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婷,宮 璇,劉忠純,謝湘瑩,劉靜芳,蔡忠香*
1.長江大學醫(yī)學部,湖北 434000;2.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非自殺性自傷(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在沒有自殺意圖的情況下直接故意破壞身體組織,如割傷、灼傷、刮傷皮膚、打傷和咬傷自己[1]。在抑郁障礙青少年中,NSSI行為發(fā)生率為51.0%~62.2%[2-3]。NSSI行為和抑郁障礙均已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嚴重危害[2,4],具有NSSI行為的抑郁障礙病人表現(xiàn)出更大的自殺風險[5]。以往在抑郁障礙病人中探討NSSI行為的相關因素研究較少。情緒管理障礙是NSSI行為形成的核心問題[6]。根據情緒級聯(lián)理論,反芻的傾向會加劇負面情緒體驗,當其他情緒調節(jié)策略不可用或不成功時,會進一步增加NSSI行為的風險[7]。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情緒管理障礙的過程中,實施NSSI行為的直接原因是沖動的激發(fā)[8]。情緒調節(jié)和反芻思維、沖動性相互協(xié)同作用控制了NSSI行為,其與NSSI行為的發(fā)生、維持、停止有關[9]。然而,這些因素和抑郁障礙病人NSSI行為之間的密切關系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擬以抑郁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借助網絡分析的方法來探討情緒調節(jié)、反芻思維、沖動性和NSSI行為的復雜關系。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22年3月—8月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精神科門診就診的抑郁癥青少年。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精神障礙》(DSM-5)抑郁障礙診斷標準[10],年齡為13~25歲;2)能正確理解量表內容并完成測評和精神科檢查;3)青少年及其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加,配合隨訪。排除標準:1)共病其他精神障礙;2)青少年嚴重軀體疾病;3)語言表達有障礙者;4)表現(xiàn)出違拗、木僵或沖動興奮不合作者。研究者向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青少年介紹研究過程,有意愿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或青少年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被邀請參與本研究。本研究發(fā)放問卷340份,回收問卷32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0%。其中,未完成的問卷被視為無效問卷。男106例,女2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165例,大學116例;年齡為13~25(18.77±2.92)歲。本研究通過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審批號為:WCRY2020-K004。
1)青少年NSSI行為評定問卷[11]:采用其中的行為問卷測量NSSI行為。行為問卷有12個條目,根據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NSSI行為越嚴重。2)反芻思維量表[12]:該量表用于反芻思維的測量。量表有22個條目,每個條目的得分范圍為1~4分,得分越高,表示反芻思維的程度越嚴重。3)Barratt沖動性量表[13]:該量表用于沖動性的測量,有3個分量表,共30個條目,本研究中使用行動沖動性和認知沖動性分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認知沖動性分量表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示沖動性越強。4)情緒調節(jié)問卷[14]:該量表用于情緒調節(jié)的測量,包括重新評價和表達抑制2個維度,共10個條目。
采用SPSS 26.0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采用R 4.1.3中的“qgraph”程序包和“bootnet”程序包評估網絡結構、癥狀中心性和結果穩(wěn)健性。首先,使用R語言“bootnet”程序包構建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的網絡模型,該網絡包括6個節(jié)點,需要估計21個參數(shù)[6個閾值參數(shù)和15個(6×5/2)成對關聯(lián)參數(shù)],每個參數(shù)需要3~5人,因此,本研究樣本量足以進行統(tǒng)計分析[15]。在構建的網絡模型中計算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評估高斯圖模型(Gaussian Graphical Model,GGM)。在可視化的網絡中,藍色線表示正邊緣,紅色線表示負邊緣。線越粗,表示連接越強。其次,用R語言“qgraph”程序包計算癥狀中心性來比較節(jié)點與其他節(jié)點之間緊密程度。若一個癥狀的中心性越高,則這個癥狀與網絡中的其他癥狀連接就越緊密。使用預期影響(expected influence)、強度(strength)、接近中心性(closeness)和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作為中心性的評價指標。最后,采用R語言“bootnet”程序包計算相關穩(wěn)定性(correlation stability,CS)系數(shù)評估節(jié)點的穩(wěn)定性,規(guī)定CS值不應低于0.25,最好要高于0.5。
