨特的冰雪文化傳統(tǒng)。在歷史進程中,龍江冰雪文化不僅展現了黑龍江人民的智慧與韌性,也在文學、藝術等領域留下了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對于龍江冰雪的刻畫,現代作家曲波在195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林海雪原》里,記述了20世紀40年代東北民主聯軍特戰(zhàn)小分隊在黑龍江省張廣才嶺及周邊地區(qū),穿行茫茫林海,飛越皚皚雪原,剿匪戰(zhàn)斗的歷史往事。[1]此類文化表達為后世傳承冰雪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
20世紀中期,隨著黑龍江省經濟的逐步發(fā)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冰雪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以冰燈游園會、冰雪節(jié)等大型文化活動為代表,冰雪文化逐步從地方活動走向全國,甚至通過國際冰雪賽事走向世界。這不僅讓龍江冰雪文化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推動了其與旅游業(yè)、體育賽事等領域的結合,成為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二)現階段龍江冰雪文化傳播的渠道與方式
進入數字化時代,龍江冰雪文化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傳統(tǒng)的單向傳播模式逐漸被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取代。媒體平臺的多元化為龍江冰雪文化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傳統(tǒng)媒體如電視、廣播仍然在冰雪文化的傳播中占據一定地位,尤其是在重大冰雪賽事或節(jié)慶活動的報道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龍江冰雪文化開始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興媒介進行廣泛傳播,傳播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互動化。以往依賴于冰雪節(jié)、冰雕展等大型活動的線下傳播,逐漸與數字技術結合,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傳播,增強了受眾的體驗感。例如,冰雪大世界等活動不僅在實體場景中展現冰雪藝術,還通過虛擬現實 (VR)、增強現實 (AR)等技術實現了數字化呈現,為觀眾提供沉浸式的文化體驗。龍江冰雪文化的傳播也在不斷向全球拓展,借助互聯網技術,龍江冰雪文化正在通過國際賽事、全球旅游推廣等形式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外關注者。[2]龍江冰雪文化通過直播、在線展覽、數字化紀念品等方式,得以突破地域限制,向全球受眾展現其獨特魅力。
二、冰雪文化數字傳播的話語再造
(一)數字時代下話語體系的重構需求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龍江冰雪文化的傳播迎來了新的契機。傳統(tǒng)話語體系雖然曾為冰雪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但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已經顯露出諸多局限性。過去,龍江冰雪文化的傳播大多依賴于地方節(jié)慶活動、冰雕展等實體形式,傳播渠道以地方媒體和少數國家級媒體為主,傳播受眾局限于特定的地域范圍,無法達到廣泛的傳播效果。傳統(tǒng)話語的固定表達形式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當今迅速變化的信息消費習慣。
在數字化背景下,重構龍江冰雪文化的話語體系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數字傳播環(huán)境中的受眾,不再只是被動接收信息,他們擁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通過互動和反饋來影響文化內容的走向。在黑龍江的冰雪節(jié)期間,冰雪大世界的內容不僅在現場以實體的形式展示,還通過新興的數字平臺進行廣泛傳播。觀眾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實時分享個人的參與感受,甚至影響到下一年活動的策劃。這種由單向傳播向雙向互動的轉變,體現了數字時代話語體系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也更符合當代受眾的參與需求。
(二)龍江冰雪文化話語的多樣化表達
為了適應數字時代的傳播需求,龍江冰雪文化在話語表達上需要更加多樣化,既要體現本地文化的特色,也要考慮全球化的傳播策略。冰雪文化植根于黑龍江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具有鮮明的地方符號。例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中的冰雕藝術已成為龍江冰雪文化的象征,它不僅是當地人民對冰雪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傳承,也是黑龍江地區(qū)冰雪文化符號化的集中體現。這種文化符號通過精心設計的數字化呈現,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關注和討論。
在全球化傳播的背景下,文化共鳴是龍江冰雪文化走向世界的關鍵。冰雪節(jié)期間,許多國際友人通過網絡直播觀看活動,體驗中國東北的冰雪文化。尤其是冰雪大世界中的燈光秀和3D投影,向觀眾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引發(fā)了全球觀眾的共鳴。這種將冰雪文化中的普世價值與全球觀眾情感相連接的傳播策略,為龍江冰雪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