表1 NSSI行為、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和沖動的量表得分 單位:分
圖1顯示了反芻思維、沖動性、情緒調節(jié)和NSSI行為之間的網絡結構。在網絡結構中,NSSI行為和行動沖動性(r=0.103)、認知沖動性(r=0.066)、表達抑制(r=0.146)、反芻思維(r=0.289)之間呈正相關。反芻思維和行動沖動性(r=0.293)、表達抑制(r=0.122)之間呈正相關。行動沖動性和認知沖動性(r=0.136)呈正相關。重新評價和行動沖動性(r=-0.026)、NSSI行為(r=-0.094)、反芻思維(r=-0.097)、認知沖動性(r=-0.258)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
圖1 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的網絡分析
圖2顯示了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中心性指標的標準化估計值。癥狀的中心線測量顯示,預期影響和強度最強的是反芻思維,其次是NSSI行為、行為沖動性。這表明這3個癥狀與網絡中的其他癥狀的連接邊緣原始值的總和以及直接連接程度最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強的是反芻思維,其次是行動沖動性、NSSI行為。這表明這3個癥狀與網絡中的其他癥狀的間接連接程度和連接其他節(jié)點的中介重要性最大。樣本Bootstrap檢驗結果表明,預期影響相對于其他指標更加穩(wěn)定,節(jié)點預期影響的CS系數(shù)為0.517。因此,節(jié)點預期影響的穩(wěn)定性較好,見圖3。
圖2 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中心性指標的標準化估計值
圖3 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的穩(wěn)定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NSSI行為得分為(6.41±7.15)分,表明抑郁障礙青少年中大多數(shù)人存在NSSI行為;反芻思維的得分為(53.11±14.74)分,表明抑郁障礙青少年存在嚴重的反芻思維;表達抑制和重新評價的得分為(16.54±5.47)分和(25.54±7.61)分,表明抑郁障礙青少年負性情緒的調節(jié)能力較差;認知沖動性和行動沖動性的得分為(28.69±6.77)分和(26.53±7.10)分,表明抑郁障礙青少年存在較強的沖動性。
本研究首次通過網絡結構分析探討在抑郁癥青少年中導致NSSI行為的因素(如反芻思維、情緒調節(jié)、沖動性)與NSSI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結果顯示,NSSI行為與反芻思維的相關性最高。以往已有研究表明,反芻思維與NSSI行為之間具有相關性[16]。反芻思維通過促進對負面事件的回憶來維持或加重抑郁癥狀和負面情緒。NSSI行為被認為是一種失調行為,是從“情緒級聯(lián)”的重復和惡性循環(huán)中產生的負面情緒體驗中分心。這些情感的級聯(lián)開始于微小的情感刺激,并通過反復思考而放大。NSSI行為可以通過將負面情緒轉移到與NSSI行為相關的身體感覺上,從而中斷這種重復性的負性情緒[7]。反芻思維與抑郁發(fā)作有關。當反芻思維程度較高的人在感到抑郁時,往往會更多地采取NSSI行為。反芻思維還與負性生活事件有關[17]。由于在青春期認知的發(fā)展和負性生活事件的增加,這使反芻思維在青春期早期變得更加明顯。中心性指標顯示,反芻思維的預期影響、強度、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高,反芻思維在網絡中占最中心的位置。這表明反芻思維不僅可以直接影響NSSI行為,還可以和其他變量相互作用繼而影響NSSI行為。反芻思維會在有沖動性的個體中相互促進并逐漸放大,從而促進沖動行為[18]。一項在抑郁癥青少年中展開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情緒調節(jié)任務期間杏仁核和腹外側前額葉皮層之間的正功能連接會加強壓力反應性反芻,壓力反應性反芻可能會干擾與有效情緒調節(jié)相關的神經連接模式的表達和發(fā)展[19]。反芻思維會加劇負面情緒體驗,當情緒調節(jié)策略不可用或不成功時,會進一步增加NSSI行為的風險。
NSSI行為與沖動性相關,且行動沖動性的相關性高于認知沖動性。在消極情緒下,行動沖動性與自殘最相關。先前研究表明,在消極情緒的情況下,行動沖動性與自殘最相關[20]。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NSSI行為與沖動性不相關,參與NSSI行為的人實際上可能并不比不參與NSSI行為的人更沖動,但可能認為自己更沖動。參與NSSI行為的個人可能會使用NSSI行為參與作為他們沖動行為性的參考來評估他們的沖動[21]。這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評估沖動性和NSSI行為的關系。NSSI行為與重新評價呈負相關,與表達抑制呈正相關。這一發(fā)現(xiàn)與之前的研究一致,認知重評的增加與NSSI行為的減少有關,抑制表達的增加與NSSI行為的增加有關[22]。認知評價在網絡中可被視為一個保護因素,不僅可直接減少NSSI行為,還與沖動性和反芻思維之間呈負相關,并與沖動性和反芻思維相互影響作用與NSSI行為。認知重新評估被認為是改變一個人對情緒體驗、思想和事件的解釋,重新理解情境的意義,從而改變情緒反應的軌跡[23]。
本研究結果顯示,情緒調節(jié)、反芻思維、沖動性和NSSI行為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情緒調節(jié)、反芻思維、沖動性之間還可相互影響作用于NSSI行為。此外,反芻思維在整個網絡中占最中心位置。因此,未來在研究抑郁癥青少年NSSI行為的形成和對抑郁癥青少年NSSI行為進行干預時應考慮反芻思維的作用以及情緒調節(jié)、反芻思維、沖動性之間的相互作用。