(三)基于新媒體平臺的話語傳播策略
在數字化時代,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冰雪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中,龍江冰雪文化能夠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觸達全球受眾。[3]短視頻平臺通過簡潔、易于傳播的敘事方式,能夠快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以視覺效果為主,將冰雪文化中的美學元素充分展現。
黑龍江旅游局與抖音平臺合作,發(fā)起了 “冰雪世界,美麗瞬間”短視頻活動。參與者不僅限于黑龍江本地的游客,還吸引了全國甚至國際旅行愛好者前來拍攝、分享他們在冰雪中的奇特體驗。通過短視頻敘事,龍江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得以傳播至更廣泛的受眾群體。這些視頻內容從冰雕制作過程到冰雪節(jié)現場的燈光秀,再到游客在冰天雪地中嬉戲的場景,展現了冰雪文化的多元化表達形式。這種敘事方式不僅豐富了冰雪文化的傳播內容,也增強了受眾的情感參與,使他們更容易被龍江冰雪文化所吸引。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互動和情感連接成為龍江冰雪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以微博為例,黑龍江冰雪文化的相關話題常常通過用戶生成內容 (UGC)引發(fā)廣泛的討論和傳播。在冰雪節(jié)期間,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通過社交媒體發(fā)起了 “冰雪故事”征集活動,邀請網友分享他們與冰雪節(jié)的故事或創(chuàng)作冰雪節(jié)相關的藝術作品。這些互動活動不僅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文化的傳播中來,也增強了用戶對冰雪文化的情感認同。通過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實時互動,龍江冰雪文化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并通過用戶的主動分享實現了更大范圍的擴散。
三、冰雪文化數字傳播中的場景創(chuàng)新
(一)數字場景化傳播的理論基礎
數字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推動了文化傳播的場景化進程,虛擬場景與增強現實技術的結合成為數字文化傳播的核心手段。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場景,讓用戶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自由探索和互動;增強現實則通過將虛擬元素與現實場景融合,增強用戶的現實體驗。[4]這些技術使得文化傳播突破了傳統(tǒng)的物理空間限制,不僅可以展示靜態(tài)的文化符號,還能通過互動增強文化的傳播效果。
在文化傳播中,沉浸式體驗被廣泛認為是提升用戶參與感和滿意度的有效方式。沉浸式體驗讓用戶能夠 “進入”文化環(huán)境中,與文化內容產生更為深度的互動。在數字場景中,用戶不僅是觀眾,更是文化傳播的參與者,會主動探索并體驗文化的不同層面。這種體驗模式特別適用于冰雪文化的傳播。冰雪文化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視覺和體驗屬性,數字場景化傳播使得冰雪文化可以通過虛擬環(huán)境中的冰雪場景,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和參與。
(二)龍江冰雪文化的數字場景創(chuàng)新實踐
在冰雪文化的傳播實踐中,黑龍江省通過對數字技術的應用,成功實現了冰雪文化的場景化創(chuàng)新。2022年哈爾濱國際冰雪節(ji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 “冰雪之都,創(chuàng)意無限”為主題,該屆冰雪大世界用60年積淀的冰雪文化展現了哈爾濱的獨特魅力。通過將冰雪文化與哈爾濱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相結合,冰雪節(jié)引入了 “冰雪+”的理念,使文化傳播不僅具有觀賞性,還兼具實用性和娛樂性。在具體實踐中,冰雪大世界創(chuàng)建了 “冰雪大世界元宇宙體驗中心”,以虛擬現實技術重新定義冰雪旅游體驗。該中心通過VR游樂設施、VR大空間和VR游戲等技術,打造了一個永不落幕的冰雪世界。游客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沉浸式體驗各種冰雪項目,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冰雪場景中。無論是在虛擬世界中滑雪、體驗冰雪建筑,還是參與互動游戲,這些虛擬體驗都大幅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感和沉浸感,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冰雪文化的獨特魅力。
跨平臺的場景互動設計也是龍江冰雪文化傳播的一大亮點。通過直播、游戲和VR體驗等手段,冰雪文化不僅在線下進行展示,還在各種數字平臺上得以延伸和傳播。冰雪大世界的現場直播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觀眾不僅可以通過直播觀看冰雪節(jié)盛況,還能通過互動功能參與其中,例如,通過線上投票選出最喜愛的冰雕作品或通過社交媒體與其他觀眾分享自己的體驗。虛擬現實技術和跨平臺互動設計讓冰雪文化的傳播更加靈活,大幅提升了其全球影響力。
(三)場景化傳播的效果評估與優(yōu)化策略
場景化傳播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的參與度和反饋機制,通過分析用戶的參與數據,可以有效評估場景傳播的效果。用戶在數字場景中的互動行為,如觀看時長、參與游戲的頻率、分享內容的數量等,都是衡量傳播效果的關鍵指標。用戶的反饋也是優(yōu)化傳播策略的重要依據,傳播方可以通過對用戶評論、社交媒體互動和線上調查的分析,了解用戶對數字場景化體驗的滿意度和改進建議。[5]在2022年冰雪大世界的虛擬體驗項目中,游客通過VR設施體驗冰雪項目后,留下了豐富的反饋數據。一部分用戶表示,VR體驗的流暢度和真實感讓他們感覺如同親臨現場,但也有用戶建議進一步增強場景的互動性,讓體驗更加生動?;谶@些反饋,冰雪大世界的運營團隊在后續(xù)活動中針對用戶需求進行優(yōu)化,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沉浸式體驗。
數據驅動的場景傳播優(yōu)化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傳播效果。通過大數據分析,文化傳播方可以精準定位目標受眾,并根據用戶偏好調整傳播內容。數據分析可以幫助確定哪些冰雪項目最受歡迎,哪些互動設計最具吸引力,從而優(yōu)化內容展示和互動功能。不斷更新的數字場景不僅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還可以保證冰雪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xù)傳播與影響力提升。
四、話語再造與場景創(chuàng)新的結合應用
(一)場景化敘事的再造與傳播策略整合
構建多維度敘事模式在龍江冰雪文化的數字傳播中至關重要。不同維度的敘事不僅可以豐富文化表現形式,還能夠深入挖掘冰雪文化的內在價值。例如,結合歷史、民俗、現代文化的敘事模式,不僅增強了內容的層次感,還能夠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冰雪文化的多樣性。以2023年12月7日舉行的第四屆哈爾濱采冰節(jié)為例,在松花江西岸,采冰漢子們在震天的鼓聲中迎風走向采冰區(qū),將采下的頭冰用紅布包裹好送至舞臺中央,伴隨著祈福詞、出征酒、采頭冰、系鴻運等民俗儀式,現場的年輕觀眾無不驚嘆于傳統(tǒng)文化的震撼力量。這一真實場景不僅展示了冰雪文化的歷史傳承,也通過民俗與現代節(jié)慶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年輕一代的關注與參與。
在傳播過程中,場景與話語的協同作用尤為重要。采冰節(jié)的案例展示了場景化敘事的有效性,通過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文化場景,讓其親身體驗冰雪文化的儀式感和歷史厚重感。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提升了文化的傳遞效果,還增強了受眾的情感連接,使冰雪文化得以在現代語境下煥發(fā)新的活力。通過場景與話語的有機融合,冰雪文化不僅以生動的方式得以傳播,更是廣泛地吸引了來自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受眾。
(二)跨平臺融合與內容定制化傳播
在數字時代,跨平臺傳播是提升龍江冰雪文化影響力的關鍵手段。多樣化平臺結合個性化推送技術,可以實現內容傳播的精準化和高效化。用戶不僅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社交媒體平臺了解冰雪文化,還能夠通過新興技術平臺如短視頻應用、虛擬現實設備等獲得沉浸式體驗。個性化推送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興趣與行為,精準推薦與冰雪文化相關的內容。這種傳播方式不僅提高了用戶的接觸頻率,還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進行內容定制,使傳播更加符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跨媒介內容的再造也是實現深度傳播的有效途徑,通過將冰雪文化融入不同媒介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偏好的用戶需求。結合新媒體技術,既讓受眾感受到冰雪文化的美學價值,又通過多維度的體驗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
五、結束語
龍江冰雪文化在數字傳播的浪潮中,通過話語體系的重構與場景創(chuàng)新,成功實現了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借助多維度的敘事模式、跨平臺傳播與個性化推送技術,冰雪文化不僅保留了歷史傳承與地域特色,還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全世界展現其獨特魅力。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豐富了用戶的文化體驗,提升了受眾的沉浸感和互動性。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手段,龍江冰雪文化不僅在國內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也為未來文化的數字化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龍江冰雪文化將在全球文化傳播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宏,彭筱媛,陳越紅.數字化時代下的黑龍江冰雪文化發(fā)展現狀[J].經濟研究導刊,2018(04):27-30+58.
[2] 張迪.龍江冰雪文化傳播生態(tài)的數智化嬗變[J].冰雪運動,2024,46(03):92-96.
[3] 何量,劉志奇,張迪.以數字游戲為載體的龍江冰雪文化傳播路徑研究:以 《王者榮耀》為例[J].傳媒論壇,2024,7(13):15-17.
[4] 郝帥.黑龍江冰雪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2(05):1-3.
[5] 王卓.龍江冰雪文化對外傳播研究[J].東西南北,2023(2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